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侯钢领 欧进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10,共9页
为实现抗震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的多级水准多目标设防,首先,依据结构可靠指标与验算点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基本变量的超越概率与目标可靠度、极限状态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完善了"等超概率原则";其次... 为实现抗震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的多级水准多目标设防,首先,依据结构可靠指标与验算点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基本变量的超越概率与目标可靠度、极限状态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完善了"等超概率原则";其次,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目标可靠指标和"等超概率原则",提出应用"多级设计可靠度"实现PBSD对不同重要性建筑、不同设计基准期的多级水准设防;最后,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实用表格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可靠度 抗震设防标准 性能设计 等超概率原则
下载PDF
浅议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婷玥 《科技创业月刊》 2011年第3期82-83,共2页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其先进性和优点,其必将成为建筑抗震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pbsd 设计理论
下载PDF
重力坝在校核地震工况下核算方法的建议 被引量:5
3
作者 金峰 周建平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41,共4页
水电规计[2008]24号文《水工工程防震抗震研究设计及专题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对于重要大坝,应进行校核地震工况下的抗震安全复核,但未明确具体的抗震安全复核方法和评价准则。从校核地震工况的基本概念出发,对重力坝在校核地震... 水电规计[2008]24号文《水工工程防震抗震研究设计及专题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对于重要大坝,应进行校核地震工况下的抗震安全复核,但未明确具体的抗震安全复核方法和评价准则。从校核地震工况的基本概念出发,对重力坝在校核地震工况下的核算方法提出了建议:校核地震工况的核心是"不溃坝"的复核,不应把着眼点放在强度校核上,而应重点研究重力坝的整体稳定性。可以从力学的基本概念,利用改进的材料力学动力法、非线性有限元方法、Newmark滑块位移法、DDA、离散元等非连续方法以及静、动力刚体极限方法,系统地对重力坝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复核。校核地震工况下的复核符合"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一新的抗震设计理念,是大坝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校核地震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重力坝
下载PDF
FRP加固RC框架柱关键位移角统计及性能水平量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盛国华 杨璐 +1 位作者 白泉 韩晶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7-216,共10页
对国内外学者122根FRP加固RC柱伪静力试验的关键位移角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柱纵筋屈服荷载、柱侧弯峰值荷载、柱侧弯极限荷载所对应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当可靠度为95%左右时,纵筋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所对应的... 对国内外学者122根FRP加固RC柱伪静力试验的关键位移角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给出了柱纵筋屈服荷载、柱侧弯峰值荷载、柱侧弯极限荷载所对应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当可靠度为95%左右时,纵筋屈服荷载、峰值荷载、极限荷载所对应的关键位移角d_y、d_m、d_u分别为1/240、1/110和1/60。对关键位移角d进行了RC柱自身特征参数及FRP加固量参数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柱自身特征参数轴压比n,FRP加固量λf显著影响d_y;纵筋率ρs,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c显著影响d_m;FRP加固量参数λf显著影响du。并依据分析结果将各参数范围分段,给出分段内的关键位移角d的限值—可靠度关系。最终,从适应性、经济可修行及安全性三方面将FRP柱性能划分为4个性能等级,选取d_y、d_r、d_m、d_u作为相应性能水平等级的指标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FRP RC框架柱 关键位移角 性能水平
下载PDF
几种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陆文强 陈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特点,着重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思考,认为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静力推覆法 能力谱法 位移影响系数法
下载PDF
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强宇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45,共2页
通过研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提出背景和设计思想,分析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传统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的区别,指出基于承载力抗震设计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抗震性能 设计方法 性能比较 承载力
下载PDF
一种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的钢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忠良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地震动的特征规律是合理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地震动受地质条件与工程场地性质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的位移反应谱建立方法,并将此方法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更... 地震动的特征规律是合理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地震动受地质条件与工程场地性质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震动不确定性的位移反应谱建立方法,并将此方法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更为合理的结构位移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以钢框架多层结构为例,基于该方法对其进行了抗震设计。其结果表明,该方法更合理地考虑了地震动的不确定性特点,在抗震设计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了各种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为钢结构抗震设计与PBSD法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位移反应谱 性能抗震设计 pbsd思想
下载PDF
基于Park-Ang损伤指标的规则桥梁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8
