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通过P21活化激酶1促进神经突生长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深 秦华民 +1 位作者 蓝晓艳 王苏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索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促进神经突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对新生小鼠脑组织行免疫共沉淀以筛选NCAM的结合伴侣。向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免疫共沉淀的阳性筛选分子的抑制剂,观察其对NCAM促进神经突生长作用的影响。提取新... 目的探索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促进神经突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对新生小鼠脑组织行免疫共沉淀以筛选NCAM的结合伴侣。向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免疫共沉淀的阳性筛选分子的抑制剂,观察其对NCAM促进神经突生长作用的影响。提取新生小鼠脑内生长锥以及脂筏,检测NCAM、NCAM的结合伴侣及其上、下游分子在小鼠脑内的空间分布。结果免疫共沉淀发现P21活化激酶1(Pak1)为NCAM的结合伴侣,Pak1抑制剂可以阻断NCAM促进神经突生长的作用。对小鼠脑内脂筏的研究发现NCAM和Pak1上游激活物Pak相互作用交换因子(PIX)、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生长锥脂筏上富集,提示NCAM与Pak1的结合以及Pak1的活化可能在脂筏上完成。结论 NCAM通过Pak1途径促进神经突生长,且这一作用的实现可能依赖于脂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神经突 p21活化激酶1 脂筏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1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郭萍 段瑞芳 +2 位作者 郭颖 任晨霞 麻丽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作为多种恶性肿瘤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功能机制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PAK1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K1基因的DNA序列、RNA结构及该蛋白的理化性...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作为多种恶性肿瘤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功能机制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从NCBI数据库获取PAK1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PAK1基因的DNA序列、RNA结构及该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与跨膜区域、互作蛋白、系统发育等。结果:人的PAK1蛋白是酸性疏水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定位于细胞核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体,属于α-淀粉酶催化结构域超家族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20超家族。与PAK1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有RAC1、RAC3、Cdc42、FLNA和ARHGEF7。结论:本研究对PAK1基因结构及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三级结构和潜在的分子功能等进行了预测分析,为以后开展实验研究PAK1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1 生物信息学 肿瘤 功能
下载PDF
P21活化激酶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3
作者 徐珀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P21活化激酶1(PAK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肾癌患者的芯片(HKidE150CS0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PAK1检测。比较肾癌不同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PAK1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化程度P... 目的分析P21活化激酶1(PAK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肾癌患者的芯片(HKidE150CS0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PAK1检测。比较肾癌不同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PAK1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化程度PAK1阳性检出率。结果癌组织中PAK1阳性检出率为84%,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PAK1阳性检出率为77.36%,Ⅲ~Ⅳ期患者PAK1阳性检出率为100.00%;Ⅲ~Ⅳ期患者PAK1阳性检出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0, P<0.05)。病理高分化患者PAK1阳性检出率为92.59%,中低分化患者PAK1阳性检出率为89.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 P>0.05)。结论 PAK1蛋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有促进作用, PAK1高表达可能成为肾癌诊断、侵袭性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参考指标,因此临床检测中,可将PAK1蛋白表达水平作为肾癌发展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p21活化激酶1 癌旁组织 肾癌组织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复方苦参注射液中抑制p21活化激酶1的活性成分预测及分子机制研究
4
作者 林琳 常静杰 +1 位作者 田耀洲 陈姣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0,共8页
靶向p21活化激酶1(PAK1)是胰腺癌治疗的新策略。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含有多种抗胰腺癌成分,但具体作用靶点未知。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14α-羟基苦参碱与PAK1的别构调节位点具有较高的结合自由能。分子动... 靶向p21活化激酶1(PAK1)是胰腺癌治疗的新策略。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含有多种抗胰腺癌成分,但具体作用靶点未知。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14α-羟基苦参碱与PAK1的别构调节位点具有较高的结合自由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14α-羟基苦参碱使PAK1的α1和α2螺旋向外延伸形成一个较深的别构调节口袋,同时诱导三磷酸腺苷(ATP)结合口袋处的β-折叠向内关闭,导致ATP结合口袋处于“半闭合”状态而失活。当去除14α-羟基苦参碱后,PAK1从失活构象向活性构象转变,因此推测,14α-羟基苦参碱可能是PAK1的可逆别构调节抑制剂。本研究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及寻找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p21活化激酶1 14α-羟基苦参碱 胰腺癌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迁移侵袭抑制蛋白和p21活化激酶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素 田文艳 +4 位作者 闫晔 腾飞 高金萍 王颖梅 薛凤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和p21活化激酶1(PA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子宫内膜癌、55例不典型增生和8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IP和PAK... 