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5和GII.4诺如病毒P蛋白的克隆表达及与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
1
作者 佟利惠 杨敏 +3 位作者 王珊珊 王大军 王明丽 周德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 为明确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与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结合特性,本实验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克隆表达了基因簇I.5(genogroup I.5,GI.5)和GII.4 HuNoV P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HuNoV P蛋白与唾液HBGAs和长牡蛎类HBGAs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GII.4 HuNoV与唾液A型、B型、AB型和O型HBGAs均有较好的结合,而GI.5 HuNoV与B型HBGAs结合较弱,与O型HBGAs具有明显的结合优势。GI.5和GII.4 HuNoV在长牡蛎鳃、消化腺和外套膜中均可富集,其中在消化腺中富集最多,二者主要与类A型和H1型HBGAs结合,GII.4HuNoV与类Lea型、Leb型、Lex型和Ley型HBGAs有不同程度的结合,而GI.5 HuNoV与类Leb型HBGAs仅微弱结合,与类H1型HBGAs具有明显结合优势。综上,不同型别HuNoV与HBGAs的结合特性不尽相同,GII.4HuNoV具有广谱结合特性,GI.5HuNoV具有选择结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诺如病毒 p蛋白 长牡蛎 组织血型抗原 结合特性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GX074株P蛋白48~78位区域氨基酸联合M蛋白突变株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2
作者 周桂全 陈俊蓉 +2 位作者 韦显凯 李晓宁 罗廷荣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1期3-7,共5页
为探究广西狂犬病病毒街毒GX074株P蛋白联合M蛋白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以构建的弱毒疫苗株rRC-HL感染性cDNA克隆质粒pRC-HL为基础,将GX074株P蛋白的48~78位区域氨基酸及M蛋白联合替换到pRC-HL相同位置,进行突变病毒的拯救,经间接免... 为探究广西狂犬病病毒街毒GX074株P蛋白联合M蛋白对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以构建的弱毒疫苗株rRC-HL感染性cDNA克隆质粒pRC-HL为基础,将GX074株P蛋白的48~78位区域氨基酸及M蛋白联合替换到pRC-HL相同位置,进行突变病毒的拯救,经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序列测定获得突变体rRC-HL(GX074P 48~78 M)。结果表明,突变体病毒rRC-HL(GX074P 48~78 M)基因组稳定,拯救后的荧光灶小于亲本弱毒rRC-HL株,大于亲本强毒GX074株及CVS-11株;在细胞中的复制能力表现出与rRC-HL株相似的特点,多步生长曲线显示突变体病毒滴度略低于rRC-HL,而稍高于GX074株及CVS-11株。说明突变体毒株rRC-HL(GX074P 48~78 M)相较于亲本弱毒rRC-HL株复制能力有所降低,比亲本强毒GX074株复制能力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p蛋白 病毒拯救 突变病毒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3 位作者 王彦宏 冷南 樊春梅 张惠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盟斑点法
下载PDF
水溶性量子点标记狂犬病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斌 赵肃清 +2 位作者 周丽华 张焜 张俊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7-861,共5页
利用共价偶联的方式,在水溶性缩合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Sulfo-NHS)促进作用下,将400μL的2 g/L狂犬病P蛋白抗体与适量的聚丙烯酸修饰后的水溶性硫脲修饰ZnO掺Cd量子点进行共价偶联反... 利用共价偶联的方式,在水溶性缩合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Sulfo-NHS)促进作用下,将400μL的2 g/L狂犬病P蛋白抗体与适量的聚丙烯酸修饰后的水溶性硫脲修饰ZnO掺Cd量子点进行共价偶联反应,经磷酸盐缓冲液(PBS,0.01 mol/L,pH 7.4)透析纯化得到目标偶联物,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生物质谱、酶联免疫法等对偶联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后的量子点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了10 nm,荧光强度随着狂犬病P蛋白抗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量子点标记狂犬病P蛋白抗体后的分子离子峰在m/z 67580处,比狂犬病P蛋白抗体分子离子峰增大了1453。由此证实狂犬病P蛋白抗体成功偶联到水溶性量子点上,且结构未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偶联 狂犬病p蛋白单克隆抗体 水溶性量子点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翟军军 窦永喜 +5 位作者 张海瑞 毛立 蒙学莲 王秋霞 骆学农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95-1000,共6页
本文旨在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利用表达的蛋白制备抗血清,然后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将构建好的pET-30a(+)-P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构建P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重组菌经IPTG诱导,用SDS-PAGE电泳检测融合蛋白得到了... 本文旨在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利用表达的蛋白制备抗血清,然后用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将构建好的pET-30a(+)-P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构建P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重组菌经IPTG诱导,用SDS-PAGE电泳检测融合蛋白得到了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确定了P蛋白在28℃、IPTG诱导浓度为0.2 mmol.μL-1的条件下诱导6 h,可溶性P蛋白表达量最高。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可溶性的P蛋白,然后以纯化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其滴度最高可达1∶25 600,而且特异性好,表明获得了P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所制备的抗体对pcDNA3.1/P真核表达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并制备了特异性好、滴度高的抗血清,为研究P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V p蛋白 表达 纯化 抗体制备 应用
下载PDF
