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S树脂合成中影响PB-g-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谭志勇 张明耀 +1 位作者 杨海东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6,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式 ,以 K2 S2 O8为引发剂引发聚合 ,合成了一系列 PB- g- SAN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和橡胶 (PB)含量对 PB- g- SAN接枝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将 K2 S2 O8引发剂与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 ,随着引发剂 K2 S2 O8用量逐渐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引发剂用量太少时 ,不能满足聚合要求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会降低。随着分子量调节剂 (TDDM)用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随胶含量的增加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逐渐降低。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聚合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在 PB含量相同时 ,采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合成的 PB- g- 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比采用 K2 S2 O8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合成 pb-g-san接枝共聚物
下载PDF
PB-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丹 刘振国 +2 位作者 任亮 孙志坚 张明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3,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通过改变PB的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PB-g-SAN接枝共聚物(即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ABS树脂,考察了AB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对ABS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共聚物在PB橡胶粒子上的接枝可分为‘内接枝’和‘外接枝’,外接枝程度影响PB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而内接枝程度显著地影响PB橡胶粒子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抑制内接枝,可提高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拉伸强度;提高外接枝程度可改善ABS树脂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 pb-g-san共聚物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宣伯 陆赵峻 +3 位作者 苏萃 姚雪容 张龙贵 张韬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聚乙烯 阻隔性能
下载PDF
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增韧SAN树脂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哲 王硕 +2 位作者 陈明 宋振彪 胡慧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g-SAN),将PB-g-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g-SAN),将PB-g-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17nm,接枝层过厚会导致核壳改性剂粒子变硬,模量过高,从而失去了作为增韧改性剂的作用。接枝层厚度低于临界值32nm,橡胶粒子不能被SAN接枝链完全覆盖,在SAN基体中发生聚集,导致其增韧效果降低。因此,只有改性剂的接枝层厚度介于32nm和117nm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才能对基体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丁二烯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层厚度 增韧
下载PDF
RAFT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酯共聚物
5
作者 谯祖勤 周昌平 +1 位作者 司孝刚 陈思帆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以溶解后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大分子引发剂,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通过RAFT法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索共聚物的成膜形态,... 以溶解后改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大分子引发剂,S-1-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通过RAFT法制备了CMC接枝丙烯酸酯的新型接枝共聚物。为了进一步探索共聚物的成膜形态,设计了不同反应时间、不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配比的反应条件,合成了CMC接枝MMA嵌段BA聚合物(Cell-g-PMMA-b-PBA)。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4 h,MMA与BA体积比为6∶1的条件下,Cell-g-PMMA-b-PBA的成膜性能最好,热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共聚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天然聚合物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侯露 周敏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97-99,109,共4页
近年来,丙烯酰胺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生物可降解和高溶胀性能等)和为天然聚合物提供乙烯基单体的经济成本较低,使其与天然聚合物的接枝共聚物研究广泛受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关注。本文主要综述天然聚合物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在生物... 近年来,丙烯酰胺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生物可降解和高溶胀性能等)和为天然聚合物提供乙烯基单体的经济成本较低,使其与天然聚合物的接枝共聚物研究广泛受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关注。本文主要综述天然聚合物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和环境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天然聚合物接枝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共聚物
下载PDF
溶液法接枝改性乙烯-丁烯共聚物工艺研究
7
作者 柴晓苇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78-80,共3页
溶液法接枝改性聚烯烃,具有接枝均匀、单体残留少等优点,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优势。采用马来酸酐为接枝单体,考察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 h,... 溶液法接枝改性聚烯烃,具有接枝均匀、单体残留少等优点,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优势。采用马来酸酐为接枝单体,考察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 h,环己酮质量为300%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马来酸酐用量为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的25%,BPO用量为乙烯-丁烯共聚物质量的4%时,接枝率可达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乙烯-丁烯共聚物 反应条件
下载PDF
淀粉/BA-VAc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和平 李梦琴 +2 位作者 王晓曦 戚俊清 薛惠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合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浓度0.97mol/L,引发剂浓度9.1×10-3mol/L,反应温度68℃,反应3h时,反应体系的接枝率较高。通...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与丙烯酸丁酯和醋酸乙烯酯接枝共聚合反应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单体浓度0.97mol/L,引发剂浓度9.1×10-3mol/L,反应温度68℃,反应3h时,反应体系的接枝率较高。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笔者以该接枝共聚物为基料,采用计算机辅助法设计出最优工艺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醋酸乙烯酯 共聚 共聚物
下载PDF
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葛玉斌 吴永革 +3 位作者 孙文田 周慧 李惟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78-980,共3页
报道了一种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此球有很强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致孔率(30%~40%),平均孔径约为19.5nm.以其为载体固定化精化酶活力为1462IU/g干胶,比活为29.31IU/mg蛋白.
