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PC1D 5.9模拟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
作者 李振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82-85,共4页
介绍了使用PC1D 5.9软件模拟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方法。通过建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模型和参数模型,在模拟的电池测试环境下,仿真得到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电流曲线和量子效率曲线,并根据太阳能电池的理论,计算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的值。
关键词 pc1d 5.9 电压-电流曲线 填充因子 转换效率 量子效率曲线
下载PDF
PC1D方法对铝背场太阳能电池仿真分析
2
作者 尹杰 《电子质量》 2015年第8期25-27,共3页
利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n+pp+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铝背场和电池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电池模型和参数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有铝背场的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更高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电池厚度越小,铝背场对电池的输出特性影响越大,当... 利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n+pp+型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铝背场和电池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电池模型和参数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有铝背场的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更高的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电池厚度越小,铝背场对电池的输出特性影响越大,当厚度为125μm时,电池获得了最大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d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铝背场 转换效率
下载PDF
空间用GaInP/GaAs/Ge三结太阳电池的抗辐照性能及退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大燕 陈诺夫 +4 位作者 陶泉丽 赵宏宇 刘虎 白一鸣 陈吉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2-16,共5页
利用TFC光学膜系设计软件,设计出空间用GaInP/(In)GaAs/Ge三结太阳电池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由15对Al0.2Ga0.8As/Al0.9Ga0.1As组成的布拉格反射器在中心波长850 nm处反射率高达96%,可以使800~900 nm波段内红外光有效反射后被二... 利用TFC光学膜系设计软件,设计出空间用GaInP/(In)GaAs/Ge三结太阳电池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由15对Al0.2Ga0.8As/Al0.9Ga0.1As组成的布拉格反射器在中心波长850 nm处反射率高达96%,可以使800~900 nm波段内红外光有效反射后被二次吸收,提高了Ga As子电池的抗辐照能力。通过对两种电池结构A、B地面模拟辐照试验获得1 Me V电子辐照下Ga In P/Ga As/Ge太阳电池电学参数随辐照注量退化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PC1D模拟程序分析太阳电池内部的载流子输运机理,建立1 Me V电子辐照下两种电池结构中多数载流子浓度和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随辐照电子注量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载流子浓度和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均随入射电子注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原电池结构A中多数载流子去除率和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损伤系数明显高于新电池结构B,由此表明包含布拉格反射器的新电池结构具有更强的抗辐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格反射器 抗辐照 pc1d 多数载流子浓度 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
下载PDF
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最新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灼坚 沈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26-130,共5页
n型晶体硅具有体少子寿命长、无光致衰减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结合PC1D模拟,对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先解决p型硅表面钝化、硼扩散和硼发射极金属化等... n型晶体硅具有体少子寿命长、无光致衰减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结合PC1D模拟,对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先解决p型硅表面钝化、硼扩散和硼发射极金属化等问题。最后预测了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晶体硅 太阳电池 pc1d模拟
下载PDF
硅太阳能电池铝背场P~+层的模拟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单文光 谢正芳 +1 位作者 吴小山 张凤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8-1173,共6页
针对P型衬底硅太阳电池,以生产线上的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铝背场P+层掺杂浓度分布及其深度对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铝背场P+层在不同掺杂浓度和深度下电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生产线上的电池,P+层深度为... 针对P型衬底硅太阳电池,以生产线上的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铝背场P+层掺杂浓度分布及其深度对太阳能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铝背场P+层在不同掺杂浓度和深度下电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生产线上的电池,P+层深度为5~7μm的电池片,最佳掺杂浓度为7×1018~9×1018cm-3,当掺杂浓度大于5×1019cm-3,P+层最佳深度将小于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太阳能电池 铝背场 性能模拟 pc1d
下载PDF
针对N型IBC太阳电池中背结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巍 贾锐 +1 位作者 孙昀 邢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74-1277,共4页
在N型衬底上制作2 cm×2 cm的双面太阳电池片,并对电池的正反面进行I-V、量子效率、掺杂形貌测试。通过将结果导入到PC1D中并拟合内量子效率,建立N型背结太阳电池的模型。通过调整背结太阳电池模型中串并联电阻、衬底寿命、表面复... 在N型衬底上制作2 cm×2 cm的双面太阳电池片,并对电池的正反面进行I-V、量子效率、掺杂形貌测试。通过将结果导入到PC1D中并拟合内量子效率,建立N型背结太阳电池的模型。通过调整背结太阳电池模型中串并联电阻、衬底寿命、表面复合速率、前表面场等参数,发现串联电阻与前表面场掺杂浓度是N型背结太阳太阳电池设计的关键。将这两个参数进行优化,电池效率的增幅分别为19.7%与33.9%。最终将N型背结太阳电池效率优化到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双面太阳电池 pc1d 串联电阻 前表面场
下载PDF
n型单晶硅衬底少子寿命对n-PERC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金颖 李宁 +1 位作者 任丙彦 刘彩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58-2963,共6页
