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tra-Hard Bonds in P-Carbon Stronger than Diamond
1
作者 郭文锋 王凌生 +2 位作者 李志平 夏美荣 高发明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100-104,共5页
The hardness and ideal strength of P-carbon, i.e., a new carbon phase for the cold-compressed carbon with an orthogonal structure recently proposed and named as P-carbon,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irst-principles ... The hardness and ideal strength of P-carbon, i.e., a new carbon phase for the cold-compressed carbon with an orthogonal structure recently proposed and named as P-carbon,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failure mode in P-carbon is dominated by the tensile type. The ideal tensile strength of P-carbon is calculated to be 76.T GPa in the [001] direction,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viously known most stable Z-carbon, of 71.4 GPa. Meanwhile, the theoretical Vickers hardness of P-carbon is estimated as 89 GPa, which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diamond. Especially, two types of bonds in P-carbon with hardness values of 114 GPa and 105 GPa a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ose of diamond. The results provide insight into exploration of the ultra-hard P-carbon for potentially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tra-Hard Bonds in p-carbon Stronger than Diamond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丹参碳点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
2
作者 朱晓亚 张强强 +5 位作者 赵鹏 刘明 王静 靳容 于永超 唐忠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01 mmol L-1KH2PO4)叶面喷施超纯水(CK1)、喷施丹参碳点(CDs)和正常磷水平下(1 mmol L-1KH2PO4)喷施超纯水(CK2) 3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甘薯根系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同时考查不同处理中甘薯叶、茎和根系生物量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丹参CDs显著增加了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叶、茎和根系的生物量,提高了根系磷含量,增强了甘薯幼苗的耐低磷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磷酸盐吸收和转运基因(PHO1、PHT1-4)、根系构型调控基因(ZAT6、ZFP5、PLT5)和肌醇磷酸盐生物合成基因(VIP2)在缓解甘薯低磷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CDs处理较CK1处理甘薯根系磷酸肌醇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这表明,低磷胁迫下,叶面喷施CDs通过诱导甘薯根系高亲和磷吸收转运系统、优化根系构型等以提高甘薯对磷素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调整植株体内的磷代谢过程来维持磷稳态。但CDs介导下不同甘薯品种的低磷胁迫反应也存在差异。与CK1处理相比,CDs处理中还观察到商薯19根系磷酸乙醇胺和4-磷酸肌醇等磷酸酯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徐薯32根系分泌的柠檬酸和草酸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它们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促进植物磷吸收。这可能与不同甘薯品种本身的耐低磷性存在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甘薯磷养分高效的调控理论与调控新途径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也为后续针对纳米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候选分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低磷胁迫 碳点 转录组 代谢组
下载PDF
碳笼负载镍基磁性催化剂Ni@Cage-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廖立 宋谦 +2 位作者 龙沁 赖雪飞 邓怡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以自然结晶法制备的ZIF-67为前驱体,采用包裹-刻蚀-碳化策略,得到大小均匀的纳米碳笼(Cage-C),再于液相条件下以碳笼为载体负载上活性金属镍(Ni),成功制备了非贵金属磁性催化剂Ni@Cage-C,并应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以考察其多相催... 以自然结晶法制备的ZIF-67为前驱体,采用包裹-刻蚀-碳化策略,得到大小均匀的纳米碳笼(Cage-C),再于液相条件下以碳笼为载体负载上活性金属镍(Ni),成功制备了非贵金属磁性催化剂Ni@Cage-C,并应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以考察其多相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Ni@Cage-C催化剂为碳笼包裹单质镍结构,其平均颗粒大小为550 nm;将Ni@Cage-C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参照催化剂雷尼镍(Raney-Ni)。质量反应速率常数kM为6.11 mg^(-1)·min^(-1),催化效率达到98.87%,循环反应十圈后活性仍高于初始活性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笼 磁性催化剂 Ni@Cage-C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制备及电容去离子性能研究
