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长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P53、c-myc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燕 王能进 +2 位作者 陆培新 张瑞菊 施艳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513-151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及P53、c-myc癌基因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以启东肝癌高发区34例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42例肝癌术后5年内死亡的病例(B组)为对照,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探讨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临床病理及P53、c-myc癌基因表达的特点和意义。方法:以启东肝癌高发区34例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42例肝癌术后5年内死亡的病例(B组)为对照,进行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P53和c-myc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P53、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8%(43/76)和60.53%(46/76),A组中分别为47.06%(16/34)和50.00%(17/34),B组中分别为64.29%(27/42)和69.05%(29/4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癌旁组织中P53、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11%(32/76)和57.89%(44/76),A组中分别为26.47%(9/34)和41.18%(14/34),与B组中54.76%(23/42)、71.43%(3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85.29%(29/34)的病人有完整包膜,显著多于B组的21.43%(9/42);5.88%(2/34)有门脉栓塞,38.24%(13/34)伴有肝硬化,显著低于B组(69.05%,78.57%)。结论:癌周组织中P53、c-myc表达与术后生存呈负相关;肝癌包膜完整、无门脉栓塞、无肝硬化的单结节病人,预后好,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病理学 基因 p53/分析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分析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幸存患者
下载PDF
TGF-β1对胃癌细胞和耐药胃癌细胞生长及c-myc,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李柱虎 林贞花 宋京郁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TGF-β1对胃癌细胞株SNU-601/WT和耐药胃癌细胞株SNU-601/cis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c-myc,P 53蛋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MTT法观察TGF-β1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myc,P 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TGF-β1对胃癌细胞株SNU-601/WT和耐药胃癌细胞株SNU-601/cis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c-myc,P 53蛋白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MTT法观察TGF-β1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c-myc,P 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SNU-601/WT和SNU-601/cis 2N胞的生存率逐渐下降,具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48,72 h时耐药胃癌细胞株的生存率比胃癌细胞株明显降低;实验组c-myc,P 53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 TGF-β1可抑制SNU-601/WT和SNU-601/cis 2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与抑制c-myc,P 5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蛋白 p 53 基因蛋白c—myc 耐药性细胞 p53蛋白表达 细胞生长 TGF-Β1 c-myc 耐药
下载PDF
p53与c-myc和cyclin B_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方志文 牟召霞 +1 位作者 王新艳 翟玉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p53、c-myc和cyclinB1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p53、c-myc和cyclinB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上皮性卵巢癌、2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 目的:研究p53、c-myc和cyclinB1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p53、c-myc和cyclinB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上皮性卵巢癌、2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的p53、c-myc和cyclinB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c-myc和cyc-linB1表达率分别为50·82%(31/61)、60·66%(37/61)和49·18%(30/61);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c-myc和cyclinB1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34%(3/29)、17·24%(5/29)和13·79%(4/29)。p53、c-myc和cyclinB1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81。p53、c-myc和cyclinB1在上皮性卵巢癌G1与G2、G3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8。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p53、c-myc和cyclinB1蛋白的表达。结论:p53、c-myc和cyclinB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基因 p53 细胞周期蛋白B 基因蛋白质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erbB-2、p53和PCNA对乳腺浸润性癌预后价值的Cox回归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宗高 朱砚蕴 +1 位作者 药锦娟 许良中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产物、抑癌基因p53突变型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随机收集79例临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人,用免疫组化A...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产物、抑癌基因p53突变型蛋白的过度表达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乳腺浸润性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随机收集79例临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人,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其c-erbB-2、p53和PCNA的表达情况,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意义。结果c-erbB-2和p53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1.7%和48.1%。PCAN-LI中位数为17.6%。c-erbB-2与p53过度表达之间以及其与PCNA-LI、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态等指标间均无明确的相互关联。