目的探讨迁移侵袭抑制蛋白(MIIP)和p21活化激酶1(PA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5例子宫内膜癌、55例不典型增生和8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的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IP和PAK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MII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46/88)、41.8%(23/55)和34.8%(47/135),子宫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MIIP蛋白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的PA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40/88)、50.9%(28/55)和62.2%(84/135),子宫内膜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AK1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MIIP和PAK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为0.092和0.05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IP与PAK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01)。结论MIIP的低表达和PAK1的过表达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预后有关。MIIP和PAK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迁移侵袭抑制蛋白 p21活化激酶1 免疫组化 预后
原文传递
沉默p21活化激酶1表达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娜 李税琪 李红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sh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基因表达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人黑素瘤A375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PAK1特异性shRNA)、阴性对照组(转染NC-shRNA)、空白对照组(... 目的探讨sh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基因表达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人黑素瘤A375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PAK1特异性shRNA)、阴性对照组(转染NC-shRNA)、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培养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375细胞PAK1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375细胞PAK1及p-PAK1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结果转染后培养72 h,转染组PAK1 mRNA相对表达量(0.45±0.07)、PAK1蛋白相对表达量(0.53±0.01)、p-PAK1蛋白相对表达量(0.21±0.03)均低于阴性对照组(0.98±0.04、0.65±0.02、0.38±0.04)、空白对照组(1.00±0.08、0.67±0.51、0.36±0.02)(P<0.05),细胞凋亡率[(11.20±0.21)%]高于阴性对照组[(5.86±0.51)%]、空白对照组[(5.43±0.03)%](P<0.05),迁移细胞数[(47.00±2.23)个]、侵袭细胞数[(30.00±4.44)个]较阴性对照组[(76.00±4.85)、(54.00±3.67)个]、空白对照组[(77.90±4.97)、(56.00±4.12)个]少(P<0.05),阴性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PAK1基因表达可促进人黑素瘤A375细胞凋亡,降低其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A375细胞 p21活化激酶1
原文传递
P21活化激酶1蛋白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异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卫民 罗时敏 +2 位作者 葛轶群 庄思敏 罗建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PA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10.0%,在大肠腺... 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1(PAK1)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40例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及60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标记分析。结果PA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阳性率为10.0%,在大肠腺瘤伴轻、中、重度异型增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0%、33.3%和33.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5.0%。大肠癌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及大肠绒毛状或管状腺瘤(P〈0.01),且高于伴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1)及伴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低分化大肠癌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大肠癌患者(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Dukes分期中的C期和D期患者PAK1蛋白阳性率高于A期患者(P〈0.05)。结论PAK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p21活化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沉默p21活化激酶1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帅 胡少勃 +7 位作者 程翔 柯文波 李潼 高杨 王立宇 李民 宋自芳 郑启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50-2252,共3页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AK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针对PAK1的特异性siRNA(siPAK1)和通用无义siRNA序列,转染肝癌细胞,分为siPAK1组和NC组,通过实时定量聚...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AK1)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针对PAK1的特异性siRNA(siPAK1)和通用无义siRNA序列,转染肝癌细胞,分为siPAK1组和NC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PAK1的表达;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肝癌细胞中磷酸化的细胞蛋白调节激酶1/2(p-ERK1/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分子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转染siPAK1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中PAK1的表达;沉默PAK1基因能明显减少肝癌细胞的增殖[NC组:Hep3B(100.00±0.00)%,SMMC-7721(100.00±0.00)%;siPAK1组:Hep3B(30.35±3.44)%,SMMC-7721(41.76±5.91)%(PHep3B=0.018,PSMMC-7721=0.022)]、促进肝癌细胞凋亡(PHep3B=0.004,PSMMC-7721=0.006)并且抑制其迁移(PHep3B=0.028,PSMMC-7721=0.018)和侵袭(PHep3B=0.012,PSMMC-7721=0.006)的能力;沉默PAK1基因可抑制肝癌细胞中p-ERK1/2、bcl-2和CyclinD1分子的蛋白表达量。结论沉默PAK1基因可通过PAK1/ERK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21活化激酶1 小干扰RNA 肿瘤形成
原文传递
p21活化蛋白激酶与心血管疾病:从病理生理学到药物发现(英文)
9
