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arrival picking of rock microfracture signals based on convolutional-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Bing-Rui Chen Xu Wang +2 位作者 Xinhao Zhu Qing Wang Houlin Xi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761-777,共17页
Accurately picking P-and S-wave arrivals of microseismic(MS)signals in real-time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arly warning of rock mass failure.A comm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 exists in the current... Accurately picking P-and S-wave arrivals of microseismic(MS)signals in real-time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arly warning of rock mass failure.A comm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 exists in the current arrival picking methods.Thus,a real-time arrival picking method of MS signal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convolutional-recurrent neural network(CRNN).This method fully utilizes the advantages of convolutional layers and gated recurrent units(GRU)in extracting short-and long-term features,in order to create a precise and lightweight arrival picking structure.Then,the synthetic signals with field noise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hyperparameters of the CRNN model and obtain an optimal CRNN model.The actual operation on various devices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U-Net method,the CRNN method achieves faster arrival picking with less performance consumption.An application of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s in the Yebatan hydropower station(YBT)projec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hort-term average/long-term average(STA/LTA),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and U-Net methods,the CRNN method has the highest accuracy within four sampling points,which is 87.44%for P-wave and 91.29%for S-wave,respectively.The sum of mean absolute errors(MAESUM)of the CRNN method is 4.22 sampling points,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methods.Among the four methods,the MS sources locatio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CRNN method shows the best consistency with the actual failure,which occur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shaft and the second gallery.Thus,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ick up P-and S-arrival accurately and rapidly,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rock failur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failure Microseismic event p-wave arrival S-wave arrival Deep learning
下载PDF
Deep learning for P-wave arrival picking i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被引量:6
2
作者 Wang Yanwei Li Xiaojun +2 位作者 Wang Zifa Shi Jianping Bao Enh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391-402,共12页
Fast and accurate P-wave arrival picking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systems.Automated P-wave picking algorithms used in EEW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of falsely picking up no... Fast and accurate P-wave arrival picking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systems.Automated P-wave picking algorithms used in EEW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of falsely picking up noise,missing P-waves and inaccurate P-wave arrival estimation.To address these issues,an automatic algorithm based on th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DPick)was developed,and trained with a moderate number of data sets of 17,717 accelerograms.Compared to the widely used approach of the short-term average/long-term average of sign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STA/LTA),DPick is 1.6 times less likely to detect noise as a P-wave,and 76 times less likely to miss P-waves.In terms of estimating P-wave arrival time,when the detection task is completed within 1 s,DPick′s detection occurrence is 7.4 times that of STA/LTA in the 0.05 s error band,and 1.6 times when the error band is 0.10 s.This verifi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for wide applications in E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ave arriv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deep learning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U-Net的复杂地表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3
