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块化本体语言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兰萍 朱礼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114,共4页
分析了模块化本体语言语义表示需求、模块化特征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主要的模块化本体语言DDL、E-connections、P-DL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各自存在的优势、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 模块化本体语言 DDL E-connections p-dl
下载PDF
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酶法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齐延红 丁玉华 +2 位作者 连惠勇 彭晓光 齐长兴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利用自行从土壤中分离的假单胞菌 sp.2 2 6 2产生的酶 ,在诱导剂的作用下 ,建立了以 DL-对羟基苯海因为底物制备 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 ,确定了发酵及酶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DL-对羟基苯海因 酶法 生产工艺 人工合成氨基酸 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
下载PDF
化学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激扬 吴梧桐 +1 位作者 公剑 倪孟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396,共3页
采用乙二醛、苯酚和尿素为原料化学合成底物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以沟槽假单孢菌CPU1628或放线形土壤杆菌CPU1211为酶源,将DL-对羟基苯乙内酰脲生物转化为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率分别为86%和80%。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甘氨酸 化学酶法 Β内酰胺 抗生素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及拆分技术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国宾 詹予忠 +3 位作者 陈宜俍 郭士岭 徐军 卫东燕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及拆分技术进展 ,其中包括 5种合成方法 。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甘氨酸 合成 拆分 技术进展
下载PDF
萃金体系第三相的产生及其谱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健准 周维金 +2 位作者 高宏成 陈景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6-398,共3页
利用1 98 Au示踪法研究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第三相的产生过程 ,同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 (NMR)、激光光散射 (DLS)等方法分析了第三相形成后上下两有机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随着有机... 利用1 98 Au示踪法研究了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第三相的产生过程 ,同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 (NMR)、激光光散射 (DLS)等方法分析了第三相形成后上下两有机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随着有机相中金浓度的增大 ,有机相中有纳米级的聚集体形成 ;当金浓度继续增大时 ,有机相分为上下两相。有机相中的金、磷酸三丁酯 (TBP)和水主要集中在下层。下层有机相有明显的水特征吸收峰 ,TBP的PO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 ,核磁共振 (31 P NMR)的化学位移明显移向高场 ;用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两有机相中聚集体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金体系 谱学研究 FTIR DLS 第三相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萃取剂 溶剂萃取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机理研究 第三相的产生 被引量:5
6
作者 闫文飞 马刚 +10 位作者 翁诗甫 严纯华 周维金 高宏成 李维红 吴瑾光 徐光宪 陈景 黄昆 余建民 崔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1-467,共7页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 (31P NMR)、激光光散射 (DLS)等方法研究了萃取后负载金有机相的溶液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有机相金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加 ,有机相含水量增加 ,有机相中磷酸三丁酯 (TBP)的磷氧基... 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 (31P NMR)、激光光散射 (DLS)等方法研究了萃取后负载金有机相的溶液结构。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有机相金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逐渐增加 ,有机相含水量增加 ,有机相中磷酸三丁酯 (TBP)的磷氧基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 ,核磁共振 (31P NMR)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 ;同时有机相中开始有直径 16nm左右的聚集体形成 ;随着胶团逐渐长大 ,有机相分成两相即产生第三相 ;第三相中有直径 4nm左右的胶团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氰化液 萃取金 湿法冶金
下载PDF
