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NA-320对氧糖剥夺P12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严永兴 张艳 +2 位作者 王俊 刘慧丽 吴春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1期14-16,22,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320对氧糖剥夺后P12细胞影响及机制.方法将P12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iRNA-320拟似物组以及miRNA-320抑制剂组,氧糖剥夺4 h后,P12细胞恢复到正常氧糖环境中,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测定细胞增殖存活率,TUNEL检... 目的探讨miRNA-320对氧糖剥夺后P12细胞影响及机制.方法将P12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iRNA-320拟似物组以及miRNA-320抑制剂组,氧糖剥夺4 h后,P12细胞恢复到正常氧糖环境中,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测定细胞增殖存活率,TUNEL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miRNA-320、IGF-1 mRNA水平,WB测定IG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P<0.01)、miRNA-320表达上调(P<0.01),IGF-1 mRNA及IGF-1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NA-320拟似物组细胞增殖显著下降、细胞凋亡增加、miRNA-320表达上调、IGF-1 mRNA及IGF-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制剂组与之相反.结论miRNA-320通过作用于IGF-1发挥其促凋亡、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320 IGF-1 氧糖剥夺 p12细胞
下载PDF
虫草复合营养液对过氧化氢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春艳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虫草复合营养液对过氧化氢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P12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造模组、低浓度组(1%虫草复合营养液)、中浓度组(3%虫草复合营养液)和高浓度组(5%虫草复合营养液),培养24h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加入H_2... 目的研究虫草复合营养液对过氧化氢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P12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造模组、低浓度组(1%虫草复合营养液)、中浓度组(3%虫草复合营养液)和高浓度组(5%虫草复合营养液),培养24h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加入H_2O_2继续培养24h,比较各组细胞存活率、LDH活性以及NO含量。结果造模组存活率为(62.8±4.2)%,阴性对照组存活率为(100.0±1.7)%,造模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加入复合营养液组细胞存活率较造模组显著升高(P<0.01),细胞LDH水平以及NO含量,造模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加入复合营养液后,LDH水平以及NO含量较造模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虫草复合营养液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复合营养液 过氧化氢 p12细胞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IL-12p40 3′非翻译区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松道 郑晓群 +2 位作者 杨锦红 李伟 石海矾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12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测定105例健康...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探讨该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测定105例健康儿童及122例CMV肝炎患儿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基因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速率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IR)分别测定CMV肝炎患儿血清IL-12p40水平、ALT活性及尿HCMVDNA载量。结果CNV肝炎组IL-12p40rs3212227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4.4%、41.8%、23.8%,正常对照组分另q为47.6%、40.0%、12.4%,两组间cc基因型和非cc基因型之间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5,P〈0.05,ORcc=2.207,95%cI:1.080~4.510)。CMV肝炎组IL一12p40rs3212227位点等位基因A、c分布频率分别55.3%、44.7%,对照组分别为67.6%、32.4%,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8,P〈0.01;ORA=0.593,95%CI:0.404~0.871;ORc:1.686,95%CI:1.149—2.475)。rs3212227位点不同基因型的CMV肝炎患儿之间血清IL-12p40水平、尿HCMVDNA载量(拷贝/毫升,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7.385、F=9.325,P均〈0.05),CC基因型患儿血清IL-12p40水平低于AA基因型,尿液HcMVDNA载量高于AA基因型,不剐基因型患儿之间血清AL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cMV肝炎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利于cMV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肝炎 基因型 多态性单核苷酸 细胞介素12p40
下载PDF
野生型P53蛋白失活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晗 袁瑷芹 +2 位作者 张百芳 彭芳芳 武栋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82-785,790,共5页
目的建立1种野生型P53蛋白失活的PC12细胞系,为研究PC12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中P53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包含失活突变型p53基因片段P53R175H(其翻译所得P53蛋白的第175位氨基酸Arg被His替换)的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质粒包装成具有侵袭... 目的建立1种野生型P53蛋白失活的PC12细胞系,为研究PC12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中P53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包含失活突变型p53基因片段P53R175H(其翻译所得P53蛋白的第175位氨基酸Arg被His替换)的缺陷型逆转录病毒质粒包装成具有侵袭能力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的PC12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对该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利用嘌呤霉素成功筛选出转染成功的PC12细胞,并发现该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P21蛋白(P53蛋白直接活化的下游蛋白)未见明显表达,且其增殖能力虽有轻度下降,但仍远高于NGF处理的正常PC12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野生型P53蛋白失活的PC12细胞系PC12(P53R175H),并鉴定了该细胞在缺失野生型P53蛋白情况下对NGF作用的反应,为探讨P53在PC12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野生型p53蛋白 pC12(p53R175H)细胞
