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EA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廖永霞 赵印 +2 位作者 杨伟 冯建民 杨鸣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7-913,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研究了不同聚碳酸酯(PC)/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大分子反应,考察了有机金属催化剂二丁基锡DBTO)含量和反应时间对体系的影响.采用哈克(Haake)转矩流变仪的混合...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研究了不同聚碳酸酯(PC)/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共混体系在加工过程中的大分子反应,考察了有机金属催化剂二丁基锡DBTO)含量和反应时间对体系的影响.采用哈克(Haake)转矩流变仪的混合器作反应釜,索氏抽提器分离产物.结果表明,PC和EAA在加工中反应剧烈,在共混体系的界面原位形成接枝或交联的PC-EAA共聚物,随催化剂用量增大、反应时间延长易生成共交联的PC-EAA共聚物.但混合时间过长,体系的断链反应会加剧,生成产物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eaa共混体系 反应加工 1^H-NMR DSC
下载PDF
PA6/POE/EAA共混体系的相态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小梅 武德珍 吴立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30,共4页
采用乙烯 1 辛烯共聚物弹性体 (POE)为增韧剂、乙烯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AA)作为增容剂制备了以尼龙 6(PA6 )为基体的PA6 /POE/EAA共混合金。详细研究了弹性体用量与共混体系的亚微观相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弹... 采用乙烯 1 辛烯共聚物弹性体 (POE)为增韧剂、乙烯 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EAA)作为增容剂制备了以尼龙 6(PA6 )为基体的PA6 /POE/EAA共混合金。详细研究了弹性体用量与共混体系的亚微观相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弹性体含量的增加 ,共混体系的分散相粒子尺寸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增加 ,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降低。弹性体的增加使体系的熔体粘度降低 ,改善了体系的加工性能 ,但当POE增加到 2 0 %时 ,随着POE的增加 ,粘度不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相态 性能 尼龙6 POE eaa 塑料 增韧 改性
下载PDF
PC/ABS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其 郑一泉 +1 位作者 冯强 李光宪 《塑料科技》 CAS 2003年第5期58-61,共4页
综述了PC/ABS共混体系相结构的分析结果、增容技术以及影响PC/ABS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pc ABS 体系 研究进展 相结构 增容技术 聚碳酸酯 机械性能 电绝缘性能 尺寸稳定性 耐热性
下载PDF
PET/PC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对其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吕军 王选伦 +1 位作者 黄锐 李良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56-1560,共5页
利用转矩流变仪、DSC、SEM及WAX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PET/PC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对其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PET和PC熔混时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PET/PC体系在高压结晶时生成厚度较大的伸直链晶体,且可以促进其高压下酯交换反应的发... 利用转矩流变仪、DSC、SEM及WAX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PET/PC共混体系的酯交换反应对其高压结晶行为的影响.SEM观察表明,PET和PC熔混时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PET/PC体系在高压结晶时生成厚度较大的伸直链晶体,且可以促进其高压下酯交换反应的发生.楔形伸直链晶体和弯曲伸直链晶体的存在证明链滑移扩散和酯交换反应两种机制对体系中聚酯伸直链晶体的增厚有贡献.拟合分峰法和War-ren-Averbach傅里叶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表明,随PET/PC体系熔混时酯交换反应程度的增加,高压结晶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PET的平均微晶尺寸增大,点阵畸变平均值则减小,而微晶尺寸分布变宽.提出了在共聚物组分都具备结晶能力时,结晶诱导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诱导结晶两种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同时发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pc体系 高压结晶 伸直链晶体 酯交换反应
下载PDF
PC/PBT共混体系的研究(Ⅱ)PC、PBT熔融共混时的相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熊文 马跃敏 周达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采用DSC测定了一系列PC/PBT熔融共混物的Tg,结果显示PC、PBT是部分相容的两相体系,PC、PB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相容性的提高。通过对PC、PBT两相中各组分表观质量分数的计算,发现PC溶于PBT的能力... 采用DSC测定了一系列PC/PBT熔融共混物的Tg,结果显示PC、PBT是部分相容的两相体系,PC、PBT之间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相容性的提高。通过对PC、PBT两相中各组分表观质量分数的计算,发现PC溶于PBT的能力要比PBT溶于PC的能力大。通过对PC、PBT相互作用参数χ12的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PC含量为30~70%)PC、PBT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12略大于其临界相互作用参数(χ12)c,表明PC、PBT在熔融共混时会发生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PBT 相容性 体系 熔融
下载PDF
E/VAC对PC/PB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朱亚峰 李及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针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相容性差的缺点,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作增容剂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E/VAC对PC/PBT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 针对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体系相容性差的缺点,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作增容剂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E/VAC对PC/PBT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E/VAC可以提高PC/PBT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E/VAC含量为2%时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较好。试验还发现加入E/VAC后PC/PBT共混体系有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VAC PBT 成型加工性能 乙酸乙烯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相容性 pc 综合性能 发现
