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拉曼光谱结合PCA-MD应用于水基香精的质量监控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秀明 李源栋 +3 位作者 刘志华 王家俊 宋春满 段焰青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基于拉曼散射光谱对水为溶剂的香精样品的检测优势,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香精香料品质进行监控。采集以水为溶剂的A、B、C三类香精共385个样品的激光拉曼光谱图,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基于拉曼散射光谱对水为溶剂的香精样品的检测优势,应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香精香料品质进行监控。采集以水为溶剂的A、B、C三类香精共385个样品的激光拉曼光谱图,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对三类香精香料样品进行分类建模。通过计算类内和类间马氏距离,结果发现香精A样本间性质或特征的相似程度高,香精C与香精A的指纹特征差异较大,香精C与香精B的指纹特征差异较小。结合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PSC)技术监控香精香料的质量变化,将马氏距离上限的控制范围(UCL)设定在该类平均马氏距离的+3σ范围之内时,异常样品均获得正确的监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水基香精 pca-md MPSC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坤 刘振飞 +2 位作者 高列 樊嘉杰 茅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 为准确评估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首先,以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利用马氏距离表征光伏系统的健康程度;然后,通过旁路实验和模拟灰尘实验验证了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避免PR方法评价结果的"伪正常"现象;最终,通过实验对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与PR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PR方法相比,该光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能够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光伏系统的性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 健康状态 主成分分析 马氏距离 光伏系统性能比
下载PDF
箱式贮叶过程中烟叶品质变化的近红外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勇 刘泽 +2 位作者 邱昌桂 唐丽 王家俊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11,共4页
为探索箱式贮叶过程中片烟内在品质的变化,选取云南某卷烟烟叶配方模块为试验对象,分别在木质箱中进行了4,14,24,48和96 h不同贮叶时间试验,通过采集不同贮叶时间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Principal component... 为探索箱式贮叶过程中片烟内在品质的变化,选取云南某卷烟烟叶配方模块为试验对象,分别在木质箱中进行了4,14,24,48和96 h不同贮叶时间试验,通过采集不同贮叶时间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利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分类法建立相应的表征类模型,并进行了感官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贮叶时间的增加,烟叶品质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贮叶48 h烟叶品质改善明显,且品质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式贮叶 近红外光谱 PCA—MD分类法
下载PDF
基于不同波段对成品汽油的模式识别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黎 张军 +2 位作者 陈哲 余谦 王京华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8-1212,共5页
为了实现对输油管道上顺序输送不同牌号汽油(90#,93#,97#)时汽油间界面的区分,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700—1100nm波段和1100—1700nm波段3种不同牌号成品汽油的近红外光谱,... 为了实现对输油管道上顺序输送不同牌号汽油(90#,93#,97#)时汽油间界面的区分,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700—1100nm波段和1100—1700nm波段3种不同牌号成品汽油的近红外光谱,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汽油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使用1100—1700nm波段的汽油光谱分类结果较好,该方法可进一步鉴别汽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界面检测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模式识别 成品汽油
下载PDF
基于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土壤质量评价——以河南省封丘县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开丽 檀满枝 +1 位作者 密术晓 陈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3-1260,共8页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子,对冲积平原地区来讲尤其重要。然而,现有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很少采用该因子,且评价指标筛选大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封丘县39个剖面数据及113个土钻样点数据,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 (FCM)结合Kriging插值方法获取的9种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空间上分布的单一类别隶属度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专家知识,针对平原地区旱作作物及耕地的耕性对土壤剖面质地构型的性状进行打分,以分值为参照,在Arc GIS 9.2中9个单一类别隶属度栅格文件进行栅格计算,获取了研究区土壤剖面质地构型栅格的综合分值。利用包括土壤剖面质地构型在内的多个土壤属性,结合作物产量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了最小数据集(MDS);应用指数和法,基于两种途径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测产获取的作物产量对两种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指数与作物产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土壤质量状况。在添加剖面质地构型因子后,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有进一步的改善,可见在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地区,剖面质地构型是土壤质量评价必不可少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质地构型 土壤质量 冲积平原 模糊C均值(FCM) 最小数据集(MDS)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光谱信息降维及判别模型建立用于识别湿地植物物种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雪华 孙岩 吴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9-464,共6页