下载PDF
IL-12P70及IFN-γ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洪良庆 黄正宇 +3 位作者 欧阳斌 杨培生 缪斌 华学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2P70、IL-4、IFN-γ在预测肾移植受者早期免疫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移植科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3岁,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0)、急排组(n=12)和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IL-12P70、IL-4、IFN-γ在预测肾移植受者早期免疫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移植科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3岁,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30)、急排组(n=12)和感染组(n=10)。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天检测其血清IL-12P70、IL-4、IFN-γ这3种细胞因子浓度。数据统计使用SPSS15.0,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方差分析并加行LSD-t和SNK-q检验以检验3组患者3种细胞因子浓度的组间差异,作ROC曲线、计算机处理ROC曲线下面积(Az),以评价这3种细胞因子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血清IL-12P70、IFN-γ、IL-4浓度和IFN-γ/IL-4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5天各组患者血清IL-4浓度无统计学差异;急排组血清IL-12P70、IFN-γ浓度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感染组;急排组术后第5天血清IL-12P70、IFN-γ水平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明显上升(9.012±0.736vs6.613±0.598;40.402±13.414vs31.539±13.323,P<0.05);IL-12P70、IFN-γ、IL-4、IFN-γ/IL-4在术后第5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5,0.808,0.492,0.708;当IL-12P70浓度取值7.40pg/mL时或IL-γ取值31.48pg/mL时,对急性排斥反应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100%、85%或83.3%、85%。【结论】血清IL-12P70、IFN-γ水平对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早期的免疫状态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血清IL-P70浓度高于7.40pg/mL或IFN-γ浓度高于31.48pg/mL时须高度怀疑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p70 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肾移植 急性排斥 预测
下载PDF
湿疹患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水平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浩 郭在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2-593,596,共3页
目的观察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探讨其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急性期湿疹患者、19例非急性期湿疹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的水... 目的观察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探讨其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急性期湿疹患者、19例非急性期湿疹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0,IL-12p40及IL-18的水平。结果①血清IL-10水平急性湿疹组低于对照组,非急性湿疹患者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血清IL-12p40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且非急性湿疹组高于急性湿疹组(P<0.05)。③血清IL-18水平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湿疹组与非急性湿疹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体内可能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细胞介素10 细胞介素12p40 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湿疹皮损处IL-10、IL-12p40及IL-1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浩 郭在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89,共2页
检测湿疹患者皮损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非急性期(包括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IL-12p40和I... 检测湿疹患者皮损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非急性期(包括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10、IL-12p40和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IL-12p40和IL-18定位于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表皮全层均有分布,三种细胞因子在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内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湿疹患者皮损组织中表达阳性或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皮损处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细胞介素10 细胞介素12p40 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IL-12双亚基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鹏 丁强 +1 位作者 方祖军 郑捷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构建人IL-12(hIL-12)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方法根据hIL-12p40和p35亚基全长cDNA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行PCR扩增,将扩增所得p40和p35片段采用overlapPCR法拼接,获得的rhIL-12融合基因与pGEM... 目的构建人IL-12(hIL-12)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方法根据hIL-12p40和p35亚基全长cDNA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行PCR扩增,将扩增所得p40和p35片段采用overlapPCR法拼接,获得的rhIL-12融合基因与pGEM-TEasy质粒连接,将鉴定正确的pGEM-T/rhIL-12重组质粒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cDNA3.1(+)/rhIL-12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cDNA3.1(+)/rhIL-1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MSC,同时以转染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在转染后第4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rhIL-12融合基因的表达;另分别在转染后第2、4、6、8、10、12、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rhIL-12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特异性扩增出p40(1000bp)、p35(600bp)、rhIL-12(1600bp)片段,均与预期DNA表达片段大小一致。