4
作者 孔祥鑫 张坤 +2 位作者 吴振威 李伟 刘守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6034,共9页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 以落叶松木屑为原料,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为掺杂剂,氧化石墨烯(GOs)为改性剂,经过液化、树脂化、发泡、炭化以及CO_(2)活化制备出木质基N、P共掺杂氧化石墨烯改性泡沫炭(N,P-GCF)。采用SEM、XRD、Raman、XPS、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N,P-GCF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化学性质、亲水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改变NH_(4)H_(2)PO_(4)的添加量探究其对泡沫炭孔结构、电化学性能及电容去离子性能(CDI)的影响。结果表明:经GOs改性与NH_(4)H_(2)PO_(4)掺杂后,孔泡尺寸下降,无序性提高。N,P-GCF具有分级孔结构。当NH_(4)H_(2)PO_(4)掺杂量为2 g时,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2684.11 m^(2)·g^(-1))、总孔容(1.42 cm^(3)·g^(-1))和介孔率(49.45%),N、P质量分数分别为2.48%和3.46%。N元素主要以N-5、N-6、N-X形式存在,P元素主要为P-C、P-N。相比于CF,N,P-GCF2.0具有优异的润湿性及力学性能。在1 mol·L^(-1)NaCl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1 A·g^(-1)的电流密度时N,P-GCF2.0的比电容为256.48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5 A·g^(-1)时,比电容保持率达72.51%。在500 mg·L^(-1)的初始NaCl溶液、1.2 V的工作电压下,N,P-GCF2.0具有最佳脱盐能力(29.97 mg·g^(-1))及盐吸附速率(1.84 mg·g^(-1)·min^(-1)),10次循环后脱盐能力保留率为90.12%,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基 N P共掺杂 氧化石墨烯 泡沫炭 电容去离子
下载PDF
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圣康 肖柯 +2 位作者 赵宇 张凯朋 柴希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3,共6页
以尿素和二氰胺为前驱体,B_(2)O_(3)为B源,(NH_(4))_(2)HPO_(4)为P源,采用热缩聚法合成了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硼磷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 以尿素和二氰胺为前驱体,B_(2)O_(3)为B源,(NH_(4))_(2)HPO_(4)为P源,采用热缩聚法合成了B和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考察了硼磷掺杂对g-C_(3)N_(4)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BET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其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染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当B_(2)O_(3)掺入量为0.15g,(NH_(4))_(2)HPO_(4)掺入量为1%时,CNBP1%的光催化性能最优。这主要归因于B、P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有助于强化氮化碳中内建电场强度进而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相比纯CN,CNBP1%表现出松散的片状多孔结构,更窄的禁带宽度和更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硼、磷共掺杂 石墨相氮化碳 亚甲基蓝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非结构性碳和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吕彦飞 牛鉴祺 王树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3,共12页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 了解不同林龄阶段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的非结构性碳(NSC)含量和氮(N)磷(P)钾(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抚育间伐的响应,从而为小黑杨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红旗林场幼龄和中龄小黑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间伐强度为25%(以株数计)的抚育间伐样地,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对小黑杨人工林各器官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龄小黑杨人工林具有各自不同的NSC含量和NPK生态化学计量分布特征。中龄林树叶、树枝和树根NSC含量较幼龄林分别降低31.76%、21.19%、38.98%(P<0.05)。中龄林树叶N含量较幼龄林增加11.85%(P<0.05)。中龄林树枝、树干和树根P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17.57%、35.85%、60.11%(P<0.05),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K含量分别较幼龄林分别降低21.05%、34.67%、22.99%、46.22%(P<0.05)。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树干和树根的NSC含量、中龄林树枝和树根的NSC含量(P<0.05)。抚育后幼龄林树干NSC含量增加29.35%,树根NSC含量降低40.37%;中龄林树枝和树根NSC含量分别增加12.81%、33.51%。抚育间伐显著影响小黑杨幼龄林各器官N含量、树枝K含量、树干P含量和中龄林树叶、树根K含量(P<0.05)。抚育后小黑杨幼龄林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N含量分别增加5.77%、15.68%、53.71%、10.85%,树枝K含量增加36.90%,树干P含量降低19.63%;小黑杨中龄林树叶和树根K含量分别增加20.86%、31.69%。