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1
作者 赵强 郭智楠 +5 位作者 李淑英 王俊丽 李作鹏 贾治芳 王科伟 郭永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Cu_(2)O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_(2)O与Bi_(2)MoO_(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钼酸铋 氧化亚铜 cu_(2)o/Bi_(2)Moo_(6)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下载PDF
次石墨-纳米Cu_(2)O/Cu制备及对UO_(2)^(2+)去除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正伟 张宏丽 +5 位作者 刘迪 唐浩铭 王可 林森 吕瑞 孙仕勇 《非金属矿》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 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_(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_(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检测(BET)等对比了ShC及ShC-Cu_(2)O/Cu的微观形貌与结构,并系统探究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UO_(2)^(2+)吸附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及吸附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hC-Cu_(2)O/Cu对UO_(2)^(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40 min内对UO_(2)^(2+)的去除率可达91%,最大吸附量达35.44 mg/g,其高效的吸附能力归因于Cu_(2)O/Cu与UO_(2)^(2+)氧化还原作用及次石墨吸附作用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石墨 纳米cu_(2)o/cu Uo_(2)^(2+) 核素清除剂
下载PDF
“电解法制备Cu_(2)O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及其实施结果与讨论——向全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大一学生推荐一个微实验
3
作者 霍宣竹 刘乙熹 +3 位作者 吴其宇 董志强 阮婵姿 任艳平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_(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 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_(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节省时间。Cu_(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可作为一个微实验灵活穿插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培养大一学生的全方位思考的意识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环保的理念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电解合成 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
下载PDF
Z型Ag-Cu_(2)O/BiVO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4
作者 杨懿 王爽 +1 位作者 王文丹 陈立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5-906,共12页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 利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沉积法将Cu_(2)O纳米球和Ag纳米颗粒均匀包裹在十面体BiVO_(4)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效电荷载流子分离/转移特性的Z型异质结光催化剂Ag-Cu_(2)O/BiVO_(4)。Ag-Cu_(2)O/BiVO_(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CO_(2)还原为CO的产率可达5.37μmol·g^(-1)·h^(-1),分别是纯BiVO_(4)和Cu_(2)O的35.8倍和6.25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TP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Ag-Cu_(2)O/BiVO_(4)的晶体结构、形貌、组成、能带结构和吸光能力等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并提出了其光催化体系还原CO_(2)的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BiVo_(4) Z型异质结 光催化Co_(2)还原 可见光照射
下载PDF
基于超短电压脉冲的Cu_(2)O微区电沉积研究
5
作者 麦满芳 廖彬 +3 位作者 曾珊 王金凤 郭燕玲 马信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89,共7页
目的实现基于纳秒级超短电压脉冲的Cu_(2)O微区电沉积。方法开发了可视化超短电压脉冲微区电化学加工系统,通过脉冲发生器施加纳秒长的超短电压脉冲到微电极与工作电极之间使局部极化发生,采用原位倒置光学显微镜实时监控微区电沉积的... 目的实现基于纳秒级超短电压脉冲的Cu_(2)O微区电沉积。方法开发了可视化超短电压脉冲微区电化学加工系统,通过脉冲发生器施加纳秒长的超短电压脉冲到微电极与工作电极之间使局部极化发生,采用原位倒置光学显微镜实时监控微区电沉积的动态过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u_(2)O微结构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加工参数,包括电极间距、脉冲长度和微电极运动速度对微区电沉积Cu_(2)O的尺寸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电极间距、脉冲长度和微电极运动速度均对沉积的Cu_(2)O微圆盘的直径和晶粒形貌有显著影响。电极间距的增大,使沉积的Cu_(2)O微圆盘的直径和晶粒尺寸均有所减小。电压脉冲长度越小,Cu_(2)O微圆盘的面积越小。微电极移动的速度越快,Cu_(2)O微圆盘的直径越小,结晶性变差。电极间距为14µm、脉冲长度为30~40ns以及降低微电极运动速度能够获得轮廓清晰的微区电沉积结构。结论基于纳秒级超短电压脉冲可视化微区电化学加工系统成功地在ITO导电玻璃表面沉积了直径为50~100µm的Cu_(2)O微圆盘,为高效率Cu_(2)O基光电器件的微加工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电沉积 超短脉冲 cu_(2)o 微结构