pcDNA3.1(+)/rhIL-12测序显示克隆的rhIL-12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完全相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pcDNA3.1(+)/rhIL-12的hMSC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hMSC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印迹和ELISA检测显示,转染pcDNA3.1(+)/rhIL-12的hMSC培养上清液中可见rhIL-12融合蛋白的持续表达;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rhIL-12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L-12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pcDNA3.1(+)/rhIL-12,为利用hIL-12进行非病毒载体抗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目的构建人IL-12(hIL-12)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并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方法根据hIL-12p40和p35亚基全长cDNA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引物行PCR扩增,将扩增所得p40和p35片段采用overlapPCR法拼接,获得的rhIL-12融合基因与pGEM-TEasy质粒连接,将鉴定正确的pGEM-T/rhIL-12重组质粒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cDNA3.1(+)/rhIL-12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pcDNA3.1(+)/rhIL-1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MSC,同时以转染pcDNA3.1(+)空质粒作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在转染后第4天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rhIL-12融合基因的表达;另分别在转染后第2、4、6、8、10、12、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rhIL-12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特异性扩增出p40(1000bp)、p35(600bp)、rhIL-12(1600bp)片段,均与预期DNA表达片段大小一致。pcDNA3.1(+)/rhIL-12测序显示克隆的rhIL-12基因序列与报告序列完全相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pcDNA3.1(+)/rhIL-12的hMSC生长形态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hMSC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印迹和ELISA检测显示,转染pcDNA3.1(+)/rhIL-12的hMSC培养上清液中可见rhIL-12融合蛋白的持续表达;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rhIL-12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L-12p40和p35双亚基真核共表达载体pcDNA3.1(+)/rhIL-12,为利用hIL-12进行非病毒载体抗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 细胞介素12 亚单位p35 人工基因融合 间质干细胞
下载PDF
伴与不伴躯体化症状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白细胞介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郜见亮 莫大明 +1 位作者 胡淑文 钟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检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并分析其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3~18岁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93例,根据是否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 somatic sy... 目的:检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并分析其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3~18岁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93例,根据是否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 somatic symptoms,FSS),分为伴FSS组(40例)与不伴FSS组(53例)。同时选取32名正常青少年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躯体化量表(CSI)对疾病抑郁障碍现状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被试儿童血清IL-13及IL-12/23p40因子水平。结果:伴FSS青少年抑郁组IL-13因子水平显著高于不伴FSS组和对照组(P<0.05),不伴FS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FSS组IL-12/23p40因子水平显著高于不伴FSS组(P<0.05),两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水平与CSI总分及分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60、0.286、0.366、0.310、0.336,P<0.01);IL-12/23p40水平与CSI总分及分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33、0.360、0.275、0.280、0.313,P<0.01)。结论:伴躯体化症状的青少年抑郁病人的血清IL-13水平异常,且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 躯体化症状 细胞介素-13 细胞介素12/23p40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6、IL-10和IL-12/IL23 p40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白学鹏 孙鹏 +5 位作者 沈春秀 杨荣敏 王昀昕 王佩 李家兴 苏春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1,共3页
通过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IL-23p40和IL-10分泌的影响,探讨LBP的免疫调节机制,为LBP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各组小鼠进行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 通过研究枸杞多糖(LBP)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IL-23p40和IL-10分泌的影响,探讨LBP的免疫调节机制,为LBP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各组小鼠进行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间隔3d后,再连续4d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同时,用高(40mg/1kg)、中(20mg/1kg)、低剂量(10mg/1kg)的LBP给小鼠连续灌胃2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LPS(1mg/kg)和PBS,连续2周。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相比,LBP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中IL-6、IL-12/IL-23p40和IL-10的分泌水平,提示LBP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为枸杞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3p40 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7A、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12p70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评估价值
