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因子对人PBMNC的LAK细胞形成、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寿芝 周悌 +6 位作者 杨志伟 阚捷 王慕娣 裴秀英 韩梅 高乐 胡忠义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重组白介素2,粗制天然白介素2,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和天然免疫活性肽等淋巴因子诱导人PBMNC为LAK细胞以及LAK细胞对靶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人食管癌109细胞株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_(562)... 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重组白介素2,粗制天然白介素2,重组肿瘤坏死因子和天然免疫活性肽等淋巴因子诱导人PBMNC为LAK细胞以及LAK细胞对靶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人食管癌109细胞株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_(562)的细胞毒作用分别于培养的第4d和第7d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①四个配伍组和一个重组白介素2组的多克隆LAK细胞攻击溶解109细胞株和K_(562)细胞株的水平波动子28%和66%之间,中位数为47%,而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无细胞毒作用;②重组白介素2和粗制天然白介素2配伍培养LAK细胞的增殖协力约高于重组白介素2和重组肿瘤坏死因子组,以及重组白介素2和免疫活性肽组增殖协力的3倍,③在诱导LAK细胞的过程中其增殖量和其细胞毒活性可以不同步。建议临床上治疗晚期肿瘤病人除用LAK细胞和重组白介素2外,首先选用天然白介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因子 pbmnc LAK细胞 细胞形成 细胞增殖 细胞毒性 肿瘤 生物疗法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SAA患者PBMNCs对正常CFU-GM的抑制与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关系
2
作者 朱宁希 虞荣喜 +4 位作者 罗秀素 周郁鸿 沈一平 金锦梅 高瑞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对正常造血的抑制及其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在正常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体系中加入SAA患者... 目的:探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对正常造血的抑制及其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在正常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体系中加入SAA患者的PBMNCs。结果:35例SAA中,62.9%患者的PHMNCs对正常人CFU-GM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组患者的环孢霉素A(CsA)治疗有效率达77.3%,明显高于PBMNCs对正常CFU-GM不产生抑制作用患者的CsA治疗有效率(30.8%)。结论:PBMNCs对正常人CFU-GM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较好,SAA患者PBMNCs对正常CFU-GM的抑制试验可作为预测SAA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pbmncs CFV-GM 免疫抑制治疗
下载PDF
SRBC膜提取物及其对猪PBMNC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陆亭 石镜 +1 位作者 张云 崔光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8-331,共4页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膜得到粗提物,经离子交换层析部分纯化后,获得组分TRF-Ⅲ(Trypsin-releasedfraetionⅢ)具有明显抑制SRBC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的活佐,花环形成率与TR...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膜得到粗提物,经离子交换层析部分纯化后,获得组分TRF-Ⅲ(Trypsin-releasedfraetionⅢ)具有明显抑制SRBC与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成E玫瑰花的活佐,花环形成率与TRF-Ⅲ含量有明显的函数关系。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66kD。TRF-Ⅲ单独作用尽管对PBMNC的增殖无作用,但可增强PHA刺激PBMNC的增殖作用,TRF-Ⅲ单独作用于PBMNC可显著增强后者的促凝血活性,与正常相比,促凝率约增加30%,与PHA促凝率(33%)相似。结果提示,TRF-Ⅲ具有E受体配体促淋巴细胞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增殖 促凝血活性 红细胞 胰蛋白酶
下载PDF
抗CD3单抗对再障病人PBMNC分泌TNF-α和IL-6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杰 赵川莉 +1 位作者 宋素芹 张明珙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5-296,285,共3页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 抗CD3单抗体外培育再障患者治疗前后(n=20)和正常人(n=20)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设PHA组、抗CD3组、PHA+抗CD3组和空白组,发现:治疗前,6/24例再障存在TNFα自发分泌,PHA刺激后,再障组TNFα分泌量显著高于正常人;体外抗CD3抑制TNFα的自发分泌和PHA的诱导分泌;抗CD3治疗后,单个核细胞对PHA的促分泌作用处于无应答状态;抗CD3促进IL-6的分泌。结果表明,再障时TNFα分泌异常,抑制TNFα和促进IL-6分泌可能是抗CD3重要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CD3 单克隆抗体 pbmnc TNFΑ
原文传递
SRBC膜提取物对猪PBMNC第二信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陆亭 石镜 +1 位作者 张云 郭彩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释放膜表面活性蛋白组分Ⅲ(TRF-Ⅲ),单独作用可使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胞内cAMP水平升高,以100μg/ml浓度刺激达最高峰,由对照组0.94±0.14pmol/L升...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释放膜表面活性蛋白组分Ⅲ(TRF-Ⅲ),单独作用可使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胞内cAMP水平升高,以100μg/ml浓度刺激达最高峰,由对照组0.94±0.14pmol/L升高到2.75±0.25pmol/L(P<0.01)。如果PBMNC事先与腺苷酸环化酶(ACase)抑制剂LiC1孵育后再以TRF-Ⅲ或PAH刺激。cAMP增高受到抑制(P<0.01);而EDTA-2Na(一种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此cAMP升高无影响。结果提示,此cAMP升高主要是通过活化ACase水解ATP生成cAMP,而不像是抑制PDE减少cAMP降解引起的。TRF-Ⅲ诱导猪PBMNC胞内Ca^(2+)浓度升高,以100μg/ml刺激2分钟升高最多,由对照组的242±7nmol/L升高到323±15nmol/L(P<0.01)。以EG-TA除去胞外Ca^(2+)再以TRF-Ⅲ或PAH刺激,仅观察到小范围[Ca^(2+)]i升高。看来这一过程包括了刺激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两种方式。以上结果证明,TRF-Ⅲ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与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红细胞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第二信使
原文传递