作者 王守宝 徐可怡 +2 位作者 刘巍 雷鸣 王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483,共9页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的。从心脏信号转导这一新兴领域寻找新疗法的可能性促使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心肌重塑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本综述将对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21活化激酶1(Pak1)—...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是排在首位的。从心脏信号转导这一新兴领域寻找新疗法的可能性促使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心肌重塑开展了广泛深入研究。本综述将对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21活化激酶1(Pak1)——在心脏方面,特别是其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我们提出一种Pak1信号转导模型,揭示其特异性影响心脏细胞进程的机制;进而从抗心肌肥厚,抗缺血性损伤以及在生理条件、β-肾上腺素能和肥厚性应激条件下维持心室钙稳态和电生理稳定性的角度探讨它的心脏保护作用。此外,还将通过天然存在的鞘氨醇及其类似物FTY720,以及旨在减少Pak1自抑制而设计的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实例来讨论Pak1激活作为心血管疾病新型疗法以及开展药物研发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1 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pak1信号转导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P21活化的激酶1和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表达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 申倩倩 +1 位作者 王焱 张俊俊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P21活化的激酶1(PAK1)、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Spre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健康者、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3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患者、5...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P21活化的激酶1(PAK1)、Sprouty相关EVH1域蛋白1(Spred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健康者、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3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患者、59例宫鳞癌患者的宫颈组织PAK1、Spred1,分析PAK1、Spred1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正常宫颈组织PA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 17%(7/24)、58. 06%(18/31)、81. 36%(48/59)、17. 50%(7/40),与正常宫颈、CINⅠ组织比较,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PAK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均<0. 05),与CINⅡ~Ⅲ组织比较,宫颈鳞癌组织PAK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 <0. 05)。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正常宫颈组织Spr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 08%(17/24)、32. 26%(10/31)、13. 55%(8/59)、90. 00%(36/40),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宫颈组织Spred1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均<0. 05)。PAK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级、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均<0. 05)。Spred1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级有关(P <0. 05)。不同病变程度宫颈组织PAK1与Spred1表达呈负相关(r=-0. 440,P=0. 000)。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组织中PAK1表达升高、Spred1表达降低;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宫颈组织PAK1表达升高、Spred1表达降低。PAK1与Spred1呈负调控作用,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1 Sprouty相关EVH1域含蛋白1 宫颈鳞癌 宫颈癌
下载PDF
LncRNA SNHG3通过miR-330-5p/PAK1信号轴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
11
作者 程耿 周舰 +2 位作者 杨军 张朝阳 万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4,共6页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3通过miR-330-5p/P21活化激酶(PAK)1信号轴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DU 145、VCaP,通过实时荧光定...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LncRNA SNHG)3通过miR-330-5p/P21活化激酶(PAK)1信号轴调节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DU 145、VCa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细胞中LncRNA SNHG3、miR-330-5p与PAK1 mRNA表达。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PC-3,随机分为对照组、LncRNA SNHG3 siRNA组、miR-330-5p inhibitor组、共转染阴性对照(LncRNA SNHG3 siRNA阴性对照+miR-330-5p inhibitor阴性对照)组、共转染(LncRNA SNHG3 siRNA+miR-330-5p inhibitor)组,分组转染LncRNA SNHG3 siRNA及其阴性对照、miR-330-5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后,以噻唑蓝(MTT)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情况;以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凋亡情况;以Transwell实验检测PC-3细胞侵袭情况;以qRT-PCR检测PC-3细胞miR-330-5p、PAK1与上皮间质转化因子E-钙黏附蛋白(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C-3细胞中LncRNA SNHG3对miR-330-5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与人前列腺上皮细胞比较,PC-3、DU 145、VCaP细胞中LncRNA SNHG3、PAK1 mRNA表达明显升高,miR-330-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共转染组分别相比,LncRNA SNHG3siRNA组细胞活力与相对增殖率、细胞Vimentin与PAK1 mRNA表达、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miR-330-5p、E-cadherin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miR-330-5p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与相对增殖率、细胞Vimentin与PAK1 mRNA表达、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miR-330-5p、E-cadherin mRNA表达均降低(P<0.05);共转染阴性对照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PC-3细胞中,LncRNA SNHG3可靶向下调miR-330-5p表达。结论 下调LncRNA SNHG3可通过上调miR-330-5p表达而降低PAK1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3 miR-330-5p/p21活化激酶1 前列腺癌 增殖 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大肠癌株SW620增殖的抑制及与PAK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学清 武金宝 +2 位作者 杨晓强 宋于刚 李明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观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及SW620细胞表达PAK1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40μmol/L、60μmol/L和80μmol/L的EGCG干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在0、24、48和72h不同时间点... 