11
作者 王娟娟 陈智勇 +3 位作者 尹同进 成胜 周力 蔡旭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10及IL-12p70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的100例MPP患儿设为MPP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研...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IL-10及IL-12p70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自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通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的100例MPP患儿设为MPP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水平。进一步将MPP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分析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与MPP预后不良的关系;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对MPP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MPP组治疗前24 h内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预后良好组患儿76例,预后不良组患儿24例;两组患儿的年龄、胸腔积液、治疗天数、合并多重感染、抗菌联合用药、白细胞计数、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多重感染、抗菌联合用药、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均为影响MP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17A、IL-10及IL-12p70水平联合诊断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9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58、0.974,均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效能。结论MPP患儿血清IL-17A、IL-10、IL-12p70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表达水平的变化与预后有关,可能成为MPP患儿预后评估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细胞介素-17A 细胞介素-10 细胞介素-12p70 预后
下载PDF
IL-17及IL-12p70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东风 孙昀 +2 位作者 李雅琳 付玉茹 刘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IL-12p70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1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IL-17、IL-12p70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IL-12p70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1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IL-17、IL-12p70水平,分析血清IL-17、IL-12p70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随访28 d,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IL-12p70水平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重度组患者血清IL-17、IL-12p70水平依次增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IL-12p70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9、0.384,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患者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比例及年龄、血清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血淀粉酶(AMY)水平与生存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的重度比例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IL-17、IL-12p70水平均高于生存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L-17和IL-12p70水平升高是影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L-17、IL-12p70水平预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1.17 ng/L和24.60 ng/L,敏感度分别为85.71%和78.57%,特异度分别为71.74%和76.09%,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和0.783,两者联合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2.86%、63.04%和0.823。结论血清IL-17、IL-12p70水平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检测其水平对预测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12 胰腺炎 预后 细胞介素12p70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靶向IL-12 p40和TNF-α的双功能抗体可抑制小鼠银屑病发生
13
作者 徐品 谢妮 叶才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0-895,共6页
目的构建具有能同时阻断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 p4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双功能抗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观察其对小鼠银屑病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已有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b)蛋白序列,设... 目的构建具有能同时阻断白细胞介素12(IL-12)/IL-23 p4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双功能抗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观察其对小鼠银屑病的阻断效果。方法根据已有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b)蛋白序列,设计、构建并制备了全新的双功能抗体Bi AU003、Bi AU022和Bi AU023。采用ELISA检测抗原抗体结合能力;用TNF-α和双功能抗体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加入FITC标记的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抗体,经流式细胞术检测ELAM-1的表达量;用IL-12和双功能抗体处理经IL-2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的量;体外实验采用双功能抗体治疗IL-12和TNF-α诱导的银屑病小鼠,HE染色检测病变皮肤厚度。结果3种双功能抗体对其相应的抗原都有较强的亲和力,能明显抑制ELAM-1蛋白的表达和IFN-γ的分泌,并且明显抑制小鼠的银屑病形成,其效果与现有的抗体药阿达木单抗和优特克单抗相当或更优。结论新构建的3种双功能抗体Bi AU003、Bi AU022和Bi AU023,是TNF-α和IL-12/IL-23 p40的阻断剂,能有效阻断小鼠银屑病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亚基p40 肿瘤坏死因子α 双功能抗体 银屑病
下载PDF
