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to Forecast Maximum Load Duration Using Time-of-Use Pricing Plans
1
作者 Jinseok Kim Babar Shah Ki-Il Kim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1年第7期283-301,共19页
Load forecasting has received crucial research attention to reduce peak load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ability of power grid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deep learning models.Especially,we need the adequate model to foreca... Load forecasting has received crucial research attention to reduce peak load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ability of power grid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deep learning models.Especially,we need the adequate model to forecast the maximum load duration based on time-of-use,which is the electricity usage fare polic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s such as peak load reduction in a power grid.However,the existing single machine learning or deep learning forecasting cannot easily avoid overfitting.Moreover,a majority of the ensemble or hybrid models do not achieve optimal results for forecasting the maximum load duration based on time-of-use.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we propose a hybrid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to forecast maximum load duration based on time-of-use.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rchitecture could achieve the highest average of recall and accuracy(83.43%)compared to benchmark models.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rchitecture,another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energy storage system(ESS)sche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odel(LSTM-MATO)in the architecture could provide peak load cost savings of 17,535,700 KRW each year comparing with original peak load costs without the method.Therefore,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could be utiliz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peak load reduction in the 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ad forecasting deep learning hybrid architecture maximum load duration time-of-use
下载PDF
Analysis of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Relationship for Rwanda 被引量:1
2
作者 Negash Wagesho Marie Claire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6年第7期706-723,共18页
Glob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erturbations and local weather variability induced factors highly alter the rainfall pattern of a region. Such factors result in extreme events of devastating nature to mankind. Rainfal... Glob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erturbations and local weather variability induced factors highly alter the rainfall pattern of a region. Such factors result in extreme events of devastating nature to mankind. Rainfall Intensity Duration Frequency (IDF)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ools in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particularly to identify design storm event of various magnitude, duration and return period simultaneously. In light of this,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developing rainfall IDF relationship for entire Rwanda based on selected twenty six (26) rainfall gauging stations. The gauging stations have been selected based on reliable rainfall records representing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varying from 14 to 83 years of record length. Daily annual maximum rainfall data has been disaggregated into sub-daily values such as 0.5 hr, 1 hr, 3 hr, 6 hr and 12 hr and fitted to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Quantile estimation has been made fo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s and best fit distribution is identified based on least square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At-site and regional IDF parameters were computed and subsequent curves were established for different return period. The moment ratio diagram (MRD) and L-moment ratio diagram (LMRD)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fit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nd identify homogeneous regions for observed 24-hr maximum annual rainfall. The rainfall station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ive homogeneous rainfall regions for all 26 stations. The results of present analysis can be used a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planning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NSITY duration FREQUENCY maximum Rainfall REGIONALIZATION Rwanda
下载PDF
Modeling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and Establishing Climate Change Existence in Uyo-Nigeria Using Non-Stationary Approach
3
作者 Masi G. Sam Ify L. Nwaogazie +2 位作者 Chiedozie Ikebude Ubong J. Inyang Jonathan O. Irokwe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CAS 2023年第5期194-214,共21页
