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彦瑾 段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17期85-85,共1页
目的分析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的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患者中,抽取6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实施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 目的分析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受的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患者中,抽取6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实施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头影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1-MB、L6-MP、U1-NA、U1-PP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U1E-RL、L6A-RL距离和U1-NA、U1-L1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 低位尖牙 重度拥挤错[牙合]
下载PDF
PASS生理支抗技术矫治低位尖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管丽敏 侯玉霞 +1 位作者 吉玲玲 鲍庆红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选取上颌尖牙低位造成的牙列重度拥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1~20岁,平均14.5岁。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治疗低位尖牙伴重度拥挤错牙合的特点。方法选取上颌尖牙低位造成的牙列重度拥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1~20岁,平均14.5岁。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后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6.4±5.1)月,矫治结束后上下前牙中线一致,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前移(1.50±1.25)mm,与矫治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SS矫治器能够高效矫治低位尖牙造成的重度牙列拥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矫治技术 pass矫治 支抗 低位尖牙
下载PDF
PASS生理支抗技术矫治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管丽敏 阿依古丽.吐尔地 周洪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技术治疗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9.7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PASS生理支抗技术治疗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9.7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与牙齿、软组织有关的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远中移动5.32mm和4.76mm,上下磨牙近中移动2.02mm和2.67mm,鼻唇角增大,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明显减少(P<0.05),而骨性测量指标SNA,SNB,MP/SN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PASS矫治器在没有额外支抗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生理支抗技术 双牙弓前突
下载PDF
垂直方向支抗控制与行PASS矫治技术中的上颌前突病儿童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哲 孙立婷 +2 位作者 马涛 元子路 田炳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垂直方向支抗控制(VHA)与行生理性支抗(PASS)矫治技术治疗儿童上颌前突病,对其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76例上颌前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HA组和未行VHA组,2组患儿均采用P... 目的:探讨采用垂直方向支抗控制(VHA)与行生理性支抗(PASS)矫治技术治疗儿童上颌前突病,对其颌平面角变化、颏部形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76例上颌前突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HA组和未行VHA组,2组患儿均采用PASS矫治术进行矫治,VAH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垂直方向的支抗控制。结果:VHA支抗对于上中切牙的唇向前突有明显改善(P<0.01),支抗控制联合VHA对于牙齿矫形后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生长有较好控制(P<0.05~P<0.01),从使病人下颌骨在逆时针上前上方旋转,出现治疗后下颌骨向前旋转,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于小儿上颌前突的治疗,特别对于比较困难的矫治病例,往往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治疗措施使支抗得到加强,因此能够有简单高效的增强支抗的方式(如垂直方向支抗控制)尤为重要,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使病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 生理支抗技术 垂直支持矫治 支抗控制
下载PDF
两种不同矫治技术治疗安氏II1青少年女性面下1/3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帕米拉·甫拉提 汤瑞琪 迪丽菲热·吐尔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54-158,共5页