可诱导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霆 李茜 +7 位作者 王娜 崔贝贝 仇松寅 张永宁 吴晓东 吴绍强 韩雪清 林祥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磷蛋白(P)的生化功能,本研究通过PCR将PPRV p全长基因扩增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4/TO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4/TO-PPRVP。将该质粒转染至已稳定转入pcDNA6/TR质粒的T-REx293细胞中,并用博来霉素和稻瘟菌... 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磷蛋白(P)的生化功能,本研究通过PCR将PPRV p全长基因扩增后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4/TO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4/TO-PPRVP。将该质粒转染至已稳定转入pcDNA6/TR质粒的T-REx293细胞中,并用博来霉素和稻瘟菌素筛选存活克隆。将强力霉素添加至存活细胞克隆中诱导P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出可诱导表达P蛋白的细胞克隆,扩增阳性克隆获得能够稳定表达P蛋白的细胞系。Western blot显示该细胞系表达的P蛋白能够与山羊PPRV阳性血清反应,并能够有效抑制聚肌胞苷酸诱导的STAT1磷酸化,表明该细胞系表达的重组PPRV P蛋白具有与野生型P蛋白类似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利用Tet on系统建立了表达PPRV P蛋白的真核细胞系,为深入研究PPR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p蛋白 TET on 细胞系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婧婧 金燕 +1 位作者 梁日初 张运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137-3139,共3页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以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检测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进行性硬化征,皮肌炎,类风...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以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检测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进行性硬化征,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RPA的阳性率;分析ARPA与它们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RP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RPA阴性组(P<0.05)。ARPA的表达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的相关性不强(P>0.05)。结论ARPA是SLE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SLE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酶免疫斑点
下载PDF
维吾尔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德梅 朱震宏 +2 位作者 葛金莲 刘学磊 马秀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6-688,共3页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al P protein,RPP)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由核糖体60 S亚单位的3种蛋白组成,为P0[相对分子质量(Mr)38 000]、P1(Mr19 000)、P2(Mr17 000),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SLE)的特异... 抗核糖体P蛋白(ribosomal P protein,RPP)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由核糖体60 S亚单位的3种蛋白组成,为P0[相对分子质量(Mr)38 000]、P1(Mr19 000)、P2(Mr17 000),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SLE)的特异性自身抗体之一,在其他疾病及正常人群中则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维吾尔族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蒙印迹法
下载PDF
SLE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孙红 胡志刚 戴亚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1974-1976,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常导致残疾和较高的死亡率。免疫调控紊乱的累加对B细胞产生激活作用,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紊乱的疾病,常导致残疾和较高的死亡率。免疫调控紊乱的累加对B细胞产生激活作用,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nsomePproteinantibody,ARPA),主要是针对磷酸化的核糖体蛋白P0、P1和P2(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8、19和15×10^3),这些蛋白位于核糖体60s亚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念生 崔淑杰 +1 位作者 叶任高 陈雄辉 《新医学》 1998年第10期512-513,共2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抗核糖体 P蛋白抗体 (抗 Rib- P)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抗 Rib- P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与 195例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抗 Rib- P阳性组关节炎、光敏感和神经系统损害...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中抗核糖体 P蛋白抗体 (抗 Rib- P)与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抗 Rib- P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与 195例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抗 Rib- P阳性组关节炎、光敏感和神经系统损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 Rib- P和抗 Sm、抗 SSA、抗SSB和类风湿因子等血清学指标关系密切 ,但两组间肾损害无差异。结论 :抗 Rib- P是诊断 SL E的重要指标 ,它与 SLE神经系统损害、关节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抗核糖体p蛋白 抗体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细宏 朱书奇 +1 位作者 胡义忠 吴芬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线性免疫法(LIA)检测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7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同时检测了30例健康体检人员...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线性免疫法(LIA)检测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7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同时检测了30例健康体检人员ANA谱作为对照组,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32.5%,特异性100%。SLE患者血清中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中一项阳性的有31例,阳性率为77.5%。结论ARPA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对SLE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线性免疫分析法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燕 王许娜 +2 位作者 朱伟涛 刘东伟 刘章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3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欧蒙斑点法检测31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4%(107...