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贾建军 高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8-276,共9页
在均衡状态下,潮汐汊道系统的纳潮量(P)与口门面积(A)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关系,通常用幂函数形式来表达。计算PA关系的传统O’Brien方法因其统计性质无法给出单一潮汐汊道的PA关系。根据沉积动力学原理,每个潮汐汊道的PA关系都受涨落潮... 在均衡状态下,潮汐汊道系统的纳潮量(P)与口门面积(A)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关系,通常用幂函数形式来表达。计算PA关系的传统O’Brien方法因其统计性质无法给出单一潮汐汊道的PA关系。根据沉积动力学原理,每个潮汐汊道的PA关系都受涨落潮历时、断面平均流速、口门形态、纳潮量、淡水径流量、沿岸毛输沙量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控制,对上述因素的每一种组合,都有对应的均衡态PA关系。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计算单一潮汐汊道PA关系的沉积动力学方法,并以山东半岛月湖为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均衡态潮汐汊道的PA关系的指数n稳定在1.15左右,而系统C的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汉道 纳潮量 p-a关系 沉积动力学 山东半岛月湖
下载PDF
海南岛东南部新村港和黎安港潮汐特征及潮汐汊道P-A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阳 高抒 +6 位作者 周亮 韩卓尘 朱冬 王韫玮 赵秧秧 汪亚平 贾培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以2013年8月实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为依据,基于调和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东南部新村港和黎安港潟湖的潮汐和潮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潮汐汊道的P-A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双湖附近海域潮汐以全日分潮01和K1为主,半日分... 以2013年8月实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为依据,基于调和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南岛东南部新村港和黎安港潟湖的潮汐和潮流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潮汐汊道的P-A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双湖附近海域潮汐以全日分潮01和K1为主,半日分潮M2次之,浅水分潮亦较显著,属于非正规的全日混合潮;调和常数反演的潮位与实测潮位基本吻合,表明潟湖水位主要受潮汐控制.此外,双湖均存在潮高日不等和涨落潮历时不等的现象,涨潮历时略大于落潮历时.新村港平均高潮位0.65m,较黎安港高0.15m;平均低潮位-0.28m,较黎安港低0.06m.新村港平均潮差0.50m,最大可能潮差1.63m;黎安港平均潮差0.36m,最大可能潮差1.22m;双湖平均潮差相差0.14m,而最大可能潮差相差较大,约0.41m.新村港平均潮差由口门向湾内有增大的趋势,而黎安港却恰好相反.实测和模拟结果显示新村港和黎安港潟湖潮流分布格局类似,都呈现出口门流速较大,潟湖内部区域流速较小(小于0.1 m/s)的分布规律,且落潮流略强于涨潮流.新村港和黎安港的P-A值与华南海岸潮汐汊道P-A关系回归线吻合较好,其中黎安港P-A值基本在华南海岸P-A关系回归线上,而新村港略微有点偏离,这说明新村港和黎安港潮汐汊道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观测 潮汐汊道 潟湖 p-a关系 海南岛
原文传递
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忍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4+5+56-61,共8页
本文计算了15个潮汐汊道的大潮潮棱体P及平均海面下口门最小过水断面积A之间的回归方程式。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天然状态下的P-A关系为:A=0.0845P1.020。P与A不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还有相当大的离散性,这主... 本文计算了15个潮汐汊道的大潮潮棱体P及平均海面下口门最小过水断面积A之间的回归方程式。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天然状态下的P-A关系为:A=0.0845P1.020。P与A不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还有相当大的离散性,这主要与潮汐汊道所获取的泥沙丰度及潮汐汊道的发育阶段有关。与南海、东海沿岸P-A关系的对比表明,中国海和海区P-A关系中的常数C和n差别不大。研究也表明,泻湖型和海湾-溺谷湾型两种潮汐汊道可求得统一的P-A关系。但与滨临深水区的半环抱形海湾不同。后者主要因为没有较充裕的泥沙供应及海湾水域较为开敞,而不应列入潮汐汊道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汊道 p-a关系 黄海 渤海
下载PDF
海南博鳌海域冲淤灾害地质及其环境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亮 汪亚平 +1 位作者 崔振昂 薛峭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1期86-90,共5页
利用海南博鳌海域2期海图,结合多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比,分析了博鳌海域的冲淤及海岸线变迁;根据博鳌港潮汐汊道纳潮量P和口门断面面积A之间的P-A关系研究和冲淤灾害因素判别,进行了口门稳定性评价,并对博鳌港的冲淤灾害和环境稳定性... 利用海南博鳌海域2期海图,结合多期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比,分析了博鳌海域的冲淤及海岸线变迁;根据博鳌港潮汐汊道纳潮量P和口门断面面积A之间的P-A关系研究和冲淤灾害因素判别,进行了口门稳定性评价,并对博鳌港的冲淤灾害和环境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博鳌港外海区域以淤积为主;万泉河口门海域以侵蚀为主,口门呈现单口门和双口门交替变化状态,口门北侧和玉带滩北部岸线主要以侵蚀后退为主,玉带滩中部和南部岸线近于稳定平衡态;沙美内海以淤积为主。采用潮汐汊道P-A关系进行分析,显示博鳌港口门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 潮汐汊道 p-a关系 评价 海南博鳌
下载PDF
双导堤工程下潮汐汊道与海岸潟湖地貌稳定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匡翠萍 范家栋 +1 位作者 董智超 韩雪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4-1594,共11页
以渤海湾沿岸具有双导堤工程的单一潮汐汊道的华北最大海岸潟湖—七里海潟湖为原型建立理想模型,通过设置包括临界侵蚀应力、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初始床面高程和径流量等影响潟湖地貌演变的相关参数,得到理想模型达到稳定状态后的... 以渤海湾沿岸具有双导堤工程的单一潮汐汊道的华北最大海岸潟湖—七里海潟湖为原型建立理想模型,通过设置包括临界侵蚀应力、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初始床面高程和径流量等影响潟湖地貌演变的相关参数,得到理想模型达到稳定状态后的纳潮量P和潮汐汊道断面最大流量Q_(m)。分别建立其与潮汐汊道断面面积A的相关关系式以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在表征潮汐汊道稳定性方面,Q_(m)‒A关系较P‒A关系的拟合效果更佳。分别利用Q_(m)‒A关系以及泥沙净冲淤量计算得到潮汐汊道和潟湖稳定所需时长,对比结果表明潟湖明显滞后于潮汐汊道达到稳定状态,临界侵蚀应力对潮汐汊道稳定性影响更大,而临界淤积应力、泥沙沉速和初始床面高程对潟湖稳定性影响尤为显著,径流量对潟湖和潮汐汊道稳定性的影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潟湖 潮汐汊道 地貌稳定性 Q_(m)-A关系 p-a关系 平衡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