采用PC1D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少子寿命的硅片条件下电阻率、扩散方块电阻、结深对n-PERC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片少子寿命的延长,电池效率提高。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少子寿命和硅片径向不均匀度的研究,得出n-PERC电池使用硅片的最... 采用PC1D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少子寿命的硅片条件下电阻率、扩散方块电阻、结深对n-PERC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片少子寿命的延长,电池效率提高。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少子寿命和硅片径向不均匀度的研究,得出n-PERC电池使用硅片的最佳少子寿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单晶硅 pc1d模拟 n-PERC电池模型 少子寿命
下载PDF
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叠层钝化减反射结构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凯 和江变 +1 位作者 李健 马承鸿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8-32,共5页
采用PC1D模拟软件对p型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SiO2/SiNx/SiNx叠层钝化减反射结构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SiN x/SiN x双层减反射结构中引入SiO 2钝化层后可以明显改善电池的外量子效率与表面减反射效果,并最终提高电池转换效... 采用PC1D模拟软件对p型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SiO2/SiNx/SiNx叠层钝化减反射结构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SiN x/SiN x双层减反射结构中引入SiO 2钝化层后可以明显改善电池的外量子效率与表面减反射效果,并最终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随着SiO 2膜厚度的增加,电池表面反射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电池外量子效率及转换效率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二氧化硅膜厚度在2~8 nm时,电池转换效率变化不大,并在6 nm时效率达到最大值18.04%,当二氧化硅膜厚度大于8 nm后电池转换效率会出现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多晶硅 太阳电池 SiO2/SiNx/SiNx 钝化 减反射 pc1d模拟
下载PDF
晶硅太阳电池多层减反射膜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鑫 卢刚 +2 位作者 康海涛 张治 杨勇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3-485,共3页
采用等效界面概念,通过导纳矩阵法,建立晶硅太阳电池多层膜模型,利用PC1D进行仿真设计研究,优化多层膜各层的厚度、折射率等参数,给出了多层膜的设计方法,得出优化后的多层膜参数。通过对一、二、三层膜优化设计及仿真对比,表明三层膜... 采用等效界面概念,通过导纳矩阵法,建立晶硅太阳电池多层膜模型,利用PC1D进行仿真设计研究,优化多层膜各层的厚度、折射率等参数,给出了多层膜的设计方法,得出优化后的多层膜参数。通过对一、二、三层膜优化设计及仿真对比,表明三层膜在单层膜的基础上使电池功率提高1.81%,为实际电池的工艺改进和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太阳电池 pc1d仿真 氮化硅膜 减反射
下载PDF
N型背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和江变 邹凯 +1 位作者 马承鸿 李健 《光电技术应用》 2015年第2期27-32,共6页
N型晶体太阳电池由于少子寿命高、光致衰减低、弱光响应好等优点,近年来在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利用PC1D模拟,对N型背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背发射极掺杂浓度、结深、背表面复合速率、前表面掺... N型晶体太阳电池由于少子寿命高、光致衰减低、弱光响应好等优点,近年来在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利用PC1D模拟,对N型背发射极晶体硅太阳电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背发射极掺杂浓度、结深、背表面复合速率、前表面掺杂浓度及复合速率都对电池转换效率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电池前表面与背表面复合速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电池前表面场掺杂深度则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小。对于前表面复合来说,当前表面复合速率小于1×10^3cm/s时,电池性能受表面复合速率变化的影响很小;但复合速率超过1×10^3cm/s后,电池转换效率快速下降。背表面复合对电池效率影响则更明显,当背表面复合速率超过1×10^4cm/s后,电池转换效率急剧下降,在背表面复合速率增大到1×10^6cm/s时,电池效率下降到不足5%,而在电池背表面复合速度较小时(10~10^3cm/s)则可获得较高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晶体硅 太阳电池 背发射极 pc1d模拟
下载PDF
多晶硅电池片双面扩散的仿真研究
11
作者 赵伟 黄国华 +1 位作者 施钰川 韩涵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结合PC1D模拟软件,对减薄至200μm的多晶硅电池片进行双面扩散与背靠背扩散的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双面扩散工艺和背靠背扩散工艺均具有良好的吸杂效果,少子寿命有很大提高,少子扩散长度已大于电池片厚度。双面扩散比背靠背扩散具有更好... 结合PC1D模拟软件,对减薄至200μm的多晶硅电池片进行双面扩散与背靠背扩散的对比研究。试验表明:双面扩散工艺和背靠背扩散工艺均具有良好的吸杂效果,少子寿命有很大提高,少子扩散长度已大于电池片厚度。双面扩散比背靠背扩散具有更好的吸杂和钝化效果,少子寿命更长。但PC1D软件仿真及试验结果显示,扩散后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等电学性能没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扩散 pc1d模拟 少子寿命 扩散长度
下载PDF
电子辐照GaInP/GaAs/Ge三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退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佳红 胡建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89-91,共3页
应用PC1D程序拟合1 Me V电子辐照后Ga In P/Ga As/Ge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得到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随辐照电子注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少数载流子(少子)扩散长度随辐照电子注量增加而减小,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的缩短是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退... 应用PC1D程序拟合1 Me V电子辐照后Ga In P/Ga As/Ge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得到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随辐照电子注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少数载流子(少子)扩散长度随辐照电子注量增加而减小,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的缩短是太阳电池短路电流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nP/GaAs/Ge太阳电池 电子辐照 pc1d程序 损伤效应
下载PDF
臭氧氧化抗PID晶硅太阳电池减反射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新尖 杨东 +1 位作者 司志华 冯帅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9-193,共5页