下载PDF
PC/ABS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韩莹 赵文杰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PC/ABS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相容性理论的研究、相容剂的选用及影响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因素:包括原料、组分的配比、成型条件等。并对共混体系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PC/ABS共混体...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PC/ABS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相容性理论的研究、相容剂的选用及影响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因素:包括原料、组分的配比、成型条件等。并对共混体系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PC/ABS共混体系的开发研究在国内塑料合金的工业开发、应用中较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ABS 体系 相容性 性能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PBT/PC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革生 梁培亮 杨桂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1,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 ,研究了抗冲改性剂及酯交换抑制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抗冲改性剂...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 ,研究了抗冲改性剂及酯交换抑制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抗冲改性剂使共混体系冲击强度提高的同时 ,降低了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 ;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 ,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适当的酯交换反应有利于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提高 ;在该体系中PBT与PC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增强 PBT pc 体系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碳酸酯 抗冲改性剂 酯交换抑制剂
下载PDF
PC/ABS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司丽 赖逸云 《塑料科技》 CAS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共混合金组成与缺口冲击强度之间相互关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对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影响较大的为体系中PC的含量。
关键词 缺口冲击强度 体系 pc/ABS 合金 研究 组成 回归设计 影响因素 含量 交互作用
下载PDF
紫外线辐照光强对HDPE化学结构及对HDPE/PC共混体系增容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石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53-1356,共4页
采用FT IR ,XPS ,凝胶分析以及熔融指数、接触角和力学性能测定 ,研究了不同紫外辐照光强对高密度聚乙烯 (HDPE)的化学结构、流动性、亲水性和辐照改性HDPE在HDPE/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中的增容效应的影响 .在相同辐照时间下 ,随紫外... 采用FT IR ,XPS ,凝胶分析以及熔融指数、接触角和力学性能测定 ,研究了不同紫外辐照光强对高密度聚乙烯 (HDPE)的化学结构、流动性、亲水性和辐照改性HDPE在HDPE/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中的增容效应的影响 .在相同辐照时间下 ,随紫外光强提高 ,引入HDPE分子链的含氧基团数量增加 ;在辐照过程中 ,紫外光强对HDPE的交联有显著影响 ,在较低光强 (32W/m2 )下辐照 2 4h的HDPE无凝胶生成 ,但在较高光强 (4 5和 78W/m2 )下辐照 2 4h后 ,HDPE产生凝胶 ,其含量随紫外光强提高而增多 ;与未辐照HDPE相比 ,较高光强下辐照HDPE的熔融指数有所下降 ,但其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紫外辐照改性HDPE对HDPE/PC体系有增容作用 ,随紫外光强提高其增容效应明显增强 .与未增容HDPE/PC(80 /2 0 )体系相比 ,加入 2 0 %辐照 2 4hHDPE(光强 78W/m2 )的HDPE/PC共混物的拉伸屈服强度从 2 6 3MPa提高到 30 2MPa ,缺口冲击强度从 5 1J/m提高到 15 8J/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辐照 光强 HDPE 化学结构 HDPE/pc体系 增容效应 高密度聚乙烯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下载PDF
PC/SAN二元共混体系定构化研究
11
作者 杨其 雷彩红 +3 位作者 李光宪 郑一泉 毛益民 黄亚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69,共3页
综述了聚碳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C/SAN)共混体系的加工条件、形态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加工条件是影响PC/SAN共混体系性能的外因,而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并最终保留在制品中的微观形态才是影响PC/SAN体系性能的主要的内... 综述了聚碳酸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C/SAN)共混体系的加工条件、形态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加工条件是影响PC/SAN共混体系性能的外因,而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并最终保留在制品中的微观形态才是影响PC/SAN体系性能的主要的内因。阐明了在加工过程中对PC/SAN共混体系进行定构的重要性,总结了定构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SAN 二元体系 定构化 聚碳酸酯 苯乙烯/丙烯腈聚物
下载PDF
用差热分析测定PC/PET共混体系的Flory-Huggins参数
12
作者 陈重酉 闫文雷 郭宪英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0年第4期44-52,共9页
PC/PET共混体系具有重大实用意义,而PC和PET之间的相容性对分散体系的分子状态、两相混合的形态,两相界面间的粘附力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最终也影响共混体系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相容性与两种高聚物共混体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目前做定量... PC/PET共混体系具有重大实用意义,而PC和PET之间的相容性对分散体系的分子状态、两相混合的形态,两相界面间的粘附力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最终也影响共混体系的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相容性与两种高聚物共混体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目前做定量表征方法都与共混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两种高聚物的同态混合物热力学性质是否可用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来描述,已被中子散射研究证明。用热力学方法定量表征相容性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共混体系必须达到热力学平衡。本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满足了这项要求,本文用差热分析测定国内不同厂家、不同分子量的PC与同-PET产品共混物(重量比为1:1)中PC和PET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计算求出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用来评价PC与PET的相容性。对研究PC与PET相容性与性能的关系,准确选择PC样品制备希望性能的共混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热分析 pc/PET体系 Huggins参数
