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临床试验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基础。方法:检索中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WO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临床试验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基础。方法:检索中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WO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和维普(VIP)6个数据库建库起至2024年7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归纳和分析相关结局指标,整理指标域,将其按照功能属性分类后进行频次的描述性分析,并对结局指标的分类、组合使用情况、评价时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结局指标37种(164次)。结局指标以症状/体征出现频次最高(109次,66.46%),其次是安全性事件(19次,11.59%)、生活质量(17次,10.37%)、理化检测(8次,4.88%)、中医病证(6次,3.66%)和远期预后(5次,3.05%),所有文献均未纳入经济学评估指标。20篇文献使用了1类指标(37.74%);19篇文献使用了2类指标,11篇文献使用了3类指标,2篇文献使用了4类指标及1篇文献使用了5类指标。仅有2篇文献明确了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38篇文献报告了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其中15篇文献明确报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来源;纳入文献的针刺治疗疗程10~90次,平均40次,仅有5篇文献报告随访时间,随访报告率9.43%。结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RCT结局指标的选择较丰富,在中医病证、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涉及,但仍存在诊断标准欠统一、主次结局指标亟待厘清、相同症状/体征对应结局指标评价方法缺乏一致性、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不足、指标组合使用随意性大、忽视中医治疗特色及客观评价指标、缺少远期预后和经济学指标关注不足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提升方法学质量,构建规范化的以针刺为主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核心指标集,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展开更多
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机制,梳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下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的改善效果,并阐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防治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异常凋亡,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BDNF,Neuroprotection,neuroinflammation,synaptic plasticity”等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寻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98篇。结果与结论:①在帕金森病理背景下,运动可通过促进肌因子鸢尾素大量分泌,并降低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紊乱特异性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②有氧运动,尤其是特殊有氧运动(动物:旋转杆步行/人类:北欧健走)以及多模式运动可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还介导身心运动(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有效调节。③运动诱导的高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神经生长因子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并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以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并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抑制α-突触核蛋白在丝氨酸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以防止神经异常凋亡;诱导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发生,促进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及突触素大量表达以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④鉴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进程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病疾病“运动+药物”精准医疗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较为单一,且研究焦点主要围绕运动症状而缺乏对非运动症状的考察,因此亟待学者采用更加统一和系统的运动处方,围绕非有氧运动类型对同一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纵向跟踪研究,以此完善帕金森病运动防治领域研究的不足。展开更多
步行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开帕金森症足底压力数据集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进行分析,设计划分步态周期的方法,并提取步态特征参数。应用一种混合神经网络(GRU-DNN),将门控循环单...步行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开帕金森症足底压力数据集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进行分析,设计划分步态周期的方法,并提取步态特征参数。应用一种混合神经网络(GRU-DNN),将门控循环单元(GRU)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相结合对帕金森症病情诊断进行分类。数据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客观依据,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使用该网络对数据集中具有病情标签的步态信息进行分类预测,结果显示:在帕金森症诊断实验中,该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为98.7%;在帕金森症严重程度诊断实验中,该网络对于严重程度为2级的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对于其余严重程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运动症状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临床试验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基础。方法:检索中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WO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和维普(VIP)6个数据库建库起至2024年7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归纳和分析相关结局指标,整理指标域,将其按照功能属性分类后进行频次的描述性分析,并对结局指标的分类、组合使用情况、评价时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涉及结局指标37种(164次)。结局指标以症状/体征出现频次最高(109次,66.46%),其次是安全性事件(19次,11.59%)、生活质量(17次,10.37%)、理化检测(8次,4.88%)、中医病证(6次,3.66%)和远期预后(5次,3.05%),所有文献均未纳入经济学评估指标。20篇文献使用了1类指标(37.74%);19篇文献使用了2类指标,11篇文献使用了3类指标,2篇文献使用了4类指标及1篇文献使用了5类指标。仅有2篇文献明确了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38篇文献报告了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其中15篇文献明确报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来源;纳入文献的针刺治疗疗程10~90次,平均40次,仅有5篇文献报告随访时间,随访报告率9.43%。结论:针刺治疗PD运动症状RCT结局指标的选择较丰富,在中医病证、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涉及,但仍存在诊断标准欠统一、主次结局指标亟待厘清、相同症状/体征对应结局指标评价方法缺乏一致性、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性不足、指标组合使用随意性大、忽视中医治疗特色及客观评价指标、缺少远期预后和经济学指标关注不足等问题。建议未来研究提升方法学质量,构建规范化的以针刺为主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核心指标集,推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文摘背景:运动干预作为经济有效的非物理疗法,可有效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但目前关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延缓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的: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帕金森病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帕金森病病理状态下运动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及机制,梳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介导下不同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的改善效果,并阐明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在防治帕金森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旨在为运动防治帕金森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帕金森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异常凋亡,神经炎症反应,突触可塑性,运动”等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s disease,BDNF,Neuroprotection,neuroinflammation,synaptic plasticity”等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寻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发表的所有研究文献,根据纳排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98篇。结果与结论:①在帕金森病理背景下,运动可通过促进肌因子鸢尾素大量分泌,并降低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途径紊乱特异性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②有氧运动,尤其是特殊有氧运动(动物:旋转杆步行/人类:北欧健走)以及多模式运动可显著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进而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此外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还介导身心运动(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有效调节。③运动诱导的高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神经生长因子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下调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并抑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增加酪氨酸羟化酶活性以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并通过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抑制α-突触核蛋白在丝氨酸129位点的磷酸化修饰,以防止神经异常凋亡;诱导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发生,促进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及突触素大量表达以改善突触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④鉴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进程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运动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帕金森病疾病“运动+药物”精准医疗的发展。但由于目前研究采用的运动处方较为单一,且研究焦点主要围绕运动症状而缺乏对非运动症状的考察,因此亟待学者采用更加统一和系统的运动处方,围绕非有氧运动类型对同一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纵向跟踪研究,以此完善帕金森病运动防治领域研究的不足。
文摘步行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对其进行分析在临床研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开帕金森症足底压力数据集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进行分析,设计划分步态周期的方法,并提取步态特征参数。应用一种混合神经网络(GRU-DNN),将门控循环单元(GRU)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相结合对帕金森症病情诊断进行分类。数据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客观依据,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使用该网络对数据集中具有病情标签的步态信息进行分类预测,结果显示:在帕金森症诊断实验中,该网络的识别准确率为98.7%;在帕金森症严重程度诊断实验中,该网络对于严重程度为2级的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对于其余严重程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