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近4ka来的气候变迁与古人类文明兴衰 被引量:6
1
作者 舒强 钟巍 熊黑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7-91,共5页
通过对尼雅剖面多环境替代指标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相关剖面的研究成果,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近4.0kaB.P.以未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揭示,近4.0kaB.P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多次的干湿变迁;同时通过有关塔里木盆地的历史... 通过对尼雅剖面多环境替代指标的研究,结合塔里木盆地相关剖面的研究成果,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近4.0kaB.P.以未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与特征,研究揭示,近4.0kaB.P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多次的干湿变迁;同时通过有关塔里木盆地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恢复了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的古人类文明的兴衰变迁,并将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与古人类文明的兴衰阶段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环境与人文历史之间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在气候的相对湿润期,环境条件适宜,有利于人类活动,使农牧业生产繁盛,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在暖干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水份的减少,则会抑制人类的活动,导致农业歉收,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恶化,古城废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环境演变 人文历史 4.0kaB.P.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宁镇及宜溧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典型沉积相与5700 a B.P.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史威 朱诚 +2 位作者 王富葆 田晓四 徐伟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相是该突变事件背景下的产物,且该突变事件还具有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征候,林峰桥同期淤泥质层中Fe3+/Fe2+比和粘土百分含量异常值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及宜溧地区 全新世中晚期 典型沉积相 5700aB.P.前后 气候突变事件
下载PDF
简单实甩的P Around橡皮擦包装
3
《印刷技术》 2011年第18期50-50,共1页
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橡皮擦越擦越小,而包装纸却依旧那么大,到最后我们只好将其全部撕掉。
关键词 包装纸 橡皮擦 创意设计 p-around
下载PDF
中国大陆四周强震P波速度差异的比较分析
4
作者 苏国君 苏金蓉 张高华 《四川地震》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选择中国大陆周边不同部位的6个7级以上强震,以中国地震台网报告定位参数为准,作P波时距曲线,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结果证实:南北方向的地震无明显差异,而东西方向上,主要是青藏高原以西的巴基斯坦强震的P波速度要明显大一些。但是,对于... 选择中国大陆周边不同部位的6个7级以上强震,以中国地震台网报告定位参数为准,作P波时距曲线,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结果证实:南北方向的地震无明显差异,而东西方向上,主要是青藏高原以西的巴基斯坦强震的P波速度要明显大一些。但是,对于成都地震遥测台网远震速报定位的影响不会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四周的强震 P波速度差异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鲁鹏 田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5-971,共7页
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对区域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使得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表现在裴李岗时期向仰韶时期演替过程中,为放弃原来聚落的位置,转而迁移至别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 不同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对区域环境的选择与适应使得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演替模式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表现在裴李岗时期向仰韶时期演替过程中,为放弃原来聚落的位置,转而迁移至别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迁移型"演替模式; 仰韶时期向龙山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保留原有聚落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扩散,寻找新的区域兴建新的聚落的"扩散型"演替模式; 龙山时期向夏商时期演替过程中,为在原有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张的"膨胀型"演替模式。这种聚落演替模式的差异性与区域环境,尤其是地形条件存在联系。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得仰韶先民放弃裴李岗时期的近山台地聚落,转而迁移至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山前平原兴建新的聚落。社会的稳固发展与聚落数量的增长迫使龙山先民在仰韶聚落的基础上寻求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新建聚落,以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社会形态与组织方式的变化使得夏商时期聚落在龙山时期聚落的基础上,面积不断膨胀,并最终导致聚落规模等级差异特征的形成。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传承模式的差异性说明不同的社会形态与发展阶段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与特定的社会组织结构基础上对不同环境选择与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嵩山地区 9000—3000aB P 早期聚落演替模式 时间差异性 区域地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