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rgeon and paddlefish:Review of research on broodstock and early life stage management
1
作者 Victor P.Lobanov Joe Pate Alyssa Joyce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CSCD 2024年第6期871-882,共12页
Sturgeon aquaculture has taken a parallel yet unique path relative to other teleost rearing.One of the driving factors has been the fact that virtually all extant species are facing extinction;thus,laws concerning the... Sturgeon aquaculture has taken a parallel yet unique path relative to other teleost rearing.One of the driving factors has been the fact that virtually all extant species are facing extinction;thus,laws concerning the transport and processing of sturgeon are stringent.As a result,most sturgeon companies vertically integrate the farming process from hatchery to harvest,in contrast to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ommercial fish species(e.g.,trout,sea bass,salmon),where farmers tend to purchase fry from producers specialized only in the production of that life stage and sell product to unaffiliated fish processors.Sturgeon aquaculture is furthermore unique in the extremely high value of the main product(caviar).The secondary product(meat)also surpasses other finfish aquaculture products’average price per weight.These expensive outputs reveal the greatest challenge in production-an exceptionally long time to market from larvae to harvestable adults.For all their rigor and robustness as juveniles and adults,sturgeon species are highly fragile during larval stages.Due to the unique legal framework around sturgeon cultivation,aquaculturists often specialize in regional species,although some hybrids have achieved global popularity.This lends to a heterogenous swath of literature on bes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especially at early growth stages.Nonetheless,the role of aquaculture as both a food source and restocking program to thwart further extinction of sturgeon species has hardly been fully tapped.In light of the many challenges,this review examines recent advances in sturgeon farming with an emphasis on broodstock and early life-stage management to summarize studies that can help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assess the industry’s current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ON paddlefish Sturgeon aquaculture Sturgeon fishery
原文传递
几种鲟鱼基因组大小、倍体的特性及鲟形目细胞进化的探讨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四明 晏勇 +3 位作者 邓怀 汪登强 危起伟 吴清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采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3.22pg/2C)测定了长江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和北美匙吻鲟的体细胞基因组大小(DNA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五种鲟鱼DNA含量分别为4.11、8.26、9.07、6.07和3.96Pg。... 采用Feulgen-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以鸡红细胞为标准DNA(3.22pg/2C)测定了长江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史氏鲟和北美匙吻鲟的体细胞基因组大小(DNA含量)。结果表明,上述五种鲟鱼DNA含量分别为4.11、8.26、9.07、6.07和3.96Pg。长江白鲟和北美匙吻鲟均属于四倍体鱼类,分布在长江水系的中华鲟和达氏鲟两种鲟属鱼类为八倍体类型。史氏鲟初步判断为八倍体。据分析可能存在四倍体的类型。根据所得到的结果并结合已发表的DNA含量和染色体资料,分析了鲟形目鱼类在细胞遗传上的进化特点。鲟形目鱼类全为多倍体起源的鱼类,在鲟形目的两科(白鲟科和鲟科)六个属中,除鲟属外,其他五个属均为四倍体,而鲟底已发现有四倍体、八倍体、十二倍体和十六倍体。说明在细胞水平的染色体加倍与鲟形目鱼类各科、属分化没有直接联系,只在鲟形目形成的早期和鲟形目形成后的鲟属种间分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鲟底鱼类的染色体剧烈分化可能是造成现今鲟属种类数最多(占整个鲟形目鱼类的65%以上)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白鲟 鲟形目 基因组大小 倍体 细胞进化