作者 曾武华 张仁巍 +1 位作者 王逢朝 卓卫东 《三明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2-77,共6页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的方法,选择基本周期处谱加速度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Park-Ang损伤指标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建立规则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果表明:在给定地震动强度水平下,Park-Ang损伤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工程需...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的方法,选择基本周期处谱加速度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Park-Ang损伤指标作为工程需求参数,建立规则桥梁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结果表明:在给定地震动强度水平下,Park-Ang损伤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工程需求参数与地震动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该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一座实例桥进行地震需求危险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规则公路桥梁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增量动力分析 Park-Ang损伤指标
下载PDF
与建筑物地震预期损失相关的结构地震反应预计方法研究
9
作者 马骏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年第8期248-249,共2页
采用经济损失作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参数的方法可以用来预计建筑物在特定地震作用下的年平均预期损失。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以构件为基础的方法来预计建筑物的经济损失,如何正确预计建筑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至关重要。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PBEE) 抗震设计(pbsd) 建筑结构 地震预期损失 结构地震反应(EDP)
下载PDF
浅析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
10
作者 屈成忠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9,19,共5页
从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 (以下简称PBSD)这一理论的产生出发 ,在分析了它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了这一理论在概念上以及可用于该理论的数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此确定其发展方向 ,即对其概念的完善 (适合于描述性态的物理量... 从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 (以下简称PBSD)这一理论的产生出发 ,在分析了它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讨论了这一理论在概念上以及可用于该理论的数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此确定其发展方向 ,即对其概念的完善 (适合于描述性态的物理量的确定 ,各种结构体系性态水平的划分以及相应于每一个性态水平的性态物理量的取值等 )和用于PBSD的方法的改进 (Push over分析法中目标位移的求解方法 ,适用于高层结构的侧向力分布模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态 求解方法 物理量 数值方法 分析法 简称 水平 抗震设计 高层结构 目标位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Story Buildings According to the IRAQI Seismic Code Requirements
11
作者 Al-Nuaimi Amer Mohamed Sobaih Akl Adel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420-441,共22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defined in the Iraqi Seismic Code (ISC) in order to make a realistic evaluation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of multi-story reinfor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defined in the Iraqi Seismic Code (ISC) in order to make a realistic evaluation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of multi-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and also to compare and evaluate structural response demands obtained from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two versions of the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 which are recommended in ATC 40 and ATC 55. Two groups of three-dimensional RC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designed according to Iraqi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IBC), are investigated. Pushover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nonlinear behavior of the buildings under three different seismic hazard levels, for two Iraqi seismic zones, of earthquake loads. In order to determine performance levels of the buildings,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demands and plasticizing sequence a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limits using the CSM recommended in ATC 40 and ATC 55.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RC building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Iraqi codes sufficiently provide th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stipulated in the ISC. Comparing structural response quantities obtained from the two versions of CSM, effects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f the buildings a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l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over Analysis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Seismic Capacity Iraq pbsd RC Buildings
下载PDF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12
作者 Dilip J. Chaudhari Gopal O. Dhoot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188-194,共7页
