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bcH7及53BP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黄立勇 窦广健 吴佳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泛素交联酶L3(UbcH7)和p53结合蛋白1(53B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UbcH7及53BP1基因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bcH7及53BP1基因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和Spearman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53B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在3年生存期中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分析结直肠肿瘤组织UbcH7和53BP1基因蛋白表达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3BP1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阳性率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和53BP1基因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626、-0.795,均P<0.05)。Ⅲ+Ⅳ期、N1+N2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UbcH7蛋白表达阳性率、53BP1蛋白表达阴性率均高于Ⅰ+Ⅱ期、N0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均P <0.05)。UbcH7基因mRNA预测3年生存期的截断值为1.1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824,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53BP1基因mRNA预测3年生存期的截断值为0.73,敏感度为0.815,特异度为0.791,AUC为0.804。UbcH7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53BP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 <0.05)。结论 结直肠肿瘤组织中UbcH7表达水平升高,53BP1表达水平降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3年生存率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泛素交联酶L3 p53结合蛋白1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分析肺腺癌A549细胞中p53蛋白与p21^(CIP1)和Bim基因转录启动子的结合
2
作者 李智涛 沈飞 +2 位作者 燕贞 吴卫东 吴逸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了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内抑癌蛋白p53与CDK抑制蛋白p21CIP1和Bim基因转录调控区的结合情况,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用p53特异性抗体沉淀DNA,PCR检测p21CIP1和Bim基因5′端特异性序列。结果表明,在抗体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中扩增出p21CIP... 为了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内抑癌蛋白p53与CDK抑制蛋白p21CIP1和Bim基因转录调控区的结合情况,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用p53特异性抗体沉淀DNA,PCR检测p21CIP1和Bim基因5′端特异性序列。结果表明,在抗体免疫沉淀的DNA片段中扩增出p21CIP1和Bim基因5′端的特异性序列。因此证实在A549细胞内,p53蛋白可与p21CIP1和Bim基因转录启动子的特异区域结合,进而参与两基因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免疫沉淀 p53蛋白 p21CIp1基因 Bim基因
下载PDF
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
3
作者 谭凤梅 曹彩霞 +4 位作者 宋小萍 王雪霁 肖红燕 李燕 刘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l-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53基因编码蛋白和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UDH)、柱状上皮病变(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DH)和导管原位癌(DCIS)组织中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l-3、cyclin D1、P53、Ki-67蛋白在UDH中均少量表达;在CCL、ADH和DCIS中均明显表达,且随着病变的级别升高,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在CCL、ADH和DCIS中着色强阳性(++~+++)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3、cyclin D1、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因子3 细胞周期蛋白D1 p53基因编码蛋白 增殖细胞核蛋白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化
下载PDF
53BP1和p5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贲门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延延 葛晖 +4 位作者 陈龙奇 陈志峰 温登瑰 李琰 张健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2-1057,共6页
背景与目的:p53结合蛋白1(53BP1)可通过增强p53的转录活性,而在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53BP1的启动子区-885bp处存在着T到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本实验探讨53BP1 T885G基因多态性以及p53 Arg72... 背景与目的:p53结合蛋白1(53BP1)可通过增强p53的转录活性,而在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53BP1的启动子区-885bp处存在着T到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本实验探讨53BP1 T885G基因多态性以及p53 Arg72Pro的多态性与中国河北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IRA-PCR)方法,分析624例患者(其中ESCC349例,GCA275例)和635例健康对照者的53BP1 T885G和p53 Arg72Pro的基因型。结果:53BP1 T885G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GCA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UGIC)家族史分层分析显示,T885G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rg/Arg基因型相比,携带p53Arg72Pro Pro/Pro基因型可降低总体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和UGIC家族史多因素校正后的OR值为0.79(95%CI=0.64~0.98);分层分析显示Pro/Pro基因型主要降低非吸烟组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2(95%CI=0.54~0.97)。未发现p53Arg72Pro对ESCC发病风险的影响。53BP1T885G和p53Arg72Pro联合分析显示,在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Pro/Pro基因型)者中,同时携带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4(95%CI=0.57~0.95)。结论:53BP1T885G位点可能与中国河北高发区ESCC、GC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p53Arg72Pro的Pro/Pro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同时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Pro/Pro基因型)和53BP1 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细胞癌 p53结合蛋白1 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53BP1和53BP2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虹 张玲 +3 位作者 杨旭宇 韩为农 周文 姚开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2,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p5 3的两个结合蛋白 5 3BP1和 5 3BP2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①用RT -PCR检测 5 3BP1和 5 3BP2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②用原位杂交术检测鼻咽癌及对照组织石蜡切片中 ,5 3BP1和 5 3BP2的表达。结果 :① 2 ... 目的 :研究p5 3的两个结合蛋白 5 3BP1和 5 3BP2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①用RT -PCR检测 5 3BP1和 5 3BP2在鼻咽癌及对照组织中的表达。②用原位杂交术检测鼻咽癌及对照组织石蜡切片中 ,5 3BP1和 5 3BP2的表达。结果 :① 2 1例鼻咽癌组织及 4例对照组织标本 5 3BP1均未表达。② 5 3BP2mRNA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为 17/ 2 1,在对照组织中为 3/ 4,两者无显著差异。③原位杂交显示 ,5 3BP2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织。结论 :5 3BP2m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织 ,而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53基因 基因表达 53bp1 53bp2