树叶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K含量间显著正相关(P<0.05);树枝NSC含量与N含量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干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根NSC含量与N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林分未进行抚育时,小黑杨幼龄林和中龄林NSC和N、P、K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差异明显;幼龄林碳资源更多地分配给根系,促使其生长延伸,中龄林更多地投入到树木地上部分生长与竞争。抚育间伐会改变小黑杨NSC和N、P、K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格局,抚育后,2种林龄小黑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资源比例均发生改变。对小黑杨中龄林进行抚育间伐增加林木碳汇的同时也改善了P限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抚育间伐 林龄 非结构性碳 N∶P∶K计量比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纤维基热电器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龙 邱华 顾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利用温差发电的柔性热电器件具有可持续、环保和可穿戴的优点,但是多数热电器件需要利用金属电极相互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热电器件的整体性能。本文利用OA和FeCl 3对碳纳米管纤维进行N型和P型掺杂,制备了无需金属电极连接的具有连... 利用温差发电的柔性热电器件具有可持续、环保和可穿戴的优点,但是多数热电器件需要利用金属电极相互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热电器件的整体性能。本文利用OA和FeCl 3对碳纳米管纤维进行N型和P型掺杂,制备了无需金属电极连接的具有连续P-N结构的热电纤维,并且利用热电纤维制备了3D热电器件。结果显示,N型和P型碳纳米管纤维基热电纤维分别具有-69.7、62.2μV K的高塞贝克系数和552.9、431.4μW(m·K 2)的高功率因数,3D热电器件能够利用人体与环境之间垂直方向上的温差产生开路电压,并可用作简单的温度传感器。这种3D热电器件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在柔性自供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纤维 P-N结构 热电纤维 热电器件 温度传感器
下载PDF
p-a-SiC:H降低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寄生损失的研究
8
作者 陆晓曼 肖振宇 +3 位作者 陈传亮 李彦磊 訾威 方国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使用宽带隙的p型氢化非晶硅碳(p-a-SiC:H)薄膜作为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明,p-a-SiC:H不仅能明显降低窗口层的短波寄生吸收损失,而且可以减少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从而增强SHJ太阳能... 使用宽带隙的p型氢化非晶硅碳(p-a-SiC:H)薄膜作为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证明,p-a-SiC:H不仅能明显降低窗口层的短波寄生吸收损失,而且可以减少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从而增强SHJ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响应。实验结果也证明,使用优化的p-a-SiC:H窗口层可以提升SHJ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J_(sc))达1.4 mA/cm^(2),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了21.8%。这主要是由于p-a-SiC:H低的寄生吸收以及使用p-a-SiC:H窗口层降低了SHJ太阳能电池的反射损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p型非晶硅碳 时域有限差分法 寄生吸收
下载PDF
聚对氨基苯磺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灵敏检测恩诺沙星
9
作者 张庆珍 黄象金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其修饰电极对ENR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独的PABSA和MWCNTs修饰电极。在优化条件下,ENR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05~3.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5nmol·L^(-1)。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应用于鸡肉和虾中ENR检测,回收率为81.1~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电化学传感器 聚对氨基苯磺酸 多壁碳纳米管
下载PDF
化工废渣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吸附去除水中对硝基苯酚
10
作者 朱丽军 丁军委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45-248,共4页
采用间苯二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废渣作为碳前驱体,采用一步法可回收氧化物模板合成策略制备了兼具高比表面积、分级孔道结构和氮氧掺杂物种的化工废渣衍生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中PNP的吸附去除。通过SEM、N2吸脱附测试、元素分... 采用间苯二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废渣作为碳前驱体,采用一步法可回收氧化物模板合成策略制备了兼具高比表面积、分级孔道结构和氮氧掺杂物种的化工废渣衍生多孔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中PNP的吸附去除。通过SEM、N2吸脱附测试、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揭示了制备方法对多孔碳材料结构性质的调控规律。其中,HPC-1对PNP的静态吸附容量达到445 mg/g,具有快速吸附能力。此外,HPC-1展现出良好的PNP动态吸附性能,具备较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渣 多孔碳 分级孔道 对硝基苯酚 吸附
下载PDF
基于回火P参数的低碳贝氏体钢回火性能预测
11
