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手术患者滞留PACU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何斌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5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滞留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肺部胸腔镜手术的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是否&g...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滞留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行肺部胸腔镜手术的6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是否>30min将其分为滞留组和非滞留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结果645例患者中的159例(24.65%)术后在PACU滞留时间>30min。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贫血、手术时间、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均是肺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后患者滞留PACU与年龄、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120min、术中低氧血症、术中低体温等因素相关,临床工作中需积极预防与治疗,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麻醉恢复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改良Aldrete量表和DPART在全身麻醉术后复苏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邵振莉 吴中义 +1 位作者 王宜庭 马千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中文版DPART量表与改良Aldrete量表对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复苏效果的评估效果。方法:以全身麻醉术后入麻醉复苏室(PACU)接受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改良Aldrete组和DPART组。改良Aldrete组105例病人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中文版DPART量表与改良Aldrete量表对全身麻醉病人术后复苏效果的评估效果。方法:以全身麻醉术后入麻醉复苏室(PACU)接受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改良Aldrete组和DPART组。改良Aldrete组105例病人采用改良Aldrete作为出室评估工具,DPART组109例病人采用DPART作为出室评估工具,比较两组病人PACU停留时间、出室时疼痛评分、镇静躁动得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评分和护士对于两种量表的可行性、实用性评价。结果:DPART组PACU停留时间长于改良Aldrete组(P<0.05),但出室时疼痛评分、恶心呕吐评分低于改良Aldrete组(P<0.05);两组出室时镇静躁动得分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ART组量表的可行性评分低于改良Aldrete组(P<0.05),实用性评分高于改良Aldrete组(P<0.05)。结论:应用中文版DPART量表评估PACU病人,病人PACU停留时间较使用改良Aldrete量表评估延长,但病人出室时各项体征表现较好,更有利于保障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安全转出PA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改良Aldrete量表 中文版Discerning Post Anesthesia Readiness for Transition Tool 全身麻醉 护理安全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腔镜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裕华 张清华 +2 位作者 刘建东 黄巍 何丽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28-333,共6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发生低体温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围术期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与否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胸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发生低体温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围术期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与否将其分为正常体温组和低体温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入室体温、准备时间、麻醉方式与时间、术中输液量、原发疾病、术前血糖、白蛋白水平以及手术结束至麻醉复苏室时间,对有统计学差异的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82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中,麻醉复苏室发生低体温86例(低体温组),正常体温96例(正常体温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麻醉方式、麻醉时长、入室体温、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麻醉复苏室时间是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低体温组与正常体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ASA分级、术中输液量、原发疾病、术前血糖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复合麻醉、麻醉时长≥3 h、准备时间≥1 h、手术结束至苏醒时间延长为影响患者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 kg/m^(2)和入室体温≥36.5℃为保护因素。术后低体温组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正常体温组(P<0.05),尿量明显少于正常体温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年龄较大、采用复合麻醉、麻醉时长≥3 h、准备时间≥1 h、手术结束至苏醒时间延长的高危患者应予以重视,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 胸腔镜手术 影响因素 麻醉复苏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
4
作者 万代红 陈琳 汪晓玲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PACU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袁春英 包华芳 费建平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2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带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装置转入麻醉恢复室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自制硅胶管软垫加压包扎应用于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5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带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路装置转入麻醉恢复室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制纺纱块压迫止血法,观察组在桡动脉导管拔出时使用自制硅胶管软垫作为内衬,并采用3层“蝶型扣”纱布包扎法,两组患者均加压包扎30 min。观察两组皮下出血和血肿、术肢肿胀及远端血液循环情况;观察组患者去除包扎后皮肤压痕与穿刺点及桡动脉走向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显现硅胶管压痕;3例穿刺点位于硅胶管压痕中心位置,其余32例穿刺点位于硅胶管压痕的远心端1/3内;23例硅胶管压痕与桡动脉走向吻合、5例平行、7例交叉。观察组在减少皮下出血及皮下血肿、减轻远端肢体肿胀和血液回流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硅胶管软垫结合3层“蝶型扣”纱布包扎法能够提高桡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效果,减少对远端肢体血液回流的影响,减少复苏室护士工作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止血绑带 硅胶管软垫 并发症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妤 刘燕菊 丁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30-2733,共4页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PDCA循环管理效果。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PACU入室低体温、出室低体温分别由干预前12.88%、4.67%下降至2.14%、0.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PACU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pacu 麻醉护理 低体温
下载PDF
穴位按摩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程艳 郭建伟 +2 位作者 曹萌 李鑫 赵义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术后送至PACU中不接受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按摩,按摩时间为每次每穴按压5 min,每分钟按压15~20次,30 min重复1次,直至患者达到PACU出室标准。记录术前Apfel简化风险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例数及严重程度分级,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口干、躁动、寒战及头晕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0 min,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PONV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疼痛评分(VAS评分)逐渐降低,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U中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按摩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恢复室 穴位按摩 内关穴 中脘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8