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欧蒙斑点法检测31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结果: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4.4%(107/311)、37.9%(118/311),均高于抗Sm抗体的21.3%(66/311)(χ2分别为13.46,20.87,P<0.05),抗核小体抗体、抗rRNP抗体与抗Sm抗体一致阳性率分别5.5%(17/311)和10.0%(31/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2.1,22,2,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及抗rRNP抗体检测可作为抗Sm抗体的重要补充,尤其对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可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Neutrase和N120P蛋白酶同步水解杏仁蛋白制备杏仁短肽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春艳 田金强 王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9,共5页
采用Neutrase和N120P蛋白酶同步水解杏仁蛋白制备杏仁短肽,以短肽得率(TCA-NSI)及水解度(DH)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出了Neutrase和N120P蛋白酶水解杏仁蛋白的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0.04 g/mL,p... 采用Neutrase和N120P蛋白酶同步水解杏仁蛋白制备杏仁短肽,以短肽得率(TCA-NSI)及水解度(DH)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出了Neutrase和N120P蛋白酶水解杏仁蛋白的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0.04 g/mL,pH6.0,水解温度52.5℃,Neutrase与N120P复合酶比例2∶1,复合酶用量7 200 U/g,水解时间173.5 min。在此条件下,短肽得率为71.49%,水解度为2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蛋白 Neutrase蛋白 N120p蛋白 杏仁短肽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江泽 宋振川 +1 位作者 李胜水 许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20例良性肠病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100P蛋白在良性...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20例良性肠病组织中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100P蛋白在良性肠病、癌旁正常肠黏膜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3.3%和55.0%,后者显著高于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和发生远处转移(Ⅲ期~Ⅳ期)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3.1%和7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结直肠癌组织(Ⅰ期~Ⅱ期)S100P蛋白的阳性率41.2%和45.0%,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P蛋白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P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S100P蛋白可能在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100p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截短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维峰 贾红 +5 位作者 于萍萍 侯绍华 郭晓宇 史利军 赵占中 朱鸿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制备针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研究利用重组犬瘟热病毒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用CDV包被ELISA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两株稳定分泌抗CDV-P1的杂交瘤... 为制备针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研究利用重组犬瘟热病毒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用CDV包被ELISA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两株稳定分泌抗CDV-P1的杂交瘤细胞株(E9E4C10、E9F8D9)。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均为1∶106,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2b。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P1蛋白和CDV发生反应;ELISA叠加试验增殖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本研究制备的特异性抗CDV-P1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CDV免疫学检测方法和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重组p蛋白 单克隆抗体 鉴定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新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中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春梅 刘慧 +5 位作者 王彦焱 孟岩 古丽仙 张新玉 贾娜 罗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osomal Pantibodies,anti-P)在新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无选择性连续收集2007—2012年79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34例anti-P阳性和45例anti-P阴性青少年SL...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osomal Pantibodies,anti-P)在新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无选择性连续收集2007—2012年79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34例anti-P阳性和45例anti-P阴性青少年SLE患者,两组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和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与anti-P阴性组相比,anti-P阳性组患者发病时年龄较小,关节炎和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P阳性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高于anti-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ti-P阴性组相比,anti-P阳性组患者血清中抗aCL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两组种族、性别、狼疮肾炎及其他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P阳性组患者环磷酰胺使用率高于anti-P阴性组(P<0.05)。NPSLE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59.1%)和头痛(50.0%),其次为癫痫(36.4%)和抑郁状态(27.3%)。Anti-P阳性组患者认知障碍和抑郁发生率高于anti-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anti-P阳性的青少年SLE患者发病年龄偏小,临床上更易出现关节炎和神经精神狼疮,病情活动度高,多伴有aCL抗体阳性,更多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 青少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狼疮 新疆