In past two decades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the world have shown that significant damage occurred even when the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as per the conventional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philosophy (force-based appro... In past two decades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the world have shown that significant damage occurred even when the buildings were designed as per the conventional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philosophy (force-based approach) exposing the inability of the codes to ensure minimum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s under design earthquake. The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evaluates how the buildings are likely to perform under a design earthquake. As compared to force-based approach, PBSD provides a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building, ensuring life safety and minimum economic losses. The non-linear static procedures also known as pushover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structure under lateral loads. Pushover analysis gives pattern of the plastic hinge formations in structural members along with other structural parameters which directly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member after an earthquake event. In this paper, a four-storey RC building is modelled and designed as per IS 456:2000 and analyzed for life safety performance level in SAP2000 v17.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s per ATC 40 to find out storey drift, pushover curve, capacity spectrum curve, performance point and plastic hinges as per FEMA 273 in SAP2000 v17. From the analysis, it is checked that the performance level of the building is as per the as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d Performance Level Pushover Analysis Performance Point Plastic Hinge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的抗震性能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军 《福建建筑》 2008年第7期39-42,共4页
超限高层建筑在高度、规则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超出现行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设计者针对项目的具体超限情况,应采取专门的分析研究和论证。近年来,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引入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是对常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 超限高层建筑在高度、规则性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超出现行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设计者针对项目的具体超限情况,应采取专门的分析研究和论证。近年来,在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引入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是对常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发展。通过对这一概念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较好的实现了超限高层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到具体量化的过渡,从而使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目的更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下载PDF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商业MALL复杂结构分析与设计
14
作者 刘永璨 《结构工程师》 2022年第1期186-194,共9页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商业MALL存在多项不规则项,属于超限高层复杂商业建筑。该项目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作为主要基础形式,辅以钻孔灌注桩,以应对岩面起伏大、存在岩溶发育的岩溶地基等复...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商业MALL存在多项不规则项,属于超限高层复杂商业建筑。该项目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天然地基独立基础+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作为主要基础形式,辅以钻孔灌注桩,以应对岩面起伏大、存在岩溶发育的岩溶地基等复杂地质情况;抗震设计中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保证结构在小震下完全处于弹性阶段,并提出主要构件在中震、大震下作用下的性能要求,采用不同分析软件进行了弹性、弹塑性的计算,抗震性能目标达到C级;对超长楼盖温度应力、大跨度楼盖舒适度、钢结构天窗、超级碗结构单体进行结构专项分析与设计,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满足建筑功能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商业 超限高层 岩溶地基 性能化设计 结构专项设计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慎 苏明周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5-204,共10页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理想失效模式为每层耗能连梁均屈服,底层柱脚形成塑性铰,传统设计方法基于强度设计理论,很难保证结构的弹塑性受力状态。该文提出了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PBSD),该方法以结构的目标侧移和失效模式来预... 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理想失效模式为每层耗能连梁均屈服,底层柱脚形成塑性铰,传统设计方法基于强度设计理论,很难保证结构的弹塑性受力状态。该文提出了偏心支撑钢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PBSD),该方法以结构的目标侧移和失效模式来预测和控制结构的非弹性变形状态,保证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大震作用下各层连梁均参与耗能,而其他构件仍保持弹性,即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层间侧移趋于均匀,避免结构薄弱层的出现,便于偏心支撑钢框架的震后修复。依据PBSD方法分别设计了10层K形和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算例,采用静力推覆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PBSD方法设计的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极限状态接近于理想整体失效模式,即结构非弹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耗能连梁中发生,且各层连梁均参与耗能,没有薄弱层出现。该方法为偏心支撑钢框架的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偏心支撑钢框架 失效模式 薄弱层 非弹性变形
原文传递
超限高层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实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海博 陆道渊 赵明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25,共5页
