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BPK模型评价三氯乙烯的职业暴露健康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远 王中钰 +1 位作者 陈景文 乔显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1,共9页
三氯乙烯(TCE)作为脱脂和清洗剂被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和电子等行业。TCE的职业暴露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过敏症和致癌等。2012年TCE被美国环保局(US EPA)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三氯乙烯(TCE)作为脱脂和清洗剂被广泛应用于五金、电镀和电子等行业。TCE的职业暴露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过敏症和致癌等。2012年TCE被美国环保局(US EPA)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采用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连市某企业车间生产工况下空气中TCE浓度。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了呼吸暴露途径下TCE在职业工人体内组织中的动态分布、代谢产物生成情况和致癌风险。TCE在不同组织中预测的最大浓度呈现出脂肪>肠>充分灌注室>支气管>非充分灌注室>肝脏>静脉血>动脉血的趋势。预测的与致癌有关的代谢产物最大浓度表现为三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醛>S-二氯乙烯基-L-半胱氨酸。在监测的TCE水平(39.2±24.4)μg·m^3下,暴露8 h·d^1,连续暴露20年,基于外暴露评价的职业工人致癌风险均值为1.31×10^5,该暴露水平下,基于PBPK模型预测的TCE内暴露与外暴露计算的致癌风险水平相近,但基于具有致癌性主要代谢产物的内暴露致癌风险值是外暴露风险值的1.17~1.73倍。TCE的暴露水平越高,基于内暴露方法和外暴露方法的致癌风险评价结果差异越大。敏感性分析表明,心输出血流量和充分灌注室血流量对PBPK模型输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模型参数变化会显著地影响PBPK模型输出结果,但变异在可接受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评价TCE暴露对人的致癌风险需要考虑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代谢产物 pbpk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致癌风险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的大鼠体内镉分布的比较:联合暴露及单独暴露 被引量:2
2
作者 蒋艳雪 贾宜静 +1 位作者 晁思宏 曹红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7,共7页
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多种重金属元素,联合暴露与单独暴露时,重金属在体内的蓄积分布情况也可能有所差异。为探究重金属元素(汞、铬、砷、铅)对镉(Cd)在体内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大鼠在Cd暴露下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并进行了包括Cd在内5种... 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多种重金属元素,联合暴露与单独暴露时,重金属在体内的蓄积分布情况也可能有所差异。为探究重金属元素(汞、铬、砷、铅)对镉(Cd)在体内分布的影响,建立了大鼠在Cd暴露下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并进行了包括Cd在内5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实验,比较了Cd单独给药与重金属混合物给药2种方式下大鼠肝脏、肾脏中的Cd浓度水平。结果表明,联合暴露高(Hg Cl23.67 mg·kg^(-1),NaAsO_2 3.67 mg·kg^(-1),CdCl_2 10.55 mg·kg^(-1),K_2Cr_2O_7 6.40 mg·kg^(-1),Pb(OOCCH_3)_2·3H_2O 133.33 mg·kg^(-1))、中(HgCl_20.367 mg·kg^(-1),NaAsO_2 0.367 mg·kg^(-1),CdCl_2 1.055 mg·kg^(-1),K2Cr2O70.640 mg·kg^(-1),Pb(OOCCH_3)_2·3H_2O 13.333 mg·kg^(-1))、低(HgCl_2 0.0367 mg·kg^(-1),Na As O20.0367 mg·kg^(-1),Cd Cl20.1055 mg·kg^(-1),K_2Cr_2O_7 0.0640 mg·kg^(-1),Pb(OOCCH3)2·3H2O 1.3333 m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中Cd浓度分别为13.37、0.78和0.06μg·g^(-1);肾脏中Cd浓度分别为14.41、1.64和0.15μg·g^(-1)。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中Cd浓度有显著升高,且不同剂量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同剂量Cd单独暴露的PBPK模拟结果显示,肝脏及肾脏中的Cd浓度水平落在联合毒性实验结果的浓度范围内,初步推断其他4种重金属的联合暴露并没有影响Cd在大鼠肾脏和肝脏中的浓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混合物 pbpk模型 联合毒性 体内分布
下载PDF
应用暴露相关的剂量估算模型(ERDEM)构建甲胺磷的大鼠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BPK/PD)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巢迎妍 张辉 +1 位作者 刘艳 张晓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为了解有机磷类杀虫剂——甲胺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方法采用暴露相关的剂量估算模型(ERDEM)构建大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模型结构包括完整的胃肠道、肝脏代谢、尿排泄、粪便消除以及甲胺磷对乙... 目的为了解有机磷类杀虫剂——甲胺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方法采用暴露相关的剂量估算模型(ERDEM)构建大鼠的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模型结构包括完整的胃肠道、肝脏代谢、尿排泄、粪便消除以及甲胺磷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双分子模式抑制。结果该模型可对多种给药途径后的血药浓度进行拟合。尿中累积排泄率为剂量的52.7%,粪消除为剂量的2.4%(相应的实验数据为52%和2.7%)。对大鼠血液及脑内ACh E活性亦有近似的模拟。对一组未用于模型优化的血ACh E活性剂量效应的模拟证明模型具有优良的预测能力。结论所构建的甲胺磷的大鼠PBPK/PD模型有助于甲胺磷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多个有机磷的累积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pbpk/PD模型 风险评估 ERDEM