目的观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人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及SW620细胞表达PAK1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40μmol/L、60μmol/L和80μmol/L的EGCG干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在0、24、48和72h不同时间点上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EGCG对SW620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以SW620细胞空白组为对照,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EGCG作用48h时SW620细胞PAK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EGCG对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与SW620细胞空白对照组相比,EGCG处理组细胞的PAK1蛋白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EGCG抑制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EGCG通过调控大肠癌细胞的PAK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 大肠癌 p21活化激酶1
下载PDF
野生型和失活型PAK1基因自我抑制域的GST标签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3
作者 刘彤 李丹妮 +1 位作者 李洋 李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构建不同活性的人p21活化激酶1(hPAK1)自我抑制域(AID)谷胱甘肽(GST)标签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融合蛋白表达,以探讨PAK1AID的功能及肿瘤治疗的靶向意义。方法:以pcDNA3.1HisC-PAK1全长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扩增野生型(WT)PAK1AID片段... 目的:构建不同活性的人p21活化激酶1(hPAK1)自我抑制域(AID)谷胱甘肽(GST)标签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融合蛋白表达,以探讨PAK1AID的功能及肿瘤治疗的靶向意义。方法:以pcDNA3.1HisC-PAK1全长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扩增野生型(WT)PAK1AID片段,再以此片段为模板采用大引物法扩增其突变体L107F片段,双酶切克隆至GST融合的真核表达载体pEBG。将质粒转染至工具细胞HEK293中,并经免疫印迹鉴定GST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出约200bp大小的野生型和失活型PAK1AID片段,双酶切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载体与PAK1AID片段,野生型与失活型pEBG-PAK1在工具细胞HEK293中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3 000。结论:成功构建野生型和失活型PAK1基因AID的GST标签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出不同活性的GST-PAK1AID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激酶1 自我抑制域 失活型(L107F) 真核表达 GST标签
下载PDF
PAK1和LEF1对食道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勇 盛思源 +5 位作者 马俊 邹建勇 区伟俊 卢传刚 王荣福 洪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P21活化激酶1(PAK1)和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食道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探讨PAK1和LEF1在食道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道癌组织中PAK1和LEF1 mRNA的表达,通过基... 目的:通过检测P21活化激酶1(PAK1)和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食道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探讨PAK1和LEF1在食道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道癌组织中PAK1和LEF1 mRNA的表达,通过基因克隆构建PAK1和LEF1质粒,转染食道癌细胞株KYSE,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AK1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降低,LEF1在食道癌组织中表达增高,PAK1的表达与LEF1的表达呈负性相关;单独转染PAK1和LEF1能够增加食道癌细胞株KYSE的增殖,PAK1和LEF1共同转染的增殖率反而不及单独各自转染的增殖率。PAK1和LEF1单独或共同转染均不影响KYSE细胞凋亡。结论:在食道癌组织中,PAK1低表达,LEF1和转录因子4(TCF4)高表达;LEF1在食道癌细胞增殖中起主要作用,提示LEF1可能成为诊断食道癌的生物标记物和食道癌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 p21活化激酶1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下载PDF
Rac1和Pak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况明 蒋良友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 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和p21蛋白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 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substrate 1,Racl)和p21蛋白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 1,Pak1)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c1和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胃癌组织中Rac1和Pak1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周围正常组织(P<0.05);Rac1和Pak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1),它们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Rac1和Pak1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并有可能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 p21蛋白活化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AK1基因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伟 寇博 +1 位作者 贺大林 郭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针对人p21小GTP酶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构建PAK1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为后续PAK1与microRNA-145(miR-145)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 目的针对人p21小GTP酶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构建PAK1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筛选,为后续PAK1与microRNA-145(miR-145)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CR法扩增出PAK1基因3′-UTR片段,经连接、酶切插入到pGL3载体上,构建了PAK1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5可能靶向作用于PAK1基因的3′-UTR,后将上述重组质粒以及miRNA mimics(miRNA模拟物)、miRNA-Con(miRNA control,miRNA阴性对照)瞬转到膀胱癌T24和J82细胞系中,并检测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另外,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不同实验组中PAK1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pGL3-PAK1 3′-UTR WT质粒,并通过双酶切以及测序的方法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且转染pGL3-PAK1 3′-UTR WT质粒后,T24/miR-145组和J82/miR-145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T24/miR-con和J82/miR-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实时定量PCR法发现,miR-145mimics组的PAK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145con组。