下载PDF
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表面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顾家玉 潘云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将制备的量子点增强型Cu_(2)O和纳米TiO_(2)水溶胶复配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构建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棉织物表面(TiO_(2)/Cu_(2)O-Cotton)。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 将制备的量子点增强型Cu_(2)O和纳米TiO_(2)水溶胶复配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构建光控超润湿TiO_(2)/Cu_(2)O棉织物表面(TiO_(2)/Cu_(2)O-Cotton)。采用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TiO_(2)/Cu_(2)O-Cotton的微观形貌、晶型结构、化学状态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以光辐射前后其与水的接触角评估表面润湿性。结果表明,TiO_(2)/Cu_(2)O通过轧-烘-焙工艺附着在原棉织物表面,在可见光照射下其表面会从疏水状态转变为超亲水状态,具有智能光控润湿性转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cu_(2)o 棉织物 超润湿表面 光控性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7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下载PDF
Solar-driven CO_(2) conversion to methane and methanol using different nanostructured Cu_(2)O-based catalysts modified with Au nanoparticles
8
作者 João Angelo Lima Perini Lilian D.Moura Torquato +7 位作者 Juliana Fde Brito Gustavo A.Andolpho Mateus A.Gonçalves Leonardo D.De Angelis Lucas D.Germano Susana I.Córdoba de Torresi Teodorico C.Ramalho Maria V.Boldrin Zanon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7-298,共12页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use of TiO_(2)nanotubes-based electrodes(TNT)modified with Cu_(2)O nanostructur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photoelectroreduction of CO_(2)to produce value-added compounds.A thin layer of ...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use of TiO_(2)nanotubes-based electrodes(TNT)modified with Cu_(2)O nanostructures and gold nanoparticles for the photoelectroreduction of CO_(2)to produce value-added compounds.A thin layer of polydopamine was used as both an adherent agent and an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or,due to itsπ-conjugated electron system.The highest production yield was achieved using a TNT@PDA/Nc/Au40%electrode,with Faradaic efficiencies of 47.4%(110.5μM cm^(-2))and 27.8%(50.4μM cm^(-2))for methanol and methane,respectively.The performance of the photoelectrodes was shown to be Cu_(2)O facet-dependent,with cubic structures leading to greater conversion of CO_(2)to methanol(43%)and methane(27%),compared to the octahedral morphology,while a higher percentage of metallic gold on the nanostructured Cu_(2)O surface was mainly important for CH4production.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calculations supported these findings,attributing the superior photo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TNT@PDA/Nc/Au40%electrode for CH4genera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an OCH3intermediate bonded to Au atoms.Studies using isotope-labeling and 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GC-MS)demonstrated that13CO_(2)was the source for photoelectrocatalytic generation of13CH3OH and13CH313CH2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nanocubes PHoToELECTRoCATALYSIS Polydopamine Co_(2) photoelectroreduction DFT calculations