下载PDF
肺鳞癌中MDR1基因产物P-gp、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舒红 孙国强 +1 位作者 姜卫国 何安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 :研究肺鳞癌中 p5 3蛋白、nm2 3蛋白以及耐多药基因MDR1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P gp)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探讨它们在肺鳞癌发展、预后及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40例肺鳞癌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 p5 3蛋白、... 目的 :研究肺鳞癌中 p5 3蛋白、nm2 3蛋白以及耐多药基因MDR1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P gp)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探讨它们在肺鳞癌发展、预后及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40例肺鳞癌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 p5 3蛋白、nm2 3和P gp进行检测。 结果 :p5 3蛋白、nm2 3及P gp在肺鳞癌中表达率分别为5 2 5 %、45 0 %和 6 5 0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0 1) ,三者都与患者预后显著负相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负相关 (P <0 0 5 )。nm2 3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P <0 0 5 )。p5 3、nm2 3与临床分期相关 ,P gp与临床分期无关。三者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nm2 3、P gp在肺鳞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评价肺鳞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MDR1基因 p-Gp p53蛋白 NM23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nm23-H1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景涛 范跃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0-75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NM23-H1 p53基因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和p53结合蛋白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王玉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 目的研究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MDC1)和p53结合蛋白1(53BP1)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C1、53BP1mRNA和蛋白在人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Eca109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MDC1、53BP1mRNA在所检测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均在人食管癌细胞系中检测到MDC1、53BP1的蛋白表达。结论首次证实了MDC1、53BP1在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推测MDC1、53BP1可能和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DNA损伤检测点介质1 p53结合蛋白1
下载PDF
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_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的p53基因249位点突变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钊宏 黎乐群 齐鲁楠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的p53基因249位点突变与p53蛋白表达关系。方法通过IHG特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暴露情况,并根据是...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双暴露相关性肝细胞癌的p53基因249位点突变与p53蛋白表达关系。方法通过IHG特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HCC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暴露情况,并根据是否同时存在HBV暴露加以分组,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间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其p53基因第7外显子249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p53基因第7外显子249位点的突变在实验组A与对照组C中均具有较高阳性突变率,其突变率分别为68.75%(22/32)、63.64%(7/11),在对照组B中的突变率较低,为16.67%(2/12),在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有突变。其中实验组A与对照组B及正常对照组D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其基因249位点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86%(26/28)、60.87%(1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的发生过程中,AFB1暴露与p53第7外显子249位点的突变密切关系相关,当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暴露的协同作用的情况下突变率更高;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造成HCC中p53蛋白高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p53基因249突变 p53蛋白
下载PDF
P53、P21^(WAF/CIP1)和Cyclin D1基因蛋白在沥青烟暴露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湘云 马丽雅 刘晓霞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沥青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基因蛋白P53、P21^(WAF/CIP1)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沥青烟亚急性染毒小鼠模型,将120只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1个对照组和2个染毒组,染毒组进行不同浓度(55、165mg/m^3)和不同时... [目的]探讨沥青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基因蛋白P53、P21^(WAF/CIP1)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沥青烟亚急性染毒小鼠模型,将120只昆明种健康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1个对照组和2个染毒组,染毒组进行不同浓度(55、165mg/m^3)和不同时间(30、60d)染毒,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53、P21、Cyclin D1染色,观察P53、P21和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染毒小鼠肺组织形态有不同程度改变,高浓度染毒组出现不典型增生。小鼠肺组织P53基因蛋白表现为低浓度染毒30d组,未见阳性表达;高浓度染毒60d组呈强阳性表达(P<0.01)。P21^(WAF/CIP1)基因蛋白表达低浓度染毒30d呈阳性表达;高浓度染毒60d组表达明显下调(P<0.01)。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同P53基因蛋白表达。[结论]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肺组织增生逐渐明显,P53和Cyclin D1基因蛋白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21^(WAF/CIP1)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烟 p53 p21^WAF/CIp1 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 病理形态
下载PDF
