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黄芩及配伍诱导对大鼠肝微粒体5种CYP450亚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韦灵玉 张玉杰 +3 位作者 魏宝红 叶静 杨晓燕 孙桂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26-1429,共4页
探讨黄连和黄芩配伍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大鼠连续ig黄连、黄芩及药对提取物7 d诱导肝药酶后,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与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通过HPLC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5种探针底物代谢消除率,评价各给药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 探讨黄连和黄芩配伍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大鼠连续ig黄连、黄芩及药对提取物7 d诱导肝药酶后,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与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通过HPLC同时检测肝微粒体中5种探针底物代谢消除率,评价各给药组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影响。与空白组相比,黄连对CYP2D6,CYP1A2呈显著抑制作用;黄芩对CYP1A2,CYP2E1,CYP2C9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黄连、黄芩按1∶1配伍后仅对CYP1A2显示抑制作用,对CYP2D6,CYP3A4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而黄连、黄芩按2∶1配伍后对代谢酶的激活作用消失,表现为对CYP1A2,CYP2C9的显著抑制。结果表明黄连与黄芩对P450酶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二者按一定比例配伍后作用特点发生改变,呈现出激活和抑制的双重性,且与配伍比例相关。推测黄连与黄芩配伍对代谢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是其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黄芩 配伍 细胞色素p450亚酶 cocktail探针法 鼠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TM208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与细胞色素P450亚型代谢酶鉴别研究(英文)
2
作者 孔德涛 凌笑梅 +4 位作者 韩方斌 龚京莉 葛泽梅 李润涛 崔景荣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中研究作用于TM208的细胞色素P450亚型代谢酶。以不含细胞色素P450化学抑制剂的样品为对照,研究不同细胞色素P450亚型选择性化学抑制剂对TM208代谢转化率的影响。CYP2D和CYP2B的选择性抑制剂对TM208的代谢表现... 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中研究作用于TM208的细胞色素P450亚型代谢酶。以不含细胞色素P450化学抑制剂的样品为对照,研究不同细胞色素P450亚型选择性化学抑制剂对TM208代谢转化率的影响。CYP2D和CYP2B的选择性抑制剂对TM208的代谢表现出浓度依赖性较强抑制作用,CYP1A的选择性抑制剂对TM208的代谢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CYP3A的选择性抑制剂对TM208的代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TM208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中主要通过CYP2D和CYP2B两种细胞色素P450亚型代谢酶参与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208 人鼠肝微粒体 代谢 细胞色素p450犁代谢
下载PDF
恩诺沙星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丛琳 武瑞 李银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恩诺沙星是一种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恩诺沙星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介绍了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本特征,综述了恩诺沙星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 恩诺沙星是一种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随着恩诺沙星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在其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介绍了细胞色素P450酶的基本特征,综述了恩诺沙星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恩诺沙星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恩诺沙星在畜禽体内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细胞色素p450 p450亚酶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酶2C19基因多态性对TIPS术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远 王黎洲 +2 位作者 宋杰 蒋天鹏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8-593,共6页
目的评估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肝硬化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TIPS术治疗的171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集门静... 目的评估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肝硬化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TIPS术治疗的171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集门静脉及肘静脉血液样本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术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比较分析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110例TIPS术前无输血且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平均服用氯吡格雷时间为192.4 d(31~517 d),门静脉血及肘静脉血基因检测结果一致,CYP2C19基因型为*1/*1有49例(44.5%)、*1/*2有27例(24.6%)、*1/*3有18例(16.4%)、*2/*2有11例(10.0%)、*2/*3有3例(2.7%)、*3/*3有2例(1.8%);随访显示慢代谢型基因携带患者分流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7.5%(14/16),较中等代谢型患者(20.0%,9/45,χ2=22.9,P=0.006)及快代谢型患者(8.2%,4/49,χ2=37.91,P=0.000 1)明显增高;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型基因变异,是分流道功能异常的重要预测因素(95%CI 1.80~9.03,P=0.000 7)。结论 CYP2C19慢代谢基因变异(*2/*2、*2/*3、*3/*3)是影响TIP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检测可为术后提供较为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氯吡格雷 细胞色素p450同工家族2C19 多态性
下载PDF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CYP1A1和GS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家长 裘丽萍 +4 位作者 瞿建宏 孟顺龙 范立民 贾旭淑 宋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8-272,共5页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50μg·L-1浓度组CYP1A1活性在6和168 h时受到显著诱导(P<0.05);0.1和1μg·L-1浓度组肝脏GST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0和50μg·L-1浓度组GST活性在336 h时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和50μg·L-12个浓度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 谷胱甘肽-S-转移(GST) 罗非鱼 苯并(a)芘(Bap)
下载PDF
聚乙烯微塑料与镉联合暴露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评估
6
作者 杨晓霞 张雪梅 +6 位作者 舒晓 谢蔓莉 龚久平 杨俊英 李必全 柴勇 刘剑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482-496,共15页
将蚯蚓(赤子爱胜)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5、2.5、10、20 g·kg^(-1))的聚乙烯(PE)微塑料(30~50μm)与镉(Cd,1、10 mg·kg^(-1))单独或复合污染土壤中28 d.以个体生长及繁殖、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2B6、CYP2C9与CYP3A4)... 将蚯蚓(赤子爱胜)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5、2.5、10、20 g·kg^(-1))的聚乙烯(PE)微塑料(30~50μm)与镉(Cd,1、10 mg·kg^(-1))单独或复合污染土壤中28 d.以个体生长及繁殖、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2B6、CYP2C9与CYP3A4)和小分子代谢标记物(代谢组学)多指标为受试终点,并采用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法(Biomarker response index,BRI)和联合效应加成指数法(Effect addition index,EAI),评估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毒性效应及交互作用.暴露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胁迫能显著影响Cd的生物累积.联合暴露下,蚯蚓体内Cd的积累受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显著.PE与Cd的交互作用随效应水平的增加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20 g·kg^(-1) PE与1 mg·kg(-1) Cd联合暴露,以及10~20 g·kg(-1) PE与10mg·kg^(-1) Cd联合暴露下,CYP2B6及CYP3A4活力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提示蚯蚓氧化损伤的产生.基于代谢组识别出的前10位重要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别为:十二羟基十二烷酸、3'-磷酸腺苷、肌苷、喹啉酸、亚麻酸衍生物(9Z,11E,13S,15Z)-13-羟基十八碳-9,11,15-三烯酸(13(S)-HOT)、硬脂酸、尿苷、L-胱硫醚、胸苷酸与亮氨酸.PE与Cd联合暴露下,上述小分子代谢物水平均发生显著平变化.PE与Cd联合暴露的毒性作用模式与蚯蚓自身解毒能力受损、脂质代谢、嘌呤、嘧啶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精准评估土壤PE微塑料与Cd的复合生态风险,为提升PE微塑料与Cd复合污染生态风险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聚乙烯(pE)微塑料 细胞色素p450亚酶 代谢组学 变化水平 生物标记物响应指数法 效应加成指数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