阻断白介素12p40功能的新型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开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百勇 王忠民 +9 位作者 王谦 詹建军 黄昭亮 庞醒华 刘志兵 叶才果 李钊明 刁思娴 张鹏 夏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设计并利用抗体工程方法构建并制备全新序列的阻断白介素12(IL-12)p40功能的单克隆抗体MAB1,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以制备可应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的IL-12通路的阻断剂。方法根据已有的IL-12 p40蛋白序列,设计、构建并制备... 目的设计并利用抗体工程方法构建并制备全新序列的阻断白介素12(IL-12)p40功能的单克隆抗体MAB1,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以制备可应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的IL-12通路的阻断剂。方法根据已有的IL-12 p40蛋白序列,设计、构建并制备了全新的单克隆抗体MAB1,利用间接ELISA测定其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并用细胞学方法鉴定它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抗体MAB1与p40抗原的结合亲和力为0.0399 nmol/L,并能明显抑制IL-12诱导的人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水平上调。其抗原结合能力以及抑制IL-12生物学活性能力与美国强生公司抗体药Stelara(ustekinumab)相当或更优。结论全新构建的单克隆抗体MAB1可作为IL-12通路的高亲和力阻断剂,从而成为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斑块型银屑病)治疗用新药的临床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 抗体 单克隆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Anti-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崔雪雪 张智慧 +4 位作者 吴凌子 栗勇涛 陈爽 陈努 张晓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7-715,共9页
目的探讨Anti-白细胞介素(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无眼疾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66只,其中24只采用光感受器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诱导小鼠EAU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Anti-白细胞介素(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无眼疾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66只,其中24只采用光感受器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诱导小鼠EAU模型,分别在免疫前及免疫后第3、12、18天各取6只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小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球中IL-17A^(+)γ干扰素(IFN-γ)^(+)CD4^(+)T细胞比例。取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免疫后18 d采用小动物成像仪进行眼底拍照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查完成后处死小鼠,摘取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取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按照表达数量不同分为IL-17A^(+)IFN-γ^(+)细胞高表达组和IL-17A^(+)IFN-γ^(+)细胞低表达组,比较2个组小鼠视网膜损伤情况。取3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nti-IL-12/IL-23 p40组和IgG组,每组18只,分别尾静脉注射Anti-IL-12/IL-23 p40和IgG,每3天1次。免疫后第12天和第18天每组各取6只小鼠,分别取淋巴结和眼球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免疫后第24天,每组各取6只小鼠,摘取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损害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诱导分化后IL-17和IFN-γ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7A^(+)IFN-γ^(+)CD4^(+)T细胞诱导分化后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h17细胞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相对表达量。结果免疫前和免疫后第3、12、18天,淋巴结、脾脏、眼球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642、16.531、10.385,均P<0.05),其中与免疫前相比,EAU小鼠免疫后第12天淋巴结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免疫后第18天脾脏、眼球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7A^(+)IFN-γ^(+)细胞高表达组小鼠视网膜严重水肿、视网膜脱离、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广泛视网膜褶皱;IL-17A^(+)IFN-γ^(+)细胞低表达组小鼠视网膜轻度水肿、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轻度视网膜褶皱。Anti-IL-12/IL-23 p40组免疫后18 d,眼球中CD3和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低于Ig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04、8.080,均P<0.05);免疫后12 d,Anti-IL-12/IL-23 p40组淋巴结中IL-17A^(+)IFN-γ^(+)CD4^(+)T细胞比例为(0.33±0.18)%,明显低于IgG组的(4.8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4,P<0.001)。与IgG组相比,Anti-IL-12/IL-23 p40组Th1、Th17、IL-17A^(+)IFN-γ^(+)CD4^(+)T细胞百分比及IL-17、IFN-γ、T-bet、ROR-γt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ti-IL-12/IL-23 p40可通过抑制IL-17A^(+)IFN-γ^(+)CD4^(+)T细胞发挥对EAU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药物治疗 细胞介素12亚基p40 单克隆抗体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小鼠
下载PDF
PBMCs中NS5ATP9、IL-12p40、IRAK-1的mRNA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勇 曾玮荣 曾俊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5-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9(NS5ATP9)、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的mRNA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9(NS5ATP9)、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的mRNA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11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胃部良性疾病患者112例作为良性组,体检健康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从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标本提取PBMCs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S5ATP9、IL-12p40、IRAK-1的mRNA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NS5ATP9、IL-12p40、IRAK-1的mRNA水平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意义。