p33^(ING1)和p5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增虎 张建宇 +2 位作者 刘俊堂 王炳胜 刘秀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p33ING1、p53基因蛋白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各50例标本进行p33ING1、p53基因蛋白表达检测。结果p33ING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 目的探讨p33ING1、p53基因蛋白在乳腺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正常乳腺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各50例标本进行p33ING1、p53基因蛋白表达检测。结果p33ING1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50/50)、100.0%(50/50)、96.0%(48/50)和62.0%(31/50),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0/50)、24.0%(12/50)和54.0%(27/50),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非典型增生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33ING1阳性者p53阳性表达率远低于p33ING1阴性者,p33ING1与p53呈负相关。p33ING1和野生型p53基因都是抑癌基因,p33ING1是p53的分子伴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增生 p33^ING1蛋白 p53蛋白 抑癌基因
下载PDF
P53结合蛋白1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诸海燕 金纬纬 +1 位作者 胡燕 郑飞云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 目的:探讨P53结合蛋白1(53B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52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3B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高分化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低分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FIGO I期组和FIGOⅡ期组以及宫颈鳞癌大病灶组和小病灶组间53BP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3BP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减低,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实时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p53结合蛋白1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调控53BP1与染色质结合功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思龙 黄溥婉 李莉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1,共9页
p53结合蛋白1(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在协调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复途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关于53BP1募集到受损染色质中的基本分子机制,以及组蛋白修饰在53BP1募集中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全新的见解... p53结合蛋白1(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在协调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复途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关于53BP1募集到受损染色质中的基本分子机制,以及组蛋白修饰在53BP1募集中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全新的见解。H4K20me2和H2AK15ub是决定53BP1能否结合到受损染色质中的关键因素。最新证据表明,H3K18、H3K56乙酰化及H4K16乙酰化/甲基化对53BP1募集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对53BP1的结构、53BP1募集的分子机制和组蛋白修饰在调节53BP1募集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结合蛋白1 蛋白修饰 DNA双链断裂
下载PDF
突触结合蛋白-7通过Chk1-P53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研究
14
作者 金浩 庞青 +3 位作者 谈燚 刘会春 王勇 满忠然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9期2939-2945,2948,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突触结合蛋白-7(Syt-7)表达,研究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Syt-7mRNA表达水平。通过Celigo细胞计数、MTT检测、克隆检测和细胞周期分... 目的通过检测突触结合蛋白-7(Syt-7)表达,研究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中Syt-7mRNA表达水平。通过Celigo细胞计数、MTT检测、克隆检测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估体外敲低Syt-7的效果。通过裸鼠模型评价体内成瘤效果。应用PathScan应激和凋亡信号传导抗体阵列试剂盒评估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Syt-7mRNA在肝癌细胞Huh-7和Hep3B中高表达,在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和BEL-7402中适度表达,在人正常肝细胞L-O2中低表达。功能实验表明,敲低Syt-7可通过增加Chk1和P53磷酸化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此外,敲低Syt-7可显著抑制裸鼠的体内成瘤。结论Syt-7在HCC肿瘤形成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HCC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突触结合蛋白-7 CHK1 p53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免疫组化联合检测PLK1、p21和p53蛋白预测TP53基因状态:一个独立的乳腺癌预测因子 被引量:7
15
作者 Watanabe G Ishida T +2 位作者 Furuta A 魏开鹏 邱建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8-1318,共1页
有学者认为仅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难以准确预测TP53基因状态,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p53和p53调节蛋白预测TP53基因突变状态的准确性。本组38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9例(50%)检测到TP53基因突变,其中7例TP53截短突变中有5例053免... 有学者认为仅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难以准确预测TP53基因状态,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p53和p53调节蛋白预测TP53基因突变状态的准确性。本组38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9例(50%)检测到TP53基因突变,其中7例TP53截短突变中有5例053免疫组化完全阴性,另外12例TP53点突变中有11例p53免疫组化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检测 Tp53基因 p53蛋白 乳腺癌患者 预测因子 联合检测 pLK1 状态
下载PDF
γH2AX和53BP1蛋白在肺正常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反应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竹 杨丽艳 +1 位作者 刘圆圆 徐克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肺正常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2AX,γH2AX)和p53结合蛋白1(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在DNA氧化损伤反应中的表达。方法用0、25、50、100、200、400μmol/L过... 目的探讨肺正常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中磷酸化组蛋白H2AX(phosphorylated H2AX,γH2AX)和p53结合蛋白1(p53-Binding protein 1,53BP1)在DNA氧化损伤反应中的表达。方法用0、25、50、100、200、400μmol/L过氧化氢(H2O2)处理HBE细胞1 h,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引起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CCK-8比色法检测H2O2对HBE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HBE细胞核内γH2AX和53BP1蛋白的聚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γH2AX、53BP1、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μmol/L H2O2处理组细胞活性(1.07±0.01)升高,50、100、200、400μmol/L H2O2处理组细胞活性(分别为0.97±0.01,0.96±0.01,0.95±0.01和0.94±0.01)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35,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4.65±0.32)%]比较,50、100、200、400μmol/L H2O2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4±0.57)%、(7.84±0.68)%、(8.40±0.50)%和(14.03±1.03)%]升高(F=35.879,P<0.01)。与对照组比较,经25、50、100、200、400μmol/L H2O2处理后γH2AX的平均荧光强度升高(F=223.97,P<0.01),而经50、100、200、400μmol/L H2O2处理后53BP1的平均荧光强度降低(F=117.78,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H2O2浓度升高,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RCA1和53BP1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6.20,11.55,21.92,P均<0.01)。结论在H2O2导致HBE细胞的氧化损伤中,γH2AX可作为DNA氧化损伤标志物,但53BP1的表达下降提示HBE细胞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DNA氧化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组蛋白H2AX p53结合蛋白1 DNA双链断裂 氧化应激 HBE细胞