作者 李闻达 刘洪 吴天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91-3903,共13页
地震数据的初至拾取是近地表初至波反演、静校正等工作的基础,是后续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地震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近地表条件更为复杂,信噪比越来越低,传统的自动拾取方法逐渐无法满足海量的拾取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工校正... 地震数据的初至拾取是近地表初至波反演、静校正等工作的基础,是后续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地震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近地表条件更为复杂,信噪比越来越低,传统的自动拾取方法逐渐无法满足海量的拾取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工校正工作.因此需要一种更为精确的地震数据自动初至拾取方法.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本文提出将一个注意力机制的U-Net网络应用于信噪比低、强近地表干扰的地区的初至拾取方法.首先将注意力门结构加入到一个标准的U-Net模型中,逐步抑制不相关的背景部分特征,提升拾取的准确性.其次本文提出使用地震波形数据与能量表象(Energy Semblance,ES)作为双通道数据体,可以使U-Net不仅关注相位信息,而且关注到初至的能量属性.此外,我们使用单通道的"0-1"标签作为网络的输出,可以大大缓解标签值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提升预测精度.最后我们提出构建复杂近地表特征的合成数据集,包含复杂初至特征及复杂非均匀噪声的样本,验证方法的鲁棒性,并证明Dice-loss函数可以提升拾取精度.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强噪声干扰、缺道坏道及复杂近地表情况均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注意力机制 复杂近地表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初至拾取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俊威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2期81-89,共9页
随着地震勘探地区的复杂化和地震装备及采集技术的发展,采集到的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初至拾取方法由于效率低、精度差己不能满足资料处理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分析传统语义分割网络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编码... 随着地震勘探地区的复杂化和地震装备及采集技术的发展,采集到的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初至拾取方法由于效率低、精度差己不能满足资料处理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分析传统语义分割网络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的端到端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融合自注意力机制的空洞卷积空间金字塔池化(Adaptive Aggregation Net, AANet)。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网络模型能够高质量地拾取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中的初至时刻,在测试集中的预测评价指标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MIoU)达到99.9%。AANet提高了中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初至拾取的精度和效率,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初至拾取 深度学习 空间金字塔池化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微震信号分割方法
5
作者 宋成林 黄晓冉 +1 位作者 邢帅 芦楠楠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8期868-876,共9页
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到的连续微震信号中往往包含着多种微震事件,为了对各种事件做进一步的分析,如微震事件识别与分类、微震源定位等,对微震信号的分割进行研究是首要前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semiMarkov ... 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到的连续微震信号中往往包含着多种微震事件,为了对各种事件做进一步的分析,如微震事件识别与分类、微震源定位等,对微震信号的分割进行研究是首要前提。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semiMarkov model, HSMM)的微震信号分割方法,该方法将微震信号中有无微震事件发生视为HSMM中的状态转换过程,并考虑状态的持续时间。首先提取预处理后微震信号的香农能量包络作为特征,对应HSMM中的观测序列,然后对训练集信号使用Baum-Welch算法估计出HSMM最优参数,接着使用维特比算法预测待分割微震信号的状态序列,最后基于状态序列完成信号分割。使用来自实验室和隧道开挖工程中的微震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比方法为长短时窗比值(STA/LTA)算法和AIC拾取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初至时刻拾取还是结束时刻拾取,HSMM均取得了最好效果,平均拾取误差分别为5.44 ms和17.70 ms,且初至拾取误差在10 ms及20 ms内的占比分别为79.3%和100%。在对连续微震信号的分割实验中,HSMM的拾取效果也优于STA/LTA算法,初至时刻和结束时刻的平均拾取误差分别为3.55 ms和27.11 ms,优于STA/LTA算法的4.00 ms和167.8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信号分割 初至拾取 隐半马尔可夫模型 Baum-Welch算法 维特比算法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微震到时拾取技术研究
6
作者 毛肖杰 刘晔 毛肖涓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5期159-161,共3页
在实际微震监测过程中,由于监测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监测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含有大量噪音,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预警定位,必须有效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基于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将卡尔曼滤波器与改进的M-AIC到时... 在实际微震监测过程中,由于监测环境复杂多变,所以监测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含有大量噪音,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预警定位,必须有效降低噪音带来的影响。基于这一思想,文章通过将卡尔曼滤波器与改进的M-AIC到时拾取算法结合应用到微震监测领域中去,通过利用C#编程语言将其复现,然后运用真实微震数据进行验证。证实了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算法 滤波器 微震 初至波到时 M-AIC到时拾取算法