本文探讨两种不同矫治技术针对安氏 II类1分类青少年女性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后面下1/3软硬组织的变化,为安氏 II类1分类青少年女性患者矫治前后前牙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矫治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就诊于新疆医... 本文探讨两种不同矫治技术针对安氏 II类1分类青少年女性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后面下1/3软硬组织的变化,为安氏 II类1分类青少年女性患者矫治前后前牙位置关系的判断,及矫治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安氏 II类1分类需拔牙矫治的 30名青少年女性患者。试验组采用生理支抗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 MBT矫治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性的对比分析中,硬组织 指标∠U1-NA 、U1-NA(mm)、 ∠U1-L1、U1a-PP(mm) 、U1A-RL(mm)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r<0.05),软组织指标 UpL-RL(mm) 、LLP-PP(mm) 、CmSnL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相关性分析中,MIA值与 L1a-PP(mm)、L1a-RL(mm)呈负相关性,MIA与∠L1-MP呈正相关性。结论 安氏 II类 1分类青少年女性患者的正畸矫治疗效中 PASS矫治技术较 MBT矫治技术更能有效控制前牙的内收与转矩,且有效改善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矫治技术 安氏II类1分类 青少年女性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技术结合压低辅弓打开咬合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广美 刘海霞 +1 位作者 吴晓亚 王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818-4823,共6页
背景: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是近几年来应用于正畸临床治疗的一种新型矫治器。其在支抗控制、力矩主导及摩擦力控制等方面均有其优越性。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矫治技术在打开咬合方面也有其独特性。目的:通过建立包含压低辅弓的PASS矫治... 背景: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是近几年来应用于正畸临床治疗的一种新型矫治器。其在支抗控制、力矩主导及摩擦力控制等方面均有其优越性。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矫治技术在打开咬合方面也有其独特性。目的:通过建立包含压低辅弓的PASS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压低辅弓在PASS矫治技术中对前牙的压低作用以及对磨牙增强支抗的作用。方法:将CT扫描数据输入Mimicsl7.0软件获得牙齿及颌骨的三维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NX、ANSYSl5.0等一系列建模软件获得包含压低辅弓和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器的上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主辅弓结扎位点分别置于中切牙近中、侧切牙近中、侧切牙远中时牙列的整体受力情况及前牙的运动趋势。结果与结论:①结扎位点在中切牙间时,前牙压低效果明显;侧切牙近中结扎时前牙唇倾效果明显;侧切牙远中结扎时,前牙出现舌倾伴压低的趋势。3种工况下磨牙后倾的位移趋势均较大;②结果表明,结扎在中切牙近中时,切牙运动趋势最大,主要作用是压低切牙,3种工况对磨牙均产生较大后倾力。实验模拟了临床牙齿受力情况和位移趋势,有利于临床对该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生理支抗控制矫治技术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在拔牙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小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7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在拔牙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拔牙矫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托槽矫治联合辅助支抗装置治疗,实验组采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在拔牙矫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拔牙矫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托槽矫治联合辅助支抗装置治疗,实验组采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3.62±0.87)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8±1.54)个月(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交角(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NA连线的距离(U1-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U1-NA角、鼻唇角(NLA)、上下中切牙角(U1-L1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进行拔牙矫治时,可有效增强磨牙支抗,减少额外支抗的使用,缩短排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控制技术 托槽矫治 辅助支抗装置 拔牙矫治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对磨牙支抗控制的研究
8
作者 石静 卢庆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20-21,共2页
探析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对磨牙支抗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20年1-12月符合条件的6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A组应用传统方丝弓治疗,B组应用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96... 探析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对磨牙支抗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20年1-12月符合条件的6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2例,A组应用传统方丝弓治疗,B组应用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A组的75.0%,P<0.05。结论: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对磨牙支抗控制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矫治技术 磨牙支抗控制 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哲 田炳欣 +1 位作者 马涛 孙立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459-464,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体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患儿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 目的 探讨基于锥体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比微种植体支抗和改良横腭杆配合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矫治器在儿童安氏Ⅰ~Ⅱ类错(牙合)高角拔牙矫治中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患儿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例;年龄11~15岁,平均年龄13.7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采用微种植体支抗配合PASS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采用改良横腭杆配合PASS矫治器。