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蔡杨君 许文松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实验表明L-对羟基苯甘氨酸在水杨醛的催化下,其消旋速率随羧酸溶剂的酸度降低而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以(+)-苯基乙磺酸为拆分试剂,水杨醛为催化剂,在正丁酸溶剂中进行不对称转化,获得D-对羟基苯甘氨...  实验表明L-对羟基苯甘氨酸在水杨醛的催化下,其消旋速率随羧酸溶剂的酸度降低而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不对称转化:以(+)-苯基乙磺酸为拆分试剂,水杨醛为催化剂,在正丁酸溶剂中进行不对称转化,获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收率95.1%,旋光纯度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D-对羟基苯甘氨酸 不对称转化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溶解度及介稳区的测定 被引量:5
8
作者 詹予忠 任国宾 +1 位作者 郭士岭 陈宜俍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利用激光监视装置 ,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 -丙酮 -酸度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结晶介稳区 .从分析结果可知 :随着溶剂中水的增加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酸度增加 ,其溶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溶液酸度对介稳区宽... 利用激光监视装置 ,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 -丙酮 -酸度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结晶介稳区 .从分析结果可知 :随着溶剂中水的增加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的溶解度略有增加 ;酸度增加 ,其溶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溶液酸度对介稳区宽度影响较大 .最后 ,用简化的溶解度模型关联溶解度数据 ,计算的溶解度和实验值符合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 溶解度 测定 结晶介稳区 激光监视技术 药物中间体 广谱抗生素
下载PDF
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制备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大帅 穆帅 +3 位作者 牛端 刘颖 王平保 刘登科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3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乙醛酸法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再用氯化亚砜法将DL-对羟基苯甘氨酸酯化后与L-(+)-酒石酸成盐,甲醇做溶剂,水杨醛作消旋剂,利用不对称转化法制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经水解,中和得到D-对羟基苯甘氨酸。考察了酯化条件及... 采用乙醛酸法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再用氯化亚砜法将DL-对羟基苯甘氨酸酯化后与L-(+)-酒石酸成盐,甲醇做溶剂,水杨醛作消旋剂,利用不对称转化法制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经水解,中和得到D-对羟基苯甘氨酸。考察了酯化条件及消旋剂的用量,并对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拆分总收率为70.7%,光学纯度99.8%。同时,采用1H NMR对化合物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甘氨酸 不对称转化 拆分
下载PDF
蛋氨酸烷基酯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广杰 王璋 许时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7-108,117,共3页
以蛋氨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苯为携水剂,与不同链长的醇(乙醇、丁醇、辛醇、月桂醇)进行酯化反应,再经过进一步结晶纯化,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得到了各种蛋氨酸酯,经纸层析分离为单一斑点,Rf值在0.40~0.60之间,证明得到了... 以蛋氨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苯为携水剂,与不同链长的醇(乙醇、丁醇、辛醇、月桂醇)进行酯化反应,再经过进一步结晶纯化,并且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得到了各种蛋氨酸酯,经纸层析分离为单一斑点,Rf值在0.40~0.60之间,证明得到了较高纯度的蛋氨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酯化反应 对甲苯磺酸
下载PDF
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蕾 刘福胜 于世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20-23,共4页
以乙醛酸、苯酚、氨基磺酸为原料,3-乙基苄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实验发现,晶体乙醛酸是适宜的合成原料。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为:n(... 以乙醛酸、苯酚、氨基磺酸为原料,3-乙基苄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了DL-对羟基苯甘氨酸。实验发现,晶体乙醛酸是适宜的合成原料。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为:n(乙醛酸):n(苯酚):n(氨基磺酸)=1:1.3:1.3,反应温度70℃,催化剂用量0.444 g,反应时间8 h。在该反应条件下,单程收率达70%以上,母液回收套用后总收率达75%以上。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产品纯度为99.1%,对产品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乙醛酸 合成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下载PDF