下载PDF
NiFe-LDH@Cu_(2)O/PAN光催化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9
作者 高云莉 王琛 +1 位作者 党袁鹏 司佳佳 《纺织器材》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针对Cu_(2)O光催化活性较低,粉末光催化剂不易回收及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NFC/PAN光催化纤维;通过引入可在其夹层中容纳阴离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用NiFe-LDH对Cu_(2)O进行改性,并将其负载于PAN纤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针对Cu_(2)O光催化活性较低,粉末光催化剂不易回收及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NFC/PAN光催化纤维;通过引入可在其夹层中容纳阴离子的层状双氢氧化物,用NiFe-LDH对Cu_(2)O进行改性,并将其负载于PAN纤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万能试验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方法,评价不同Ni_(3)Fe_(1)-LDH@Cu_(2)O添加量对光催化纤维的性能影响。指出:在可见光照射60 min后,NFC质量百分比为5%的Ni_(3)Fe_(1)-LDH@Cu_(2)O/PAN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最佳,达到91.7%,且其比表面积为76.3 cm^(2)/g,具有一定力学稳定性,重复使用5次后其降解率依旧达85%以上;5%Ni_(3)Fe_(1)-LDH@Cu_(2)O/PAN光催化效果在短时间可达到高效率,其光催化纤维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0.0226,拉伸断裂强力提高3.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LDH@cu_(2)o/PAN光催化纤维 层状双氢氧化物 聚丙烯腈纤维 NFC 亚甲基蓝 降解
下载PDF
Electrokinetic-mechanism of water and furfural oxidation on pulsed laser-interlaced Cu_(2)O and CoO on nickel foam
10
作者 Yewon Oh Jayaraman Theerthagiri +3 位作者 M.L.Aruna Kumari Ahreum Min Cheol Joo Moon Myong Yong Cho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FF)feedstocks into 2-furoic acid(FA)holds immense industrial potential in optics,cosmetics,polymers,and food.Herein,we fabricated Co O/Ni O/nickel foam(NF)and...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biomass-derived furfural(FF)feedstocks into 2-furoic acid(FA)holds immense industrial potential in optics,cosmetics,polymers,and food.Herein,we fabricated Co O/Ni O/nickel foam(NF)and Cu_(2)O/Ni O/NF electrodes via in situ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 in liquids(PLIL)for the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 of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nd furfural oxidation reaction(FOR),respectively.Simultaneous oxidation of NF surface to NiO and deposition of CoO and/or Cu_(2)O on NF during PLIL offer distinct advantages for enhancing both the OER and FOR.CoO/NiO/NF electrocatalyst provides a consistently low overpotential of~359 m V(OER)at 10 m A/cm^(2),achieving the maximum FA yield(~16.37 m M)with 61.5%selectivity,79.5%carbon balance,and a remarkable Faradaic efficiency of~90.1%during 2 h of FOR at 1.43 V(vs.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Mechanistic pathway via in situ electrochemical-Raman spectroscopy on CoO/NiO/NF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phase transition intermediates(NiOOH and CoOOH)as surface-active centers during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The carbonyl carbon in FF is attacked by hydroxyl groups to form unstable hydrates that subsequently undergo further oxidation to yield FA products.This method holds promise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enabling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fu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laser irradiation in liquids Water and furfural oxidation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Coo/Nio/nickel foam cu_(2)o/Nio/nickel foam 2-furoic acid
