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 Analysis and Deepening Path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1
作者 Zhe Zhao Dan So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 2018年第3期65-69,共5页
At present, China's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have basically formed five mode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namely the mode reli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alli... At present, China's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have basically formed five mode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namely the mode reli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alliance, the mode centered on the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the mode rooted in key disciplines, the mode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mode of carrying out international joint training, etc.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long-term deficiency, low fit and insufficient system. Therefore, three main ways to deepen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re proposed: The first is to improve and implement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guarantee system and incentive measures, fully mobilize and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university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The second is to innovate the long-ten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to open up the last mile of educating and employing people;The third is to innovate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joint university-running mode and build a system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hat integrates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PATH
下载PDF
Teaching Mod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Vehicle Engineering Specialty
2
作者 Yiqun Liu Ping Hu +5 位作者 Guanzhe Zhang Na Yang Weihua Li Zhiquan Cui Pengwei Dong Yanyun Chen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0年第2期99-105,共7页
Under the situation of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education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ur country,talents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have becom... Under the situation of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education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ur country,talents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have become the training goal of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However,what way should be adopted to better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will be the answer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onstantly explore.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to study practical reform methods,construct the pattern of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Vehicle engineering Teaching mode education Reform
下载PDF
TRIZ: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Chinese Engineers 被引量:1
3
作者 Yiyang Fan Yuting Qiu Xing Zhang 《Engineering(科研)》 2012年第12期908-913,共6页
China has been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training plan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PEE) that launched in 2010 is to train various types of high-quality en... China has been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erms of the scale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e training plan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PEE) that launched in 2010 is to train various types of high-quality engineer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ho have strong innovative abilities and meet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 a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 solve innovation problem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 for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s for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engineers within TRIZ framework from the demand perspectiv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disseminating TRIZ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TRIZ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education, faculty development, platform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mode engineering education
下载PDF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4
作者 Weijie ZHANG Haile MA Xinquan S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2期75-79,82,共6页
Cultivating th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essential task for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ipline,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taches great imp... Cultivating th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essential task for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As an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ipline,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For a long time,however,the discipline education has problems of the inverted teaching subject position,weak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single practice mode.The suppor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 and ineffective.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it is necessary to make reform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improve the carrier support and target acquisition taking th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as guide,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s objective,to provide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cultivation of the top-notch talents.These have become issues that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 Learning mode Teaching evaluation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in Vehicle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
5
作者 Fangde Gu Guanzhe Zhang +3 位作者 Ping Hu Xi Chen Yiqun Liu Jianfeng Wang 《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 2020年第3期230-235,共6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utstanding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in course,it has become a training goa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n engineer w... Under the background of"Outstanding Engine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in course,it has become a training goal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n engineer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talent.However,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how to combine the two skillfully without being abrupt and make students accept them.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vehicle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n vehicle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education mode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巴志新 王珏 +2 位作者 李华冠 巨佳 陶学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基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系统性工程、多方合力等特点,通过构建“全覆盖”理论课程体系、“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第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和建设保障体系等措施,在材料类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 基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系统性工程、多方合力等特点,通过构建“全覆盖”理论课程体系、“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建立第一二课堂有机衔接和建设保障体系等措施,在材料类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改革实践,实现课程思政、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工程伦理素养显著提升。该探索将为工科院校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伦理 课程思政 育人模式 应用型本科 实践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索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春玲 陈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针对社会对卓越工程师需求的现状,实践教学改革应该促进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研究探索,对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 针对社会对卓越工程师需求的现状,实践教学改革应该促进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对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研究探索,对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架构,实施“课堂+实践+社会+网络”的“四维一体”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理念和“一个定位、两个转变、三个层次、四个维度、五个结合、六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为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认证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实践教学理念和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四维一体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双语课程考核评价研究——以“机场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静 李龙海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开设了许多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而且对双语课程较为重要的考核评价方式尚不明确。以“机场概论”课程为突破口,探讨双语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确立的策略及...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开设了许多双语课程,但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双语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而且对双语课程较为重要的考核评价方式尚不明确。以“机场概论”课程为突破口,探讨双语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确立的策略及制度保障,提出基于OBE教育模式下的双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确定方法,并将OBE理念与新工科教育目标相结合,以期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实现新工科教育教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教育模式 双语课程 新工科 考核评价
下载PDF
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三位一体、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张占国 李立新 +1 位作者 孙丽霞 刘晓波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政府搭建平台,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的“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外,引入了既熟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深谙企业生产实践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政府的支持、调控与指导下,对接高校和企业,四方联合打造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藩篱,解决了产教“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了学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人才 产教融合 模具设计 新工科
下载PDF