通过PC1D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分析了经臭氧氧化的和未经臭氧氧化具有抗PID效应的氮化硅减反射膜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反射率、外量子效率和电学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的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和外量子效率优于未经臭氧氧化的氮化... 通过PC1D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分析了经臭氧氧化的和未经臭氧氧化具有抗PID效应的氮化硅减反射膜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反射率、外量子效率和电学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的氮化硅减反射膜的减反射效果和外量子效率优于未经臭氧氧化的氮化硅减反射膜减反射效果和外量子效率。实验测试表明,反射率测试与模拟结果一致;相比未经臭氧氧化的氮化硅减反射膜晶硅太阳电池,经臭氧氧化的氮化硅减反射膜太电池其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转换效率分别增加了6 m A、0.03%和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d 臭氧氧化 减反射膜 太阳电池 PID
下载PDF
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对多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马新尖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1-525,共5页
本文分析了双层SiNx-SiNx减反射膜和带有氧化层的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对多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了氧化层的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多晶硅太阳电池电学输出特性优于双层SiNx-SiNx减反射膜多晶硅太阳电... 本文分析了双层SiNx-SiNx减反射膜和带有氧化层的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对多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了氧化层的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多晶硅太阳电池电学输出特性优于双层SiNx-SiNx减反射膜多晶硅太阳电池。实验分析表明,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反射率略高于双层SiNx-SiNx减反射膜反射率,增加了氧化层的三层SiNx-SiNx-SiO2减反射膜多晶硅太阳电池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使得其光电转化效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d SiNx-SiNx-SiO2 减反射膜 多晶硅太阳电池
下载PDF
PERC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模拟与优化
15
作者 郭丽 陈丽 +2 位作者 鲁贵林 张云鹏 李牛 《山西化工》 2020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PC1 D仿真软件建立的PERC太阳能电池模型系统,研究了包括衬底材料体电阻率、不同发射极结深下发射极方块电阻、不同掺杂浓度下的前表面复合速率、铝背场结深、金属电极遮光率及量子效率参数等因素对PERC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 利用PC1 D仿真软件建立的PERC太阳能电池模型系统,研究了包括衬底材料体电阻率、不同发射极结深下发射极方块电阻、不同掺杂浓度下的前表面复合速率、铝背场结深、金属电极遮光率及量子效率参数等因素对PERC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它们与电性能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湿法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对基区材料选择,铝背场及发射区等主要结构参数优化,PERC电池比优化前提升4.94%,优化结果良好,对行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太阳能电池 pc1d仿真软件 参数优化 转换效率
下载PDF
挑战台式机——华硕D1系列移动PC
16
作者 毛元哲 《微型计算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华硕D1系列移动PC 笔记本电脑 散热系统 CPU 台式计算机
下载PDF
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器件模拟及性能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艾斌 张勇慧 +1 位作者 邓幼俊 沈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8-1329,共12页
由于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兼有晶体硅太阳电池高效、性能稳定和薄膜电池低成本的优点,是最有可能取代现有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下一代薄膜电池技术.本文利用PC1D软件对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器件模拟.为了使模拟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由于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兼有晶体硅太阳电池高效、性能稳定和薄膜电池低成本的优点,是最有可能取代现有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下一代薄膜电池技术.本文利用PC1D软件对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器件模拟.为了使模拟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我们采用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器件结构和参数设置.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背表面场(back surface field,BSF)层、基区和发射区参数、晶体硅活性层电学质量、电池表面钝化情况、电池内部复合情况和pn结漏电情况等对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在影响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效率的众多因素中,辨认出对电池效率影响幅度最大的3个参数依次是基区少子扩散长度、二极管暗饱和电流和正表面复合速度.通过模拟还发现,基区不是越厚越好,基区厚度的选择必须要考虑基区少子扩散长度的值.当基区少子扩散长度较小时,基区的最佳厚度应小于或等于基区少子扩散长度;当基区少子扩散长度较大时,基区少子扩散长度应至少是最佳基区厚度的2倍.此外,本文不但对模拟结果的现象进行了描述,还深化解释了其变化的物理机制.由于外延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在器件结构上与晶体硅太阳电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本文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特别是当下研究最热门的薄硅片太阳电池也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 器件模拟 pc1d模拟
原文传递
晶体硅太阳电池SiN_x/Al背反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宗存 陈达明 +1 位作者 朱彦斌 沈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0,共5页
随着硅片的不断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背反射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采用PC1D软件进行理论模拟,研究背反射率对电池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影响.模拟表明,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内、外量子效率均随着背反射率增大而变大.当电池背反射... 随着硅片的不断减薄,晶体硅太阳电池背反射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采用PC1D软件进行理论模拟,研究背反射率对电池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影响.模拟表明,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和内、外量子效率均随着背反射率增大而变大.当电池背反射率从60%增加到100%时,电池短路电流提高了0.128A,最大输出功率提高了0.066W,开路电压提高0.007V;1100nm波长下,内量子效率提高39.9%,外量子效率提高17.4%,电池效率提高了0.4%.然后,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SiNx/Al背反射器,实验结果表明,在长波波段SiNx/Al背反射器具有良好的背反射性能,在1100nm以上的长波波段含有SiNx/Al背反射器结构的电池比普通Al背场电池对同波长光的背反射率高出15%,因而具有更高的电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背反射 pc1d模拟 背反射器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SiN_x/Al rear reflectance performance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被引量:2