下载PDF
匙吻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董宏伟 韩志忠 +4 位作者 康志平 曲立 郭维士 杨成辉 邹作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1,共3页
测定了10尾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匙吻鲟含肉率达62.72%;鱼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5.55%,脂肪为11.06%,灰分为1.28%,水分为72.08%,无氮浸出物为0.43%;17种氨... 测定了10尾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及其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匙吻鲟含肉率达62.72%;鱼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5.55%,脂肪为11.06%,灰分为1.28%,水分为72.08%,无氮浸出物为0.43%;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5.04%(鲜样),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为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含肉率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 被引量:23
4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1 位作者 肖学铮 吴锐全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80-287,共8页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 ,现存鲟鱼种数有 2 5~ 2 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 ,鲟鱼资源日趋衰退。 1 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 2万t,1 993年下降到 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 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 ,现存鲟鱼种数有 2 5~ 2 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 ,鲟鱼资源日趋衰退。 1 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 2万t,1 993年下降到 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分析和讨论了开展鲟鱼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鲟鱼的养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生物学 养殖 地理分布 生态习性
下载PDF
匙吻鲟稚鱼摄食节律与饥饿对其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聂文强 李婧 +3 位作者 吉红 田晶晶 周继术 王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水温20~27℃下,将体质量2~3g的匙吻鲟稚鱼饲养在55cm×45cm×35cm的塑料箱(约86L)内,投喂天然浮游动物,采用肠充塞度和饱满指数法,研究其摄食节律和饥饿72h后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匙吻鲟稚鱼摄食的最高峰在17:00,... 在水温20~27℃下,将体质量2~3g的匙吻鲟稚鱼饲养在55cm×45cm×35cm的塑料箱(约86L)内,投喂天然浮游动物,采用肠充塞度和饱满指数法,研究其摄食节律和饥饿72h后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匙吻鲟稚鱼摄食的最高峰在17:00,次高峰在5:00,摄食低谷在23:00,胃内食物6h排空,而肠在36h仍未排空;经过0~72h饥饿后,匙吻鲟全鱼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和二十碳五烯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比例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匙吻鲟稚鱼为晨昏摄食型;饥饿期间主要消耗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而多保留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选择性保留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摄食节律 排空时间 饥饿
下载PDF
匙吻鲟的消化酶分布及其活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黄瑾 熊邦喜 +4 位作者 陈洁 王琴 朱玉婷 施培松 徐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匙吻鲟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该4种酶活性在试验期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在食道中活性最高,其次为肝脏、胃、幽门盲囊,肠道最低;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都... 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匙吻鲟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研究,并分析该4种酶活性在试验期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在食道中活性最高,其次为肝脏、胃、幽门盲囊,肠道最低;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都表现为十二指肠高于肝脏、幽门盲囊,食道居中,胃最低,且在匙吻鲟胃中脂肪酶活性极低;淀粉酶活性也是在十二指肠中最高,其次为食道、胃和肝脏,幽门盲囊最低。在6-10月的试验期间,消化器官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过程,8月份最低;胰蛋白酶活性随试验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9月份达到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消化器官 消化酶 池塘 鱼类养殖
下载PDF