下载PDF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和抑癌基因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艳伟 王作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55-2159,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 目的:通过测定MUC1和p53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UC1和p53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肝癌(28例肝细胞癌,7例胆管细胞癌),8例肝硬化,8例肝血管瘤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UC1和p53的表达。结果:MUC1和p53基因均阳性表达于肝癌组织,它们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它肝脏组织(P<0.01),MUC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P>0.05),但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与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组之间MUC1表达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p53表达于细胞核,在Ⅰ、Ⅱ、Ⅲ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结论:p53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判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相关粘蛋白MUC1 抑癌基因p53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甲状腺转录因子1、细胞角蛋白7及抑癌基因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红莉 曲延刚 李虹 《医学综述》 2016年第5期1012-101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7(CK7)以及抑癌基因p53三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肿瘤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44例病变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3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TTF-1、CK7及p53在NSCLC及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SCLC中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44例NSCLC患者中的TTF-1、CK7、p53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0/44)、45.5%(20/44)、52.3%(2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1/35)、5.7%(2/35)、2.9%(1/35)(P<0.01)。男性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无吸烟史患者TTF-1、CK7阳性率显著高于有吸烟史患者(P<0.05);高分化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N0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低于N1+N2患者(P<0.05)。生存时间≤3年患者TTF-1、CK7、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生存时间>3年患者(P<0.05)。结论 TTF-1、CK7以及p53在NSCLC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状腺转录因子1 细胞角蛋白7 抑癌基因p53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发生过程中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举伦 史爱学 +3 位作者 邹红 李涛 杨海捷 蔡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 目的探讨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同时存在浸润癌、导管内癌、不典型增生和单纯性增生的乳腺癌档案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RCA1、BRCA2、PTEN、Rb基因蛋白在各例的异常表达。结果(1)在24.3%(17/70)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检测到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分别在2.9%(2/69)、6.3%(4/63)、5.1%(3/59)、5.4%(3/56)的乳腺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中分别检测到BRCA1、BRCA2、PTEN、Rb表达缺失。(2)在44.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2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5.4%的病例同时检测到3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在3.6%的病例同时检测到4种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结论(1)p53、BRCA1、BRCA2、PTEN、Rb蛋白异常表达可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作用。(2)多种抑癌基因的失活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异常表达 BRCA1 BRCA2 pTEN 发生过程 乳腺癌 突变型p53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S-p 不典型增生 RB基因蛋白 同时检测 单纯性增生 导管内癌 表达缺失 早期阶段 抑癌基因 癌发生 浸润癌 病例 癌旁
下载PDF
miR-302c靶向CREB1基因通过P53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冉 石长林 +1 位作者 苟小军 何鸿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02c(miR-302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肺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在线分析GEO数据库中GSE19945和GSE136043两组肺癌数据集中miR-302c的表达情况,通过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研究CREB1表达情况;双... 目的:探讨微小RNA-302c(miR-302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肺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在线分析GEO数据库中GSE19945和GSE136043两组肺癌数据集中miR-302c的表达情况,通过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研究CREB1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miR-302c和CREB1的关系。正常组细胞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细胞转染miR-302cmimic-NC,实验组细胞转染miR-302c-mimic。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通过小管形成检测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REB1、p-P53、p-P21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miR-302c在肺癌组织、肺癌淋巴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肺癌组织中CREB1的表达明显升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明miR-302c靶向调控CREB1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小管生成的数量明显下降,实验组中CREB1的表达明显下降,p-P53、p-P21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miR-302c在肺癌组织表达降低,过表达miR-302c后能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这可能与抑制靶基因CREB1的表达,以及激活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 RNA-302c 肺癌 侵袭和迁移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 p53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