作者 郭秋月 赵婧 陈培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的麻醉恢复室复苏的3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5月纳入的150例患者对照组,2022年6月至8月纳入的150例患者...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的麻醉恢复室复苏的3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5月纳入的150例患者对照组,2022年6月至8月纳入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头和常规交接单进行交接;观察组在常规交接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规范交接。比较两组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后,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规范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的交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麻醉恢复室 护理床旁交接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9
作者 郭先才 孙艺 +2 位作者 蓝涛 蓝婷露 龚丽霞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术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电子信息系统提取数据,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在医院手术的479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及线性回归模...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术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电子信息系统提取数据,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在医院手术的479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及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对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有独立作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为连续变量时,模型Ⅰ中效应值(β)为0.63,95%CI[0.56,0.70],P<0.001;模型Ⅱ中β为0.44,95%CI[0.35,0.53],P<0.001;模型Ⅲ中β为0.41,95%CI[0.33,0.50],P<0.001;将年龄按65岁分层时,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比较,模型Ⅰ中β为17.83,95%CI[15.24,20.41],P<0.001;模型Ⅱ中β为11.35,95%CI[8.58,14.12],P<0.001;模型Ⅲ中β为11.58,95%CI[8.87,14.30],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发现,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存在曲线关系,拐点分析得出拐点数值为65.653,即在约65岁时出现拐点。结论:全身麻醉病人年龄是影响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独立因素,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之间呈现曲线关系,拐点在约65岁,年龄≥65岁的病人较年龄<65岁的病人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苏醒延迟 护理 年龄
下载PDF
PACU儿童腹股沟斜疝术后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榆文 肖英 +1 位作者 许超 江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术后患儿在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200例接受腹股沟斜疝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在PACU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PACU期间接...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术后患儿在麻醉复苏室(PACU)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200例接受腹股沟斜疝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患儿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在PACU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PACU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入PACU即刻、10 min、20 min以及30 min的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9.76±1.21)分, 10 min的PAED评分为(6.56±1.01)分, 20 min的PAED评分为(5.34±0.56)分, 30 min的PAED评分为(4.12±0.45)分。对照组患儿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10.02±1.23)分, 10 min的PAED评分为(9.10±1.10)分, 20 min的PAED评分为(7.88±0.98)分,30 min的PAED评分为(5.98±0.90)分。两组患儿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 P=0.133>0.05);观察组患儿10 min、20 min以及30 min的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09、22.503、18.485, P=0.000、0.000、0.000<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术后的患儿在PACU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苏醒期躁动情况,有利于患儿平稳度过苏醒期,减少患儿心律失常、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术 麻醉复苏室 苏醒期躁动评分 儿童
下载PDF
家长陪同小儿麻醉苏醒在PACU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管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淑端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期113-114,共2页
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开展优质护理过程中,如何将家长陪同患儿麻醉苏醒的护理模式应用其中。由于麻醉恢复室独特的专科特点,怎样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成了开展优质护理的努力目标,本文简单介绍家长陪同小儿麻醉苏... 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开展优质护理过程中,如何将家长陪同患儿麻醉苏醒的护理模式应用其中。由于麻醉恢复室独特的专科特点,怎样改变以往的护理模式,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成了开展优质护理的努力目标,本文简单介绍家长陪同小儿麻醉苏醒的护理模式的应用及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室 优质护理 家长陪同 麻醉苏醒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云访 兰星 +3 位作者 喻姣花 黄海燕 米元元 赵征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编制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KAP)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循证总结PACU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最佳证据,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提取证据,构建问卷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修... 目的编制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知信行(KAP)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循证总结PACU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最佳证据,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提取证据,构建问卷条目池,通过小组讨论、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修订问卷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国110所医院465名PA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检验问卷信效度。结果最终问卷含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共43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含15条客观题,信念和行为维度分别含13和1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作答。信念维度和行为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89和0.926,总Cronbach′sα系数0.956;重测信度0.879;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平均内容效度指数(S-CVI)0.985;探索性因子分析萃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22%。