下载PDF
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及创新发展方向——基于PBPK模型的残留预测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程波 艾晓辉 +2 位作者 常志强 陈康 宋怿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但创新发展方向尚不够明确。本文阐明药物残留超标是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介绍并说明了现有药物残留监管体系的不足及原因,概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起源及其在药物残留规律外推和预测上的功能、优势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其在畜牧和水产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现状、质量安全现状和监管需求,从药物残留预测角度,指出并构想未来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方向:研究建立基于PBPK模型的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预测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药物残留 预测技术 pbpk模型
下载PDF
应用ERDEM模型为涕灭威及其代谢物构建大鼠和人的PBPK/PD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巢迎妍 张辉 张晓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283-287,共5页
目的为构建涕灭威在大鼠和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BPK/PD)模型,以进一步了解涕灭威在两物种体内的转化过程,从而用于其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暴露相关的剂量估算模型(Exposure-relateddose estimating model,ERDEM)的构建平台进行模... 目的为构建涕灭威在大鼠和人的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BPK/PD)模型,以进一步了解涕灭威在两物种体内的转化过程,从而用于其风险评估。方法采用暴露相关的剂量估算模型(Exposure-relateddose estimating model,ERDEM)的构建平台进行模型构建。两个物种的模型结构均包括完整的胃肠道、肝脏代谢、尿排泄、粪便消除以及涕灭威和两个氧化代谢产物—涕灭威砜和涕灭威亚砜所致的双分子模式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模型的生理、生化和物理化学参数值从公开文献中获得或者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后优化而成。结果大鼠模型的模拟表明,经口给药0.4 mg/kg的涕灭威的整体半衰期为1.35 h;96.6%的暴露剂量(对比实测值91.6%)于给药后144 h从尿中排出;经口给药0.33 mg/kg,血液最低AChE活性被抑制(0.35 h时,为正常对照的31%,对比实测的0.5 h 42.5%)。人体模型模拟经口暴露涕灭威0.05 mg/kg表明,血中最低AChE活性在1 h时为正常对照的76.9%(对比测得值75.3%)。结论模拟表明,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因此,在ERDEM中构建的PBPK/PD模型有助于因涕灭威暴露而进行的健康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涕灭威 pbpk/PD模型 风险评估 ERDEM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铜锌联合毒性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蔡云 钱瑜 张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168,共6页
针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相互影响产生联合毒性作用的现状,以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基础,通过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计算2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研究铜、锌联合暴露情境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将此方法应用于华东某铅锌矿区周边... 针对多种重金属同时存在于环境介质中、相互影响产生联合毒性作用的现状,以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为基础,通过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计算2种重金属的危害指数,研究铜、锌联合暴露情境下的人体健康风险。将此方法应用于华东某铅锌矿区周边村民健康风险评价实例,计算通过饮用水暴露下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虽然村民实际暴露剂量均低于铜、锌经口摄入的安全剂量,但铜、锌联合作用对周边居民各器官组织造成的危害指数偏高,危害指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先上升、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整个暴露时段内危害指数最高值达1.08,最小值0.60,平均值为0.75。实例证明,在健康风险评价中对联合毒性效应定量化表征,能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作用 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型)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PBPK建模预测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在大鼠和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7