下载PDF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高雅 徐泽忠 +1 位作者 张凌云 王心怡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66-169,共4页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条件为:温度100℃,pH值为10。采用直接沉淀法Ag_(3)PO_(4)纳米颗粒能够均匀附着Cu_(2)O表面,达到最佳复合效果。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高于纯Cu_(2)O,随着Ag_(3)PO_(4)的摩尔百分量的增加,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先是增强后逐渐减弱。60%Ag_(3)PO_(4)/Cu_(2)O时,催化活性最强,90 min内罗丹明B几乎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 光催化 罗丹明B 直接沉淀法
下载PDF
Cu_(2)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王佳伟 韦江 +2 位作者 陈威 王日昕 刘秋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89-391,共3页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 Cu_(2)O纳米线阵列既保留了纳米线长径比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又具有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在气敏、光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泡沫铜为基体,通过化学法制备Cu(OH)_(2)纳米线阵列为前驱体,并在N_(2)气氛中采用两步加热法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Cu_(2)O纳米线阵列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只需控制、优化Cu基底的曲率半径和弧度,就能制备出Cu_(2)O纳米线阵列,这为制备Cu_(2)O纳米线阵列薄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cu(oH)_(2)纳米线阵列 cu_(2)o纳米线阵列 两步加热法
下载PDF
Au/Cu_(2)O@Au可见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
13
作者 张瑞 齐仲 +1 位作者 史军军 贺婕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2-1103,共12页
为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的产物产率和选择性,采用一步法在空腔氧化亚铜(Cu_(2)O)中引入金属Au,制备了Au/Cu_(2)O@Au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光催化剂进行分析,考察了A... 为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的产物产率和选择性,采用一步法在空腔氧化亚铜(Cu_(2)O)中引入金属Au,制备了Au/Cu_(2)O@Au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和光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光催化剂进行分析,考察了Au/Cu_(2)O@Au光催化剂催化还原CO_(2)性能。结果表明:Au/Cu_(2)O@Au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光照强度为20 mW/cm^(2)的可见光照射下,该光催化剂将CO_(2)光催化还原为甲烷(CH_(4))和一氧化碳(CO)的产率分别为4.86和42.04μmol/(g·h),选择性分别为31.62%和68.38%。与空腔Cu_(2)O光催化剂相比,CO产率提高了8.12倍,选择性提高了32.84百分点。一步法合成的Au/Cu_(2)O@Au光催化剂中的Au颗粒分布在Cu_(2)O的表面和空腔内部,独特的Au分布与空腔协同作用,提高了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光生载流子分离能力和转移能力,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实现了CO产率和选择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光催化 cu_(2)o Au负载 选择性
下载PDF
复合材料Au/Cu_(2)O的合成及其光催化CO_(2)还原为CO活性研究
14
作者 李艳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不同质量百分比Au/Cu_(2)O催化剂,通过SEM、TEM、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进行CO_(2)光还原实验研究。光还原实验表明,与纯Cu_(2)O相比,3%Au/Cu_(2)O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反应4 h... 采用多元醇法制备不同质量百分比Au/Cu_(2)O催化剂,通过SEM、TEM、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进行CO_(2)光还原实验研究。光还原实验表明,与纯Cu_(2)O相比,3%Au/Cu_(2)O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反应4 h后CO产量可达3.5μmol/g,比纯Cu_(2)O的产量高1.4倍。通过对其光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表明3%Au/Cu_(2)O的各项性能均优于纯Cu_(2)O。这归因于Au/Cu_(2)O催化剂光吸收性能的提高及Au纳米粒子作为助催化剂捕获Cu_(2)O堆积的多余电子从而促进催化剂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使得催化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_(2)o Co_(2) Co 光催化 还原
下载PDF