下载PDF
基于UNet++的地震P波初至拾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志文 王进强 王广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2,共8页
基于UNet++对P波初至拾取进行研究,首先对UNet++进行降维,并从网络结构的深度和单个Block的操作两方面对原始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给模型选择损失函数和优化器,让模型能够有优化的目标和方向;接着进行数据的预处理,筛选信噪比小于20 dB的... 基于UNet++对P波初至拾取进行研究,首先对UNet++进行降维,并从网络结构的深度和单个Block的操作两方面对原始网络进行改进;然后给模型选择损失函数和优化器,让模型能够有优化的目标和方向;接着进行数据的预处理,筛选信噪比小于20 dB的数据出来,对其进行小波阈值去噪、归一化处理;最后是训练和验证,选择在验证集上表现最优的一个模型作为最终模型。经过150条测试集数据的测试,证明所使用方法在均值、方差、命中率3项指标上均优于STA/LTA和AR-AIC,其中P波初至拾取的精确率高达98.00%,为P波初至自动拾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深度学习 UNet++ P波初至拾取
下载PDF
面向地震波初至智能拾取的超分辨率深度残差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平 张硕伟 +3 位作者 丁仁伟 麻晓敏 赵俐红 赵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62,共12页
针对常规语义分割网络在初至拾取中存在的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基于U-Net网络,结合残差学习模块和亚像素卷积方法,构建了一种超分辨率深度残差网络的初至智能拾取方法(SD-Net)。该方法使用具有跳跃连接的U型网络融合地震数据的多... 针对常规语义分割网络在初至拾取中存在的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问题,基于U-Net网络,结合残差学习模块和亚像素卷积方法,构建了一种超分辨率深度残差网络的初至智能拾取方法(SD-Net)。该方法使用具有跳跃连接的U型网络融合地震数据的多尺度信息,通过端到端的训练方式简化工作。首先,在SD-Net的下采样阶段引入残差学习模块,克服深层网络退化问题,有效提高对地震数据的学习能力;其次,上采样阶段采用亚像素卷积方法,通过卷积和多通道间的像素重组实现特征图超分辨率重建,以更高精度定位初至;另外,利用迁移学习将模型应用于中、低信噪比模拟数据,仅需少量标注数据即可训练得到最优初至拾取模型。实际算例表明:与U-Net方法相比,SD-Net训练效率明显提高;网络模型具有更高准确率和鲁棒性;迁移学习模型预测的结果验证了SD-Net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该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对实现高效、准确的初至智能拾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U-Net 残差学习模块 亚像素卷积方法 SD-Net 迁移学习
下载PDF
改进EWT和Gath-Geva聚类的微震初至拾取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孟娟 张家声 李亚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准确可靠的初至拾取是微震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为解决低信噪比条件下微震初至拾取难的问题,基于含噪地震信号的S谱计算各频点能量得到能量曲线,以曲线极大值点频率重新确定频谱分割边界进行改进经验小波变换,将信号自适应分解为若干依... 准确可靠的初至拾取是微震监测的关键环节之一。为解决低信噪比条件下微震初至拾取难的问题,基于含噪地震信号的S谱计算各频点能量得到能量曲线,以曲线极大值点频率重新确定频谱分割边界进行改进经验小波变换,将信号自适应分解为若干依频率和能量分布的本征模函数,剔除主频在阈值外的本征模函数得到降噪信号。提取降噪信号均值、功率、赤池信息准则值3个特征,将信号分为有效信号簇和噪声簇,利用Gath-Geva聚类分类,将信号簇的首次时间确认为初至时间。以人工拾取结果为参考,偏差20 ms内为正确拾取,仿真实验表明算法能有效降噪,在信噪比-10 dB时正确率71%,5 dB时达98.8%,比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准确度提高2.5%。实际微震拾取表明算法识别准确率达98%,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经验小波变换 Gath-Geva聚类 初至拾取 赤池信息准则
下载PDF
地震道瞬时强度比法拾取初至波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伟 王彦春 +4 位作者 李洪臣 谭昌勇 王连山 赵贵菊 秦亚玲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1-204,共4页
本文结合地震记录时窗属性和瞬时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基于时窗的瞬时强度比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复数道分析来提取地震记录的瞬时属性,采用强度比来判断初至时间.研究表明,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 本文结合地震记录时窗属性和瞬时属性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基于时窗的瞬时强度比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复数道分析来提取地震记录的瞬时属性,采用强度比来判断初至时间.研究表明,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误差较大;而采用瞬时强度比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的提高拾取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数道分析 瞬时强度 希尔伯特变换 拾取 初至
下载PDF
利用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 被引量:51
11
作者 左国平 王彦春 隋荣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能初至到达前后时窗的能量比值并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这时的拾取结果是错误的。但是通过时窗滚动可以多次计算初至前后时窗内的能量比值,经比较得出最佳比值。改进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拾取地震道的初至,并且可以提高拾取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法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道 折射波 面波 地震波 地震记录
下载PDF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伟 王海 +2 位作者 李洪臣 王彦春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换时窗长度统计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 拾取 地震初至波 变换时窗
下载PDF
一种基于波形包络趋势变化的AE信号到时拾取方法
13
作者 谢学斌 叶永飞 +2 位作者 高山 刘涛 王小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共5页
