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对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病人PCA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王淼 佘守章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等一氟比洛芬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三组... 目的: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等一氟比洛芬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三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其中A泵三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B泵F组以氟比洛芬酯PCIA强化;L组B泵以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B泵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ge分级)和病人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并记录订后1h、2h、4h、6h、8h、12h、16h、18h、24h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和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的一般飞速相似,24小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三组病人未按压PCA泵的病人各为2例(10%),静脉用药量分别为(53.9±2.1)mg(F组)、(11.4±2.8)mg(L组)、(4.7±3.5)mg(M组)。在相同时间段内三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比值均相似(P〉0.05)。结论: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氟比洛芬酯与吗啡的比例约为12:1;氯诺昔康与吗啡的比例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自控静脉 氟比洛芬酯 氯诺昔康 吗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沈锦春 郭海峰 +3 位作者 杨建军 段满林 朱四海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VAS和舒适评分(BCS),记录术后吗啡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两组VAS和BCS评分在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12h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用量为(16.99±3.51)mg,明显低于吗啡组的(25.09±4.63)mg(P<0.01)。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9.05±11.20)h,短于吗啡组的(78.05±12.94)h(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吗啡用量,促进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季淑娟 解珂 +2 位作者 黄礼兵 张静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Ⅱ组)、单纯吗啡组(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术后24h(T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Ⅱ组)、单纯吗啡组(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测定T细胞分化抗原(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CD4+/CD8+表达及淋巴细胞(Lcell)总数。结果Lcell总数三组T2时均低于T1时(P<0·01),Ⅲ组T3时与T1时比较仍明显减少(P<0·05),CD4+Ⅲ组T2时明显低于T1时(P<0·05)。CD3+在T2时Ⅲ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CD4+在T1时Ⅲ、Ⅱ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组免疫系统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肿瘤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沈锦春 杨建军 +3 位作者 周志强 李伟彦 谢军民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h、术后24、48、120h五个时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3-CD16+CD56+)。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在手术2h、术后24、48h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0hCD3-CD16+CD56+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4+、CD4+/CD8+在术后24h下降幅度较小(P<0.05),而NK细胞则在手术2h和术后24h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中重度术后疼痛患者吗啡用量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瑞芳 左明章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与单纯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用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术后镇痛吗啡5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F1组:氟比洛芬酯50mg超前镇痛,术后镇痛吗...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与单纯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用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术后镇痛吗啡5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F1组:氟比洛芬酯50mg超前镇痛,术后镇痛吗啡5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F2组:氟比洛芬酯100mg+吗啡5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3组术后镇痛(PCA)的设置:PCA2mL,锁定时间5min,每小时极量20mL。观察患者术后2,8,24h的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术后2,8,24h的静息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活动痛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吗啡用量F1、F2组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中均无呼吸抑制和胃肠道出血发生。结论对于中重度术后疼痛的中老年患者,氟比洛芬酯50mg超前镇痛或者镇痛泵中吗啡伍用氟比洛芬酯100mg,均可取得较好镇痛效果,并可减少吗啡用量,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昆 邹梅 +2 位作者 张蓉 韩智晓 苏相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氟比洛芬酯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量表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量表及单一症状量表中疼痛及失眠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体健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可有效改善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硫酸吗啡缓释片 癌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涛 肖金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K组),芬太尼组(F组),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完毕后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氟比洛芬酯组(K组),芬太尼组(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KF组)。在PCA开始后的3、6、12、24、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观察镇静效果、病人自控镇痛(PCA)的给药按压次数,及镇痛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镇痛后的病人满意度。记录观察数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与术后镇痛的三组病人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KF组的镇痛效果最好,VAS评分均小于K组和F组(P〈0.05),PCA的按压次数少于另外两组(P〈0.01),镇痛后满意度也好于另外两组,且镇痛后的不良反应最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脉自控镇痛 腹部手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和预先镇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琦 尤新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20 mg+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静脉镇痛 预先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雷鹏飞 高杉 王培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食管癌 术后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薇 汪忠玉 +1 位作者 张华丹 王明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病人3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F1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F2组:手术结束前约30分钟、术后8小时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开启镇痛泵。镇痛药液配制如下:吗啡0.3mg/ml,背景输注速度1ml/h,患者自控量(PCA)2ml,锁定时间5min。术后4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4hVAS评分有差异(p<0.05),24h和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和48h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M组较F1及F2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两组相似,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自控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立平 马欣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3期371-373,382,共4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超前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50 mg;Ⅱ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PCEA:吗啡4 mg以0.9%...