作者 卜凤娇 张洪艳 +2 位作者 李雷 蔡卫民 相小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13-214,共2页
目的建立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两者在大鼠和人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通过文献和实验获得五味子甲素、醇甲建模所需参数,用Simcyp建立大鼠和人的五味子甲素及醇甲的PBPK模型,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体内数据进... 目的建立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两者在大鼠和人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通过文献和实验获得五味子甲素、醇甲建模所需参数,用Simcyp建立大鼠和人的五味子甲素及醇甲的PBPK模型,并利用文献报道的体内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求出观察值和预测值暴露量的折叠误差,对所建模型的准确度进行检验.折叠误差〈2,说明预测准确.结果建立的五味子甲素♂大鼠和人的PBPK模型暴露量的折叠误差分别为1.26、2.14;五味子醇甲灌胃给药♂大鼠的PBPK模型暴露量的折叠误差为1.39.结论建立的大鼠和人的五味子甲素PBPK模型预测性好,结合体外药效实验获得的IC50等数据,可以更合理地设计体内药理实验或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pbpk模型 大鼠 Simcyp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的苯并(α)芘PBPK模型优化与健康风险评估应用
8
作者 孟祥晖 王宏洋 +4 位作者 孙宇巍 张明慧 朱光灿 沈亚琴 柳慧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70-2378,共9页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 应用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苯并(α)芘(BaP)暴露的人体内部剂量,基于贝叶斯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和优化,最后运用已优化的模型对BaP内暴露基准值进行推导.研究发现,基于贝叶斯的MCMC方法对模型后验参数校准后,模型精度明显提高,两个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残差平方和分别降低了72%和94%.PBPK模型以BaP和子代谢物3-羟基苯并(α)芘(3-OHBaP)的体内动力学过程为结构基础,模拟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脂肪>肾脏>皮肤>缓慢灌注组织>快速灌注组织>静脉血>肝脏;3-OHBaP体内浓度分布大小为肾脏>快速灌注组织>脂肪>肺>静脉血>缓慢灌注组织>肝脏>皮肤.敏感性分析显示,快速灌注组织-血分配系数对模型输出影响最大,灵敏度系数超过了200%;排泄系数影响最小,只有肾小球过滤率K_(BR)的灵敏度系数超过了1%.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参考浓度2.0×10^(-6)mg/m^(3)为外暴露安全基准值,基于PBPK模型推导了职业暴露的BaP生物监测当量(BE),结果显示BE值为0.405pmol/mol肌酐(尿液3-OHBaP平均浓度),为基于人体内暴露剂量水平进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α)芘 贝叶斯统计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 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 3-OHBaP 生物监测当量
下载PDF
烧烤场景中基于PBPK模型的人群PAHs暴露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宋韬 黄青 +1 位作者 徐琪依 柴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烧烤场景中人群多环芳烃(PAHs)的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使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计算模型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拟了我国人群的PAHs外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以及内暴露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普通居民和职业人群的日均苯... 为探究烧烤场景中人群多环芳烃(PAHs)的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使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计算模型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拟了我国人群的PAHs外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以及内暴露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普通居民和职业人群的日均苯并[a]芘等效摄入剂量为(50±3)ng·d^(-1)和(179±98)ng·d^(-1),其终生致癌风险为7.57×10^(-7)~1.28×10^(-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普通居民暴露后体内组织中PAHs内暴露标志物芘的最大浓度范围依次为肝(6.52~8.67 ng·L^(-1))>肾(0.97~1.12 ng·L^(-1))>静脉血(0.71~0.94 ng·L^(-1))>皮肤(0.64~0.75 ng·L^(-1))>脂肪(0.36~0.56 ng·L^(-1)),职业人群暴露后体内组织芘最大浓度为脂肪(2.97ng·L^(-1))>皮肤(1.14 ng·L^(-1))≥肾(1.14 ng·L^(-1))>肝(0.57 ng·L^(-1))>静脉血(0.17 ng·L^(-1));3)膳食是普通人群的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肝组织浓度最大;呼吸和皮肤接触是职业人群的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脂肪组织浓度最大;4)暴露标志物芘的组织总富集量关系为职业人群(48 ng·d^(-1))大于普通人群(6~11 ng·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人体组织 pbpk模型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预测不同晶型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其霖 黎文星 +1 位作者 严真 尹莉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7-214,共8页
