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标志物CD133基因表达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艳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干细胞标志物CD133基因表达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39例和高级别... 目的:分析干细胞标志物CD133基因表达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39例和高级别组32例,均行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检测。比较不同恶性程度脑胶质瘤患者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以Spearman检验来分析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组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1=0.767,P1=0.008,r2=0.712,P2=0.013)。结论:CD133基因表达指数、PCNA-LI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CD133基因表达指数 pcna-li 恶性程度
下载PDF
睾丸精原细胞瘤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谷彦军 古强 +2 位作者 韩英杰 赵风云 马鸿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检测 5 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增殖状态 ,比较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形态计量技术对 5 1例精原细胞瘤组织切片进行PCNA染色 ,并计数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结果 :5 1例精原细胞... 目的 :检测 5 1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增殖状态 ,比较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形态计量技术对 5 1例精原细胞瘤组织切片进行PCNA染色 ,并计数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结果 :5 1例精原细胞瘤PCNA标记指数为 2 9 88± 10 86 ,核分裂象计数 / 10HPF为 2 4 31±11 0 0 ,二者显著正相关 (rs=0 5 0 5 ,P <0 0 1)。结论 :PCNA标记指数和核分裂象计数在一定程序上均可反映精原细胞瘤瘤细胞的增殖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PCNA标记指数 核分裂象计数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Thymoquinone Suppresses Cellular Proliferation, Inhibits VEGF Production and Obstructs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in the Rat Model of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2
3
作者 Wasfi Asfour Sawsan Almadi Lina Haffar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3年第1期7-17,共11页
A myriad of medicinal effect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ymoquinone (TQ), the major biological-active component of Nigella sativa. TQ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The present work was undertak... A myriad of medicinal effect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ymoquinone (TQ), the major biological-active component of Nigella sativa. TQ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The present work was undertaken to further explore TQ’s chemopreventive efficacy against 1, 2-dimethylhydrazine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in the rat model through a two-phase study (initiation and post-initiation) and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in vivo. TQ treatment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umor incidence, multiplicity and mean tumor volume. However, although mean tumor volume and multiplicity were decreased upon TQ treatment in the post-initiation phase, TQ did not reduce incidence significantly.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s assessed by expression of colonic PCNA, was shown to be inhibited in consequence to TQ treatment in both phases, with a more pronounced reduction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an appreciable negative impact of TQ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roduction in tumor-bearing rats. Furthermore, w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Q-treatment, in both phases, tended to considerably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Q, at an orally daily dose of 10 mg/kg, has a chemopreventive effect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attenuate tumor burden, suppress progression of pre-neoplastic lesions and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in the post-initiation phase of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We surmise that such effects of TQ may be due to suppression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ion of VEGF production.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chemopreventive approach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in humans in the next future, and illuminate a promising horizon to combat progression of benign colonic pre-neoplastic lesions into malignant metastatic tumors and to manage colo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MOQUINONE pcna-li VEGF Serum Levels Tumor Progression INVASION Rat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INITIATION Post INITIATION Phase Modified Duke’s Classification Chemoprevention
下载PDF
RNA干扰IGF-1受体和EGF受体表达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卢硕 孟小萍 +4 位作者 周绪红 袁玉林 彭涛 李俊 叶林峰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IGF-1受体和EGF受体表达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状态和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周期趋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形态计量技术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切片进行PCNA染色、HE染... 目的探讨RNA干扰IGF-1受体和EGF受体表达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状态和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周期趋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形态计量技术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切片进行PCNA染色、HE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鼻咽癌CNE2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细胞各期的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结果实验组鼻咽癌皮下移植瘤PCNA标记指数为27.19±10.20,核分裂像计数为18.80±7.47;质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鼻咽癌皮下移植瘤PCNA标记指数别为36.47±9.03和37.07±8.63,核分裂像计数分别为37.53±5.25和38.03±6.15,同一组的两指标显著正相关(P<0.01)。实验组鼻咽癌CNE2细胞处于G0/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63.80±0.64、33.29±0.21和2.91±0.04,而两对照组鼻咽癌CNE2细胞处于G0/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47.91±0.65(44.64±0.28)、42.71±0.11(45.70±0.15)和9.38±0.14(9.65±0.01)。实验组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指数为36.2±0.65,而两对照组鼻咽癌CNE2细胞分别为52.09±0.08和55.35±0.08。结论EGFR和IGF-1R基因治疗鼻咽癌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变鼻咽癌CNE2细胞周期趋势和降低移植瘤的增殖水平达到的;PCNA标记指数、核分裂像计数和G2/M期的鼻咽癌细胞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反应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水平,三者可作为评估鼻咽癌增殖活性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CNA标记指数 核分裂像计数 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HP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