研究分析了北京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高光谱数据特征。主要采用马氏距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进行降维,并对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利用提取的光谱信息构建判别模型对湿地植物进行判别,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比较评价,最后获得最佳判别模型... 研究分析了北京地区常见湿地植物的高光谱数据特征。主要采用马氏距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进行降维,并对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利用提取的光谱信息构建判别模型对湿地植物进行判别,并对模型精度进行比较评价,最后获得最佳判别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马氏距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都能对光谱进行有效降维,(2)利用从光谱中提取的特征参数建立的判别模型,得到物种识别的精度都高于90%。可见,湿地植物高光谱数据信息的变换和利用能促进对湿地植物光谱特征的认识和提取,而建立模型进行植物判别可以指导未来遥感领域的湿地制图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光谱降维 马氏距离法 主成分分析法 物种识别
下载PDF
黔川典型白酒多元素组成及其原产地判定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姜涛 肖唐付 +2 位作者 宁增平 贾彦龙 刘意章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5,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测试黔川三个不同原产地的19个典型白酒样中的48个元素含量组成。对多元素含量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DS)、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等多...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测试黔川三个不同原产地的19个典型白酒样中的48个元素含量组成。对多元素含量进行多维尺度分析(MDS)、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探讨多元素组成对不同原产地白酒溯源的可行性,筛选出白酒原产地判定的有效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原产地白酒样中多元素含量有其各自的分布特征,其中Ca、Na、Fe、Mn、Be、Sc、V、Cu、Ga、Ge、Y、Cs、Pr、Nd、Sm、Eu、Gd、Tb、Dy、Ho、Tm、Yb和Lu等23个元素存在显著差异。多维尺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白酒样分成不同类别,其类别与原产地基本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个元素指标可判别白酒样的产地来源,依次为Mn、Ga、Sc、V、Na和Cs,整体正确判别率为94.7%。利用多元素指纹技术对白酒原产地判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多元素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对矸石山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旭炜 贾树海 +2 位作者 李明 刘阳 苏铁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102,共5页
以矸石山立地条件下树龄为10a的刺槐、火炬树、白榆、中国沙棘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植被(CK)共5种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0~10cm)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测定的14个土壤属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敏感性指标,并建立指标评价体... 以矸石山立地条件下树龄为10a的刺槐、火炬树、白榆、中国沙棘人工林以及自然恢复植被(CK)共5种恢复模式下表层土壤(0~10cm)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测定的14个土壤属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敏感性指标,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继而用TOPSIS法对不同植被恢复土壤质量改良效果进行多目标评价。PCA分析剔除了Pb、Cd和脲酶等3个指标,建立了包括Cu、Cr、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pH、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O层厚度以及直径<2mm粒级含量等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TOPSI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对矸石山土壤质量改良均有显著效果,其Fi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白榆(0.70)、刺槐(0.62)、火炬(0.60)、中国沙棘(0.55)、CK(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质量评价 MDS PCA TOPSIS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天麻产地鉴别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白庆旭 候英 +5 位作者 杨盼盼 李伟 林昕 苏霁玲 徐娟 刘祥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30,共7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天麻产地的定性模型,并对天麻产地进行鉴别。利用AntarisⅡ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云南昭通、省内非昭通、省外的88个天麻样品,采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联用马氏距离算法(PCA-MD...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建立天麻产地的定性模型,并对天麻产地进行鉴别。利用AntarisⅡ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FT-NIR)对云南昭通、省内非昭通、省外的88个天麻样品,采用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联用马氏距离算法(PCA-MD)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算法(PLS-DA)对不同产地天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CA-MD和PLS-DA模型的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0.91%和95.45%,PLS-DA模型可以更好地对不同产地的天麻进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天麻 主成份分析联用马氏距离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产地鉴别