通过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建模策略预测晶型Ⅰ与晶型Ⅱ利福平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判断两者是否生物等效。对两种晶型利福平进行体外研究后,以大鼠静脉给药的药动学数据为基础,构建大鼠PBP... 通过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建模策略预测晶型Ⅰ与晶型Ⅱ利福平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判断两者是否生物等效。对两种晶型利福平进行体外研究后,以大鼠静脉给药的药动学数据为基础,构建大鼠PBPK模型,再通过大鼠口服给药的药动学数据进行模型优化,种属外推至健康人体,利用外推模型预测两种晶型的利福平在健康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部位及吸收量等药动学行为。健康人体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晶型Ⅰ与晶型Ⅱ利福平的c_(max)分别为8.42和10.35μg/mL,t_(max)分别为0.40和0.32 h,AUC_(0-t)均为62.90μg·h/mL。根据吸收情况预测结果,晶型Ⅰ与晶型Ⅱ利福平在胃部均不被吸收,但在肠道被完全吸收,两者吸收部位及吸收量基本一致。晶型Ⅰ与晶型Ⅱ利福平的药动学参数十分接近,预测两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晶型 GastroPlus 基于生理学的药动学模型 种属外推
下载PDF
基于PBPK模型的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对苷元成分的适用性分析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洋 张鑫 +3 位作者 石秀佳 温雅心 杨丽 董玲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3645-3652,共8页
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化合物渗透性的常用载体。随着BC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深入,采用SPIP模型研究中药成分的肠吸收也愈... 在体单向肠灌流技术(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研究化合物渗透性的常用载体。随着BC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深入,采用SPIP模型研究中药成分的肠吸收也愈来愈普遍。该研究基于SPIP模型在某些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局限性问题上,推测苷元可能比苷更适合采用SPIP模型研究肠吸收问题,并对其在苷元成分的适用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槲皮素、大豆苷元、芒柄花素、染料木素和甘草次酸为研究对象,通过SPIP的定量研究评估这几种苷元成分的肠道通透性并做人体有效渗透系数(Peff)和吸收分数(Fa)的预测。结合多种渗透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对比分析及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s,PBPK)模型对苷元成分的人体吸收预测,以进一步说明SPIP模型是研究中药苷元渗透性及预测人体吸收的良好工具,为单向肠灌流技术和BCS在中药成分的肠吸收研究方面提供数据基础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pbpk模型 SPIP 苷元 渗透性
原文传递
阿奇霉素成人药动学数据外推至儿科人群中的PBPK模型与异速生长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梁露花 秦凌峰 +4 位作者 詹地富 魏一鸿 姜希伟 肖珅 翟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470-147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阿奇霉素的成人-儿童转化模型,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性的建议,降低儿童用药风险,实现儿童临床个性化用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成人的临床阿奇霉素口服给药试验的受试者生理参数结合阿奇霉素的药物特异参数,通过建立异... 目的通过建立阿奇霉素的成人-儿童转化模型,为儿科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性的建议,降低儿童用药风险,实现儿童临床个性化用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成人的临床阿奇霉素口服给药试验的受试者生理参数结合阿奇霉素的药物特异参数,通过建立异速生长模型,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根据文献提取的儿童个体口服阿奇霉素临床数据验证这2个模型的参数缩放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利用这2种模型模拟出儿童相关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出这些参数的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误差。结果通过模拟发现2个模型得到的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实测值接近,都在文献范围内,可认为2模型的参数转化公式正确。进一步计算参数的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误差,成人-儿童PBPK预测模型的cmax、tmax、AUC0-∞的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误差都比异速生长模型的小。结论阿奇霉素PBPK模型预测儿童药动学参数较异速生长模型要好。本研究所应用的口服用药成人-儿童模型特异性参数的缩放公式,经阿奇霉素验证成功,可以外推至其他药物,为其他口服给药的成人-儿童模型转化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PK-SIM软件 pbpk模型 异速生长
原文传递
PBP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被引量:24
13
