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曝气生态浮床水芹吸收N P的特性及其对系统去除N P贡献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海英 李文朝 +1 位作者 冯慕华 潘继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08-1913,共6页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 针对污染河水黑臭缺氧、NH4+-N含量高等问题,研发了一种"漂浮载体悬挂弹性生物膜填料+水生植物并辅以人工微曝气系统"的微曝气生态浮床系统,以漂浮植物水芹为例研究了系统中水芹对N、P的吸收特性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水芹的生长其生物量干重显著增加,生长80d左右时总生物干重在2497.2~3144.4g·m-2之间,上、下部生物量比平均为13.4。不同部位水芹N、P的含量不同,总的趋势为含N量叶>根>茎,含P量茎>根>叶。不同生长时间水芹N、P含量及其吸收速率不同:随着水芹的生长,组织内N、P含量逐渐降低,N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60~80d>35~60d>1~35d,P的吸收速率总趋势为35~60d>1~35d>60~80d。而随着水芹的生长吸收N、P的总量却在逐渐增加,吸收N的总量从17.69g·m-2增加到61.66g·m-2,吸收P的总量从4.99g·m-2增加到13.55g·m-2,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生物量和N、P的含量。水芹对N、P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上部,分别占N、P吸收总量的92.2%~93.4%、92.5%~93.1%。水芹生长35、60、80d时,吸收N量占系统TN去除量的比率分别为4.50%、6.06%和6.87%,水芹对P的吸收量分别占系统去除P总量的18.53%、26.82%、22.00%。水芹对N、P的吸收仅是微曝气生态浮床净化系统去除N、P的一个途径,但水芹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曝气生态浮床 水芹 N p吸收量 吸收特性 去除贡献
下载PDF
水稻各生育时期养分吸收动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齐德明 王彦强 张雨政 《现代化农业》 2012年第1期18-19,共2页
通过4年的试验结果得出,水稻植株N、P、K含量的变化为含P量幅度不明显,含K量变化明显,移栽后株体内的含K率急剧上升,拔节达最大值,然后下降至抽穗后趋于平稳;株体内含N量变化明显,其正常年移栽后含N率下降较快,至抽穗后下降减缓,低温年... 通过4年的试验结果得出,水稻植株N、P、K含量的变化为含P量幅度不明显,含K量变化明显,移栽后株体内的含K率急剧上升,拔节达最大值,然后下降至抽穗后趋于平稳;株体内含N量变化明显,其正常年移栽后含N率下降较快,至抽穗后下降减缓,低温年拔节至抽穗期N素在植株体能沉积含量相对略高。水稻植株对N、P、K的吸收量变化规律为N、P、K的吸收量为移栽后随植株生长量逐渐增大迅速递增,拔节后达吸收养分最高峰,之后平稳下降至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株N、p、K含量 N、p、K的吸收量 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不同N、P比例对微小亚历山大藻产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瑞丹 仵彦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亚历山大藻产毒特性一直是赤潮藻毒素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N、P比例失调情况下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产毒规律,在20个不同N、比例下,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连续培养三代,比较其生长情况。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亚历山大藻产毒特性一直是赤潮藻毒素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N、P比例失调情况下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产毒规律,在20个不同N、比例下,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连续培养三代,比较其生长情况。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四种麻痹性贝毒(GTX14,GTX23,C12,STX)产毒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产毒前后培养基中N、P浓度的测定,比较了不用产毒情况下对N、P吸收利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N、P失调情况下,微小亚历山大藻仍然可以正常生长产毒;对N、P营养盐中任意一种线性增加其浓度,藻的细胞产毒能力呈现的是曲线的变化;在一种营养盐过剩的情况下,量少的营养盐才是产毒的制约因素,对制约营养盐的吸收量,与产毒能力的增加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N、P比例长期失调的情况下,其细胞产毒能力所受的影响会随着藻世代的增加而累积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N、p比例 细胞产毒能力 N、p吸收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