白鲟年龄鉴定及其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马骏 邓中粦 +1 位作者 邓昕 蔡明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 以齿骨和胸鳍条为年龄鉴定材料,通过其骨磨片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胸鳍条鉴定白鲟的年龄较为可靠。所收集的66尾白鲟样品中,根据胸鳍条鉴定年龄,幼鲟8尾,1-3龄。成鱼58尾中,雄鱼33尾,最低6龄,最高11龄,多数个体为8-9龄。雌鱼25尾,最低7龄,最高17龄,多数为10-12。白鲟生长速度快,特别在第一年其长度生长最为突出。当年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cm,1龄鱼平均全长75cm。推算结果表明雌雄鱼在性成熟前生长无明显差异,性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相同年龄雄鱼。采用VBGF描述白鲟全长及体重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白鲟 年龄 鉴定 生长
下载PDF
池塘养殖匙吻鲟与鳙胃肠道饵料生物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1 位作者 杨德国 何勇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28-1035,共8页
通过对同一试验池中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胃肠道内含物的连续3次分析,揭示他们滤食的天然饵料生物组成及差异。首先根据物种鉴定结果对2种鱼的胃肠道内饵料生物组成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 通过对同一试验池中匙吻鲟(Polyodon spathala)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胃肠道内含物的连续3次分析,揭示他们滤食的天然饵料生物组成及差异。首先根据物种鉴定结果对2种鱼的胃肠道内饵料生物组成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采样时间同一池塘内2种鱼饵料生物组成存在差异,分别聚为不同的分枝;分析匙吻鲟和鳙胃肠道内饵料生物种类时还发现不同采样时间前者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数均多于后者。同时对2种鱼胃肠道内各饵料生物的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大型饵料生物充足时,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在2种鱼胃肠道内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大型饵料生物减少时,匙吻鲟摄食强度减小,但其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仍显著较大(P<0.05);当大型饵料生物消失后,轮虫生物量在匙吻鲟胃肠道内显著增加(P<0.05);相比较,鳙在各采样期则主要滤食较小型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另外,当动物性饵料减少后,匙吻鲟和鳙均通过大量滤食植物絮团来补充能量。综上,同一试验池养殖的匙吻鲟和鳙存在摄食竞争压力,该压力的大小与环境中大型饵料生物的丰富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胃肠道 饵料生物 植物絮团
下载PDF
两种鲟鱼卵在均匀流场中的漂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罗佳 石小涛 +5 位作者 刘德富 陈求稳 乔晔 白艳勤 高柱 姜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8-981,共4页
鱼卵的漂移是鱼类早期发育时期响应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鱼卵的漂移有利于其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扩散、孵化和躲避敌害等。鱼卵的漂移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鱼卵本身的质量、大小、形状和水的特征如流速、流态以及泥沙含量等。
关键词 匙吻鲟 达氏鳇 水流 漂移规律
下载PDF
匙吻鲟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连伟 董宏伟 +2 位作者 邹作宇 韩志忠 曲立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61,共3页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 g±1.35 g^156.42 g±23.46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 在水温19~28℃下,测定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14.98 g±1.35 g^156.42 g±23.46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高峰值,分别在8:00和18:00,低峰值出现在0:00。耗氧率(Y)与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Y=0.2918T0.2818(R2=0.9477);耗氧率(Y)与鱼体重(W)呈显著负相关,Y=0.2924W-0.1663(R2=0.9326);耗氧量(Y′)则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Y′=4.675W1.5136(R2=0.9332);匙吻鲟的窒息点为(2.813±0.056)^(3.468±0.072)mg/L(以O2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匙吻鲟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建武 朱永久 +3 位作者 赵建华 冯宪斌 李茜 杨德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 以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为研究对象,以放养鳙的混养池塘为对照,于2009年4-12月研究主养草鱼混养匙吻鲟的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在试验期间较高,处于优势地位,但裸藻生物量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最大;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数量在6-8月份处于高峰期,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试验期间小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植物和小型原生动物)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氮磷比与绿藻、裸藻的生物量显著相关;匙吻鲟放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与鳙放养池塘中的差异不明显.可见,在江汉平原常见厚淤泥小型池塘中混养匙吻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池塘 混养 浮游生物