This study aims at establishing if climate change exists in the Niger Delta environment using non-stationary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modelling incorporating time-variant parameters. To compute the ... This study aims at establishing if climate change exists in the Niger Delta environment using non-stationary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modelling incorporating time-variant parameters. To compute the intensity levels, the open-access R-studio software was used based on the General Extreme Value (GEV) distribution function. Among the four linear parameter models adopted for integrating time as a covariate, the fourth linear model incorporating scale and location with the shape function constant produced the least corrected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 (AICc), varying between 306.191 to 101.497 for 15 and 1440 minutes, respectively, selected for calibration of the GEV distribution equation. The non-stationary intensities yielded higher values above those of stationary models, proving that the assumption of stationary IDF models underestimated extreme events. The difference of 13.71 mm/hr (22.71%) to 14.26 mm/hr (17.0%) intensities implies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peak flood from a stationary IDF curv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t a 95% confidence level between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models was significant, confirming evidence of climatic change influenced by time-variant parameters. Consequently, emphasis should be on applying shorter-duration storms for design purposes occurring with higher intensities to help reduce the flood risk and resultant infrastructural fail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Annual maximum Series Stationary NON-STATIONARY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Models Trends
下载PDF
一种10 kV/10 ns/20 A全固态脉冲源设计
4
作者 石小燕 杨浩 +2 位作者 郑强林 闫二艳 鲍向阳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为获得等离子体研究所需的半高宽约10 ns的高压高重复频率脉冲输出,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串联构成的2组高压开关模块,利用传统电容储能脉冲产生电路和脉冲切尾电路相结合产生窄脉冲。结合开关实际工作需求,开... 为获得等离子体研究所需的半高宽约10 ns的高压高重复频率脉冲输出,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开关串联构成的2组高压开关模块,利用传统电容储能脉冲产生电路和脉冲切尾电路相结合产生窄脉冲。结合开关实际工作需求,开展了窄脉冲产生电路适应性设计及仿真优化;依据优化结果,搭建窄脉冲产生电路实验装置。经测试,在500Ω负载上获得了峰值电压约10 kV、半高宽约10 ns、前沿约6 ns的脉冲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脉冲源 窄脉冲发生器 10 ns半高宽 等离子体应用
下载PDF
差异纹理条件下木材燃烧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英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为探究不同纹理木材火焰燃烧特性,选择了5种常见木材,搭建试验装置,设计15组试验,从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火焰高度、燃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横向、竖向、斜向纹理木材的燃烧特性。结果显示:木材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纹理有关,纹理对松木燃烧时... 为探究不同纹理木材火焰燃烧特性,选择了5种常见木材,搭建试验装置,设计15组试验,从质量损失速率、最大火焰高度、燃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横向、竖向、斜向纹理木材的燃烧特性。结果显示:木材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纹理有关,纹理对松木燃烧时的最大火焰高度影响最小,对杉木影响最大;榉木燃烧持续时间比其他4种木材长,杉木燃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纹理对木材燃烧火焰特性的影响,为木结构建筑选材及火灾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纹理 古建筑 质量损失速率 燃烧速率 最大火焰高度 燃烧持续时间
下载PDF
基于MIC-ResNet-LSTM-BP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6
作者 简定辉 李萍 +1 位作者 黄宇航 梁志洋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75-79,499,共6页
电力能源的合理调度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而合理的电能调度离不开精准的负荷预测。为有效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MIC-ResNet-LSTM-BP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来预测未来1天和3天的负荷。首先,采集6维负荷特征数据,利用最大信息系... 电力能源的合理调度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而合理的电能调度离不开精准的负荷预测。为有效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MIC-ResNet-LSTM-BP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来预测未来1天和3天的负荷。首先,采集6维负荷特征数据,利用最大信息系数(MIC)分析各影响因素与负荷的关联程度从而进行特征选择;其次,采用残差网络(ResNet)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将重构数据输入到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挖掘数据时序特征;最后,采用Dropout层增加模型泛化能力,通过改进BP神经网络学(BPNN)习数据特征并利用Adam优化器训练模型。将以上模型与BPNN、KNN、LSTM、LSTMBPNN作对比实验,有力验证了上述模型在负荷预测领域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信息系数 负荷预测 残差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的部分统计特征 被引量:80
7
作者 蒋海昆 曲延军 +4 位作者 李永莉 郑建常 华爱军 代磊 侯海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整的294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中强地震余震序列统计特征,探讨序列类型、最大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与主震震级及主震断层性质之间的关系.中国大陆孤立型、主余型及多震型地震余震序列分别约占23%、59%及18%.其中走滑型、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具有走滑分量的倾滑型及逆冲型分别占48%、24%、17%及11%.余震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震级与主震震级正相关,但主震震级较低时相对离散,孤立型序列离散程度较高,主余型及多震型序列线性相关性较好.绝大多数序列最大余震均发生在震后200天内,少数具有晚期强余震的序列主要属主余型序列,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通常没有晚期强余震发生.68%的序列1年内最大余震发生在震后10天内,77%发生在震后30天之内,95%发生在震后120天之内.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时间及5、6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与序列类型及主震震级大小有关,多震型序列最大余震发生最快,孤立型次之、主余型最长.若仅就主余型序列而言,当主震震级较高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短,主震震级较低时最大余震与主震间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序列类型 最大余震震级 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 主震震级 主震断层类型
下载PDF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6
