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洪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1 位作者 唐志尧 朴世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21-725,共5页
利用 198 7、1993和 1998年的遥感影像资料 ,研究了江汉平原洪湖湖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 .土地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湖滩植被、洪泛地、农田、裸地和居民地 6类 .运用GIS(Arc/Info)软件 ,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格局进... 利用 198 7、1993和 1998年的遥感影像资料 ,研究了江汉平原洪湖湖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的时空变化 .土地覆盖类型分为水体、湖滩植被、洪泛地、农田、裸地和居民地 6类 .运用GIS(Arc/Info)软件 ,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格局进行了清晰的空间表达 ;通过叠加 3个不同时段的影像分类图 ,计算出各种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类型转变成其他类型的比例 .在 1987~ 1993年期间 ,水体和洪泛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 15 .5 4%和9.62 % ,而 1993~ 1998年期间这两种类型的变化较小 ,分别为 0 .5 8%和 3 .19% ;农田面积从 1987年的5 77 62km2 减少到 1998年的 188.5 8km2 ,减少约 2 /3 ;在研究期间 ,裸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湖滩植被的面积在1987~ 1993年期间降低 18.60 % ,而在 1993~ 1998年期间增加 8.47%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状况的变化与湖区退田还湖及降雨状况的年际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洪湖湖区 土地覆盖变化 斑块特征 遥感 时空格局 土地利用
下载PDF
聚丙烯补片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毛驰 彭歆 +5 位作者 曲军 张晔 刘林 何冬梅 郭传瑸 俞光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 (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 9日~ 2 0 0 0年 10月 2 2日对 2 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 ,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 ,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 (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 9日~ 2 0 0 0年 10月 2 2日对 2 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 ,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 ,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 ,以及切口疝发生的情况。结果  2 5例患者腹部创口均 期愈合 ,1例术后腹部创口出现局部积液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未出现排异和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全部患者聚丙烯补片愈合良好 ,无排出或取出、腹部不适、切口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聚丙烯补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其植入体内后不会发生排异和增加创口感染的机会 ,用于腹直肌前鞘的修补安全可靠 ,能有效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发生 ,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皮瓣 聚丙烯补片 术后切口疝 修补术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内向整流性钾电流及Kir2.1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薛玉梅 吴书林 +3 位作者 邓春玉 钱卫民 林秋雄 陈纯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密度及Kir2 .1(编码Ik1)mR 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慢性AF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机制。方法:胶原酶Ⅱ两步酶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离子电流;半定量逆...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密度及Kir2 .1(编码Ik1)mR NA表达水平,初步探讨慢性AF患者心房肌电生理重构机制。方法:胶原酶Ⅱ两步酶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离子电流;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心房组织Kir2 1mRNA表达水平。结果:(1)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1在超极化状态显著高于窦性心律(SR)组,在膜电位- 12 0mV时AF组Ik1增加34 .0 4 % (P <0 . 0 5 ) ,在- 30mV - +10mV时其外向电流成分显著增加;(2 )以GAPDH为内参标基因,AF组和SR组心房肌Kir2 1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k1密度在超极化状态显著增加是其电生理重构的重要离子基础之一;AF患者心房肌Kir2 . 1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推测Ik1重构为转录后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钾通道 膜片钳术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坪用草地早熟禾褐斑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钱俊芝 韩建国 +1 位作者 孙贵娟 赵美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选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百菌清、三唑酮、甲霜灵等6种常用农药,组合成3种施药方案,在建植5年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进行了田间小区实验。实验表明:与未施药的对照相比,3种组合药剂都对褐斑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三唑酮和... 选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抗霉素、百菌清、三唑酮、甲霜灵等6种常用农药,组合成3种施药方案,在建植5年的草地早熟禾草坪进行了田间小区实验。实验表明:与未施药的对照相比,3种组合药剂都对褐斑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中以三唑酮和甲霜灵混用的配方防治效果最明显,代森锰锌和甲基托布津混用的配方在发病前期效果较好而后期效果较差,多抗霉素和百菌清交替使用的配方直到发病后期才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草坪 褐斑病