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口腔颌面CBCT,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矫治方式对颊舌向倾斜度、牙弓宽度、垂直向的控制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治后试验组牙性指标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L1-MP)、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L1-NA)、上中切牙长轴与上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U1-NA)较矫治前明显降低[(92.47±2.47)°vs(96.73±3.13)°、(32.28±3.08)°vs (35.23±3.24)°、(25.19±3.17)°vs (29.16±3.36)°。P <0.05],而对照组牙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矫治后试验组后牙支抗控制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到PP平面的距离(U6-PP)、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到PM平面的距离(U6-P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矫治后明显降低[(100.83±5.18)°vs (97.62±4.89)°、(93.68±4.83)°vs (90.29±4.17)°。P <0.05]。经矫治后试验组、对照组牙弓宽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试验组上颌尖牙牙尖之间宽度(U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95±2.02) mm vs (34.38±2.12) mm],而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中央窝之间距离(U55)、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中央之间距离(L55)明显低于对照组[(38.74±2.09) mm vs (40.10±2.23) mm、(30.48±2.16) mm vs (33.63±2.14) mm。P <0.05]。矫治后上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明显降低[试验组:(99.49±4.73)°vs(96.68±4.39)°;对照组:(100.12±5.07)°vs (98.29±4.48)°],而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明显增加[试验组:(68.55±4.35)°vs (72.74±4.29)°;对照组:(67.69±4.66)°vs (70.35±4.18)°],且矫治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96.68±4.39)°vs (98.29±4.48)°;下颌磨牙颊舌向倾斜度:(72.74±4.29)°vs (70.35±4.18)°。P <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配合PASS矫治器在患儿安氏Ⅰ~Ⅱ类高角拔牙矫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颊舌向倾斜度、牙弓宽度、垂直向,矫治效果优于改良横腭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改良横腭杆 生理支抗矫治技术 锥形束CT(CBCT) 颊舌向倾斜度 牙弓宽度
下载PDF
PASS矫治器与MBT自锁矫治器在安氏Ⅰ类错■拔牙病例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琛 王斌 吴建华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控制(PASS)矫治器与MBT自锁矫治器用于治疗中度拥挤的安氏Ⅰ类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牙列中度拥挤需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PASS组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MBT自锁组使用MBT自锁矫治器... 目的:比较生理性支抗控制(PASS)矫治器与MBT自锁矫治器用于治疗中度拥挤的安氏Ⅰ类拔牙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3例牙列中度拥挤需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PASS组使用PASS矫治器进行治疗,MBT自锁组使用MBT自锁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疗效差异。结果:与MBT自锁组比,PASS组平均治疗时间、前颅底平面-上齿槽座点角(SNA),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S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下颌平面-前颅底平面角(MP-SN)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S组上中切牙长轴与蝶鞍点-鼻根点连线交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L1-MP)、上中切牙长轴与上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U1-N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齿槽座点-鼻根点连线交角(L1-NA)和U1-NA、L1-NA距离均显著降低(P<0.05);鼻唇角明显增大,上唇突点至E线距离(UL-E line),下唇突点至E线距离(LL-E line)显著缩小(P<0.05)。结论:在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的拔牙矫治中,PASS矫治器可获得更好支抗控制,实现更多的前牙内收和侧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拥挤 生理支抗控制 pass矫治 MBT自锁矫治
下载PDF
牙列拥挤矫治方法及矫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宇 徐宇红 封景 《医学综述》 2019年第9期1799-1804,共6页
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造成错?畸形的原因是牙量与骨量或上下颌骨与牙弓的不协调,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牙列拥挤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减少牙量的方法包括拔牙与邻面去釉,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扩展牙弓长度及... 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造成错?畸形的原因是牙量与骨量或上下颌骨与牙弓的不协调,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牙列拥挤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减少牙量的方法包括拔牙与邻面去釉,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扩展牙弓长度及宽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正畸治疗的舒适度及美观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出现了自锁直丝弓矫治技术、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及无托槽矫治技术。把握各方法、技术的适应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正畸治疗效果及矫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拥挤 矫治方法 矫治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生理支抗控制技术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与机械力支抗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哈丽哈.赛力克别克 许瑶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9-1634,共6页