结论成功构建了PAK1基因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且miR-145能够显著降低其荧光素酶活性,提示miR-145能靶向负调控PAK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小GTp活化激酶1 3′端非翻译区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microRNA-145 膀胱癌
下载PDF
人参皂甙Rb1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宏亮 李占全 +1 位作者 苗志林 叶丽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s-Rb1)改善阿霉素(Dox)所致心力衰竭(HF)效应是否与调整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有关以及调节CX43的可能机制。方法 Dox诱导的HF大鼠被随机分为Dox组(n=15)和Gs-Rb1组[70mg/(kg·d),n=17],同龄健康鼠作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s-Rb1)改善阿霉素(Dox)所致心力衰竭(HF)效应是否与调整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有关以及调节CX43的可能机制。方法 Dox诱导的HF大鼠被随机分为Dox组(n=15)和Gs-Rb1组[70mg/(kg·d),n=17],同龄健康鼠作为对照组(n=10);体外Dox干预的心肌细胞亦被随机分为Dox组、Gs-Rb1组和对照组。干预完成后,分别行心脏超声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查;Westernbolt或RT-PCR检测p21蛋白活化激酶l(PAK1)、蛋白质磷酸酶-2A(PP2A)和CX43等的表达。结果 Gs-Rb1显著改善HF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左室质量指数和显著降低Dox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Dox组CX43mRNA和CX43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Rb1可显著升高CX43,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Dox组PAK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s-Rb1显著上调PAK1表达。Dox组PP2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s-Rb1组PP2A的表达显著高于Dox组。结论 Gs-Rb1通过调节CX43改善Dox的心肌损害效应,该效应可能受PAK1-PP2A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心力衰竭 连接蛋白类 心肌 蛋白质磷酸酶2 p21蛋白活化激酶1
下载PDF
PAK1基因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迁移侵袭的研究
18
作者 张娜 李税琪 李红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kinase1,PAKl)基因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PAKl特异性shRNA(PAK1-shRNA)和通用无义shRNA序列(NCshRNA),转染A431细胞;随机将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短发夹RNA(shRNA)沉默p21活化激酶1(p21-activatedkinase1,PAKl)基因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系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合成PAKl特异性shRNA(PAK1-shRNA)和通用无义shRNA序列(NCshRNA),转染A431细胞;随机将A43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及转染组pG1.1-PAK1-shRNA-A431组,转染细胞后,通过RT-PCR、WB检测比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转染组细胞PAK1 mRNA、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A431细胞后,RT-PCR及WB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组pG1.1-PAK1-shRNA-A431较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的PAK1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均明显下调;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显示,pG1.1-PAK1-shRNA-A431组细胞迁移及侵袭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A431组、阴性对照组NC-shRNA-A431组明显减少。结论shRNA干扰PAK1基因能使A431中的PAK1表达量明显下调,并可明显降低A43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PAK1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无创性分子指标来评价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A431细胞 p21活化激酶1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PAK1抗胰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陵霞 孙晓艳 +2 位作者 陈姣 蔡雪婷 曹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P21活化蛋白激酶1 (p21-activated kinases 1, PAK1)是P21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靶向PAK1的激酶抑制剂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因此,筛选开发出新... P21活化蛋白激酶1 (p21-activated kinases 1, PAK1)是P21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靶向PAK1的激酶抑制剂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因此,筛选开发出新的PAK1激酶抑制剂对于胰腺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发现天然产物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对PAK1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3.614μmol·L-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与PAK1激酶结构域的ATP结合口袋结合。MTT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对胰腺癌细胞BxPC-3、PANC-1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机制研究显示,干扰PAK1后,雷公藤红素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抑制作用发生逆转。同时,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PAK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凋亡信号通路引发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可以通过靶向抑制PAK1激酶信号通路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具有用于治疗胰腺癌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活化蛋白激酶1 胰腺癌 雷公藤红素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