CDIO-OBE理念下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新范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娟 付敏 +2 位作者 张颖 高晗璎 赵鹏舒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期104-106,110,共4页
针对电气工程专业在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差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DIO模式和OBE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更新教学内容,重塑教学知识点,加强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精选适合的工程项目,拓展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快速原型创新... 针对电气工程专业在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差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DIO模式和OBE理念融入教学之中。更新教学内容,重塑教学知识点,加强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精选适合的工程项目,拓展虚拟仿真实验,开发快速原型创新实验平台;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实现师生多维互动,积极开展分类教学,多方面引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素质过硬、受到企业好评,育人效果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范式 电气工程专业 CDIO模式 OBE理念
下载PDF
工科类本科生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探索
11
作者 于瑞峰 王喆诚 严京滨 《高教学刊》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文阐述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调研中外部分优秀高校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在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知识方法指导方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并运用实证调研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工科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文阐述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调研中外部分优秀高校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在选题、时间安排、过程管理和知识方法指导方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并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研究国内工业工程专业案例。发现目前仍存在选题实践性不够、时间安排不够灵活、欠缺指导等问题。最后提出增进产学研合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增加知识能力培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 本科教学 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工业工程
下载PDF
OBE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12
作者 毛祖莉 杨丽 +2 位作者 毛艳丽 伍杰 刘先兰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85-188,共4页
为更好阐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该文从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出发,针对OBE理念下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及实施举措做详细描述,同时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 为更好阐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该文从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出发,针对OBE理念下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及实施举措做详细描述,同时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前后进行心理跟踪。测试结果显示两个班级在测试结束后社会责任感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包括政治责任感、学习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校责任感。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同学们在学校时间的延长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每一位同学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及对生命的敬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伴随社会责任感测试得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模式 课程思政 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课程 思政建设
下载PDF
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OBE理念的实践类课程设计
13
作者 胡玮 尹仕 +3 位作者 陈庆 叶海鹏 谢荣军 肖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7,共6页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了“智慧电力工程训练营”实践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该课程通过与ABB集团合作的形式,构建了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综合设计内容,并按照反向设计原则,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设计出2周的课程教...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了“智慧电力工程训练营”实践课程的整体教学模式。该课程通过与ABB集团合作的形式,构建了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综合设计内容,并按照反向设计原则,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设计出2周的课程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实施路径对于本科实践类课程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电力工程训练营 实践类课程 校企合作 成果导向教育 反向设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研究生现代药物分析及药物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改革初探
14
作者 迟宝珠 郭芳林 +2 位作者 庹浔 戴延凤 胡昱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对教学进行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合理融合。本文在此背景下概述了研究生现代药物分析及药物质量控制课程的思政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从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职业素养...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需对教学进行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合理融合。本文在此背景下概述了研究生现代药物分析及药物质量控制课程的思政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从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培养科学发展观和培养创新精神共六个方面挖掘思政案例,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设置学习小组,实施翻转课堂,充分发挥科研讲座的作用,定期在教学团队中采取课程思政课堂效果交流和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方式探讨并改进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若干方法,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才功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制药工程 教学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廖晓波 余家欣 +4 位作者 钟良 蔡勇 臧红彬 李鹏 王积硕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81-85,共5页
为应对“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国家提出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强数理基础上,基于机械学科主干知识体系,融入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学科知识,探索“数字化+网络化... 为应对“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国家提出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强数理基础上,基于机械学科主干知识体系,融入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学科知识,探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特色的智能制造理论课程体系;同时,为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打通专业交叉知识之间的边界,破除知识孤岛,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探讨适应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将促进新工科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逐步适应未来制造领域发展的新需要,有效提升高等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工程 高等教育 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机制与路径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模式探索——以食品专业创新实验课程为例
16
作者 陶志华 吴克刚 +6 位作者 于泓鹏 柴向华 刘晓丽 何东 段雪娟 孙建霞 姜燕 《高教学刊》 2024年第5期78-81,共4页
食品专业创新实验是本科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开设的创新性的综合专业实验课程,是在食品科学专业学生完成所有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后,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食品加工类、食品营养方面、食品... 食品专业创新实验是本科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开设的创新性的综合专业实验课程,是在食品科学专业学生完成所有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后,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食品加工类、食品营养方面、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和食品分析检测等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而开设的。随着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专业创新实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学科地位,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我组建实验兴趣小组,分工合作,查阅文献,探讨课题思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食品专业创新实验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探索,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预期效果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专业创新实验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学模式 教学探索 专业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装备与控制课程“多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
17
作者 姚秀颖 范怡平 闫子涵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6期58-59,70,共3页
新工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工程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化工装备与控制课程内容包含化工装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化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过渡到生产教学。通... 新工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工程人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的化工装备与控制课程内容包含化工装备、自动化控制、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化特点,能够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过渡到生产教学。通过剖析授课内容的特点,根据授课目标,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多位一体”的“课堂—实验室—产业”的产教研综合授课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工程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教研 协同育人 教学模式
下载PDF
现代汽车工程产业学院建设思考
18
作者 陈克 刘征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国家教育部第二批产业学院申报工作刚刚结束,在这次申报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国家对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工作要求以及具体指导意见,如何发挥企业与高校各自独具的优势与特色,服务好地方产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 国家教育部第二批产业学院申报工作刚刚结束,在这次申报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国家对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出了更为细致的工作要求以及具体指导意见,如何发挥企业与高校各自独具的优势与特色,服务好地方产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产业学院的重要课题。沈阳理工大学现代产业学院经过四年来的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一些思考,在建设原由、建设基础、建设举措、建设预期四个方面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同行者共同探讨,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业学院 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下载PDF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数字化背景
19
作者 刘镇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数字化时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从“传统能力+数字化能力”融合入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优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数字化时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从“传统能力+数字化能力”融合入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建筑市场需求的优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机械原理课程高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为例
20
作者 张涵 马雪亭 +2 位作者 赵军 丁羽 王海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特点的高阶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实践。实践证明:高阶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契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的培... 结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索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特点的高阶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运动副的分析与设计进行实践。实践证明:高阶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契合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高阶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教为不教”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课程 高阶教学模式 新工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