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生菌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金平 阚振荣 +1 位作者 朱宝成 李业英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采用多种筛选方法以获得D-海因酶及N-氨甲酰水解酶的阳性菌株。方法通过以底物(对羟基苯海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从土样和水样中初步分离,然后利用双层琼脂法和微孔快速筛选法对分离到的菌株以及实验室保藏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D-海... 目的采用多种筛选方法以获得D-海因酶及N-氨甲酰水解酶的阳性菌株。方法通过以底物(对羟基苯海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从土样和水样中初步分离,然后利用双层琼脂法和微孔快速筛选法对分离到的菌株以及实验室保藏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D-海因酶阳性菌株。用茚三酮显色法及纸色谱法进一步筛选N-氨甲酰水解酶阳性菌株。结果最终获得D-海因酶阳性菌株54株,从这54株菌中筛选到2株产N-氨甲酰水解酶的阳性菌株,从而获得了可同时产生双酶的菌株。结论几种不同筛选方法和测定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阳性菌株的获得机会,为进一步诱变得到高产菌株,建立基因工程菌,获得基因工程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海因酶 N-氨甲酰水解酶 DL-对羟基苯海因 D-对羟基苯甘氨酸
下载PDF
口红吊兰衰老过程中整体与部分被遮挡叶片超微弱发光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占娟 王秀生 +1 位作者 李光 闫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2-557,共6页
以口红吊兰叶片为试材,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研究衰老过程中整体叶片与部分被遮挡叶片延迟发光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整体叶片与光照部分叶片延迟发光的曲线平行,而整体叶片与被遮挡部分叶片延迟发光的规律不同;幼叶与老叶整体延迟... 以口红吊兰叶片为试材,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研究衰老过程中整体叶片与部分被遮挡叶片延迟发光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整体叶片与光照部分叶片延迟发光的曲线平行,而整体叶片与被遮挡部分叶片延迟发光的规律不同;幼叶与老叶整体延迟发光衰减快,被遮挡部分延迟发光衰减慢;成熟叶片整体延迟发光衰减慢,而被遮挡部分的延迟发光衰减快.研究认为:在同一外部条件下,整体叶片与被遮挡部分叶片延迟发光变化规律不同,植物叶片的这种发光现象可能在生物系统内部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红吊兰 超微弱发光 延迟发光 衰减参数 叶片衰老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氯霉素中间体DL-氨基物合成废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翟志才 陈金龙 张全兴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7-51,共5页
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氯霉素生产中产生的DL 1 对硝基苯基 2 氨基 1 ,3 丙二醇 (DL 氨基物 )碱解废水的工艺。结果表明 ,NG 1 0 0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废水中DL 氨基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试验条件下 ,废水CODCr为 72 0 0mg/L ,DL... 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氯霉素生产中产生的DL 1 对硝基苯基 2 氨基 1 ,3 丙二醇 (DL 氨基物 )碱解废水的工艺。结果表明 ,NG 1 0 0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废水中DL 氨基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在试验条件下 ,废水CODCr为 72 0 0mg/L ,DL 氨基物含量为 2 86 5mg/L ,批处理 1 7BV时 ,平均出水CODCr降至 89 3mg/L ,CODCr去除率 >98% ;出水中DL 氨基物未检出 ,去除率近 1 0 0 %。树脂经稀酸脱附处理后 ,再生性能良好 ,高浓脱附液可直接回用于氯霉素生产酸性水解工艺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吸附法 氯霉素 中间体 DL-氨基物 废水处理工艺 消毒剂 抗生素 COD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对羟基苯甘氨酸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慧敏 屠春燕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97-99,共3页
建立了反应体系中 D-对羟基苯甘氨酸、N-氨甲酰 - D-对羟基苯甘氨酸、DL-对羟基苯海因 3者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 Kromasil- C18为固定相 ,φ(乙腈 )∶ φ(水 )∶ φ(磷酸 (85 % ) ) =10∶ 90∶0 .0 1为流动相 ,... 建立了反应体系中 D-对羟基苯甘氨酸、N-氨甲酰 - D-对羟基苯甘氨酸、DL-对羟基苯海因 3者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以 Kromasil- C18为固定相 ,φ(乙腈 )∶ φ(水 )∶ φ(磷酸 (85 % ) ) =10∶ 90∶0 .0 1为流动相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0 nm。3者回收率分别为 99.5 % ,98.6 %及 99.6 % ,RSD为 0 .11% ,0 .13%和0 .2 1%。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对羟基苯甘氨酸 N-氨甲酰-D-对羟基苯甘氨酸 DL-对羟基苯海因 高效液相色谱 测定方法 药物中间体 青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
下载PDF
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5
16
作者 项东升 《化工中间体》 2006年第11期20-22,32,共4页
对利用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n(乙醛酸)∶n(苯酚)∶n(邻苯二甲酰亚胺)=1.0∶1.2∶1.2,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8h... 对利用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n(乙醛酸)∶n(苯酚)∶n(邻苯二甲酰亚胺)=1.0∶1.2∶1.2,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60℃,收率达83%以上,产品纯度为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邻苯二甲酰亚胺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合成新工艺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丙酮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