下载PDF
青蒿素对狼疮性肾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 mRNA、GRβ mRNA及肾组织P300/CB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喜利 孙万森 +3 位作者 石兴民 王竹 安鹏 乔成林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狼疮性肾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mRNA、GRβmRNA及肾组织P300/CB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B6D2F1代杂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泼尼松混悬液灌养:6.45 mg/kg)及青蒿素组(青蒿素混悬液灌...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狼疮性肾炎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mRNA、GRβmRNA及肾组织P300/CBP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B6D2F1代杂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泼尼松混悬液灌养:6.45 mg/kg)及青蒿素组(青蒿素混悬液灌养:150 mg/kg)。通过诱导方法建立狼疮性肾炎小鼠模型,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SP)法等检测技术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 mRNA、GRβ mRNA表达及肾组织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CBP蛋白表达情况,观察青蒿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素组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mRNA和肾组织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CBP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GRβ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青蒿素对GR αmRNA和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CBP蛋白表达的影响明显优于泼尼松组(P<0.01)。结论:青蒿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 mRNA、GRβ mR-NA及肾组织P300/CBP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狼疮性肾炎 GRΑ MRNA GRΒ MRNA p300/CBp蛋白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在神经精神病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莉 栾树永 +3 位作者 郭慧淑 刘越坚 单路娟 邱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1期2036-2037,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是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神经、精神症状,此类型患者被称作神经精神病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 NPSLE),是SLE病情严...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是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神经、精神症状,此类型患者被称作神经精神病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 NPSLE),是SLE病情严重的表现,也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7%-75%的SLE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累,所以早期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病损尤为关键。本研究利用ELISA监测SLE患者Rib—P,探讨Rib-P蛋白抗体对早期发现SLE神经狼疮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诊断价值 精神病性 抗核糖体p蛋白 SLE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受累
下载PDF
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瑞娟 孙长岗 +1 位作者 唐世锋 贺珊珊 《实用癌症杂志》 201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逆转胶囊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阿霉素单用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余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正常鼠血清组)比较P-gp的荧光... 目的探讨逆转胶囊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阿霉素单用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其余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正常鼠血清组)比较P-gp的荧光表达率均有所下降;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阿霉素与10%含药鼠血清合用,对人乳腺癌耐药MCF-7/ADR细胞P-gp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良好,P-gp荧光表达率的下降幅度大,与异博定+阿霉素+10%正常鼠血清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P-gp表达;并有耐药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胶囊 乳腺癌 多药耐药 p—gp蛋白
下载PDF
5-Fu抗结肠癌作用与细胞凋亡及P-gp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晖 李一琴 +3 位作者 张志伟 周秀田 曾希 曹建国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311-313,370,共4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抗结肠癌作用中,细胞凋亡与P-gp(P-glycoprote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琼脂培养MTT法,测定人结肠癌对抗代谢药的药物敏感性,同时观察5-Fu对结肠癌病人手术前化疗疗效;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抗结肠癌作用中,细胞凋亡与P-gp(P-glycoprote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琼脂培养MTT法,测定人结肠癌对抗代谢药的药物敏感性,同时观察5-Fu对结肠癌病人手术前化疗疗效;用S-P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定34例人结肠癌组织中P-gp蛋白表达量;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1)P-gp蛋白表达量与5-Fu抗药指数呈正相关(r=0.675,P<0.05)。(2)凋亡率与5-Fu抗药指数呈负相关(r=-0.53,P<0.05)。(3)以5-Fu抗药指数1.0为界,>1为耐药组,<1为敏感组,两组间P-gp蛋白表达量、凋亡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5-Fu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抗结肠癌作用,而P-gp蛋白高表达阻碍5-Fu诱导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p—gp蛋白 5-氟尿嘧啶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