结果早期胃癌患者PBMCs中NS5ATP9、IL-12p40、IRAK-1的mRNA水平与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和体检健康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Cs中NS5ATP9、IL-12p40、IRAK-1 mRNA水平用于鉴别早期胃癌患者与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1%、87%、93%,特异度分别为91%、88%、92%。PBMCs中NS5ATP9、IL-12p40、IRAK-1 mRNA水平用于区分早期胃癌患者与体检健康者的灵敏度分别为96%、92%、95%,特异度分别为94%、91%、95%。PBMCs中NS5ATP9、IL-12p40、IRAK-1 mRNA联合检测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3.30%,准确度为93.15%。结论PBMCs中的NS5ATP9、IL-12p40、IRAK-1 mRNA是早期胃癌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9 细胞介素-12p40 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胃癌 诊断
下载PDF
基于理论计算探究CYP4F12催化花生四烯酸机制
17
作者 吕旭东 陶玉莲 +2 位作者 马宇飞 颜菲 张美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分析细胞色素P450(CYP)4F12催化花生四烯酸(AA)的反应过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进行计算研究。基于花生四烯酸与血红素基团最终氧化物(Cpd I)模型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ω-2位点羟基化... 为分析细胞色素P450(CYP)4F12催化花生四烯酸(AA)的反应过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同源建模、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进行计算研究。基于花生四烯酸与血红素基团最终氧化物(Cpd I)模型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ω-2位点羟基化的能垒比其他潜在代谢位点的能垒低约5~26 kJ/mol。ERRAT、PROCHECK等证实建模蛋白具有良好的结构特征。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表明,ω-2位点在催化过程中更易接近活性氧原子,且活性位点附近氨基酸残基Asn122和Ser399在稳定底物中起主要作用。结合自由能分析也表明,氨基酸残基Asn122和Ser399对催化发生具有重大贡献。研究揭示CYP4F12催化花生四烯酸的结合模式,为研究CYP4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4F12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冬华 刘宇 王文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异种移植法建立子宫肌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组,每组6只,连续药物干预4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 目的: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研究理冲汤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异种移植法建立子宫肌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理冲汤组和阳性药组,每组6只,连续药物干预4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促进细胞凋亡因子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抑制细胞增殖因子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MSD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生长相关基因(GRO/KC)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冲汤组子宫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细胞排列紊乱和细胞膜增厚现象均有所减轻;子宫组织中Caspase-3表达升高(P<0.01),Ki67表达降低(P<0.01);血清中IL-12p70表达升高(P<0.05),IL-1β、IL-6、GRO/KC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理冲汤具有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调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理冲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免疫细胞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 细胞介素-12p70
下载PDF
丁苯酞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丛光燕 吕鸿燕 +1 位作者 梁正玲 云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和实验组(10μmol·L^(-1)丁苯酞)。然后,将NC inhibitor和miR-146b-5p inhibitor分... 目的探究丁苯酞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和实验组(10μmol·L^(-1)丁苯酞)。然后,将NC inhibitor和miR-146b-5p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实验组细胞中,分别命名为转染组-1和转染组-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β)含量;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TNF-α含量分别为(53.31±4.71),(115.10±10.33)和(82.13±4.83)pg·m L^(-1);IL^(-1)β含量分别为(62.17±4.88)(97.33±7.96)和(74.42±5.33)pg·m L^(-1);ROS活性分别为(21.12±2.11),(47.62±2.98)和(32.01±3.15)U·m L^(-1);SOD活性分别为(60.42±3.33),(44.78±2.69)和(68.01±5.12)U·m L^(-1);TRAF6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11,2.92±0.32和1.93±0.20。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组-1和转染组-2中TRAF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0和3.12±0.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通过miR-146b-5p/TRAF6轴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缺氧缺糖/复氧复糖 miR-146b-5p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p12细胞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基因1188A/C多态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猛 胡学强 +3 位作者 张斌 王玉鸽 杨渝 陆正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RRMS患者94例,以14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与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RRMS患者94例,以14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RMS患者IL-12B基因+1188A/C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64.4%)高于健康对照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228,P=0.022)。携带A等位基因增加RRMS发病的危险性(OR=1.551,95%CI 1.064—2.262)。结论IL-12B基因+1188A/C位点多态与RRMS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人群RRMS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