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超前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50 mg;Ⅱ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PCEA:吗啡4 mg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分别记录术后1、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Ⅰ组的VAS在6 h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Ⅰ组的吗啡用量(1.51±0.36 mg)低于Ⅱ组(2.12±0.39 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如瘙痒、恶心、呼吸抑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和Ⅱ组2分组和3分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超前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可减少术后的吗啡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脂 吗啡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黄礼兵 季淑娟 崔苏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吗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胸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劲军 徐康清 +2 位作者 罗文颖 魏明 黄文起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术后静脉镇痛 吗啡 开胸手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静 崔苏扬 +4 位作者 汪小海 季淑娟 黄礼兵 解珂 赵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为0);F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P组,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观察6、12、24、36、48h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48h吗啡总用量,并采集麻醉诱导前和切皮后6、12、24h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术后6h,P组VAS明显低于M组。术后12h,P组及F组VAS均明显低于M组。此外,M组术后48h吗啡总用量明显多于P组及F组。三组患者术前IL-6、IL-10几乎不可测到,切皮后6h,三组血浆IL-10均达峰值,但M组明显低于P组及F组。切皮后12h三组IL-6达峰值,其中M组明显高于P组及F组,24hM组仍明显高于P组。结论术前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更好的控制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的重度疼痛,并明显减少吗啡用量,此外还能明显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6生成,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单次静注凯纷复合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庆龙 岳子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86-68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妇科术后镇痛中,单次静注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硬膜外使用小剂量吗啡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年龄23~59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在术中缝腹膜后给予镇痛药... 目的:观察在妇科术后镇痛中,单次静注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硬膜外使用小剂量吗啡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年龄23~59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在术中缝腹膜后给予镇痛药物。A组:硬膜外注入吗啡2.5 mg;B组:硬膜外注入吗啡1.5 mg;C组:硬膜外注入吗啡1.5 mg,同时静脉注射凯纷50 mg。记录术后4h、8 h、16h、20h、24h、28h、32h和36h VAS评分、Prince Henry评分(PHS)、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病人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1.88±5.50)h、(15.03±5.02)h和(28.98±5.82)h,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B组在8~28 h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在20~36 h时也明显低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镇痛评分的比较结果相一致。B、C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瘁的患者均少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汗畏寒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未见。结论:单次静注凯纷复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能增加镇痛强度和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可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覃鲁 张维恭 钟海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用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8 h及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h及48 h,观察组患者的吗啡用量分别为(40.36±14.65)mg和(60.64±14.45)m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29±20.68)mg和(72.38±18.3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8.19±11.1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27±13.37)h,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可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减少吗啡的用量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明 车晓琪 董长明 《西部医学》 2015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时吗啡的用量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时吗啡的用量及其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12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术后给予吗啡+昂丹司琼镇痛泵镇痛,并于术前、术后给予安慰剂,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吗啡用量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VAS评分及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能够在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吗啡用量,加快肠功能恢复,同时并未增加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胃癌根治术 吗啡用量 肠功能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食管癌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18
作者 郑闽江 朱贵芹 颜凤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21-623,共3页
目的:观察了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食管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1次... 目的:观察了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食管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吗啡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药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1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2h、6h、24h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浓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IFN-γ、IL-4水平在术后2h、6h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仍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与B组比较,A组IL-4、IFN-γ升高幅度较小。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较单用吗啡镇痛可降低血清IFN-γ、IL-4水平,从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振兵 张卫东 任永乐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411-2413,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府谷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府谷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前及术后24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吗啡用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3.57±0.42)分vs(5.18±0.43)分]、吗啡用量[(56.32±1.28)mg vs(65.83±1.25)mg)]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3.59±0.33)分vs(2.46±0.31)分]和BCS评分[(3.83±0.33)分vs(2.29±0.31)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64±0.58)d vs(2.35±0.59)d]、恢复正常饮食时间[(1.48±0.53)d vs(5.39±0.52)d]、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2.2%vs 34.7%)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氟比洛芬酯协同吗啡镇痛,可减少吗啡用量,达到相同镇痛效果的同时减轻不良反应,并有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 氟比洛芬酯 胃癌 吗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研究
20
作者 田彬 刘万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开胸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