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诱导大鼠肝细胞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刘晓珍 王宇 +5 位作者 王涛 费成平 刘夷嫦 刘国庆 韩新华 谷振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肝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细胞株BRL细胞常规培养,用0.1~10 mg/L LPS处理大鼠肝细胞12 h或24 h,部分实...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大鼠肝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细胞株BRL细胞常规培养,用0.1~10 mg/L LPS处理大鼠肝细胞12 h或24 h,部分实验中大鼠肝细胞LPS处理前1 h先用PARP-1抑制剂PJ-34或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预处理。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S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引起大鼠肝细胞PARP-1蛋白表达上调和PARP-1活性产物多聚二磷酸核糖[poly-(ADP-ribose),PAR]修饰蛋白数量增多,大鼠肝细胞活力降低以及反映细胞凋亡的PARP-1裂解片段增多,3-AB或PJ-34部分翻转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的活力降低。结论:LPS能诱导大鼠肝细胞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脂多糖 细胞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大鼠
下载PDF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路瑶 唐轶珣 +1 位作者 刘景诗 刘际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26-629,共4页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其机制仍未阐明,且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又名Parthanatos)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参与器官IRI的发生发展。同时Partha... 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其机制仍未阐明,且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又名Parthanatos)是一种非凋亡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参与器官IRI的发生发展。同时Parthanatos也是一种多步骤途径,Parthanatos级联中有许多关键分子可作为IRI的干预靶点,包括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和巨噬细胞迁移诱导因子(MIF)等,这些关键分子参与了IRI所致的DNA损伤、能量耗竭、稳态失衡等。因此,Parthanatos级联中的这些分子信号也将可能是治疗IRI的新靶点。本文综述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的机制及分子特征,并阐述其与重要器官IRI的关系,旨在探寻器官IRI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的视野,以期为临床医师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依赖性细胞死亡 多(ADP核糖)聚合酶1 凋亡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B细胞成熟抗原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谢适意 于珍 +4 位作者 魏晓晶 邹鹤松 张悦 邱录贵 徐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546-551,共6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免疫治疗相关分子B细胞成熟抗原(BCMA)、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及MM细胞和正常微环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H929细胞分为阿贝西利组、帕博...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免疫治疗相关分子B细胞成熟抗原(BCMA)、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及MM细胞和正常微环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H929细胞分为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DMSO组,于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μmol/L阿贝西利、5μmol/L帕博西尼和等体积DMSO处理,处理1、3、5 d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BCMA、PD-L1相对平均荧光强度。2020年1月—2023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诊治MM患者3例,采集患者骨髓,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DMSO组,分别给予1μmol/L阿贝西利、10μmol/L帕博西尼和等体积DMSO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8+肿瘤细胞和CD138-正常微环境细胞相对细胞存活率。结果 帕博西尼组处理1、3、5 d时BCMA相对平均荧光强度(1.37±0.04、2.36±0.11、3.99±0.17)均高于阿贝西利组(0.69±0.02、1.03±0.05、1.69±0.06)(P<0.05),处理3、5 d时均高于DMSO组(1.00±0.02、1.00±0.05)(P<0.05),处理1 d时与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贝西利组处理5 d时BCMA相对平均荧光强度高于DMSO组(P<0.05),处理1、3 d时与DM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处理1、3、5 d时BCMA相对平均荧光强度均依次增高(P<0.05)。处理1、3、5 d时,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PD-L1相对平均荧光强度(1.30±0.02、3.21±0.10、2.28±0.17,1.28±0.12、2.81±0.38、2.00±0.16)均高于DMSO组(1.00±0.09、1.00±0.06、1.00±0.14)(P<0.05),阿贝西利组与帕博西尼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处理3 d时均高于处理1、5 d时(P<0.05),处理5 d时高于处理1 d时(P<0.05)。处理24、48 h时,阿贝西利组、帕博西尼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D138+相对细胞存活率均低于DMSO组(P<0.05),帕博西尼组均低于阿贝西利组(P<0.05)。处理48 h时,帕博西尼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D138-相对细胞存活率低于DMSO组、阿贝西利组(P<0.05),处理24 h时与DMSO组、阿贝西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贝西利组处理24、48 h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138-相对细胞存活率与DMS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4/6抑制剂上调MM细胞BCMA、PD-L1表达,对MM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对正常微环境细胞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 阿贝西利 帕博西尼 B细胞成熟抗原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节哮喘小鼠Foxp3^+ Treg/Th17的平衡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颖 胡锦章 +5 位作者 颛孙永勋 冉丕鑫 陈瑞 杜雨末 林琳 李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637-2643,共7页
背景:Th1/Th2失衡是哮喘的基本的病理生理表现,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哮喘还与调节T细胞(Foxp3^+Treg)/Th17的失衡有关。许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分泌的外泌体相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注射对哮喘小鼠气道... 背景:Th1/Th2失衡是哮喘的基本的病理生理表现,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哮喘还与调节T细胞(Foxp3^+Treg)/Th17的失衡有关。许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分泌的外泌体相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注射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Foxp3^+Treg细胞、Th17细胞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7只SPF级BALB/c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外泌体处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两组以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外泌体处理组在第21天激发的同时尾静脉注射外泌体。