作者 孙国进 朱兴林 崔国明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17,44,共5页
以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回火参数对材料硬度的影响,基于回火P参数理论建立了钢的回火性能预测模型,绘制了回火参数转换算图。硬度误差分析结果显示,误差在15%以内,此模型可以用于回火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回火性能的预测。
关键词 回火处理 P参数 低碳贝氏体钢 算图
下载PDF
豆渣基掺氮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对水中对硝基苯酚的光学检测
12
作者 杨钰钰 卫潇 +4 位作者 李雅倩 刘欣妮 王凤杰 何红珠 高月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5-962,共8页
为利用废弃豆渣,开发废弃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实现“以废治废”,本研究以水为溶剂、以富氮废弃豆渣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豆渣基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进而基于N-CQDs构建了一种用于水环境中痕量对硝基苯酚(PNP)的... 为利用废弃豆渣,开发废弃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方式,实现“以废治废”,本研究以水为溶剂、以富氮废弃豆渣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豆渣基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进而基于N-CQDs构建了一种用于水环境中痕量对硝基苯酚(PNP)的快速高效检测新方法。N-CQDs制备过程绿色、简单,同时采用自身供氮、供碳的豆渣制备碳量子点实现了对废弃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再利用。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了N-CQDs的形貌和光学特征;并探究了N-CQDs荧光传感器对PNP的最佳检测条件和检测性能。在最佳检测条件下,N-CQDs的荧光猝灭程度与PNP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此外,通过图谱重叠分析、荧光寿命衰减曲线测定与解析以及双指数模型拟合,揭示了其检测机理为内滤效应。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的PNP定量检测,且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为废弃豆渣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对硝基苯酚 豆渣 荧光检测
下载PDF
硬碳动力学特性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徐雄文 莫英 +5 位作者 周望 姚环东 洪娟 雷化 涂健 刘继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1-2150,共10页
以磷酸焦磷酸铁钠(NFPP)为正极,硬碳(HC)为负极,制作了软包钠离子电池,研究了不同动力学性能的硬碳对钠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借助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弛豫时间分析技术(DRT)以及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等分析手段... 以磷酸焦磷酸铁钠(NFPP)为正极,硬碳(HC)为负极,制作了软包钠离子电池,研究了不同动力学性能的硬碳对钠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的影响。借助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弛豫时间分析技术(DRT)以及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硬碳的电荷转移阻抗、SEI阻抗以及扩散系数大小,得到了动力学性能趋势:HC-A>HC-C>HC-B。结果表明,硬碳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到钠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动力学性能最优的生物质硬碳HC-A不仅可以支持室温下5C快速充电并且循环容量几乎无衰减,还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性能,可以在0℃下0.5C充电和-10℃下0.2C充电并稳定循环,在-30℃下0.5C放电容量百分比达87.5%。动力学性能最差的树脂基硬碳HC-B无法支持15℃下0.5 C循环,且-30℃下0.5C放电容量百分比仅有83.7%。针对HC-B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提高电池设计的N/P比可以显著改善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使得电池在-10℃下可以支持0.1C充电并稳定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几乎无变化。本工作对钠离子电池的设计优化和低温性能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 低温性能 动力学 N/P比
下载PDF
酒糟基氮-磷共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春亮 汪文婷 +2 位作者 赵天翔 刘飞 林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0-2534,2538,共6页
以酱香酒酒糟为碳源,磷酸氢二铵为氮-磷源和活化剂,采用直接物混-高温工艺一步碳化活化制备酒糟基多孔碳材料。通过BET、XRD、XPS、SEM、TEM等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碳材料对Cr(Ⅵ)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磷酸氢二铵和酒糟质量比... 以酱香酒酒糟为碳源,磷酸氢二铵为氮-磷源和活化剂,采用直接物混-高温工艺一步碳化活化制备酒糟基多孔碳材料。通过BET、XRD、XPS、SEM、TEM等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碳材料对Cr(Ⅵ)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磷酸氢二铵和酒糟质量比为1、活化温度为800℃时,BC800-1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微孔容分别达到609.08 m^(2)/g,0.363 cm^(3)/g和0.188 cm^(3)/g,以微孔和小介孔为主,具有部分石墨化结构,表面N、P元素含量分别为3.28%和2.3%。BC800-1对Cr(Ⅵ)的吸附性能较好,在原始条件下最高吸附量为9.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酒酒糟 磷酸氢二铵 氮-磷共掺杂多孔碳 吸附性能 Cr(Ⅵ)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对四氯化碳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路子佳 范春雪 +1 位作者 辛念 谢瑶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6,共10页
