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电击死后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CD62P)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翔 白维波 +2 位作者 赵玉涛 林昭润 竞花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击死后人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寻找其特异性改变指标,探讨其在电击损伤法医学鉴定及临床电击伤的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三十组尸体标本(实验组15组,对照组15组)进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电击死后人心肌中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寻找其特异性改变指标,探讨其在电击损伤法医学鉴定及临床电击伤的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三十组尸体标本(实验组15组,对照组15组)进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分析,通过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组织切片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62P的改变。[结果]电击致死人的CD62P在绝大多数组织切片内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上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可以作为电击损伤的辅助性鉴定依据,并可以为临床电击伤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 内皮细胞 p-选择 cd62p
下载PDF
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秀英 李凤玲 +2 位作者 唐福兴 张颖 张素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93例IDC、2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DC中,P-选择素、CD44v... 目的 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93例IDC、25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DC中,P-选择素、CD44v6和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7%、82.79%和79.56%,P-选择素和CD44v6在ID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nm23在ID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选择素、CD44v6和nm23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高表达、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选择素和CD44v6与IDC临床分期有关(P<0.05),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4,P<0.05)。结论 P-选择素、CD44v6与nm23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选择 NM23 cd44V6 免疫组化 转移
下载PDF
联合检测CD146与P-选择素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锋 汪年松 +1 位作者 高许萍 范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CD146与P-选择素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与正常对照20例,分为正常组(Non-DM)、糖尿病无肾病组(DN0)、微量蛋白尿组(DN1)、大量蛋白尿组(DN2)与肾功能不全组(DN3),每组20例。用ELISA法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CD146与P-选择素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与正常对照20例,分为正常组(Non-DM)、糖尿病无肾病组(DN0)、微量蛋白尿组(DN1)、大量蛋白尿组(DN2)与肾功能不全组(DN3),每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146与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 DN0组患者外周血CD146表达[(319.6±15.9)ng/ml]与P-选择素水平[(57.9±3.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43.5±14.7)ng/ml和(45.3±2.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1,DN2,DN3三组的CD146与P-选择素水平高于DN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1,DN2,DN3三组的CD146水平分别为(415.3±29.0)ng/ml、(486.6±34.3)ng/ml、(515.9±36.9)ng/m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66.8±3.4)ng/ml、(79.6±4.6)ng/ml、(81.5±5.1)ng/ml。结论 CD146与P-选择素水平在2型DN患者患者的表达水平随着DN进展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cd146 p-选择
下载PDF
CD15s与P-选择素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袁建寰 林静吟 +2 位作者 夏婷 颜琳 陈惠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4-46,103,共4页
目的:探讨CD15s抗原、P-选择素(P-selectin)是否与宫颈鳞癌的转移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了CD15s和P-选择素在56份宫颈鳞癌手术标本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①在原发病灶中,有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CD15s抗原、P-选择素(P-selectin)是否与宫颈鳞癌的转移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了CD15s和P-选择素在56份宫颈鳞癌手术标本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①在原发病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CD15s的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1);而P-选择素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CD15s和P-选择素在癌转移的淋巴结的表达均高于宫颈病灶(P<0.05和P<0.01);CD15s在宫颈癌标本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而P-选择素在两者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15s与宫颈鳞癌的转移潜能呈正相关,P-选择素与此无关;CD15s与P-选择素协同介导了宫颈鳞癌在淋巴结的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S抗原 p-选择 宫颈癌
下载PDF
P-选择素、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秀英 唐福兴 +3 位作者 李凤玲 齐磊岩 张颖 张素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1936-1938,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CD44V6基因在乳腺癌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选择素、CD44V6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25例,浸润性导管癌(IDC)68例及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选择素、CD44V6在DCIS... 目的探讨P-选择素、CD44V6基因在乳腺癌转移扩散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选择素、CD44V6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25例,浸润性导管癌(IDC)68例及1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选择素、CD44V6在DCIS和IDC中的阳性和强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4V6蛋白在IDC中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DCIS(P<0.05),P-选择素、CD44V6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不同分化程度之间及不同临床分期0~Ⅰ期和Ⅱ~Ⅲ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选择素、CD44V6与肿瘤的大小及患病年龄状况均无关(P>0.05)。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关系(χ2=15.942,r=0.414,P<0.01)。结论 P-选择素与CD44V6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转移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选择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下载PDF
可溶性P-选择素和CD40L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涛 李华 +2 位作者 田勇 翟倩倩 商丽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98-3300,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CD40L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7例T2DM患者分为40例T2DM合并冠心病(T2DM+CHD)组和47例单纯T2DM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人32例(年龄、性别与T2DM组相匹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CD40L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7例T2DM患者分为40例T2DM合并冠心病(T2DM+CHD)组和47例单纯T2DM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人32例(年龄、性别与T2DM组相匹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sP-Selectin和CD40的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组的P-Selectin、CD40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CHD组sP-Selectin、CD40L高于T2DM组(P<0.05),T2DM+CHD组的CD40L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sP-Selectin正相关(r=0.53,0.52,0.66,0.58,0.46,0.618,P<0.05),与HDL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0,P<0.05)。