背景: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生理性支抗丢失量是磨牙生长和漂移的总量。目的:通过生长发育及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的矫治原理,探讨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的矫治特色。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6年6月至2016年10月PubM e... 背景: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关键,生理性支抗丢失量是磨牙生长和漂移的总量。目的:通过生长发育及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的矫治原理,探讨生理性支抗矫治技术的矫治特色。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6年6月至2016年10月PubM 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词"Physiologic anchorage control;Anchorage loss;Mandible growth;支抗;生理性支抗;下颌骨生长",同时查阅相关图书。结果与结论: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不仅能阻碍磨牙支抗丧失,还能避免生长导致的生理性支抗丧失,达到最大支抗的要求。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存在支抗控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支抗 支抗控制 支抗丧失 生理支抗 直丝弓矫治技术 分差力 新型交叉颊面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PASS矫治技术对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支抗控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雪莲 杨光 +2 位作者 王鹏 苏哲君 霍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PASS矫治技术在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诊治的30例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且上颌需要中强支抗、下颌需弱支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PASS矫治技术在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支抗控制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诊治的30例成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且上颌需要中强支抗、下颌需弱支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SNA,∠SNB,∠ANB,∠MP-SN,∠U1-NA,∠U1-SN,∠UM-PP,∠UM-SN,UMA-PP距,UMC-PP距,UMA-PtPt'距,UMC-PtPt'距。结果平均疗程23.4个月,治疗前后∠SNA、∠ANB、∠U1-NA、∠U1-SN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上颌前突及上前牙唇倾得到改善。治疗前后∠S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的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UM-PP、∠UM-S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未发生近中倾斜而造成支抗丧失。治疗前后∠MP-SN、UMA-PP距、UMC-PP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未发生明显的垂直向支抗丧失。治疗前后UMA-PtPt'距,UMC-PtPt'距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MA-PtPt'距的差值为(2.61±1.96)mm,UMC-PtPt'距的差值为(3.41±1.22)mm,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近中移位,但达到了中强支抗的效果。结论PASS矫治技术在不使用任何额外支抗的情况下对成年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有效控制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 pass矫治技术 支抗
下载PDF
生理性支抗控制系列讲座(四)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的矫治程序 被引量:13
14
作者 许天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前面三讲我们介绍了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及为防止生理性支抗丢失、维持上颌生理性Spee氏曲线而设计的XBT颊管及MLF托槽,这一讲,我们将介绍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1-2](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wire System)的矫治程序.生... 前面三讲我们介绍了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及为防止生理性支抗丢失、维持上颌生理性Spee氏曲线而设计的XBT颊管及MLF托槽,这一讲,我们将介绍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ASS[1-2](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wire System)的矫治程序.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口腔内所有的生理性力量,在尽量降低矫正器机械力内耗的情况下,把牙齿引导到尽可能符合生理特点的协调位置。口腔内所有牛理性的力量包含麟烦舌肌力、咬合力、牙齿萌出力及牙周韧带的力量等;降低矫正器的机械力内耗主要指降低牙齿沿弓丝滑动时的摩擦阻力;而牙齿生理性的协调位置则主要考虑牙列生理形态、牙轴与咀嚼功能、以及牙齿移动的边界范围。以下以安氏Ⅱ1类拔除4个第一双尖才矫治的病例为例,介绍该矫治技术的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控制 矫治程序 生理 控制技术 牙齿萌出 讲座 矫治技术 安氏Ⅱ1类