探究灵芝孢子油(GSO)对四氯化碳(CCl_(4))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雄性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灵芝孢子油低、中、高剂量组(人体推荐量的5、15、30倍)。采用CCl_(4)联合高脂... 探究灵芝孢子油(GSO)对四氯化碳(CCl_(4))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将雄性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灵芝孢子油低、中、高剂量组(人体推荐量的5、15、30倍)。采用CCl_(4)联合高脂饲料诱导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过程中灌胃GSO干预8周。通过检测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氧化应激水平、纤维化相关蛋白,评价GSO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GSO能够显著提升肝纤维化大鼠的存活率,使得大鼠存活率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病理染色结果表明,GSO处理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GSO中、高剂量处理显著降低大鼠肝脏胶原面积占比及面密度。GSO高剂量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减少血浆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羟脯氨酸)水平。同时,高剂量GSO干预还显著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研究结果证实,中、高剂量GSO(人体推荐量的15、30倍)可提高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存活率、抗氧化能力,具有改善大鼠生存状态和肝脏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高脂饲料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Ni-P@g-C_(3)N_(4)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兵 何海南 +3 位作者 邓璇 孙立新 杨超 李德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34-1540,共7页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两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基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光致荧光光谱(P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表...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两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基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光致荧光光谱(P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表征了其结构与光电特性。结果发现,Ni-P共掺杂可以有效改善g-C_(3)N_(4)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减小其电化学阻抗,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以可见光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为探针反应研究了Ni-P@g-C_(3)N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照射120分钟1.5%Ni/P-CN复合材料对MB的降解率为61.7%,速率常数为0.00785 min^(-1),是纯g-C_(3)N_(4)的两倍。反应体系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_(2)^(-))。经过简单处理催化剂可重复使用3次以上且活性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共掺杂 Ni-P@g-C_(3)N_(4) 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旸 高燕 +4 位作者 张延 黄丹丹 陈学文 张士秀 梁爱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目的】秸秆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我们分析了东北黑土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并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角度研究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方法】依托2012年在东... 【目的】秸秆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我们分析了东北黑土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并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角度研究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方法】依托2012年在东北黑土区建立的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秸秆移除(CK)、秸秆混合还入0—20 cm耕层(RI)和秸秆覆盖还田(RC)3个处理,测定了处理实施1年(2013)、3年(2015)、5年(2017)和8年(2020)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玉米产量,计算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试验年限的增加,在0—20 cm土层,CK处理SOC含量有所下降,TN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RI和RC处理的SOC和TN含量均有所增加,RC处理下均为最高;RI处理的SOC和TN含量在0—20 cm土层分布相对均匀,RC处理SOC和TN含量在0—5 cm土层中明显增加,尤其在试验5~8年间的增幅明显升高。