下载PDF
猪源链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苑青艳 王强 +4 位作者 李晓云 赵志慧 徐冰 李一经 李艳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212,共4页
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28株猪源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研究东北地区猪源链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与parC、gyr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PCR方法扩增parC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测序分析;18株耐药菌在parC基因80位的突变(AGC→A... 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28株猪源链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研究东北地区猪源链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与parC、gyr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通过PCR方法扩增parC和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测序分析;18株耐药菌在parC基因80位的突变(AGC→ATT)导致氨基酸Ser→Ile突变,11株高度耐药菌在gyrA基因81位的突变(CAG→CAT、CTT或CTA)导致氨基酸Ser→Ile、Phe或Tyr的突变。当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1μg/mL时,parC和gyrA基因的QRDR区均未有突变;而当MIC≥2μg/mL时,ParC的氨基酸发生了Ser80→Ile的突变,同时发生GyrA氨基酸Ser81突变的菌株,耐药水平很高。研究表明,环丙沙星低水平类耐药是由于拓扑异构酶Ⅳ改变引起,而高水平耐药是由拓扑异构酶Ⅳ、DNA旋转酶共同改变引起的。实验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耐药性的高低与突变位点的多少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环丙沙星 PARC基因 GYRA基因
下载PDF
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钛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迅 李伟 +1 位作者 刘玉灿 段晋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传统聚合氯化铝(PAC)中加入钛盐制备了新型聚合氯化铝钛(PATC)混凝剂,通过ζ电位、粒径、红外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与传统PAC进行了对比,并使用2种混凝剂针对西安兴庆湖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钛盐改性的PATC的粒径和ζ电... 在传统聚合氯化铝(PAC)中加入钛盐制备了新型聚合氯化铝钛(PATC)混凝剂,通过ζ电位、粒径、红外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与传统PAC进行了对比,并使用2种混凝剂针对西安兴庆湖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钛盐改性的PATC的粒径和ζ电位(126.3 nm、28.29 mV)较PAC的粒径和ζ电位(16.72 nm、8.257 mV)有一定的提升,这使得其具有更高的电中和和网捕卷扫能力。同时PATC相比PAC具有更宽的pH适应范围,在整个pH范围内(5~9)均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在原水混凝实验中,经过钛盐改性的PATC相比于PAC,对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蛋白质类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提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9%与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钛 聚合氯化铝 混凝 电中和作用 网捕作用
下载PDF
聚铝钛基絮凝剂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混凝行为和絮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清民 赵艳侠 +2 位作者 许伟颖 辛晓东 贾瑞宝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37-141,160,共6页
采用电渗析方法制备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并测试其混凝行为和絮体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铝、钛摩尔比,电渗析时间和电解液浓度、反应液浓度来探究最佳制备条件。并测试不同铝钛摩尔比条件下制备所得PATC絮凝剂中水解聚合物含量、絮凝... 采用电渗析方法制备聚合氯化铝钛絮凝剂(PATC)并测试其混凝行为和絮体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铝、钛摩尔比,电渗析时间和电解液浓度、反应液浓度来探究最佳制备条件。并测试不同铝钛摩尔比条件下制备所得PATC絮凝剂中水解聚合物含量、絮凝剂的碱化度和FT-IR图谱。结果表明:铝钛摩尔比1∶1条件下制备的PATC对地表水的处理效果最佳。在投加量为20 mg/L时,UV_(254)达到70%,出水浊度<1 NTU。在铝钛摩尔比1∶1条件下,PATC的聚合程度最高。此外,PATC在铝钛摩尔比1∶1条件下,絮体粒径为1800μm,强度因数为67.5%,恢复因数为46.9%,研究发现,铝钛摩尔比1∶1条件下制备的PATC优势最明显。为聚合铝钛基类复合型絮凝剂的电化学制备及混凝行为和絮体特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合氯化铝钛(patc) 絮体粒径 电化学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