为摆脱参数设置对到时拾取算法准确性和适应性的影响,依据波形的起伏特征提出一种无需事先设置参数的到时拾取方法,该方法以信号包络线趋势变化为依据,首先通过功率谱密度图确定包络线的隐周期,然后通过STL分解获得包络线趋势变化曲线,... 为摆脱参数设置对到时拾取算法准确性和适应性的影响,依据波形的起伏特征提出一种无需事先设置参数的到时拾取方法,该方法以信号包络线趋势变化为依据,首先通过功率谱密度图确定包络线的隐周期,然后通过STL分解获得包络线趋势变化曲线,最后根据MK突变检测自动确定AE信号到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背景噪音环境下使用本文方法均表现出较高的拾取性能,而应用较多的STA/LTA法在拾取性能上明显表现出对参数设置的依赖。在广西盘龙铅锌矿地压监控实测信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准确判别监测信号中有无声发射并准确拾取到时。该方法为矿山地压实测信号的到时拾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监测 到时拾取 岩石AE信号 包络线 STL分解 MK突变检测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的地震初至拾取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创 居兴国 +1 位作者 李子昂 刘小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5-803,共9页
地震记录初至拾取质量往往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复杂性,在陆地和浅海地震数据中尤为明显。为了更高效地拾取初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的地震数据初至拾取方法,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地震数据初至拾取的DCGAN,包含... 地震记录初至拾取质量往往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复杂性,在陆地和浅海地震数据中尤为明显。为了更高效地拾取初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的地震数据初至拾取方法,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适用于地震数据初至拾取的DCGAN,包含生成器与判别器两部分。生成器由一个全卷积神经网络(FCN)构成,用于学习地震炮集数据到初至波之间的特征映射;判别器由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构成,用于辅助生成器训练。基于DCGAN的初至拾取方法的实现分为三步:数据预处理、网络训练和预测拾取。通过对不同卷积层数的网络结构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一个最优的DCGAN结构。一旦DCGAN的训练完成,利用其完成一炮地震数据的初至拾取仅需几秒的时间。将DCGAN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初至拾取并与现有初至拾取方法(如长短时窗比(STA/LTA)法和峰度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法)的拾取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基于DCGAN的初至拾取方法的精度更高,能满足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地震数据 初至拾取 网络结构 全卷积神经网络 网络训练
下载PDF
一种强噪声微地震信号P震相初至拾取的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娟 李怀良 +1 位作者 庹先国 沈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6-365,共10页
针对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信号信噪比普遍偏低,难以准确拾取初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函数构建的峰度和小波多尺度分解的P震相初至精确拾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法提取低信噪比微地震数据的主成分,进而构建针对主成分数据的... 针对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信号信噪比普遍偏低,难以准确拾取初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函数构建的峰度和小波多尺度分解的P震相初至精确拾取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法提取低信噪比微地震数据的主成分,进而构建针对主成分数据的特征函数,并计算该特征函数序列的峰度值,最终将峰度曲线的全局最大斜率定义为P震相的初至。与传统峰度法、小波分解和高阶统计量联合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小拾取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信噪比的模拟微地震数据的P震相初至拾取,结果表明:其拾取误差为0.0302×10-3~1.3002×10-3s,同时,相比于小波分解与高阶统计量联合方法,其计算效率稍有提高。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微地震数据的P震相初至拾取的结果表明,与人工拾取和传统峰度法相比,拾取结果更接近于人工拾取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 P震相初至拾取 小波多尺度分解 峰度法 特征函数
下载PDF
基于时窗能量比与互信息量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秦晅 宋维琪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74-379,共6页
由于微地震事件本身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初至快速精确的拾取成为其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微地震事件初至人工拾取效率低、时窗能量比方法拾取精度低的特点,从信息熵和互信息量的角度开始研究,根据互信息量是随机变量间... 由于微地震事件本身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的特点,初至快速精确的拾取成为其关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微地震事件初至人工拾取效率低、时窗能量比方法拾取精度低的特点,从信息熵和互信息量的角度开始研究,根据互信息量是随机变量间统计依存性与关联程度的量度特点,研究了一种时窗能量比与互信息量准则的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首先以时窗能量比算法来粗略估计初至的到达时刻,然后再利用互信息量算法来准确的拾取初至,通过模型验证与实际数据的测试,并与常规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较为准确与快速地实现微地震初至的自动拾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初至拾取 互信息量 时窗能量比 信息熵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卷积神经网络的主动源P波初至拾取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智瀚 王涛 +2 位作者 孙鹏远 王文闯 郭振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地震走时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初至到时的拾取精度,人工挑选初至效率低、成本高。前人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可以应用于初至的自动拾取,然而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往往需要大量人工挑选的初至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集。文章利用U型卷积神经网络... 地震走时成像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初至到时的拾取精度,人工挑选初至效率低、成本高。