TiO_(2)/Cu_(2)O/Pt复合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峰强 王黎明 +2 位作者 范顶 徐丽慧 潘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以锐钛矿相TiO_(2)溶胶为基底,采用沉淀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TiO_(2)/Cu_(2)O/Pt复合空心微球,通过改变n_(Ti)4+∶n_(Cu)2+和H_(2)PtCl_(6)·6H_(2)O溶液的加入量对TiO_(2)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调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样品的物相及... 以锐钛矿相TiO_(2)溶胶为基底,采用沉淀法和液相沉积法制备了TiO_(2)/Cu_(2)O/Pt复合空心微球,通过改变n_(Ti)4+∶n_(Cu)2+和H_(2)PtCl_(6)·6H_(2)O溶液的加入量对TiO_(2)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调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样品的物相及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t与Cu_(2)O的引入产生协同效应,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电子-空穴的复合,还降低了禁带宽度,在可见光区域光吸收明显增强。与TiO_(2)、Cu_(2)O和TiO_(2)/Cu_(2)O光催化剂相比较,TiO_(2)/Cu_(2)O/Pt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显著增强,首次光照120 min可降解93%的甲基橙(MO)溶液,4次循环后降解率为71%,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cu_(2)o/Pt 空心微球 协同效应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UiO-66-NH_(2)负载铜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醇的催化氧化
16
作者 段章圭 裴毅 +6 位作者 郑姗姗 王召阳 王勇光 王骏杰 胡杨 吕春欣 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复合材料Cu-Cu_(2)O/UiO-66-NH_(2),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全面表征。在空气作氧化剂条件下,以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作为模型反应,系统地考察了溶剂、温度、催化剂各组分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在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60℃下反应5 h便可将苯甲醇定量转化为苯甲醛,并对其他苄基醇、烯丙基醇和杂芳基醇等底物也展现出良好活性。此外,循环利用3次后,该催化剂活性几乎不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_(2)o基催化剂 Uio-66-NH_(2) 复合材料 醇选择性氧化
下载PDF
光热-光催化双功能Au@Cu_(2)O二元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对水的清洁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诚 董欣欣 +1 位作者 张华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0,共8页
为制备具有光热和光催化性能的双功能织物用于净化水,通过分子组装制备出兼具可见光与近红外响应的金氧化亚铜异质结纳米颗粒(Au@Cu_(2)O),使用轧-烘-焙将纳米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得到可用于界面蒸发生产清洁水的光热-光催化双功能棉织... 为制备具有光热和光催化性能的双功能织物用于净化水,通过分子组装制备出兼具可见光与近红外响应的金氧化亚铜异质结纳米颗粒(Au@Cu_(2)O),使用轧-烘-焙将纳米材料整理到棉织物上,得到可用于界面蒸发生产清洁水的光热-光催化双功能棉织物。利用SEM、TEM、UV-VIS-NIR、XRD、FTIR等对Au@Cu_(2)O及Au@Cu_(2)O改性棉织物进行形貌、结构的表征,并对改性棉织物在模拟太阳光下对水的净化处理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u@Cu_(2)O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光热、光催化性能,在功率密度0.1 W cm^(2)的模拟太阳光源照射下,Au@Cu_(2)O改性棉织物的蒸发速率为1.25 kg(m^(2)·h),太阳光-蒸汽转换效率为77.4%,可见光辐照180 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9.2%。制备的Au@Cu_(2)O改性棉织物在净化水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_(2)o 光热转换 光催化 双功能织物 界面蒸发
下载PDF
Cu_(2)O-Au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在SERS中的应用
18
作者 石灿 张晨杰 +2 位作者 袁亚仙 徐敏敏 姚建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9-220,共2页
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为表面过程的拓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单一贵金属表面的反应效率往往较低,因此发展符合纳米结构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合成八面体的氧化亚铜(Cu_(2)O),并引入高均匀性和高SERS活性的金纳米粒子单层膜(... 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反应为表面过程的拓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单一贵金属表面的反应效率往往较低,因此发展符合纳米结构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合成八面体的氧化亚铜(Cu_(2)O),并引入高均匀性和高SERS活性的金纳米粒子单层膜(Au MLF),将两者完全结合,构建了Cu_(2)O-Au复合异质结SERS基底。以对硝基苯硫酚(PNTP)为探针,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了Cu_(2)O-Au表面等离激元驱动的偶联反应。结果表明,Cu_(2)O与Au MLF的复合,其SERS性能及催化活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发展高性能的新型复合纳米结构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PNTP 表面等离催化 金纳米粒子单层膜 八面体cu_(2)o