PCNA-LI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但高PCNA-LI与不良预后无明显关联。Cox回归分析显示,腋淋巴结、c-erbB-2和p53过度表达等3项指标反映不良预后,危险度分别是3.306、1.4196、1.4984。结论c-erbB-2和p53过度表达是两项危险度仅次于腋淋巴结状态的反映乳腺浸润性癌不良预后的指标,PCNA-LI无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预后 基因 抑制 肿瘤 基因 p53 基因蛋白质c-erbB-2 增殖细胞核抗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PTTG、c-myc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维彬 梁朝晖 +1 位作者 胡少为 王智园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PTTG、c-myc和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PTTG、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c-myc和P53蛋白在正常食... 目的:探讨PTTG、c-myc和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PTTG、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TG、c-myc和P53蛋白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与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癌前病变与食管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TTG和c-myc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的高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PTTG、c-myc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TTG基因的突变或激活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垂体肿瘤 转化基因 基因蛋白质c—myc/分析 基因 p53/分析基因转变 基因表达
下载PDF
SAg作用的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c-myc 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新华 康玉英 张开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超抗原与银屑病的关系,揭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特殊活性。方法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及链球菌超抗原(SAg)刺激的银屑病和正常人T细胞分别与皮肤组织共同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 目的探讨链球菌超抗原与银屑病的关系,揭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特殊活性。方法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及链球菌超抗原(SAg)刺激的银屑病和正常人T细胞分别与皮肤组织共同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结果正常人皮肤、银屑病患者未受累皮肤受银屑病患者T细胞作用后,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与正常人T细胞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受SAg刺激的银屑病患者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的影响与未受SAg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SAg非特异性活化的正常人T细胞对表皮cmyc,bcl2及P53蛋白不能产生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T细胞在外周血已处于活化状态,其活性与链球菌超抗原多克隆激活的正常人T细胞在功能上有本质区别,这一特殊的活性,可能在诱导表皮动力学紊乱及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超抗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基因蛋白质c—myc 基因蛋白质bcl-2 基因蛋白质p53
下载PDF
甲状腺癌45例P21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7
作者 段笃文 于秀冰 曹晖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5979-5979,共1页
目的:探讨P 21和P 53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石蜡标本中P 21和P 53的表达。结果:P 21和P 53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及26.7%和57.8%及33.3%。两者比较,... 目的:探讨P 21和P 53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甲状腺癌石蜡标本中P 21和P 53的表达。结果:P 21和P 53在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及26.7%和57.8%及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6例同时存在P 21和P 53的过度表达,术后4 a中3例死亡,8例复发。结论:癌基因P 21的激活和抑癌基因P 53的失活在甲状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P 21和P 53在甲状腺癌的共同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基因蛋白质p21/分析 蛋白质p53/分析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蛋白表达检测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俞文娟 曹利红 +8 位作者 王敬瀚 王照明 钱文斌 佟红艳 孟海涛 麦文渊 毛莉萍 钱劼靖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完整病理资料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检查,并结合临... 目的探讨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完整病理资料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TP53、Bcl-2、Bcl-6、Myc蛋白表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223例患者中男133例,女90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6(15~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TP53、Myc、Bcl-2、Bcl-6蛋白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0%、38.6%、69.1%、56.5%,Myc/Bcl-2双表达22.7%(64/223);按照Hans分型分类,生发中心起源B细胞亚型(GCB型)占27.4%,non-GCB占72.6%。②进一步分析发现TP53蛋白表达组non—GCB亚型居多(81.6%对66.9%,P=0.021),且与Myc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③21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38(2~97)个月,3、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6蛋白表达为预后良好因素(P=0.034),TP53高表达(P=0.007)、Myc/Bcl-2双表达(P=0.012)为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53高表达(HR=1.848,95%CI 1.025-2.968,P=0.010)及Myc/Bcl-2双表达(HR=1.124,95%C11.134~2.256,P=0.032)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④TP53阳性与阴性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9%和77%,5年OS率分别为57%和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Mye/Bcl-2双表达及TP53高表达能够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Myc/Bcl-2双表达及TP53高表达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myc 基因蛋白质c-bcl-2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