我国规范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了多水准、多目标设防的概念,是当前国际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实现性能设计,首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抗震性能目标。首先列举了国外规范及我国规程提出... 我国规范采用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了多水准、多目标设防的概念,是当前国际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实现性能设计,首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抗震性能目标。首先列举了国外规范及我国规程提出的结构抗震性能要求,继而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针对超限高层提出的性能目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4栋典型超高层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抗震性能目标。在进行超限高层结构设计时,除确定结构整体的性能目标外,应针对结构的薄弱部位制定相应的性能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抗震性能设计 性能目标
原文传递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超前施工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川海 方朔 +1 位作者 赵昕 丁鲲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85-990,共6页
近年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在我国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施工流程需要核心筒超前外框架施工。考虑到施工期间结构体系、材料特性和荷载作用的时变性,需要引入施工阶段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PBSD)方法分析与控制... 近年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在我国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框架-核心筒体系的施工流程需要核心筒超前外框架施工。考虑到施工期间结构体系、材料特性和荷载作用的时变性,需要引入施工阶段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PBSD)方法分析与控制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结构状态,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分析与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核心筒超前外框架施工层数的合理分析方法,并在建立的500m基准超高层建筑模型上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性能目标对施工阶段核心筒超前施工进行分析是可行有效的,核心筒超前施工是施工阶段需要控制和评估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基于性能的结构设计 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前施工
原文传递
伸臂桁架体系和梯式连梁体系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Yahia Halabi Wael Alhaddad +1 位作者 许浒 余志祥 《钢结构(中英文)》 2021年第8期1-19,共19页
卓越的抗震性能一直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断追求的目标,而抗侧力体系则是实现该性能目标的关键因素。伸臂桁架体系作为目前最常见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各地标高层建筑中。然而,伸臂桁架体系的力学性能受桁架布设位置、拓扑... 卓越的抗震性能一直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断追求的目标,而抗侧力体系则是实现该性能目标的关键因素。伸臂桁架体系作为目前最常见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之一,广泛应用于各地标高层建筑中。然而,伸臂桁架体系的力学性能受桁架布设位置、拓扑形式、施工工序等因素影响,同时还存在整体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问题,因此,其实际抗震性能和优化途径值得关注。梯式连梁体系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每一层均设置水平连梁连接核心筒与巨柱,与伸臂桁架体系在某些楼层处形成集中刚度相比,其抗侧刚度分布更加均匀。为了对比上述两种抗侧力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一栋80层的建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TABS有限元程序建立其数值模型,并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开展计算分析。按沿高度方向共设置4榀伸臂桁架进行设计,综合考虑结构自重、基底弯矩、基底剪力、层间侧移、筒体弯矩等多种因素,明确了伸臂桁架布设位置,分别是17~18层、32~33层、46~47层和62~63层。此外,建立了4种用钢量相同但几何拓扑形式不同的伸臂桁架模型,通过对比整体结构的自振周期以及在多遇地震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弯矩和层间位移等地震响应,选取了最优的拓扑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等效刚度原则建立了梯式连梁体系数值模型,明确了连梁的截面形式和设计参数,确保其与伸臂桁架体系模型具有相同的整体抗侧刚度。采用FEMA 365指南中的构件性能曲线特征值以及性能水准判别准则,选取7组天然地震动和2组人工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参数,考虑三向地震作用,分别对伸臂桁架体系模型、梯式连梁体系模型和纯筒体体系模型开展了不同地震烈度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1)在位移响应方面,与纯筒体体系相比,伸臂桁架体系和梯式桁架体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分别减小了60%和47%,此时两种体系的修正系数R均为1,表明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时伸臂桁架体系更加有效;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分别减小了55%和69%,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则分别减小了56%和70%,此时两种体系的修正系数R分别为3和6,表明梯式连梁体系在结构处于弹塑性阶段时具有更好的延性和地震耗能特性,同时二者的顶点位移响应亦反映出同样的结构变形性能规律。2)在结构内力响应方面,伸臂桁架体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能更加地有效降低核心筒的弯矩,而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梯式连梁体系对核心筒弯矩的降低作用则更为显著,表明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梯式连梁体系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整体结构共同受力。3)在结构损伤状态方面,伸臂桁架体系和梯式连梁体系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构件均处于立即使用(IO)性能水准,整体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伸臂桁架体系中部分连梁构件达到生命安全(LS)和防止倒塌(CP)性能水准,相比而言,梯式连梁体系中达到防止倒塌(CP)性能水准的连梁数量显著增加,同时,两种体系中剪力墙构件的损伤状态均以防止倒塌(CP)性能水准为主,且梯式连梁体系中随高度增加,损伤程度稍加严重,但整体塑性损伤分布模式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刚度等效原则更适用于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而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该方法会导致耗能计算及损伤分布出现偏差,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臂桁架体系 梯式连梁体系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桁架拓扑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