最后1次激发后24 h,检测各组小鼠脾中Foxp3^+Treg及Th17占淋巴细胞的比例,检测Foxp3^+Treg中CTLA-4及PD-1表达,检测CD4^+T细胞中p27^(kip1)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4,5,13,10,17及干扰素γ表达,并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1)小鼠脾组织中Foxp3^+Treg占淋巴细胞比例及Foxp3^+Treg上CTLA-4和PD-1表达:外泌体处理组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2)脾组织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哮喘模型组>外泌体处理组>正常对照组(P<0.01);(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外泌体处理组炎症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单核巨噬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4)肺组织病理变化:正常对照组气道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哮喘模型组气道炎症显著,外泌体组气道炎症明显减轻;(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检测:与哮喘模型组相比,外泌体处理组白细胞介素13和Th17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7水平降低(P<0.05,P<0.01),Foxp3^+Treg相关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P<0.01);(6)CD4^+T细胞中p27^(kip1)的表达:外泌体处理组p27^(kip1)的表达高于哮喘模型组;(7)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逆转哮喘小鼠Foxp3^+Treg/Th17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组织工程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调节 炎症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 免疫失衡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杨 史冀华 张水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652,共6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肝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可能导致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加剧排斥反应,其损伤防护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是HIRI的重要发生机制,多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肝移植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可能导致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或加剧排斥反应,其损伤防护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是HIRI的重要发生机制,多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参与了HIRI的病理过程,深入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有望进一步提高肝移植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细胞凋亡、自噬及自噬依赖性死亡、铁死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等常见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HIRI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 程序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自噬 死亡 坏死性凋亡 细胞焦亡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依赖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其依赖性细胞死亡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宏伟 华宁 于泳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51-1053,1056,共4页
背景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作为-种DNA修复酶,具有维持基因组稳定的生理作用,应激条件下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即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P-1-dependent cell death,PARthanatos)。目的研... 背景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作为-种DNA修复酶,具有维持基因组稳定的生理作用,应激条件下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即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P-1-dependent cell death,PARthanatos)。目的研究PARP-1及其介导的细胞死亡在脑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探讨PARP-1阻断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内容持续氧化应激可使PARP-1过度活化,促进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ed factor,AIF)转位至细胞核,介导PARthanatos。缺血,再灌注以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均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是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致病物质。脑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持续氧化应激和PARP-1活化,其介导的PARthanatos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抑制PARP-1活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趋向PARP-1活化介导脑卒中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阻断PARP-1有望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氧化应激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大鼠双侧肾切除后肝细胞的损伤方式
7
作者 刘玉玲 包翠芬 邵佑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1-785,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双侧肾切除[非缺血性急性肾损伤(non ischemic acute kidney injury,NIAKI)]引起肝细胞损伤方式。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光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双侧肾切除24 h后的大鼠肝脏进行了观察。结果:双... 目的:观察大鼠双侧肾切除[非缺血性急性肾损伤(non ischemic acute kidney injury,NIAKI)]引起肝细胞损伤方式。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光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双侧肾切除24 h后的大鼠肝脏进行了观察。结果:双侧肾切除24 h后的大鼠发生了急性肝功能受损,肝脏出现了大小不等坏死灶以及大面积区域性肝细胞的空泡样改变。光、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前者以细胞坏死为主,后者以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为主要表现。此外尚可见少许肝细胞凋亡的表现。Western blot的结果说明双侧肾切除后肝脏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1过度激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强。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见双侧肾切除后肝脏内出现了PARP-1阳性和caspase-3阳性的肝细胞。结论:形态学上NIAKI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空泡化与细胞凋亡,以前2种损伤为明显。从生物化学角度可以看出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与caspase依赖的细胞死亡参与了NIAKI引起的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急性肾损伤 双侧肾切除 细胞 坏死 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 凋亡 caspase依赖细胞死亡
下载PDF
AIF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娟 贾迪 杨丹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2043-2047,共5页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是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因子,最早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被发现。AIF通过非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在凋亡信号刺激下,AIF从线粒体释放,引起染色质凝聚和DNA...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是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因子,最早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被发现。AIF通过非半胱天冬酶(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参与细胞凋亡过程,在凋亡信号刺激下,AIF从线粒体释放,引起染色质凝聚和DNA断裂。有研究发现,AIF参与了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1,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parthanatos)过程。Parthanatos是由PARP-1过度活化后诱导PAR聚合物合成和积累并与AIF结合,随后诱导AIF从线粒体释放来引起大规模的DNA断裂的过程。AIF参与的细胞凋亡和parthanatos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AIF为线索,对细胞凋亡和parthanatos两种细胞死亡的机制和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疾病治疗
原文传递
S期激酶相关蛋白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张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胃癌 细胞周期失控 恶性肿瘤 肿瘤发生 调控点 检测点 死亡 G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