关键词 多孔 球状 淀粉共聚物 酶载体 固定化
下载PDF
乙烯-1-辛烯共聚物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冯威 武德珍 +2 位作者 罗欣 高瑜 金日光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36,46,共5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与马来酸酐(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实验表明,PO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交联副反应的发生;当MAH/DCP≥20时,...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与马来酸酐(MAH)的熔融接枝反应。实验表明,POE熔融接枝MAH的反应过程中伴随着交联副反应的发生;当MAH/DCP≥20时,体系中不产生凝胶;随着MAH/DCP比值的减小(DCP用量的增加),凝胶含量增加。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OEgMAH大分子的存在。此外,对POE熔融接枝MAH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POE 熔融 马来酸酐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包永忠 吴建忠 +2 位作者 翁志学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88-1991,共4页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 以通用聚氯乙烯 (PVC)和脱氯化氢 PVC树脂为基体 ,采用悬浮溶胀接枝共聚法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 ,对脱氯化氢 PVC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以碱液为介质加热 PVC能脱除少量氯化氢 ,得到以链节数为 2 ,3 ,4的共轭双键为主的不饱和结构 ,而树脂的分子量变化不大 ;在相同接枝反应条件下 ,采用脱氯化氢 PVC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可以提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PVC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加 ,其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均大于接枝所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结构表征 聚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效率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淀粉-醋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朱常英 由英才 +1 位作者 赵幅凯 刁虎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质子核磁共振谱研究了接枝支链的化学组成,用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结构变化,分别用实验室酶分解法和室外土壤掩埋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 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质子核磁共振谱研究了接枝支链的化学组成,用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晶结构变化,分别用实验室酶分解法和室外土壤掩埋法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说明,仅接枝共聚物中的淀粉部分能被微生物降解,接枝支链部分不能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共聚物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3
作者 涂克华 王利群 王焱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8-110,114,共4页
研究了淀粉 /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考察了淀粉 -聚醋酸乙烯酯和淀粉 -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对淀粉 /聚乳酸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上述两种接枝共聚物均可有效地增加淀粉与聚乳酸的相容性 。
关键词 淀粉共聚物 淀粉 聚乳酸 共混体系 作用 相容性
下载PDF
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合成及接枝率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建军 吴明元 +2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汪长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氯丁胶(CR)上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CR/VAC/MMA/AA四元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提取剂和提取时间对四元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测定的影响,并讨论了MMA/VAC配比、AA用量对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DSC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用丙酮作提取剂,提取时间为48h,接枝率数据较理想;试验中BPO质量为CR的1.2%-1.5%,CR/VAC/MMA/AA的质量配比为100/45/15/10时,其接枝率和聚合转化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 MMA 共聚物 聚合转化率 CR AA 影响 提取时间 BPO
下载PDF
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尚小琴 陈展云 +2 位作者 蒋林斌 童张法 文俞富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5-38,共4页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吸水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聚丙烯酸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威 赵艳 +1 位作者 刘莲英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2,共4页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甲基丙烯酰氯(MAC)反应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大单体(NPEO-MA),将其与丙烯酸沉淀共聚得到了一系列的聚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AA-g-NPEO。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设计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在丙烯酰胺分散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聚氧乙烯 共聚物 分散剂 分散聚合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及其接枝共聚物分散液颗粒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任祥忠 刘剑洪 张黔玲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42-645,共4页
通过自乳化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 ,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其进行了接枝共聚 .用动态光散射对其胶束粒径进行了测量 ,并用透射电镜对胶束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粒子的粒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组成有密切的关系 ,亲水... 通过自乳化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 ,并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其进行了接枝共聚 .用动态光散射对其胶束粒径进行了测量 ,并用透射电镜对胶束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 ,胶束粒子的粒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组成有密切的关系 ,亲水性二元醇合成的聚氨酯胶束粒径比疏水性二元醇合成的要大 ;随聚丙二醇含量增多 ,接枝共聚反应更易进行 ,且接枝后的胶束粒径比接枝前增大 ,但随丙二醇含量增加 ,接枝共聚反应难以进行 ,且胶束粒径接枝前后变化不大 ,并有减小的趋势 ;随聚氨酯分子侧链的柔顺性增加 ,主链的刚性增强 ,胶束粒子易发生微相分离 ,形成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共聚物 水分散液 粒子形态 胶束 链结构
下载PDF
微波辅助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柱国 罗丙红 +3 位作者 周长忍 程松 张奕 钟翠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34-1138,共5页
在微波辅助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壳聚糖(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微波功率10W,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n(丙交酯)∶n(... 在微波辅助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壳聚糖(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微波功率10W,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n(丙交酯)∶n(辛酸亚锡)=1000∶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测试技术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微波条件下,能快速、有效地合成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单位糖环上聚乳酸支链的平均乳酰单元数大于17.46;聚乳酸支链的引入有效削弱了壳聚糖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与壳聚糖相比较,共聚物的结晶性能下降,热分解发生在246℃,低于壳聚糖的253℃;随n(D,L-LA)/n(CS糖环数)值增大,共聚物中平均乳酰单元数逐渐增大,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起始分解温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壳聚糖 聚乳酸 共聚物
下载PDF
淀粉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制浆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方 张光华 +1 位作者 韩文静 强轶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以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梳状淀粉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动态接触角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和水煤浆浓度对...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以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梳状淀粉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动态接触角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和水煤浆浓度对神华煤制浆性能的影响.分散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水煤浆浓度为65%(质量分数)时,水煤浆的分散性能最佳,表观黏度为852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共聚物 水煤浆 分散剂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药物载体输送系统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继红 温丽利 +2 位作者 吴雁 王欢 李彦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9-1274,共6页
合成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载体,选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和双乳法构建出了载药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UV-vis)对... 合成葡聚糖-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并以此为载体,选择盐酸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利用纳米沉淀法和双乳法构建出了载药纳米粒子,并通过透射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UV-vis)对其形貌、粒径及包封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共聚物/药物比例会影响载药纳米粒子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包封率.此外,载药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弱碱条件(pH=7.4)下的释放速度比在弱酸条件(pH=5.0)下的慢,说明释放介质的pH对其释放性能有较大影响,有利于药物在肿瘤细胞中的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丙交酯 共聚物 纳米粒子 体外释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