前人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可以应用于初至的自动拾取,然而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往往需要大量人工挑选的初至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集。文章利用U型卷积神经网络拾取单炮多道P波初至,研究表明P波初至拾取的均方根误差会随着训练集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训练集分别采用35炮和597炮数据时,对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4和6.5 ms。参考半监督学习中数据增强方法,选取适合主动源数据的增强方法(随机剪裁、随机擦除等)用于拓展训练集。结果显示,以人工拾取总数据量的5%(35炮)作为小样本并进行随机擦除数据增强后,实现了均方根误差在5.5 ms(约3个采样点)以内,比未经增强的误差减少51%。与前人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本文应用的数据增强方法可以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实现主动源地震初至的高精度拾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拾取 深度学习 U-Net 小样本训练集 数据增强 均方根误差
下载PDF
Measuring ground deformations caused by 2015 Mw7.8 Nepal earthquake using high-rate GPS data 被引量:1
18
作者 Yong Huang Shaomin Yang +3 位作者 Xuejun Qiao Mu Lin Bin Zhao Kai Ta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7年第4期285-291,共7页
The April 25, 2015 Mw7.8 Nepal earthquake was successfully recorded by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and Nepal Geodetic Array (NGA). We processed the high-rate GPS data (1 Hz and 5 Hz) b... The April 25, 2015 Mw7.8 Nepal earthquake was successfully recorded by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and Nepal Geodetic Array (NGA). We processed the high-rate GPS data (1 Hz and 5 Hz) by using relative kinematic positioning and derived dynamic ground motions caused by this large earthquake. The dynamic displacements time series clearly indicated the displacement amplitude of each st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rupture directivity. The stations which located in the di- rection of rupture propagation had larger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than others. Also dynamic ground displacement exceeding 5 cm was detected by the GPS station that was 2000 km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Permanent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were resolved from the near-field high-rate GPS stations with wavelet decomposition-reconstruction method and P-wave arrivals were also detected with S transform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and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ate GPS Mw7.8 Nepal earthquake Dynamic ground motion Permanent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p-wave arrival detection
下载PDF
隧道突涌水防突结构微震响应初至拾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利平 陈彦好 +4 位作者 靳昊 成帅 孙子正 胡慧江 陈迪杨 《中国铁路》 2019年第11期89-97,共9页
微震监测技术可通过对防突结构微震事件活动的监测实现对突涌水灾害时空演化过程的评价,而微震信号P波初至的精确拾取是突涌水通道活动精准定位的前提。为了实现突涌水过程中微震信号P波初至的精确拾取,提出能量分析拾取法,基于单自由... 微震监测技术可通过对防突结构微震事件活动的监测实现对突涌水灾害时空演化过程的评价,而微震信号P波初至的精确拾取是突涌水通道活动精准定位的前提。为了实现突涌水过程中微震信号P波初至的精确拾取,提出能量分析拾取法,基于单自由度振动体系(SDOF)将突涌水微震事件引起的质点加速度运动记录进行能量域转化,使得时间序列中的波至特征在体系输入能、阻尼耗能及弹性动能序列上得到凸显,以此实现P波初至的精准识别,提高定位精度。对比分析不同信噪比微震信号,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低信噪比的微震信号仍具有明显特征响应。通过构建震源定位双曲线模型,进行STA/LTA的2种拾取方法误差验证。实例显示,定位误差分布范围从STA/LTA的13.3 m缩窄至基于能量分析拾取法的7.8 m。结果表明:该拾取方法优于STA/LTA,能够在无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完成波动初至的拾取,避免了预设阈值的人为误差,具有更好的误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微震 初至拾取 单自由度振动体系 能量域分析 无阈值拾取 误差控制
下载PDF
复杂山前带地震初至拾取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凯驰 吕景峰 +3 位作者 裴广平 李平 钟海 刘衍贵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复杂山前带表层结构在纵、横向上变化剧烈,单炮能量弱,背景噪声发育,信噪比低,地震初至难以准确拾取。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及效率,针对单炮初至难以准确识别及初至拾取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开展波动方程正演、可控震源预处理及不同初至范... 复杂山前带表层结构在纵、横向上变化剧烈,单炮能量弱,背景噪声发育,信噪比低,地震初至难以准确拾取。为了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及效率,针对单炮初至难以准确识别及初至拾取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开展波动方程正演、可控震源预处理及不同初至范围层析反演分析等方面工作。结果表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指导地震单炮的初至拾取,可以避免初至漏拾、错拾现象;可控震源单炮开展最小相位化和反褶积处理,近道初至识别率提高50%以上,可提高单炮初至信噪比;初至偏移距涵盖风化层及1 km左右的折射层时间范围即可满足层析反演精度需求。通过以上方法处理,采用相同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及层析反演参数,可以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剖面的成像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前带 初至拾取 表层结构 波动方程正演 可控震源 层析 静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