作者 Xiaomei Zhuang Chuang L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30-440,共11页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drugs in humans using preclinical data.It can als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ologic ...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drugs in humans using preclinical data.It can als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ologic parameters such as age,ethnicity,or disease status on human pharmacokinetics,as well as guide dose and dose regiment selection and aid drug–drug interaction risk assessment.PBPK model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last decade within both the field of academia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and has become an integral tool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In this mini-review,the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of PBPK modeling are briefly introduced.Several case studies were discussed on how PBP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an be utilized through various stages of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These case studies are from our own work and the literatur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 of a drug candidate,and the applications to increase efficiency,reduce the need for animal studies,and perhaps to replace clinical trials.The regulatory acceptance and industrial practices around PBPK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pk PK prediction ABSORPTION METABOLISM Drug–drug interaction Special POPULATION
原文传递
太湖区域环境中基于PBPK模型的DDTs和HCHs混合健康风险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肖 廖岩 李适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24-1629,共6页
针对太湖区域环境中DDTs和HCHs混合暴露的健康危害,基于对居民DDTs及HCHs不同途径暴露量的分析,通过建立DDTs及HCHs的PBPK模型,分析其在人体内的累积分布过程,并应用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评价其混合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居民健康风... 针对太湖区域环境中DDTs和HCHs混合暴露的健康危害,基于对居民DDTs及HCHs不同途径暴露量的分析,通过建立DDTs及HCHs的PBPK模型,分析其在人体内的累积分布过程,并应用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评价其混合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居民健康风险度分别为0.147~2.499(男性)和0.138~2.223(女性),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概率分别为24.6%(男性)和16.5%(女性)。相较于传统的混合健康风险评价方法(HI法),基于PBPK模型的内效应综合危害指数法(HItissue-dose)更能反映混合健康风险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滴滴涕 六六六 药代动力学模型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PBPK建模预测替格瑞洛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佳伟 李梦薇 +3 位作者 刘洋 陈新晶 王豪 汪国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在健康人群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预测其口服给药后在人体的吸收部位与吸收量及组织分布特征,为预测替格瑞洛药物互相作用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和ADMET Predictor软件计算获取替格瑞洛建模的理...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在健康人群中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预测其口服给药后在人体的吸收部位与吸收量及组织分布特征,为预测替格瑞洛药物互相作用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和ADMET Predictor软件计算获取替格瑞洛建模的理化参数及生物药剂学参数,通过替格瑞洛注射给药的药动学数据获取替格瑞洛在人体的清除率(CL),应用Gastro PlusTM软件建立替格瑞洛口服给药的PBPK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通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预测药物体内药-时曲线,预测药物吸收部位与吸收量及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各个组织及器官中的药物暴露量。结果:模型拟合替格瑞洛的药-时曲线与实测值的平均折合误差(AFE)和绝对平均折合误差(AAFE)值分别为1.0和1.1,这表明所建立的PBPK模型有效性良好。药物主要的吸收部位为空肠,吸收量为35.8%。口服替格瑞洛后,药物在身体各个组织中均有广泛的分布,其在脂肪组织、红骨髓和黄骨髓中的药物显露量约是血中药物暴露量1.6倍。结论:所建立的PBPK模型可较好模拟替格瑞洛口服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对于预测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及临床给药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生理药动学模型 GastroPlus^TM