下载PDF
岩溶区坡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重庆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伍宇春 傅瓦利 +2 位作者 程辉 陈高起 文志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 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该地区坡耕地石漠化程度高,土壤侵蚀问题严重,致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退化。以重庆市中梁山坡耕地样区为例,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进行小尺度坡耕地土壤肥力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分析表明,25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0%、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要求;运用主成分分析(PCA),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氨、耕层厚度和粉黏比进入最小数据集(MDS),并对进入MDS的肥力因子进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表明选取的MDS能最大程度表达坡耕地土壤属性信息;利用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并对单项肥力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研究区80%样地肥力综合指数在0.40-0.60之间,肥力水平处于中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图上下文及在图距离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征 汤进 +1 位作者 江波 罗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图结构的特征提取及相似性度量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传统的方法对存在非刚性变换的图结构难以充分描述这一问题,给出一种基于图的上下文(GC)描述子的图结构信息描述及距离度量方法。首先,通过对图的边缘进行等... 图结构的特征提取及相似性度量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传统的方法对存在非刚性变换的图结构难以充分描述这一问题,给出一种基于图的上下文(GC)描述子的图结构信息描述及距离度量方法。首先,通过对图的边缘进行等距离散取样得到该图的采样点集;其次,基于图的采样点集给出图的上下文描述子;最后,采用推广的推土机距离(EMD)方法实现图的上下文描述子的距离度量。不同于图的编辑距离计算方法,所提方法不需要定义代价函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一些非刚性变换前后的图的距离计算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度量 形状上下文 直方图分析 推土机距离 主成分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挥发性特征组分的卷烟烟丝质量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超 刘秀明 +6 位作者 秦云华 王家俊 张承明 李娥贤 许永 吴亿勤 蒋次清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9-47,共9页
为考察卷烟烟丝的质量变化趋势,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检测不同品牌、不同批次卷烟烟丝中50种挥发性特征组分含量(质量分数),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统计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质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 为考察卷烟烟丝的质量变化趋势,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检测不同品牌、不同批次卷烟烟丝中50种挥发性特征组分含量(质量分数),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PCA-MD)统计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质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C品牌5个批次卷烟烟丝样品可分成5类,且2015与2016年烟丝特征组分含量波动较大;2016年7—10月份的烟丝中50种挥发性特征组分含量基本一致,仅8月份出现细微波动。该变化趋势与烟丝配方调整的情况一致。(2)2015年C、D品牌烟丝样品中特征组分含量的差异较大,表明可以用PCA对不同品牌质量特征进行定性描述。(3)C、D品牌烟丝样品间的马氏距离较大,D品牌的马氏距离是C品牌的5~10倍,表明可以用马氏距离对卷烟烟丝质量波动状况进行定量表征。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卷烟产品的均质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丝 挥发性特征组分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质量趋势分析 均质化评价
下载PDF
雷达辐射源的脉冲包络特征降维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义红 龙健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1年第2期26-29,35,共5页
脉冲包络是雷达辐射源的重要特征,传统上对于包络特征一直没有很好的描述方法,尤其是由于雷达系统无意调制带来的细微特征描述更加困难,导致了脉冲包络特征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此,以无意调制带来的脉冲包络起伏特征作为输... 脉冲包络是雷达辐射源的重要特征,传统上对于包络特征一直没有很好的描述方法,尤其是由于雷达系统无意调制带来的细微特征描述更加困难,导致了脉冲包络特征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此,以无意调制带来的脉冲包络起伏特征作为输入,结合各种降维方法,探讨包络的本征维数和低维表达,保证特征的可靠性,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脉冲 包络特征 本征维数 降维 主成分分析 多维尺度变换
下载PDF
类保持投影(英文)
14
作者 李长国 张润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7,89,共6页
给出了一种高维数据可视化方法——类保持映射.即在对高维数据投影过程中,强调类的数目尽量保持.在对原数据点间距离加以适当权重后,这种投影方向给出了距离损失最小的二维构图.模拟表明此程序是主分量分析的扩展,且优于塞曼算法.