下载PDF
福尔马林固定白鲟(Psephurus gladius)标本的DNA提取及其相近种微卫星引物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钟 朱滨 常剑波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0,共9页
白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为我国独有,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目前白鲟群体已极度濒危,获取其新鲜材料非常困难,因此本文以保存于中科院水生所标本馆的福尔马林固定白鲟标本为研究材料,尝试从其肌肉、心脏、鳍条和肝... 白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为我国独有,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目前白鲟群体已极度濒危,获取其新鲜材料非常困难,因此本文以保存于中科院水生所标本馆的福尔马林固定白鲟标本为研究材料,尝试从其肌肉、心脏、鳍条和肝脏组织提取白鲟基因组DNA,并检验相近种匙吻鲟和中华鲟微卫星引物对白鲟有无适用性.实验包括福尔马林固定白鲟标本从组织预处理到消化、抽提等步骤的整体优化过程;通过一系列对比试验分析在不同条件下提取到基因组DNA片段大小的差异,最终实现了福尔马林固定白鲟标本基因组DNA的稳定提取,并提出后续实验的延伸设想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鲟 福尔马林 预处理 微卫星
下载PDF
匙吻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德斌 郭柏福 +1 位作者 万建义 田家元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356,共4页
采用二步降温法对匙吻鲟精子进行了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分析比较了7种不同配比浓度稀释液、3种冻前低温平衡时间(0、30、50min)和3种冷冻平衡时间(5、10、20min)对匙吻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液配方3(... 采用二步降温法对匙吻鲟精子进行了超低温冷冻保存试验。分析比较了7种不同配比浓度稀释液、3种冻前低温平衡时间(0、30、50min)和3种冷冻平衡时间(5、10、20min)对匙吻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稀释液配方3(氯化钾0.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20mmol/L,葡萄糖80mmol/L,pH 8.24)与精液按体积2∶1的比例稀释混合,加入8%甲醇,在2~4℃条件下平衡0~30min,分装1.5mL离心管,至液氮面2~3cm处平衡20min后投入液氮保存2h,38℃水浴解冻,用井水激活,获得最好解冻后活力为(35.95±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精子 冷冻保存 二步降温法
下载PDF
匙吻鲟引进中国20年概述 被引量:16
14
作者 熊邦喜 梅新海 戴泽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
对我国引进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20年来,从匙吻鲟的起源、引种、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市场需求7个方面作了简要地叙述。
关键词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引种 繁殖 养殖
下载PDF
匙吻鲟仔稚鱼生长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昌齐 李进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20-24,共5页
匙吻鲟仔鱼(全长0.78~5.70cm)、稚鱼(全长5.71~16、40cm)生长阶段全长(L,cm)与日龄(T,d)具显著的线性关系,日均增长稚鱼(均值0.243cm/d)略大于仔鱼(均值0.205cm/d),回归方程为仔鱼L=0143+0.211T(n=6,3≤T≤25,... 匙吻鲟仔鱼(全长0.78~5.70cm)、稚鱼(全长5.71~16、40cm)生长阶段全长(L,cm)与日龄(T,d)具显著的线性关系,日均增长稚鱼(均值0.243cm/d)略大于仔鱼(均值0.205cm/d),回归方程为仔鱼L=0143+0.211T(n=6,3≤T≤25,r=0.998P<001)、稚鱼L=-0.754+0.245T(n=6,26≤T≤73,r=3.999。P<0.01),二回归方程差异显著(t=2.31P<0.05);体重(w,g)与日龄(T,d)保持幂函数关系,日均增长(g/d)稚鱼(均值0.215)明显大于仔鱼(均值0.037),回归方程为仔鱼w=0.052×10(-3)×T(2.1154)(n=6,3≤T≤25r=0998,P<001),稚鱼w=2.036×10(-4)×T(2.5280)(n=6,26≤T≤73,r=0.999,P<001),二方程差异显著(t=316P<0.05)。仔、稚鱼期全长(L、,cm)与体重(w,g)回归方程为仔鱼w=0.0128L(2.575)(n=6,r=0.995,<0.01),稚鱼w=0.0142L(2.412)(n=6,r-0997,P<0.01),二方程差异显著(t=2.38,P<0.05)。重庆地区夏季水温(26~30℃)显著高于适温(20-22℃)条件下匙吻鲟仔、稚鱼生长速度仍能接近原产地,表明匙吻更具较强的适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仔鱼 稚鱼 全长 体重 日龄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放养在胜利水库中的匙吻鲟的生长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念民 孙大江 +2 位作者 吴文化 马国军 李喆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胜利水库放牧式养殖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同时调查了水库的水质及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并随机设置挂网,不定期调查捕获匙吻鲟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该水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浮游生物的... 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胜利水库放牧式养殖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同时调查了水库的水质及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并随机设置挂网,不定期调查捕获匙吻鲟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该水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较高。放养的匙吻鲟生长良好,当年可超过越冬规格;日平均增重3.31%,体长增长1.17%,结果表明:匙吻鲟适于在北方湖泊、水库等具备越冬条件的水体进行放牧式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式养殖 匙吻鲟 生长 水库