髓磷脂碱性蛋白促进单个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岩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粘附性的影响 ,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 (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 :用细胞粘附试验 ,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 ,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 1... 目的 :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粘附性的影响 ,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 (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 :用细胞粘附试验 ,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 ,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 1和ICAM 1的表达。结果 :MBP活化的PBMNC与MBP刺激的PBMNC培养上清作用的HUVEC的粘附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ICAM 1单抗和可溶性VCAM 1(sVCAM 1)可抑制二者间的粘附。进一步证明该上清可诱导HUVEC表达VCAM 1并可提高ICAM 1的表达量 ,MBP可刺激PBMNC产生TNF ,后者刺激HUVEC产生ICAM 1和VCAM 1,从而促进PBMNC与HUVEC的粘附。结论 :MBP可促进PBMNC与HUVEC的粘附 ,因此在CNS炎症时MBP对PBMNC进入CNS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 ICAM-1 髓磷脂碱性蛋白 pbmnc HUVEC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某些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及意义
7
作者 陈克奇 周宇 +5 位作者 张益枝 王彤 陈桂彬 储榆林 邵宗鸿 杨崇礼 《天津医药》 CAS 1999年第11期649-651,共3页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产生 IL-1α、IL-2的能力及外周血清sIL-2R水平,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活性。结果〔显示再障患者PBMNC产生IL-1α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产生 IL-1α、IL-2的能力及外周血清sIL-2R水平,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活性。结果〔显示再障患者PBMNC产生IL-1α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产生 IL-2的能力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 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这三项检测结果对于认识再障贫血的发病机制、辅助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pbmnc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及鉴定
8
作者 主鸿鹄 潘秀英 +2 位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徐开林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CML -DC)并测定其表型。方法 取CML患者新鲜抗凝血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NC ,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 - 4、rhTNF -α联合刺激培...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CML -DC)并测定其表型。方法 取CML患者新鲜抗凝血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NC ,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 - 4、rhTNF -α联合刺激培养 9~ 12d ,收集培养细胞 ,光镜形态学分析并细胞计数 ,结合PE -CD1a单抗、FITC -CD14单抗在流式细胞仪 (FCM)上进行CML -DC比例及表型分析。结果 CML患者PBMNC经以上细胞因子联合培养 ,CML -DC含量可达 3.5 %~ 2 3.5 % ,而新鲜分离的CML患者PBMNC中CML -DC含量仅为0 .1%~ 1%。结论 CML患者PBMNC经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培养可以生成较多的CML -DC ,从而为CML的免疫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因子 树突状细胞 体外扩增 pbmnc
下载PDF
碘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秀娟 王建春 +1 位作者 秦文浩 朱俊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目的 :探讨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具有遗传倾向疾病Graves病一级亲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印迹技术 ,检测 Na I对 PBMNC HL A - DR表达的影响。结果 :Graves病一级... 目的 :探讨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具有遗传倾向疾病Graves病一级亲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印迹技术 ,检测 Na I对 PBMNC HL A - DR表达的影响。结果 :Graves病一级亲属 :PBMNC HL A- DR表达量随培养液 Na I浓度增加而递增 ;而对正常无遗传倾向者 PBMNC HL A- DR表达量无影响。结论 :过多的碘可以上调有遗传倾向者 PBMNC HL A- D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HLA-DR pbmnc
下载PDF
rhTPO对巨核系的定向分化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宁丰 王良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外周造血干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经化疗及G CSF动员后分离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进行液体和集落培养 ,研究rhTPO单独及与IL 3、IL 6、SCF的协同作用。结果 :液体培养后 ,...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 (rhTPO)对外周造血干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经化疗及G CSF动员后分离的外周造血干细胞 ,进行液体和集落培养 ,研究rhTPO单独及与IL 3、IL 6、SCF的协同作用。结果 :液体培养后 ,TPO组单个核细胞数 (MNC)扩增了 ( 1.73± 0 .49)倍 ,IL 3 +IL 6 +SCF组MNC比种植时增加 ( 4.2 0± 1.14)倍 ,IL 3 +IL 6+SCF +TPO组MNC增加了 ( 4.5 3± 1.2 7)倍。单独应用TPO及TPO与IL 3、IL 6、SCF合用产生高比例的CD41a +细胞 ,TPO组培养前CD41a+细胞为 11.70 %± 5 .2 3% ,培养后CD41a +细胞为 19.17%± 6 .2 6 % ( P <0 .0 5 )。CD41a+细胞数在TPO组扩增了 ( 3.5 2± 1.18)倍 ,IL 3+IL 6 +SCF组扩增了 ( 5 .32± 1.79)倍 ,IL 3 +IL 6 +SCF +TPO组扩增了 ( 6 .94± 2 .19)倍。结论 :TPO可以定向诱导巨核系细胞的分化 ,IL 3、IL 6、SCF可以协同TPO的作用 ,这在造血调控研究 ,体外定向扩增外周血干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PO 外周造血干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定向分化
下载PDF
LMP2混合肽负载树突状细胞与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产生识别EB病毒抗原的T细胞 被引量:2
11
作者 邢艳平 岑溪南 +5 位作者 童春容 顾江英 蔡鹏 陶秀艳 靳娴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92-396,共5页
LMP2是EB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的一种蛋白。本研究探讨应用适于不同HLA分型的EB病毒-LMP2抗原混合肽(MIX-LMP2)体外刺激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EB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取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 LMP2是EB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的一种蛋白。本研究探讨应用适于不同HLA分型的EB病毒-LMP2抗原混合肽(MIX-LMP2)体外刺激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EB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取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EB病毒MIX-LMP2混合肽刺激,促成熟后在体外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每周刺激1次,共刺激2次;同时对部分分离的淋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予以刺激作为对照。