8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2 位作者 沈永平 刘时银 陈仁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6,共10页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日照时数增加;最低、最高气温的显著变暖,以及较黄河源区增加更长的日照时数是长江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长江源区冬季变暖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变暖作用比冬季还要大;黄河源区的变暖也并不主要是冬季变暖造成的,秋季变暖的作用与其相当,其它季节的变暖作用也不能忽视.近40a来江河源区降水量略有增加,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春季与冬季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虽然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且局地夏季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与全球、全国以及高原区对比显示,江河源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变暖首先从长江源和整个高原发端,之后15a.黄河源和全国才进入显著温暖期.黄河源与长江源北部降水量的增加表明,气候变暖有利于高原增加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江河源区
下载PDF
基于20L球形爆炸装置的甲烷煤尘混合爆炸实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冯永安 胡双启 +1 位作者 胡立双 孙建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7期16-19,共4页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煤尘及甲烷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甲烷,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在煤尘浓度为600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煤尘及甲烷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甲烷,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在煤尘浓度为600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煤尘最大爆炸压力值,而且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甲烷5%时增幅最大。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甲烷存在时有同样规律,但是有甲烷时爆炸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甲烷含量的增加,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降低幅度不断增加,在甲烷5%以后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甲烷 混合爆炸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持续时间
下载PDF
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求取方法质疑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陆广香 单渊达 +2 位作者 龚乐年 石延森 杨玉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9,共6页
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技术经济比较涉及到年电能损耗计算,其常用方法就是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功率因数从手册中查取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本文对这一经典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与手册中所... 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技术经济比较涉及到年电能损耗计算,其常用方法就是根据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和功率因数从手册中查取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本文对这一经典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与功率因数的关系与手册中所给出的有着本质区别。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设计 损耗 载荷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38
11
作者 蒋海昆 黎明晓 +1 位作者 吴琼 宋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6-758,共13页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序列特征,也成为汶川序列较大余震的主体活动区域。序列较强余震活动明显受引潮力调制,大多数较强余震发生在固体潮大、小潮时段,并且16时前后是较强余震的优势发震时段。序列衰减系数p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基本稳定在1附近变化。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序列类型及最大强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初步的统计结果还显示,8级左右强震序列中主震与最大余震之间的震级差正比于主震破裂尺度,这意味着当震级大体接近时,较大的破裂尺度与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 8.0级地震 分段特征 序列类型 最大强余震震级 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破裂尺度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雪线高程提取方法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连成 胡列群 +2 位作者 李帅 郑照军 侯小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6,共9页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最为接近;基于混淆矩阵法,以目视解译得到的HJ-1/CCD积雪面积为"真值",分析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积雪面积的总体精度较高,为98.59%,khat系数为0.90,最大值合成法的总体精度仅为85.29%,khat系数为0.70;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7,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低;最大值合成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54,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结果优于最大值合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 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 最大值合成法 天山北坡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负荷历时曲线法在东辽河流域最大日负荷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文喜 安永凯 张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46,220,共4页
根据东辽河王奔水文站2000~2009年的水文、水质数据,构建了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负荷历时曲线,计算了东辽河流域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最大日负荷量,分析了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5%、50... 根据东辽河王奔水文站2000~2009年的水文、水质数据,构建了主要污染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负荷历时曲线,计算了东辽河流域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最大日负荷量,分析了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结果表明,在25%、50%、75%和90%的保证率下,负荷历时曲线法计算得到的氨氮最大日负荷分别为368.9、153.8、31.8、0.35kg/d,化学需氧量最大日负荷分别为7 378.6、3 058.6、635.9、6.91kg/d;东辽河在6~9月的丰水期具有较高的纳污能力,1、2月纳污能力最弱;污染物的超标点主要集中于保证率10%~70%之间,削减目标主要为非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历时曲线法 最大日负荷量 污染物 东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arSim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初速度的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沛林 李朋超 +1 位作者 李波 张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基于汽车制动过程分析,结合实际交通事故中制动距离的影响因素,针对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初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计算的不足。结合理论知识,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中的实车仿真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将最大制动加速度... 基于汽车制动过程分析,结合实际交通事故中制动距离的影响因素,针对交通事故中汽车制动初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传统计算的不足。结合理论知识,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中的实车仿真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将最大制动加速度持续时间与制动初速度采用Matlab拟合,得到了一种以最大制动加速度持续时间为自变量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采集制动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式在交通事故中计算出的制动初速度,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初速度 CARSIM MATLAB 最大制动加速度持续时间