原文传递
基于PBPK⁃TO模型预测CYP3A4调节剂对卡博替尼PK/PD的影响
16
作者 江晓泉 汪国鹏 +5 位作者 刘憬曈 潘福璐 森慕黎 杨文宁 刘洋 王中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建立卡博替尼的生理药动学及其主要靶点的靶点占有率联用(PBPK⁃TO)模型,并预测CYP3A4的调节剂(抑制剂和诱导剂)对其PK/PD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公式和收集参数,建立卡博替尼的PBPK模型,利用文献实测值进行验证,并联合主要靶点的结合... 目的建立卡博替尼的生理药动学及其主要靶点的靶点占有率联用(PBPK⁃TO)模型,并预测CYP3A4的调节剂(抑制剂和诱导剂)对其PK/PD的影响。方法通过运用公式和收集参数,建立卡博替尼的PBPK模型,利用文献实测值进行验证,并联合主要靶点的结合、解离速率常数(k_(on)、k_(off))搭建成PBPK⁃TO模型;通过结合CYP3A4竞争型抑制剂酮康唑、时间依赖抑制剂地拉韦啶和诱导剂利福平的PBPK模型,研究其对卡博替尼的PK/PD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卡博替尼PBPK⁃TO模型;联合用药时,酮康唑、地拉韦啶和利福平对卡博替尼最大血药浓度(c_(max))和激酶靶点的最大靶点占有率(TO_(max))均无显著性影响;酮康唑能使卡博替尼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_(0⁃t))增加34%,3个主要靶点的靶点占有率大于60%的持续时间(D_(TO>60%))均增加30%以上;地拉韦啶能使卡博替尼AUC_(0⁃t)增加16%,3个主要靶点的D_(TO>60%)均增加20%以上;利福平能使卡博替尼AUC和靶点的D_(TO>60%)减少70%以上。此外,也研究了联合用药时临床合理的剂量调整方案,当单独使用卡博替尼60 mg作为治疗剂量时,与酮康唑联用剂量需要降低至40 mg;与地拉韦啶联用,不需要调整剂量;与利福平联用时,剂量需要增加到80 mg。结论建立的PBPK⁃TO模型能较好地预测CYP3A4抑制剂、诱导剂对卡博替尼PK/PD的影响,为药物相互作用模型研究和临床使用剂量调整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博替尼 靶点占有率 pbpk⁃TO模型 药物相互作用 蛋白激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Evaluat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intrapulmonary administered ciprofloxacin solution fo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using in vivo and in silico PBPK rat model studies
17
作者 Changzhi Shi Jelisaveta Ignjatovic +5 位作者 Junwei Wang Yi Guo Li Zhang Sandra Cvijic Dongmei Cun Mingshi Y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30-234,共5页
Respiratory antibiotics have been proven clinically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lung infections such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Maintaining a high local concentration of inhaled antibiotics for an extended t... Respiratory antibiotics have been proven clinically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lung infections such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Maintaining a high local concentration of inhaled antibiotics for an extended time in the lung is crucial to ensure an adequate antimicrobial efficiency.In this study,we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 extended exposure of ciprofloxacin(CIP),a model fluoroquinolone drug,in the lung epithelial lining fluid(ELF)could be achieved via a controlled-release formulation strategy.CIP solutions were intratracheally instilled to the rat lungs at 3 different rates,i.e.,T0h(fast),T2h(medium),and T4h(slow),to mimic different release profiles of inhaled CIP formulations in the lung.Subsequently,the concentration-time profiles of CIP in the plasma and the lung ELF were obtained,respectively,to determine topical exposure index(ELF-Plasma AUC Ratio,EPR).The in silico PBPK model,validated based on the in vivo data,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sposition of CIP in the plasma and lungs.The medium and slow rates groups exhibited much higher EPR than that fast instillation group.The ELF AUC of the medium and slow instillation groups were about 200 times higher than their plasma AUC.In contrast,the ELF AUC of the fast instillation group was only about 20 times higher than the plasma AUC.The generated whole-body PBPK rat model,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in vivo data,revealed that drug pulmonary absorption rate was the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d pulmonary absorption of CIP.