原文传递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的矫治程序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天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7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口腔内所有的生理性力量,在尽量降低矫正器机械力内耗的情况下,把牙齿引导到尽可能符合生理特点的协调位置。口腔内所有生理性的力量包含唇颊舌肌力、咬合力、牙齿萌出力及牙周韧带的力...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利用口腔内所有的生理性力量,在尽量降低矫正器机械力内耗的情况下,把牙齿引导到尽可能符合生理特点的协调位置。口腔内所有生理性的力量包含唇颊舌肌力、咬合力、牙齿萌出力及牙周韧带的力量等;降低矫正器的机械力内耗主要指降低牙齿沿弓丝滑动时的摩擦阻力;而牙齿生理性的协调位置则主要考虑牙列生理形态、牙轴与咀嚼功能以及牙齿移动的边界范围。以下以安氏Ⅱ类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矫治的病例为例,介绍该矫治技术的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 矫治程序 控制技术 支抗 牙齿萌出 矫治技术 生理特点 牙周韧带
原文传递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红 梁奕 许天民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17年第5期286-293,共8页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 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科研数据 正畸技术
原文传递
生理性支抗控制矫治前后颅颌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海媛 张明灿 赵一松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724-727,共4页
目的:分析使用生理性支抗控制PASS矫治器矫治前后颅颌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拔除上下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PASS矫治器治疗的病例20例,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并测量15项硬组织项目,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 目的:分析使用生理性支抗控制PASS矫治器矫治前后颅颌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拔除上下4颗第一前磨牙后应用PASS矫治器治疗的病例20例,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并测量15项硬组织项目,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的硬组织改变主要为上前牙唇倾的角度及距离的减小,上唇突度有一定改善;ANB减小及上下前牙交角增大,下切牙到NB的距离减小,下唇的位置有所改变。结论:牙列拥挤不齐和前牙唇倾前突的病例使用PASS矫治器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上下切牙的位置及关系及侧面容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控制pass矫治 拔除第一双尖牙 颅颌硬组织变化
原文传递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学习班"通知
18
《中国口腔医学信息》 2015年第3期63-63,共1页
内容:该培训班分为初级班(1天课程)、精解班(2.5天课程包含基本操作)和模拟颌架班(4天课程包含模拟颌架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生理性支抗控制的原理及矫治步骤、上颌XBT颊管结构介绍、M—LF托槽结构及操作练习、PASS技术的临床应... 内容:该培训班分为初级班(1天课程)、精解班(2.5天课程包含基本操作)和模拟颌架班(4天课程包含模拟颌架训练)。具体内容包括生理性支抗控制的原理及矫治步骤、上颌XBT颊管结构介绍、M—LF托槽结构及操作练习、PASS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模拟颌架训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支抗控制 生理 技术学习班 基本操作 操作练习 临床应用 pass
原文传递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正系统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冯婷婷 张晓芸 +2 位作者 苏红 姜若萍 许天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 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 Anchorage Spee's Wire 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的拔牙病例的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 目的 通过一个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比较采用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Physiological Anchorage Spee's Wire System,PASS)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完成的拔牙病例的上中切牙转矩,以比较两种不同矫正系统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对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的效果.方法 设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需要拔牙矫正的病例.病例纳入标准:汉族;安氏Ⅰ类或Ⅱ类;恒牙列;设计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设计为中度或强支抗.研究收集并完成矫正病例40例,随机分组以年龄、性别作为分层依据,采用随机信封进行分层随机化分组,PASS组19例,其中男6例,女13例;MBT组21例,男8例,女13例.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矫治技术完成正畸矫治.采集患者治疗后的头颅侧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通过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测得矫正后PASS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相对于解剖[牙合]平面的转矩角度值为(8.7±5.5)°,而MBT组为(5.3±4.4)°,P=0.036.与以往研究得出的中国人正常合上中切牙转矩的均值(10.8±3.1)°相比较,PASS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MBT组与正常[牙合]均值间的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二维头颅侧位片测量两组患者切牙唇面切线与眶耳平面的后下夹角,PASS组为(91.5±6.5)°,MBT组为(87.8±8.6)°,P=0.141.结论 从三维模型的测量结果来看,与MBT技术相比较,PASS技术矫正完成的病例其前牙的转矩值更接近于正常[牙合]人群.对于上颌拔牙病例而言,由于PASS技术将前牙托槽的槽沟尺寸减小为0.020英寸×0.027英寸,减小了弓丝与槽沟间的余隙,从而更利于上前牙的转矩控制,避免其在内收过程中过于舌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支抗控制技术 生理支抗Spee氏弓矫治系统 上切牙转矩 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