结论 sP-Selectin、CD40L与T2DM并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T2DM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sP-Selectin、CD40L可能作为T2DM并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p-选择 可溶性cd40L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与sP-选择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江大建 刘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5-36,共2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分析sCD40L和sP-选择素与ACS发生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清sCD40L、s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SA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水平,分析sCD40L和sP-选择素与ACS发生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清sCD40L、s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清sCD40L与sP-选择素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1)。提示ACS患者血清sCD40L和sP-选择素明显升高可促进ACS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40配体 可溶性p-选择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晓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s 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9例(大动脉硬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3...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s 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9例(大动脉硬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38例、中型62例、重型39例)、非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1例(非大动脉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大动脉硬化组及非大动脉硬化组入院时、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病变支数、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大动脉硬化组、对照组比较,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非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多支病变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变轻、中、重型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病变支数、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 556,0. 537; 0. 602,0. 518; 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水平与s P-selectin呈正相关(r=0. 745,P均<0. 05)。血浆s CD40L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2. 23%、特异度为90. 77%。血浆s P-selectin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6. 53%、特异度为89. 02%。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可能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40L 可溶性p-选择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P-选择素、CD44v6与乳腺癌转移
9
作者 黄秀英 张颖 +1 位作者 李凤玲 张素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908-911,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女性患病。全球每年有57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很多地方乳腺癌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女性患病。全球每年有57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很多地方乳腺癌已上升至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其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及是否发生转移有明显关系,一旦发生转移,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腺 p-选择 cd44V6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P-选择素及CD40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于秀清 杨晓利 +2 位作者 石国刚 李艳军 张淑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行PCI的患者168人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50人作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CD40配体(CD40L),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行PCI的患者168人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50人作为对照组,PCI组于术前1h及术后1h,4h,24h,48h,1周采静脉血;CAG组于术前1h及术后1h,4h,24h采静脉血。sCD40L,P选择素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术前PCI组与CAG组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在术后4h达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1周时接近术前水平。CAG组造影后血清P-选择素水平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4h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之后逐渐上升,1周时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sCD40L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P-选择素升高和sCD40L水平降低是PCI激活了血管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并刺激了血小板的活化,临床应于PCI术后应强化对炎症反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p-选择 cd40L
下载PDF
KAI1/CD82、P-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炳辉 徐秀玉 +5 位作者 李艳双 张丽华 郭化敏 韩瑞珠 李晓丹 金德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9-232,F004,共5页
目的 探讨KAI1/CD82、P 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5 2例喉癌组织中的KAI1/CD82、P 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在喉癌中CD82、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0 .38%和 4 4 .2 3%。KAI1/C... 目的 探讨KAI1/CD82、P 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5 2例喉癌组织中的KAI1/CD82、P 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在喉癌中CD82、P 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0 .38%和 4 4 .2 3%。KAI1/CD82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无关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 ;P 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部位密切相关。CD82阳性、P 选择素阴性联合表达多见于浸润程度T1~T2及无淋巴结转移组 ,CD82阴性、P 选择素阳性联合表达多见于浸润程度T3 ~T4及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结论 KAI1/CD82、P 选择素在喉癌中表达呈负相关 ;KAI1/CD82、P 选择素联合表达可以判断喉癌浸润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1/cd82 p-选择 喉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肖肖 钮自宇 +4 位作者 李文利 姜大磊 张鸣鸣 吕酶 解祥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C D 6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C D 6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 D 63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炎症程度、临床分型、累及范围、分期及有无肠外表现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 D 6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P-选择素和C D 63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和C D 63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推测两者可能协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p-选择 cd6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小板CD40L、CD62P和血浆P选择素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叶润清 吴晓蔓 邓小燕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34-3835,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血小板CD40L、CD62P和血浆P选择素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32例,肝硬化组28例,肝癌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2例作...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血小板CD40L、CD62P和血浆P选择素的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32例,肝硬化组28例,肝癌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2例作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40L和CD62P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血小板CD40L和血浆P选择素分别与血小板CD62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小板CD40L、CD62P的表达和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且随着病情加重有升高趋势,各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CD40L和血浆P选择素水平的增高均与血小板CD62P的升高呈正相关(r=0.573,0.657,均P<0.05)。结论 HBV感染后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活化或破坏,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水平可能成为肝病临床分期与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小板 cd40L cd62p p选择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血小板CD148和P-选择素及糖蛋白Ⅱb/Ⅲa活化差异研究
14