下载PDF
用反相气相色谱研究PC/PET共混体系
13
作者 陈重酉 张淑江 缪珠兰 《山东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1-17,共7页
根据反相气相色谱的热力学理论,讨论了其测定相互作用参数时所存在的问题。以PC/PET共混体系为例,研究温度对高聚物相容性的影响,并预示临界互容温度。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 体系 pc/PET
下载PDF
PC/ABS共混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微微 刘莉 司丽 《塑料科技》 CAS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运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共混合金组成与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PC/ABS共混体系中各组分及组分间交互作用对共温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PC含量,PC、ABS的种类和改性剂对体系的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关键词 pc ABS 体系 性能 聚碳酸酯 数学模型
下载PDF
PC/PET共混物结晶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鸣波 黄锐 张承琦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文叙述了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结晶热力学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用示差量热扫描仪(DSC)对用不同共混方法获得的各种配比共混物的结晶特性进行考查,发现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整个共混配比中都可... 本文叙述了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结晶热力学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用示差量热扫描仪(DSC)对用不同共混方法获得的各种配比共混物的结晶特性进行考查,发现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整个共混配比中都可以结晶,第二组分对其的影响不大。在普通加工温度和停留时间下,共混不会对体系结晶性产生大的影响,且不会促进明显的酯交换反应.但是,当共混温度高于290℃时,由于晶核的破坏,体系的结晶性降低。样品经退火处理后,可消除此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结晶性 pc/PET
下载PDF
PC/SBS共混物力学性能与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宝山 白福臣 +1 位作者 叶永成 杜长海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PC与SBS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通过SEM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并对SBS增韧PC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合DSC分析结果表明 ,ABS g
关键词 SBS 体系 DSC分析 增韧 MAH 力学性能 物力 pc ABS
下载PDF
催化剂作用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的反应共混 被引量:4
17
作者 隗明 刘念才 徐祥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220-1223,1227,共5页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熔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共混体系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性熔融共混.考察了不同种类催化剂对PMMA/PC熔融共混反应的影响,根据共混产物红外分析的结果及共混体系扭矩变化、共混物透明性观察,发现乙酸锂、乙酸镁、硅酸钠、乙酸锰、多聚磷酸、二丁氧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等催化剂能催化PMMA/PC熔融共混体系两相之间的反应.反应过程中PMMA/PC接枝共聚物的形成,可以提高两组份的相容性,得到半透明的共混物.而氯化钐、氯化镧、乙酸镍、溴化钠、己二酸和三氯化铝这几种催化剂不能催化两相之间的熔融共混反应,不能得到透明的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反应 催化剂 体系 PMMA pc
下载PDF
PC/SAN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一泉 杨其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5,共5页
从分子量、共聚物中不同单体含量、剪切作用等方面概述了 PC/SAN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讨论了改善该体系相容性的方法 。
关键词 pc/SAN 相容性 研究进展 分子量 聚物 单体 含量 剪切作用 聚合物体系
下载PDF
反应型相容剂对PC/ABS合金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贾娟花 苑会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0-52,共3页
对MAH、相容剂C官能化聚合物的作用机理以及作为反应型相容剂,对PC/ABS合金的相容改性和拉伸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应用的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ABS和新型反应性相容剂均可以提高PC/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对MAH、相容剂C官能化聚合物的作用机理以及作为反应型相容剂,对PC/ABS合金的相容改性和拉伸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应用的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ABS和新型反应性相容剂均可以提高PC/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但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ABS的加入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合金的拉伸强度,而新型反应性相容剂不仅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同时还有增强作用。这种新型增容剂用量少,成本可以接受,为PC/ABS合金的性能提高提供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S合金 改性研究 相容剂 反应型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冲击性能 拉伸强度 体系 增韧效果 增强作用
下载PDF
PBT/PC 体系熔融共混期间的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维孝 程松 《材料科学进展》 CSCD 1991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用特性粘度测量、溶解度分离、红外光谱分析和选择降解等方法,对由国产原料组成的 PBT/PC 熔融共混物进行了研究,证明在熔融共混期间 PBT 和 PC 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并考察了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量和共混时间对交换反应速度和程度的影... 用特性粘度测量、溶解度分离、红外光谱分析和选择降解等方法,对由国产原料组成的 PBT/PC 熔融共混物进行了研究,证明在熔融共混期间 PBT 和 PC 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并考察了酯交换反应催化剂的量和共混时间对交换反应速度和程度的影响,得到了半定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反应 熔融 PBT/pc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