CK、RI和RC 3个处理的TP和TK含量均随试验年限的增加缓慢升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土壤C∶N介于9.87~12.56,与土壤TN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秸秆还田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土壤C∶P变化范围为31.15~39.87,也与秸秆还田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土壤N∶P在2.81~3.72,各处理表层土壤N∶P始终无显著差异(P>0.05)。随试验时间延长,CK处理的C∶N、C∶P和N∶P均显著降低(P<0.05);RI和RC处理的C∶N也显著降低(P<0.05),RC处理的N∶P比仅在试验第3年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的年均玉米产量在11025~11127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表明,玉米连作下不论是否秸秆还田,都显著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长期秸秆不还田提升了黑土磷的有效性,加深了土壤氮限制;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碳氮磷钾的积累量,但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氮限制程度,也没有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秸秆混合还田中土壤碳氮磷钾在0—20 cm耕层中分布均匀,但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在秸秆覆盖还田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C∶N C∶P N∶P 玉米产量
下载PDF
生物质中磷元素的转化利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蔡明锦 何志梅 +1 位作者 张永奎 王雅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29,共5页
综述了生物质中磷的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制备磷掺杂生物炭材料以及构建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并对生物质中磷回收利用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 磷利用 环境治理 磷掺杂碳材料 过渡金属磷化物
下载PDF
原子分散Ru-P-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多类加氢中的高效应用
19
作者 聂超 龙向东 +6 位作者 刘琪 王嘉 展飞 赵泽伦 李炯 席永杰 李福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单原子催化剂以最大化的金属原子利用率和较好的选择性,成为近年来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在选择性加氢应用中常常由于缺电子的金属中心对底物/氢气的活化能力较弱导致其催化活性较低.因此,如何保持最大原子利用率和高选择性的同时,进一... 单原子催化剂以最大化的金属原子利用率和较好的选择性,成为近年来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在选择性加氢应用中常常由于缺电子的金属中心对底物/氢气的活化能力较弱导致其催化活性较低.因此,如何保持最大原子利用率和高选择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活性对于升级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浸渍-再分散策略,制备出原子分散的Ru-P-Ru催化剂.球差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等表征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其金属活性位点为P桥连的Ru-P-Ru结构.制备了不同还原温度的对照催化剂,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程序升温还原联用质谱(H_(2)-TPR-MS)对催化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XPS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P掺杂介孔碳表面的高氧化态P物种被还原为具有强配位能力的C-P物种,为金属的再分散提供了合适的配位环境,同时,H_(2)-TPR-MS检测到载体表面部分P物种被还原为具有强Lewis碱性的PH_(3),PH_(3)与金属原子通过强Lewis酸碱相互作用可促进金属的再分散形成Ru-P-Ru结构.在邻苯二甲酸酐(PA)选择性加氢制备苯酞的反应中,相较于Ru纳米颗粒催化剂,Ru-P-Ru表现出了更高的选择性(≥98%),且活性(TOF)相较于P配位的Ru单原子催化剂提升了约9倍.实验表征(IR底物吸附和H_(2)-D_(2)交换实验)和理论计算(LDOS)研究表明,Ru-P-Ru的d电子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促进了催化剂对底物的吸附活化,显著降低了加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此外,借助原位红外和理论计算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PA首先经过开环,然后-C=O加氢生成邻羧酸苯甲醇中间体,再分子内酯化关环得到目标产物苯酞.此外,Ru-P-Ru催化剂在取代邻苯二甲酸酐、芳香醛、喹啉的加氢和醛的还原胺化反应中,也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该浸渍-再分散制备策略还可以应用于制备Fe-P-Fe和Pt-P-Pt催化剂.综上,本文为研制具有杂原子配位结构的原子级分散金属催化剂以及通过调变结构调控催化活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P掺杂介孔碳 单原子催化剂 Ru-P-Ru结构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
下载PDF
高性能纤维金属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绍华 李晓琳 +2 位作者 张佩 邵勤思 白瑞成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0,共8页
概述了芳砜纶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碳纤维等几种高性能纤维材料金属化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了目前国内金属化高性能纤维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芳砜纶 芳纶 碳纤维 聚酰亚胺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 金属化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