19
作者 LIANG ZongCun, CHEN DaMing, ZHU YanBin & SHEN Hui Institute for Solar Energy System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12期3209-3213,共5页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rear surface reflectance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ickness of the silicon wafers. In this paper PC1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rear surface reflectance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crease of thickness of the silicon wafers. In this paper PC1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rear surface reflectance and the electrical as well as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lar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quantum efficiency were all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ar reflectance. When the rear reflectance increased from 60% to 100%,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maximum output power were improved by about 0.128 A, 0.007 V, and 0.066 W, respectively. 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by 39.9%, the external quantum increased by 17.4%,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s was enhanced by 0.4% at 1100 nm wavelength. The screen-printing was selected to prepare SiNx/Al reflector,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Nx/Al reflector has desired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al rear reflectance, with the reflectivity of 15%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aluminum BSF at 1100 nm wave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REAR reflectance pc1d simulation REAR REFLECTOR
原文传递
Study on device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the epitaxial crystalline silicon thin film solar cell 被引量:4
20
作者 AI Bin ZHANG YongHui DENG YouJun SHEN H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187-3199,共13页
Because crystalline silicon thin film (CSiTF) solar cells possess the advantages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such as high ef- ficiency and stable performance and those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such as low cos... Because crystalline silicon thin film (CSiTF) solar cells possess the advantages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such as high ef- ficiency and stable performance and those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such as low cost and so on, it is regarded as the next genera- tion solar cell technology, which is most likely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performed device simulation on the epitaxial CSiTF solar cell by using PCI D software. In order to make simulation results clos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we adopted a more realistic device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On this basis, w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back surface field (BSF) layer, base and emitter, electrical quality of crystalline silicon active layer, situation of surface passivation, internal recombination and p-n junction leakage on the optoelectronic performance of the epitaxial CSiTF solar cell. Among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epitaxial CSiTF solar cell, we identified the three largest efficiency-affecting parameters. They are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the diode dark saturation current and the front 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 in order. Through simulations, we found that the base is not the thicker the better, and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ter- mining the optimal base thickness. When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is smaller, the optimal base thickness should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when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is larger, the base minority carrier diffusion length should be at least twice the optimal base thicknes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not only illustrat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ut also explains their changes from the aspect of physical mechanisms. Because epitaxi- al CSiTF solar cells possess a device structure that is similar to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the conclusions drawn in this pa- per are also applied to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to a certain extent, particularly to thin silicon solar cells which are the hot- test research topic at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 crystalline silicon thin film solar ceils device simulation pc1d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