下载PDF
断面生态流量指示鱼类的选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波 黄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2,共4页
河道水能资源的开发会对天然径流产生影响,可以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指示鱼类作为制定河流生态流量的依据之一。以宜宾断面为例,对长江上游干流分布的珍稀鱼类、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活习性和资源现状进行介绍,并结合产卵环境、索饵环境和... 河道水能资源的开发会对天然径流产生影响,可以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指示鱼类作为制定河流生态流量的依据之一。以宜宾断面为例,对长江上游干流分布的珍稀鱼类、主要经济鱼类的生活习性和资源现状进行介绍,并结合产卵环境、索饵环境和生长洄游环境,对珍稀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的代表性,从物种价值、产卵、索饵和生长洄游4方面的10个指标进行定量赋分。分析表明,白鲟对长江上游干流水生生物的水文需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作为宜宾断面生态流量制定的指示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断面 生态流量 白鲟 指示鱼类
下载PDF
匙吻鲟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连伟 董宏伟 +2 位作者 邹作宇 韩志忠 曲立 《水产养殖》 CAS 2008年第5期11-12,共2页
在水温19.0~20.0℃,测定了匙吻鲟(体重156.42g±23.4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率从1∶00-17∶00呈上升趋势,17∶00至次日1∶00呈下降趋势。匙吻鲟的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3mg(/g·h),... 在水温19.0~20.0℃,测定了匙吻鲟(体重156.42g±23.46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率从1∶00-17∶00呈上升趋势,17∶00至次日1∶00呈下降趋势。匙吻鲟的昼夜平均耗氧率为0.23mg(/g·h),耗氧率高峰值出现在15∶00-19∶00,低峰值出现在23∶00-3∶00。平均耗氧率7∶00-19∶00明显高于21∶00-5∶00(P<0.01)。匙吻鲟幼鱼的窒息点为2.81mg/L(以O2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匙吻鲟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鱼类耗氧率测试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树义 刘霞 +2 位作者 曹广斌 韩世成 郭常有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论述了鱼类耗氧率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讨论了平均体质量(156±3.36)g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试方法。在结构设计中,尺寸参数的选择确保了鱼类耗氧率、窒息点测试过程中流入呼吸室的水流均匀,水样采样... 本文论述了鱼类耗氧率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讨论了平均体质量(156±3.36)g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试方法。在结构设计中,尺寸参数的选择确保了鱼类耗氧率、窒息点测试过程中流入呼吸室的水流均匀,水样采样准确;方便了测试过程中对鱼类行为生物学的观察,呼吸室中没有空气气泡干涉,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实测结果表明,匙吻鲟幼鱼耗氧率的最高值为(0.528±0.035)mg.g-1.h-1,最低值为(0.197±0.028)mg.g-1.h-1,窒息点为3.46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耗氧率 测试装置 匙吻鲟
下载PDF
我们能拯救长江中正在消逝的鲟鱼吗?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914,共16页
鲟鱼在地球上已生存了数亿年,体型变化小,有"活化石"之称,是鱼类中最濒危的类群之一.长江分布有3种鲟鱼: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华鲟的灭... 鲟鱼在地球上已生存了数亿年,体型变化小,有"活化石"之称,是鱼类中最濒危的类群之一.长江分布有3种鲟鱼:白鲟(Psephurus gladiu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华鲟的灭绝也难以阻挡,而达氏鲟也处于极危的状态.干流大坝的建设对繁殖行为的影响是最大的原因,虽然酷鱼滥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之前主流专家关于大坝建设对鲟鱼的影响出现了严重误判,大坝建成后实施的救鱼措施也收效甚微,因为白鲟早已不见踪影,中华鲟的野生种群也已经到了绝灭的边缘.近年来流行水库温水下泄使中华鲟产卵推迟并导致其无法产卵的观点,但推迟并不能推论到无法产卵的结论,因此依此所建议的水库联合调度即便能够实施也未必能够奏效.中华鲟体型巨大,生命周期长,生态可塑性小,完成生活史需要跨越近海和长江的巨大空间,对产卵的条件要求苛刻,因此,如它无法自然产卵,灭绝就是迟早的事情.在过去的近40年,虽然人工放流了数百万尾中华鲟,但成效不容乐观,对野生种群的补充微乎其微.因此,对鲟鱼濒危机制(特别是自然繁殖条件的丧失)以及人工放流效果的重新评估以及对救鱼对策的重新调整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鲟 中华鲟 长江 功能性灭绝 人工放流 救鱼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