关键词 多维标度分析 塞曼映射 主分量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空气质量指数及其影响因子可视化分析
15
作者 刘晓霞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9年第11期60-65,共6页
为研究AQI与PM2.5,PM10,SO2,NO2,CO及O3的关系及这6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高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表达。首先使用散点图矩阵得到其两两之间的关系,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实现低... 为研究AQI与PM2.5,PM10,SO2,NO2,CO及O3的关系及这6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高维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表达。首先使用散点图矩阵得到其两两之间的关系,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其次使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实现低维空间表达高维数据的目的;最后使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对所得到的低维数据的聚集性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原高维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散点图矩阵 PCA MDS
下载PDF
The Community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Arable Soil Insect Community Following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in Xinjiang, China
16
作者 LIN Ying-hua LIU Hua +1 位作者 ZHANG Shu-qing ZHANG Fu-d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was studied in grey desert soil district in September 2004. 90 soil samples and 100 pitfall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treatments, i.e., abandonment (Aband.), CK, N, NP, NK, PK, NPK, MNPK (fe...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was studied in grey desert soil district in September 2004. 90 soil samples and 100 pitfalls were collected from 10 treatments, i.e., abandonment (Aband.), CK, N, NP, NK, PK, NPK, MNPK (fertilizer N:organic N = 3:7), 1.5MNPK, and SNPK. 4915 soil insects (128 unknown), as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9 orders and 33 families, were obtained by pitfall traps and modified Tullgren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macro fauna in total reached their peaks in abandonment, whereas meso and micro fauna in N and PK, respectively. Of the 10 treatments, the most dominant of soil insect composition was in MNPK and most evenness was N. The result by Kruskal-Wallis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rable soil insect w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X0.05(9) = 23.38, P 〈 0.005), and soil insect group of the abandonm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was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by non-metric- MDS analysis: (1) NPK, MNPK, 1.5MNPK, CK, (2) NP and PK, (3) NK and N, (4) SNPK, and (5) abandonment, which indicated that distribution of soil insect wa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fertilizer. I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wo factors explained 98.51% of the total variation among the 10 treatments, and the factor one explained that N and SNPK positively affected soil insect community, whereas factor two explained that 1.5MNPK positively affected soil insect community, which showed that the diversified fertilizer did not evenly affect the soil insec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insect FERTILIZER non-me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 (non-metric-M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下载PDF
秸秆还田、覆膜和施氮对旱地麦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子壮 王松燕 +5 位作者 陆潇 史多鹏 吕慎强 李嘉 杨泽宇 王林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2303,共12页