17
作者 詹予忠 任国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467,共4页
利用灵敏的激光监视装置,采用恒温溶解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丙酮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范围约为303~323 K,水-丙酮混合溶剂中水的变化范围为0%~100%.在纯丙酮和低含水量的混合溶剂中,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溶... 利用灵敏的激光监视装置,采用恒温溶解法测定了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在水-丙酮二元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范围约为303~323 K,水-丙酮混合溶剂中水的变化范围为0%~100%.在纯丙酮和低含水量的混合溶剂中,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溶解度很低.混合溶剂含水9.09%以下时,溶解度随水含量增加略有降低.随着溶剂中水量的进一步增加,溶解度随之增大.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溶质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约为纯丙酮中的50~70倍.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用从Clausius-Clapeyron方程推导的理论模型关联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计算的溶解度和实验值符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1.73%.实验结果可应用于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提纯和优先结晶法拆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甘氨酸硫酸盐 恒温法 溶解度 激光监视技术
下载PDF
含硫稳定剂对纳米Ni-P-TiO_2复合镀层形貌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舒 沈岳军 刘定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镀液稳定性、沉积速率、镀层孔隙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硫代硫酸钠、2-巯基苯并噻唑以及DL-半胱氨酸三种稳定剂对Ni-P纳米TiO_2复合化学镀的影响,研究所采用的基础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26 g/L六水合硫酸镍,32 g/L次... 以镀液稳定性、沉积速率、镀层孔隙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硫代硫酸钠、2-巯基苯并噻唑以及DL-半胱氨酸三种稳定剂对Ni-P纳米TiO_2复合化学镀的影响,研究所采用的基础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为:26 g/L六水合硫酸镍,32 g/L次亚磷酸钠,15 g/L乙酸钠,20 g/L一水合柠檬酸,10~30 mg/L表面活性剂,1~2 g/L纳米TiO_2,θ为(88±1)℃,pH为4.8±0.2,反应t为1 h。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对镀层耐蚀性、显微硬度和镀液稳定性的效果都较差,不适合作为本体系的稳定剂;DL-半胱氨酸作为稳定剂时虽然对镀层显微硬度和沉积速率比2-巯基苯并噻唑稍好,但镀液稳定性和镀层耐蚀性不佳。实验表明2-巯基苯并噻唑更适合作为本体系稳定剂,且作为稳定剂时的最佳用量为6.0 mg/L,在该用量下,镀层的沉积速率可达144.6 g/(m^2·h),镀层孔隙率为1.5个/cm^2,显微硬度可达682.5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磷合金 纳米二氧化钛 复合化学镀 DL-半胱氨酸 2-巯基苯并噻唑
下载PDF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中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胡靖宇 邵现红 +3 位作者 陈波 施启斌 蒋金峰 张桦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21例单纯性下颌骨角部骨折经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板固定后 1w、 3m时的头影测量结果与 2 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经钛板内固定术后 1w、 3m的测量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 ,无骨愈合延迟或明显移位。在SR -P (L/DL)LA固定... 21例单纯性下颌骨角部骨折经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板固定后 1w、 3m时的头影测量结果与 2 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经钛板内固定术后 1w、 3m的测量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 ,无骨愈合延迟或明显移位。在SR -P (L/DL)LA固定后 ,下颌骨存在微小移位 ,但不影响咬牙合功能。与钛板内固定组相比 ,两者在移动幅度上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骨折提供良好稳定性的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颌骨 骨折
下载PDF
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合成新工艺
20
作者 项东升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6年第8期19-21,36,共4页
对利用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1.0:1.2:1.2,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60... 对利用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乙醛酸:苯酚:邻苯二甲酰亚胺=1.0:1.2:1.2,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乙醛酸质量的2%,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60℃,收率达83%以上,产品纯度为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对羟基苯甘氨酸 邻苯二甲酰亚胺 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合成新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