下载PDF
多面体状Cu_(2)O修饰片状BiOI的S型异质结构筑及光催化水蒸气中CO_(2)转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吉超 乔秀 +3 位作者 史维娜 贺景 陈军 张万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8,共11页
过量的CO_(2)排放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_(2)转为高附加值化合物不仅可以减小碳排放也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其中高效光催化剂开发是光催化技术的关键之一。纳米结构调控和异质结构筑是两种有效地提升材料光催化CO_(2... 过量的CO_(2)排放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利用光催化技术将CO_(2)转为高附加值化合物不仅可以减小碳排放也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其中高效光催化剂开发是光催化技术的关键之一。纳米结构调控和异质结构筑是两种有效地提升材料光催化CO_(2)转化活性的方法。特别是,由还原型和氧化型催化剂组成的新型S型传导异质结,其在两组分之间不同的费米能级作用下,实现高效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S型的电荷传导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同时,聚集了大量具有较强催化氧化和还原能力的光生空穴与电子。Cu_(2)O和BiOI材料作为典型的还原型和氧化型催化剂,因其都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适合的能带结构,可以应用于还原CO_(2)和氧化H_(2)O的耦合反应。我们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在FTO导电玻璃基底表面构筑了多面体Cu_(2)O/片状BiOI的复合材料。我们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线光电子能谱(U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投射电镜(TEM)技术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解析。13C/18O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该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可见光(波长>400 nm)驱动下水蒸气气氛中CO_(2)的快速转化。最优样品BiOI/Cu_(2)O-1500在光照11h后,反应产物CO,CH_(4),H_(2)和O_(2)的产量可以分别达到53.03,30.75,8.49和82.73μmol·m^(-2)。在8次循环实验中,催化产物产量有小幅下降,但其主要产物CO,CH_(4)和O_(2)的产量仍然可以分别达到27.38,34.08和75.52μmol·m^(-2)。循环前后使用催化剂的XRD和XPS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催化实验结果表明,BiOI/Cu_(2)O异质结的形成提升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关键之一。固体漫反射光谱(DRS)和XPS测试结果表明异质结的能带结构为交错型,进一步利用UPS技术探索材料费米能级,进而确定异质结内内建电场方向。根据原位XPS测试结果证实,BiOI/Cu_(2)O异质结内光生电子采用S型模式分离传输。由此可见,S型异质结可以高效的分离和利用光生载流子。此外,我们通过原位红外(in situ FTIR)技术在催化剂表面发现了HCO_(3)^(-),CO_(3)^(2-),HCOO^(-)和·CH_(3)等活性物质并推测其催化机理。该研究为S型载流子传输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实验结果,同时为高效还原CO_(2)光催化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 光催化剂 Co_(2)还原 BioI/cu_(2)o 片状
下载PDF
Cu_(2)O/CF电极的制备及其电还原硝酸盐
20
作者 郭峰 谢陈鑫 +3 位作者 韩恩山 张程蕾 赵慧 滕厚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41-6351,共11页
对比了原位生长法和电沉积法在泡沫铜(CF)上制备的s-Cu_(2)O/CF和e-Cu_(2)O/CF电极应用于电化学还原NO_(3)的性能.在0.05mol/L Cl-和100mg/L NO_(3)-N的初始条件下,s-Cu_(2)O/CF电极对NO_(3)的去除率为92.1%,N2选择性为81.1%.循环伏安法... 对比了原位生长法和电沉积法在泡沫铜(CF)上制备的s-Cu_(2)O/CF和e-Cu_(2)O/CF电极应用于电化学还原NO_(3)的性能.在0.05mol/L Cl-和100mg/L NO_(3)-N的初始条件下,s-Cu_(2)O/CF电极对NO_(3)的去除率为92.1%,N2选择性为81.1%.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表明,电化学还原NO_(3)是通过NO_(3)和源自CF的Cu^(0)之间的电子转移实现的.原位生长的Cu_(2)O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电子中介或桥梁,不仅可以促进NO_(3)还原还可以产生还原性氢(H*),进一步促进NO_(2)向NH_(4)^(+)和N_(2)转化.同时,经过8次循环实验,s-Cu_(2)O/CF仍保持其电催化活性.最后,为了评估s-Cu_(2)O/CF阴极的实际应用潜力,采用Ir-Ru/Ti阳极预氧化、s-Cu_(2)O/CF阴极后还原两阶段处理策略,对实际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率达到了93.6%和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CF电极 氧化亚铜 电催化反硝化 硝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