用基因扫描T细胞受体(TCR)β基因图谱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的T细胞克隆分布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将培养的细胞和靶细胞共培养检测IFN-γ的分泌以研究CTL细胞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扫描TCRβ基因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改变了患者的TCRβ基因图谱,培养前为寡克隆的TCRβ基因家族在培养后出现与正常人相似的多峰分布,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恢复正常;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培养前的淋巴细胞CD3+、CD3+CD8+、CD3+CD45RA-CD45RO+比例分别为70.73%、42.99%、27.56%,用负载EB病毒LMP2肽2次刺激体外培养后,上述的淋巴细胞表型分别升高为95.17%、52.54%、81.41%。NK细胞(CD3-CD56+)、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比例变化不大,分别从培养前的2.12%,0.03%变化为2.35%,0.02%。CD3+CD45RA-CD45RO+细胞增长比例较大,表明2次刺激后大部分的初始型T淋巴细胞被激活。IFN-γ分泌检测结果显示,当负载LMP2肽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刺激1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和刺激2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同期未刺激细胞分泌IFN-γ量(p<0.05)。而对于未负载LMP2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IFN-γ检测结果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负载EB病毒MIX-LMP2肽的树突状细胞(DC)刺激T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可以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分布,产生识别EB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P2混合肽 树突状细胞 EB病毒感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B病毒抗原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能力及活化的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艳艳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4-8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BMNC,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整PBMNC浓度为2.0×106/ml。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S),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1周,提取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水平。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PBMNC,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中淋巴细胞的Th1/Th2,Tc1/Tc2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PBMNC对肿瘤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上清中IFN-γ、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pG ODN 2216能刺激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向Th1/Tc1转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Th2/Tc2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G ODN 2216可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诱导PBMNC向Th1方向转化,并强烈地活化CD8+T细胞应答。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白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K562细胞
下载PDF
脐血CD34+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XB4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翠玲 郭振兴 +4 位作者 韩忠朝 周毓玲 卢士红 任倩 陆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74-678,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OXB4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造血系统中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PBMNC...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HOXB4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造血系统中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相关性。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脐血CD34+细胞和PBMNC中HOXB4基因的表达,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检测这两种细胞中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位点。结果发现,CD34+细胞高表达HOXB4,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未发生甲基化;PBMNC不表达HOXB4,HOXB4基因启动子区在ATG上游-129bp的C碱基发生甲基化。结论:HOXB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是其基因表达水平的负性调节机制之一。HOXB4在CD34+细胞中的高表达与其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有关,而HOXB4在PBMNC中的基因沉默则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密切相关。初步筛选出的HOXB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位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扩增造血祖细胞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B4基因 CPG岛 基因甲基化 脐血CD34+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PS 26及PPAR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秀文 季新梅 马娟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中核糖体蛋白(ribosonoal protein S 26,RPS 26)和卵巢颗粒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基因表...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中核糖体蛋白(ribosonoal protein S 26,RPS 26)和卵巢颗粒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基因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妇科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38例PCOS患者作为PCOS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采用Ct值比较法,通过SYBR Green II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PBMNC中RPS 26及PPARγ基因在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PCOS患者两基因表达水平及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结果 PCOS组RPS 2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PPARγ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S 26及PPARγ基因表达水平与睾酮呈正相关(P<0.05),与促卵泡成熟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 RPS 26及PPARγ基因在PCOS患者PBMNC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女性,可不同程度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S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RPS 26 PPARΓ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