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耳其7.8级地震序列对我国高铁P波预警算法的性能改进研究
1
作者 慕阳 李慧 +2 位作者 雷宛 曾鹏 李惠玉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79,91,共8页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及其余震作为测试数据集,通过测试不同震中距和震级下基于STA/LTA和滑动窗AIC法组合的高铁P波地震预警算法的触发率和识别准确率,发现在200 km范围内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地震P波并捡拾到P波初至。此外,... 基于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及其余震作为测试数据集,通过测试不同震中距和震级下基于STA/LTA和滑动窗AIC法组合的高铁P波地震预警算法的触发率和识别准确率,发现在200 km范围内该算法能够有效识别地震P波并捡拾到P波初至。此外,研究了最大预警时间和P波判别计算时间随震中距和震级的变化,发现最大预警时间和P波判别计算时间与震中距变化有密切关联,但与震级变化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算法 p快速捡拾 p现地预警 土耳其7.8级地震
下载PDF
考虑P波预警参数的震源破裂特征实时持续估测方法
2
作者 彭朝勇 程振鹏 +1 位作者 郑钰 徐志强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402,共12页
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引入震源破裂特征实时持续估测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基于点源模型估测目标预警烈度和潜在破坏区的不足.现有方法的实时性通常只能达到分钟级,无法满足地震预警系统的高时效性要求.基于地震台站实时观测数据,通过引入地... 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引入震源破裂特征实时持续估测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基于点源模型估测目标预警烈度和潜在破坏区的不足.现有方法的实时性通常只能达到分钟级,无法满足地震预警系统的高时效性要求.基于地震台站实时观测数据,通过引入地震预警P波特征参数,开展有限破裂模板匹配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时效性更强的震源破裂特征实时估测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在震后同一时刻得到的结果相对于有限破裂探测器(FinDer)算法结果在速度上要快3 s左右,个别震例结果要快5 s;破裂初期,由于受到地震辐射多样性、场地、传播路径等因素的影响,走向θ会存在较大的波动.随着破裂的延展,θ逐渐收敛至参考值;对于M7.0级以下地震,震后6~10 s即可获得较稳定的破裂特征参数结果,而对于M7.0+地震,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类似于汶川8.0级这种特大地震,其结果在台网较为稀疏的情况下需到震后40 s才能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破裂特征 p波预警参数 有限模板匹配 实时形数据 天然地震
原文传递
地震预警系统综述 被引量:21
3
作者 高峰 杨学山 马树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9,共8页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p波预警 预警系统 应用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发展与展望
4
作者 陈宏峰 赵京轶 +4 位作者 张素灵 刘晓雨 郭凯 苗春兰 荣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6期23-30,共8页
较全面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所面临的严峻地震危险性,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地震局与铁路总公司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我国高铁向基于P波预警系统的方向发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危险性 预警 p波预警
下载PDF
Analysis the First Arrival of P-Wave of Ina-TEWS and CTBT Stations to Suppor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5
作者 Hendar Gunawan Nanang T. Puspito +1 位作者 Gunawan Ibrahim Prih. Harjad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6期746-755,共10页
The authors make the analysis of first arrivals of the P-wave from Ina-TEWS (Indonesian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CTBT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d treaty) stations. These are used for earthquake early... The authors make the analysis of first arrivals of the P-wave from Ina-TEWS (Indonesian tsunami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CTBT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d treaty) stations. These are used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determination and potential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based on seismogram acceleration.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energy duration of high frequency,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waves by observing broadband seismograms. The further analysis consists of deconvolution, integration or defferentiation, recursive filtering for data restitution, and applying a Butterworth filter of second order. The Butterworth filter uses high frequency 0.075 Hz to cut the effect of drift, and band-pass frequency 2-4 Hz for use in magnitude calculation. The authors choose potentially damaging earthquakes to be greater than Mw 〉 6.0. Based on the trigger on the three seconds the first arrival P-wave, the dominant period (Td) and amplitude displacement (Pd)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data CISI (Indonesian CI Sompet) seismological station, Garut (west Java) and tested for data CTBT, LEM bang, Bandung (LEM station). This research resulted determination of the P-wave arrival time accurately using integrated skewness and kurtosis.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CTBT stations is very high. Signal to noise ratio 〉1,000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ilter. Such riset conducted to find out a rapid magnitude estimations from predominant frequency of displacement are: log Td = 0.2406 M- 1.3665 (R = 0.73) or M = 4.156 log Td + 5.6797. Relationship of Pd, magnitude moment, Mw and hypocentre, R are log Pd = -4.684 + 0.815 Mw - 1.36 log R. For relation of PGA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amplitude displacement are log PGA = 1.117 log Pd + 0.728 (R = 0.91). Furthermore, this formula can be used to suppor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in west of Ja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displaceme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下载PDF
面向地震烈度仪的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朝勇 郑钰 +2 位作者 徐志强 姜旭东 杨建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3-655,共13页
利用初期P波预警参数构建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使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快速发出报警信息,是现地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地震烈度仪基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记录到的数据质量较差,通过两次... 利用初期P波预警参数构建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使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快速发出报警信息,是现地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地震烈度仪基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记录到的数据质量较差,通过两次积分获取的位移存在较大偏差,会引起更多的误报和漏报,本文采用不同阶数(1—4阶)的巴特沃斯滤波器,分别构建了基于P波3 s和全P波段数据的位移幅值PD、速度幅值PV和加速度幅值PA与地震动峰值速度PGV和峰值加速度PGA的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收集到的川滇示范预警网地震事件记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地震烈度仪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记录,采用1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处理、基于全P波段波形拟合获取到的PV与PGV的相关性和PA与PGA的相关性为两种最优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具体应用时,应同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统计关系进行现地地震动预测,并将实际地震动观测值作为额外的判定条件,以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地预警 地震动预测 p波预警参数 地震烈度仪 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