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ntrolled CIP release from inhaled formulations may extend the exposure of CIP in the ELF post pulmonary administration.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combining the proposed intratracheal installation model and in silico PBPK model is a useful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bsorption and disposition of inhaled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alation antibiotics CIPROFLOXACIN Controlled release pbpk modeling Lung infections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的PBPK模型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洁 吴春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72-1277,共6页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的治疗。DOX的细胞毒性作用和心脏毒性作用,使得其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严重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这促使研究者不断深入了解其体内药动学、作用机制...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实体肿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的治疗。DOX的细胞毒性作用和心脏毒性作用,使得其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严重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这促使研究者不断深入了解其体内药动学、作用机制,找到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开发出新的制剂或给药系统。在DOX的研究过程中,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模型(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DOX的PBPK模型发展到应用于DOX给药方案设计、药动学影响因素分析、细胞毒性和心脏毒性作用机制以及指导DOX前药及新制剂开发研究等方面进行介绍,对DOX的PBPK模型发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基于生理的药物动力学模型 药动学 细胞毒性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国产氨苄西林胶囊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婕 滕钰 +2 位作者 徐洪 罗曼 陈万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目的对国产氨苄西林胶囊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计划的总体要求,采用现行质量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31家企业的203批次氨苄西林胶囊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现行标准检验,203批次样品全部符合规定;建立了氨苄... 目的对国产氨苄西林胶囊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按照国家评价性抽验计划的总体要求,采用现行质量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对31家企业的203批次氨苄西林胶囊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现行标准检验,203批次样品全部符合规定;建立了氨苄西林聚合物的测定方法,按USP39规定限值判定样品合格率为99.5%;本品制剂以氨苄西林噻唑酸和氨苄西林聚合物为主要杂质,杂质主要由原料引入,样品中杂质的种类基本一致,但杂质含量及分布有较大变化;不同生产厂家胶囊的溶出行为差异显著,PBPK模型初步预测表明氨苄西林胶囊样品的体外溶出曲线差异对体内吸收未见明显影响,溶出度可能不是影响该药在体内吸收的限速因素。结论国内氨苄西林胶囊质量总体良好,现行质控标准需进一步完善。建议对原料工艺进行优选,以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聚合物 有关物质 pbpk模型 药品标准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倩 刘茂 黄德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 为建立苯暴露风险的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与剂量—反应关系,进行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PBPK模型模拟软件,计算苯经吸收转化后进入人体的数据。将模拟得到的内剂量代入致癌风险计算公式中,得到苯暴露的致癌风险,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风险概率分布,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最后将此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天津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分析工人苯暴露下的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工人苯暴露的致癌风险明显超过了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10-4,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风险 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 暴露相关剂量估算模型(ERDEM)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