下载PDF
P波最大及最小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喜烈 李智 +1 位作者 汪剑锋 朱金秀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非房颤58例,比较两组的Pmax,Pmin及临床特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与最小时限(Pmin)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08年1月至10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内科住院患者90例,其中阵发性房颤32例,非房颤58例,比较两组的Pmax,Pmin及临床特点。结果阵发性房颤组Pmax较非房颤组明显增大〔(114±15)vs(104±11),P<0.01〕,两组P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55±9)vs(58±11)ms,P=0.08〕,24 h平均心率增快〔(89±25)vs(74±15)次/min,P<0.01〕;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显示,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max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最大时限 P波最小时限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基于芝加哥算法的河北省四城市短历时暴雨极值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许启慧 于长文 +2 位作者 张金龙 杜康云 杨铭 《暴雨灾害》 2018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利用河北省唐山、秦皇岛、保定和邢台4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对历时120 min的年最大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模糊识别法对降雨过程进行分型,并通过芝加哥法推求出4个测站重现期2 a历时120 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各... 利用河北省唐山、秦皇岛、保定和邢台4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对历时120 min的年最大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模糊识别法对降雨过程进行分型,并通过芝加哥法推求出4个测站重现期2 a历时120 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各站120 min年最大降雨量的多年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唐山和保定两站的波动较为平缓,邢台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最大;各站多年最大降雨量的极大值出现在1981—2014年间的个例数明显多于1961—1980年,且雨量的极端最大值均出现在1985年以后。(2)模糊识别法得到各站120 min历时降雨过程均以单峰峰值居前型为主,单峰峰值居中型次之,双峰雨和均匀型降雨过程的发生频率较低。(3)芝加哥法推求的各站历时120 min暴雨雨型均为单峰型,降雨过程的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特点,雨峰时刻的降雨量和雨强最大,其中保定站雨峰出现时间最早,秦皇岛站最晚,保定和唐山两站的雨峰位置均超前整个降雨过程的1/3分位,秦皇岛和邢台站的则略有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120 min历时 年最大降雨量 暴雨雨型
下载PDF
可能最大降水估算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炳章 兰平 +2 位作者 张叶晖 林智琛 陈晓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2,114,共12页
可能最大降水PMP用于推求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和滨海大城市防洪的可能最大洪水。80多年来,国内外已经对可能最大降水估算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比较系统地从统计估算法、当地暴雨放大法、暴雨移置法、概化估算法、暴雨模式... 可能最大降水PMP用于推求重要水利水电工程、核电工程和滨海大城市防洪的可能最大洪水。80多年来,国内外已经对可能最大降水估算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比较系统地从统计估算法、当地暴雨放大法、暴雨移置法、概化估算法、暴雨模式法、数值模拟法和多重分形法等方面综述PMP估算方法研究应用现状。对PMP估算研究5个方面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山区暴雨移置、短历时PMP估算、PMP估算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对PMP估算的影响和PMP的概率等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PMP估算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最大降水 水文气象途径 数值模拟 短历时 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重庆石灰岩地区3种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欣 陶建平 +1 位作者 黄茹 王永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12-717,共6页
通过对重庆石灰岩地区慈竹林、柏木林、女贞林3种林分林下枯落物调查及其风干和持水试验,比较了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吸持降水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慈竹林下枯落物厚度最大(5.83cm),而后依次为女贞林(1.77 cm)和柏木林(1.60cm);3种林分... 通过对重庆石灰岩地区慈竹林、柏木林、女贞林3种林分林下枯落物调查及其风干和持水试验,比较了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吸持降水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慈竹林下枯落物厚度最大(5.83cm),而后依次为女贞林(1.77 cm)和柏木林(1.60cm);3种林分林下枯落物的储量为慈竹林(13870kg·hm-2)和柏木林(11780kg·hm-2)大于女贞林(5130kg·hm-2);自然含水率为慈竹林(188.3%)和女贞林(194.9%)大于柏木林(150.4%);最大吸水率为女贞林(229.8%)>慈竹林(195.3%)>柏木林(155.6%);风干时间以慈竹林最长;最初4 d的失水速率为女贞林>慈竹林>柏木林;最大吸水速率为慈竹林>女贞林>柏木林。从而推断,各林分单位质量枯落物的吸持降水率为竹林(慈竹林)>阔叶林(女贞)>针叶林(柏木);单位面积枯落物总的吸持降水量为慈竹林>柏木林>女贞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地区 植被枯落物 持水能力 自然含水率 最大吸水率 风干时间 失水速率
下载PDF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明亮 尹鲁骅 +4 位作者 杨申 杜玉花 王爱萍 吴云 张焕轶 《中国医药》 2015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27例舒张性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时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随访2年,观察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78例)和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9例).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相关的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判定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预测能力.结果 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10±32)ms比(97±20)ms,(41±20)rns比(28±1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均可以独立预测2年内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每增加1 ms,患者2年内发生持续心房颤动的风险分别增加1.452及1.805倍.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预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0.688比0.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对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有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P波最大时限 P波离散度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