通过5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覆膜及氮肥对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CT)、秸秆还田(SR)和覆膜栽培(FM);副处理为3种施氮水平:0、144和180 kg·hm^(-2).在第5季冬小麦收获后采集耕... 通过5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覆膜及氮肥对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CT)、秸秆还田(SR)和覆膜栽培(FM);副处理为3种施氮水平:0、144和180 kg·hm^(-2).在第5季冬小麦收获后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容重(BD)、孔隙度(SP)、田间持水量(FC)、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矿质氮(NO_(3)^(-)-N+NH_(4)^(+)-N)、速效磷(AP)、速效钾(AK)、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蔗糖酶(SA)、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A)和脱氢酶(DHA)等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性质等指标,基于两个最小数据集(MDS),利用线性(LT)和非线性(NLT)评分模型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通过与冬小麦产量拟合来寻找最优SQI,据此分析土壤质量对秸秆还田、覆膜及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SR处理的SP、FC、SOC、TK、SA、ALP、DHA、MBN和MBC分别较CT显著高10.1%、40.5%、28.3%、14.3%、22.0%、8.9%、48.3%、35.9%和62.5%.FM处理的SP、FC、NO_(3)^(-)-N、AP、AK、ALP和MBN分别较CT显著高3.1%、14.6%、729.0%、37.4%、28.2%、7.2%和17.7%.SR和FM处理冬小麦产量分别较CT显著高25.1%和18.6%.与N_(0)相比,施用氮肥土壤SP、TN、NO_(3)^(-)-N、NH_(4)^(+)-N、ALP和MBN显著增加3.4%~407.6%,BD、SOC和MBC/MBN显著下降3.0%~31.7%.在3种栽培模式下,施氮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增幅为69.4%~79.1%,相同栽培模式两施氮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基于MDS2的非线性评分模型计算的SQI能够更准确地评价旱地麦田土壤质量.在NLT-SQI2中,SR、FM和氮肥均可增加土壤的SQI,在SR配施N_(180)水平下SQI达到最大,FM次之,CT最小.综上,秸秆还田和覆膜配施适量氮肥能维持和提高土壤质量,秸秆还田优于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覆膜 氮肥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数据集(MDS) 土壤质量指数(SQI)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 被引量:147
18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3 位作者 同延安 南雄雄 周密 侯永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以杨凌为研究区域,选择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7个田块土壤,利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27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 以杨凌为研究区域,选择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7个田块土壤,利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27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需求。运用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速效钾、碳酸钙、全磷、全氮、土壤有机质、CEC、速效磷、全钾进入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库集(MDS),利用非线性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且评价单项肥力指标,利用雷达图直观地反映单因素肥力指标在土壤中的状态以及土壤肥力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全磷和碳酸钙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范围为0.7-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库 隶属度函数 土壤肥力综合指数
原文传递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被引量:19
19
作者 吴玉红 田霄鸿 +4 位作者 池文博 南雄雄 闫小丽 朱瑞祥 同延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68-1476,共9页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田(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田(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库集 隶属度函数 土壤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蕲春蕲艾种植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琳 王梓欣 +4 位作者 蒋靖怡 苗玉焕 赵婷婷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738-3748,共11页
为探究蕲春县蕲艾主要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在综合分析蕲春县蕲艾主要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基础上,选取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各土壤肥力指标的Norm值以及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最小数据集(MDS);绘制雷达图直观反映单项指标的肥... 为探究蕲春县蕲艾主要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在综合分析蕲春县蕲艾主要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基础上,选取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各土壤肥力指标的Norm值以及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最小数据集(MDS);绘制雷达图直观反映单项指标的肥力水平及采样区综合水平;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分别计算总数据集(TDS)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SFQI),并对两者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成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为pH、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镁;雷达图反映14个种植区土壤的有机质肥力差异最大,碱解氮肥力差异最小,速效磷和有效铁整体含量较高,碱解氮整体含量最低;以Norm值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得到的MDS-SFQI更敏感,且与TDS-SFQI的相关性更强,可以较好代表TDS;SFQI-MDS变幅为0.298~0.784,均值为0.565,变异系数为18.38%;SFQI-MDS均值最高的为漕河镇;SFQI-MDS值的聚类结果显示土壤肥力可分为4个等级:Ⅰ级(SFQI≥0.699)为优,占11.24%,主要分布在青石镇、八里湖和张榜镇;Ⅱ级(0.571≤SFQI≤0.680)为良,占43.82%,主要分布在漕河镇、横车镇和彭思镇;Ⅲ级(0.466≤SFQI≤0.557)为一般,占32.58%,主要分布在赤东镇和株林镇;Ⅳ级(SFQI≤0.42)为差,占12.36%,主要分布在管窑镇。建议蕲春县蕲艾在种植时应增施氮肥与钾肥、适量增加镁肥和钙肥施用量,同时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春 蕲艾 最小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