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生物量及N、P储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统贵 吴明 +1 位作者 虞木奎 萧江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08-1412,共5页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湿地GEF项目区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旨在为GEF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湿地GEF项目区内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氮、磷含量和储量在生长季节的动态变化,旨在为GEF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增加,叶片和地上生物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此后又稍有降低,茎则在10月份达到最大;生长初期(4~5月份)叶片生物量氮、磷含量较高,6~7月份随着生物量剧增而迅速下降,8~9月份由于叶片生长放缓,含量又逐渐增加,此后随着叶片衰老又逐渐下降,而茎氮、磷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过程;各器官氮、磷储量与生物量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变化趋势与生物量基本相同;叶片氮、磷储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28±3.88),(0.53±0.21)g/m2];茎和地上储量最大值则出现在9月份[分别为(7.33±2.22),(0.57±0.04),(16.48±1.07),(1.01±0.10)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物量 N、p含量 N、p储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退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N、P储量和分配格局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亚林 曾德慧 姜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206-4214,共9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科尔沁沙地农田、5年生杨树人工林和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科尔沁沙地农田、5年生杨树人工林和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1)与农田相比,退耕5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下降,然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升高,其中植物生物量的C、N、P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比例随着退耕还林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2)与5年生杨树人工林相比,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和凋落物的C、N、P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元素(C、N、P)储量在退耕5和10年的杨树人工林各器官空间分配格局不同;(3)与农田相比较,退耕还林5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增加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农田、5年杨树人工林和10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各土层分配格局不同。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在我国科尔沁沙地将农田退耕为杨树人工林能够显著改变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退耕还林 C N p储量 分配格局 杨树人工林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系统N、P储量的垂直分配格局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婵 朱小叶 +4 位作者 陈金磊 王留芳 李尚益 张仕吉 方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3-1409,共17页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养分因子,为科学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N、P积累、分配及其耦合关系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4个植物群落(4—5年灌草丛、10—12年...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养分因子,为科学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N、P积累、分配及其耦合关系的影响,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且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4个植物群落(4—5年灌草丛、10—12年灌木林、45—46年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和>90年常绿阔叶林)作为一个恢复序列,设置固定样地,采用收获法和建立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估算群落生物量,采集植被层(叶、枝、干、根)、凋落物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土壤层(0—10、10—20、20—30、30—40 cm)样品,测定全N、全P含量,估算生态系统各组分(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全N、全P储量。结果表明:植被层全N、全P储量均随植被恢复增加,全N储量增长速率呈先慢后快的特征,而全P储量则呈慢—快—慢增长,地上(叶、枝、干)、地下(根)部分表现为异速增长;随植被恢复,凋落物层全N、全P储量先增加后下降,增长速率为先快后慢,4—5年灌草丛全N、全P储量最低;土壤层全N、全P储量随植被恢复显著增加(P<0.05),全N储量增长速率呈快-慢-快特征,而全P储量呈先慢后快特征;从4—5年灌草丛到>90年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分别增加了6031.5、454.7 kg/hm^(2),增幅分别为231.5%、41.1%;不同恢复阶段生态系统全N、全P均主要存储于土壤中,分别占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的87.3%—99.0%、96.5%—99.9%;生态系统全N、全P储量的垂直分配格局随植被恢复而变化,植被层全N、全P储量贡献率增加,而土壤层全N、全P储量贡献率下降,凋落物层变化较小;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全N、全P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植被恢复,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N、P含量协同发展,P变化滞后于N。因此,可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提高植被层生物量以及N、P间的耦合协调性,以提高生态系统养分固持潜力和促进养分间的高效协调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被层 凋落物层 土壤层 全N、全p储量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基于PRMS准则的煤层气资源/储量划分与评估 被引量:9
4
作者 法贵方 衣艳静 +2 位作者 刘娅昭 原瑞娥 王忠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5-670,共6页
介绍了基于国际通用准则"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的各级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定义及分类要求,从资产所有权、政府监管与项目审批条件、井控程度、测试程度、基础设施和销售市场、开发与生产时间以及经济参数这7个方面详细分析... 介绍了基于国际通用准则"石油资源管理系统"(PRMS)的各级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定义及分类要求,从资产所有权、政府监管与项目审批条件、井控程度、测试程度、基础设施和销售市场、开发与生产时间以及经济参数这7个方面详细分析煤层气各级储量的划分依据。结合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现行经济条件、操作条件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等,初步制定了煤层气3P储量和条件储量的确定原则并进行实例分析,为合理评估煤层气储量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储量 条件储量 储量评估 分类体系 分类原则 pRMS准则 煤层气
下载PDF
广西不同林龄软阔林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储量特征
5
作者 连子文 黄荣伟 +3 位作者 杜虎 曾馥平 彭晚霞 尹力初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探索广西各个林龄阶段软阔林细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以5个龄级典型软阔林为研究样点,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细根并进行室内测定,研究各林龄阶段下不同土层的软阔林细根C,N,P化学计量特征及... 为探索广西各个林龄阶段软阔林细根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以5个龄级典型软阔林为研究样点,采集各样点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细根并进行室内测定,研究各林龄阶段下不同土层的软阔林细根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软阔林细根C含量随林龄和土层变化不发生显著性变化;细根N,P含量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成熟林阶段,最低值分别出现在中龄林和近熟林阶段。2)随林龄的增长,细根C/N出现下降的趋势,C/P和N/P整体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3)软阔林各龄级细根生物量和C,N,P平均储量在0~40 cm土层分布为7.77~12.26 t/hm^(2),3324.18~4974.21 kg/hm^(2),44.06~103.36 kg/hm^(2),7.19~13.62 kg/hm^(2)。4)软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和C,N,P储量随土层加深和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软阔林细根生长总体上受到氮元素限制,在软阔林各龄级阶段中均应着重对其氮素进行补充。通过研究,以期为广西软阔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龄 软阔林 细根 化学计量特征 C N p储量
下载PDF
石油公司资产转换效率衡量指标——以喀麦隆BLK-2区块资产转换为例
6
作者 袁井菊 周航辉 +1 位作者 马强 刘慧敏 《国际石油经济》 2017年第7期51-56,共6页
石油公司的资产主要以六种形式存在,由低端到高端分别是区块、圈闭、C级资源量、P级储量、原油和货币。在运营过程中,石油公司会对较低端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当预估资产价值大于转换成本和历史成本之和,并且石油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可以... 石油公司的资产主要以六种形式存在,由低端到高端分别是区块、圈闭、C级资源量、P级储量、原油和货币。在运营过程中,石油公司会对较低端的资产价值进行估算,当预估资产价值大于转换成本和历史成本之和,并且石油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可以承担转换成本时,公司会尽早地进行资产转换,以获得资产经济价值最大化。试图从转换时间和转换量值两个方面建立转换效率的指标,用于定量衡量资产转换效率。以中国某公司在喀麦隆运营的BLK-2区块项目为实例,阐明高效率的资产转换可使公司资产价值快速实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资产价值 圈闭 C级资源量 p储量 转换时间 转换量值 转换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