5
作者 刘书哲 高伟敏 +3 位作者 檀艳丽 薛娟 张颖 方川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HP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69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HPA蛋白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VD)和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胶质瘤组织HPA的阳性表达率为53.6%(... 目的探讨HPA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69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HPA蛋白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 LI)、微血管密度(MVD)和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胶质瘤组织HPA的阳性表达率为53.6%(37/69)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8),P<0.05,HPA的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级别的升高而增加(χ2=35.88,P<0.01)。HPA蛋白阳性表达的胶质瘤组织中的MVD值(46.46±9.31)和PCNA LI值(46.59±12.35)显著高于HPA蛋白阴性组的MVD值(30.60±6.61)和PCNA LI值(22.42±7.63),P均<0.01。结论HPA蛋白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瘤细胞增生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乙酰肝素酶(HPA) 微血管密度(MVD) 免疫组织化学 PCNA标记指数(PCNALI)
下载PDF
脑胶质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yclin Dl蛋白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6
作者 曹慧玲 崔文 +3 位作者 高继发 梁桂华 王旭 田德明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Dl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82例脑胶质瘤及10例瘤旁正常脑组织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CyclinDl蛋白。结果82例胶质瘤中PCNA标...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yclinDl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82例脑胶质瘤及10例瘤旁正常脑组织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CyclinDl蛋白。结果82例胶质瘤中PCNA标记指数(PCNALI)较正常脑组织明显升高,并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5)。CyclinDl蛋白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间以及不同分级的胶质瘤间无明显差异(P>0.1)。结论PCNA是胶质瘤发生和恶性转化的重要促进因子,而CyclinDl可能不参与该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PCNA CYCLIN D1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癌克利抗癌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修杰 荣祖元 +2 位作者 张苏红 杨体模 张少南 《实用癌症杂志》 199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用癌克利对人胃腺癌MKN-45进行裸鼠体内抑癌实验,并对各组肿瘤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结果:使用癌克利剂量为每日10g/kg、5g/kg、2.5g/kg时,抑瘤率为别为44.5%(P<0.05)、... 用癌克利对人胃腺癌MKN-45进行裸鼠体内抑癌实验,并对各组肿瘤组织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测定。结果:使用癌克利剂量为每日10g/kg、5g/kg、2.5g/kg时,抑瘤率为别为44.5%(P<0.05)、37.8%(P<0.05)、18.6%(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用药组部分癌细胞核固缩、变性,片状坏死,有散在炎细胞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8.6±23.1、265.8±47.4、275.8±2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7.8±91.2,P<0.01)。结果表明,癌克利对人胃腺癌MKN-45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DNA多聚酶δ活性、诱导癌细胞分化逆转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克利 人胃腺癌 增殖细胞核 抗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浸润对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海力 吴本俨 +2 位作者 尤纬缔 申明识 王文菊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浸润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明确机体免疫因素对胃癌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 (SLAB)法检测 6 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以及DCs标... 目的 研究进展期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浸润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明确机体免疫因素对胃癌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 (SLAB)法检测 6 1例进展期胃癌术后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以及DCs标志蛋白S 10 0的表达 ;以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胃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DCs浸润数量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Ⅲ期胃癌DCs浸润数量低于Ⅰ、Ⅱ期胃癌 (P <0 .0 1)。高DCs浸润组的晚期胃癌比例低于低DCs组 (P <0 .0 5 ) ;高DCs浸润组预后好于低浸润组。DCs浸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 LI)呈负线性相关 (r=- 0 .4 71,P <0 .0 1) ,与凋亡细胞指数 (AI)呈正线性相关 (r =0 .39,P <0 .0 1)。结论 DCs在胃癌的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浸润 进展期 胃癌 生物学行为 预后 影响
原文传递
增生细胞核抗原与良性脑膜瘤复发 被引量:1
9
作者 丁涟沭 刘道坤 +3 位作者 顾志垲 陈建 高宜录 沈剑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索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与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使用 S- 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膜瘤复发组与对照组 PCNA的表达。结果 :复发组第 1次手术切除标本的 PCNA L I为 (14 .0 3± 12 .72 ) % ,对照组为 (0 .82± 0 .6 ... 目的 :探索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与良性脑膜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使用 S- P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脑膜瘤复发组与对照组 PCNA的表达。结果 :复发组第 1次手术切除标本的 PCNA L I为 (14 .0 3± 12 .72 ) % ,对照组为 (0 .82± 0 .6 5 ) % (P<0 .0 1)。复发组 PCNA L I均 >2 .0 % ,对照组 PC-NA L I均 <2 .0 %。复发组同一患者前后两次手术切除标本的 PCNA L I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PCNA L I对判断全切除的良性脑膜瘤复发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当脑膜瘤的 PCNA L I>2 .0 %时 ,提示有复发风险。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与肿瘤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细胞核抗原 良性脑膜瘤 复发 PCNA 组织学类型 年龄 性别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浸润对原发性肝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小玲 梁安民 +4 位作者 葛莲英 谢裕安 匡志鹏 吴继宁 王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浸润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DC浸润对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即用型两步法SuperveisionTM)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组织标本中DC标志蛋白S-...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浸润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预后之间的关系,明确DC浸润对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即用型两步法SuperveisionTM)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癌术后组织标本中DC标志蛋白S-100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癌细胞凋亡比例。结果:高分化肝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高于低分化肝癌(P<0.05);在无门静脉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DC浸润数量显著高于有门静脉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5);DC高浸润组的晚期肝癌比例低于DC低浸润组(P<0.05);DC高浸润组预后好于DC低浸润组(P<0.05)。DC浸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呈负线性相关(r=-0.337,P<0.01),与凋亡细胞指数(AI)呈正线性相关(r=0.435,P<0.01)。结论:DC浸润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DC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树突状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