结论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管理的KAP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适用于PACU护士对全麻术后患者低体温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室 全身麻醉 低温 复温 知信行理论 问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秋瑞 王明明 +3 位作者 李华 陈晨 屠伟峰 邹圣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根据PACU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两组: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后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5例(40.1%)患者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年龄明显增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明显增多,ASAⅢ级、合并高血压、术前SpO_(2)<95%、术前压疮风险评分11~17分、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俯卧位、术中输血、术后入PACU体温<36℃的比例明显升高(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3.475,95%CI 1.781~6.781,P<0.001)、术前SpO_(2)<95%(OR=4.159,95%CI 1.768~9.782,P=0.001)、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OR=4.582,95%CI 2.310~9.087,P=0.001)、入PACU体温<36.0℃(OR=6.023,95%CI 2.039~17.795,P=0.001)是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术前SpO_(2)<95%、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入PACU体温<36.0℃是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全麻 老年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钥 丁红 +4 位作者 张广清 王丽梅 肖伦华 陈寒霏 范子博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1,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5、0~0.24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14(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临床护理行为与记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 护理记录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荀梅 刘曙光 +3 位作者 华荣丽 王红 乔亚峰 丁美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分别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和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观察组)收治的KOA患者中各选取83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分别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和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观察组)收治的KOA患者中各选取83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入PACU后接受常规麻醉苏醒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CA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责任护士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风险细节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KOA患者PACU常规安全管理基础上开展RCA管理,能有效提高责任护士业务素养,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苏醒质量、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麻醉恢复室 安全管理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亚莉 马涛洪 +2 位作者 朱潇玲 刘幸 冯可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5-2021,共7页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结果:共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88.24%、100.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70,0.794,0.817,专家意见的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0.248,0.268(均P<0.05)。最终形成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97项。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恢复室护士连续性、同质化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标准作业流程 护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作者 王慧 李婉玲 +4 位作者 王学仁 郝鹏倩 刘俊钗 杨文曲 安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087-3093,共7页
目的:基于麻醉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培养,构建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及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 目的:基于麻醉护士综合应急能力的培养,构建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及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结果:共纳入18名函询专家,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8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3~0.324和0.238~0.333(P<0.0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8,0.94,最终构建的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包含5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恢复室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训指标体系可为麻醉恢复室护士的临床实践和综合应急能力的培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综合应急能力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下载PDF
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效果分析
18
作者 干晓宇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PACU患者,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护理 告知流程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服务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朱海娟 吕娜 +1 位作者 黄丽华 马秀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950-3952,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两组平均交接时间、每月差错事件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5)分、(1.7±0.6)分、(1.8±0.6)分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3)分、(1.3±0.4)分和(1.1±0.4)分,两组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交接时间、差错事件分别为(2.2±0.5)min、(4.5±0.4)次,低于对照组的(4.5±1.3)min、(12.5±3.6)次,而护理满意评分为(92.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9.5±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5.2%(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1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PACU麻醉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PACU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一体化 麻醉恢复室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圆形统计分析的麻醉恢复室护士梭形排班法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红 肖伦华 +1 位作者 姜玉梅 何利君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使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3 4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入室时间分布特点呈梭形分布,根据此规律,麻醉恢复室护士实施梭形排班法,此方法能均衡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及实际床护比,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梭形排班法 圆形统计分析法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