作者 熊志坚 张丽萍 +2 位作者 杜寻辉 祖生洲 赵利轩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中CD148、P-选择素(CD62P)及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活化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40例)和糖尿病患者(实验组55例)血小板膜上CD148的阳性百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中CD148、P-选择素(CD62P)及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活化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40例)和糖尿病患者(实验组55例)血小板膜上CD148的阳性百分率(CD148%)、CD148的几何荧光强度(CD148MFI)、CD62P的阳性百分率(CD62P%)、CD62P的几何荧光强度(CD62PMFI)、PAC-1及PAC-1的几何荧光强度(PAC-1MFI)的表达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血小板膜CD148、CD148MFI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vs1.47,P<0.01;48.12vs24.12,P<0.01);CD62P、CD62PMFI表达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4vs0.69,P<0.01;21.23vs13.68,P<0.05);PAC-1及PAC-1MFI的表达量(20.21vs1.44;34.26vs18.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当日血糖有相关关系。结论 CD148、CD62P及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有血小板活化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充分降糖治疗,还需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cd148 p-选择 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 非胰岛依赖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光辉 张军平 +3 位作者 丁义 曹阳 董玮 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绿原酸、阿魏酸对于凝血酶处理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绿原酸、阿魏酸、四妙勇安汤对于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0.2 U/mL凝血酶处理内皮细胞15 min作为模型组,3种药物预处理内皮细胞24 h作为干预组,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RT-PCR检测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绿原酸102 ng/mL、阿魏酸104 ng/mL时OD值最大;模型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各干预组P-选择素及NF-κb p65mRN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无差异,但四妙组数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四妙勇安汤及其单体能减少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mRNA的表达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勇安汤 绿原酸 阿魏酸 p-选择 NF-ΚB p65mRNA
下载PDF
CD82、P-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张炳辉 张慧燕 +1 位作者 李冰 徐秀玉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4期243-245,共3页
为探讨KAI1/CD82、P-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喉癌组织中的KAI1/CD82、P-选择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D82、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4.2%。CD82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无关,而... 为探讨KAI1/CD82、P-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52例喉癌组织中的KAI1/CD82、P-选择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D82、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和44.2%。CD82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生长部位无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选择素的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而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部位密切相关。CD82阳性、P-选择素阴性联合表达多见于浸润程度T_1~T_2及无淋巴结转移组,CD82阴性,P-选择素阳性联合表达多见于浸润程度T_3~T_4及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KAI1/CD82、P-选择素在喉癌中表达呈负相关;KAI1/CD82、P-选择素联合表达有助于判断喉癌浸润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2 p-选择 喉癌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目标血糖管理下P-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建华 程青虹 +2 位作者 单琦 何永来 徐慧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目标血糖管理过程中P一选择素(CD62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23例(目标血糖控制在4.1.6.1mmol/L);B组22例(目标血糖控制在6.2~8.3mmol/L)。在入院时就给...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目标血糖管理过程中P一选择素(CD62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23例(目标血糖控制在4.1.6.1mmol/L);B组22例(目标血糖控制在6.2~8.3mmol/L)。在入院时就给予目标血糖控制,分别在第0、8、12、24及72小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CD62p浓度,用生化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盯)、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rr)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相同时间点观察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28d病死率。另外,根据28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62p浓度及APACHEH评分均下降,治疗第24、72小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72小时A组CD62p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5)。28d病死率:A组21.74%(5/23)与B组27.27%(6/22)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T、APTr、FIB和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2p浓度及APACHEH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入院时CD62p浓度与APACHEH评分呈正相关(r=0.734,P〈0.01)。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目标血糖管理下,能显著抑制CD62p浓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CD62p有望成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血糖 严重脓毒症 p选择(cd62p) 预后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艳波 邓华聪 +2 位作者 郑丹 李呼伦 周宏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目的 :研究P38信号通路 (P38mitogen activatedproteinki nase ,P38MAPK)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 选择素以及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葡萄糖、糖基化终产物 (AGE)、高胰岛素和过氧化氢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 30 4 ,再以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 0 35 80预处理 ,观察ECV 30 4细胞系中磷酸化P38MAPK和P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4种刺激因素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 ,使磷酸化P38MAPK表达量明显增加 ,P 选择素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以SB2 0 35 80预处理后 ,P 选择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P38MAPK是P 选择素的上游信号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信号通路 p-选择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sCD40L及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邢娜 王富军 +3 位作者 齐会卿 丁海霞 侯琳 檀淼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C组。3组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CD40L及sP选择素水平。A组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置入后鞘内取血4ml(术前动脉血),导丝、导管跨越狭窄或闭塞动脉后于其远段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缺血改善后)再于该部位取血4ml(缺血部位术后动脉血),于术后24h、7天分别取肘静脉血4ml,均测定sCD40L及sP选择素的水平。对A组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分别测量踝肱指数(ABI)及TcPO_2以对比疗效。结果术前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P均<0.01),B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1),A组术后24h、7天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高于术前静脉血(P均<0.01),而术后7天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h(P均<0.01)。A组术前静脉血与术前动脉血sCD40L、s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部位术后、术前及介入治疗前动脉血sCD40L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动脉血(P<0.01)。3组术前静脉血sP选择素与sCD40L呈正相关(r=0.750,P<0.01)。A组术后24h的ABI、TcPO_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进一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cd40配体 p选择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8及P选择素检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敏 刘安丽 +2 位作者 魏玉静 刘长海 王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18 p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