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隆英 高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2期2194-2196,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20对PCOS不孕夫妇45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 目的比较3种促排卵方案对PCOS患者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20对PCOS不孕夫妇45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来曲唑联合HMG组。B超监测卵泡和子宫内膜变化并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优势卵泡直径≥14mm的个数,HMG组最高,来曲唑联合HMG组居中,来曲唑组最低(P〈0.05);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来曲唑组明显小于HMG组(最厚)和来曲唑联合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为29%(54/187),均明显高于HMG组20%(32/162)和来曲唑组10%(10/103)。三组I晦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HMG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PCOS患者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s促排卵子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三种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对反复性交后试验不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叶明建 李金美 +3 位作者 赵恩慧 陈雅珍 吴小妹 朱卫中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2期174-175,183,共3页
性交后试验(post coital test,PCT)是评估宫颈黏液功能、精子成活率和穿透力等的常用方法。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us insemination,IUI)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对改善反复PCT不良者临床结局具有积极作用[1]。有研究发现在提高临床妊娠... 性交后试验(post coital test,PCT)是评估宫颈黏液功能、精子成活率和穿透力等的常用方法。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us insemination,IUI)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对改善反复PCT不良者临床结局具有积极作用[1]。有研究发现在提高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方面,应用促排卵联合IUI的方式更有优势[2]。但目前临床应用的促排卵药物种类较多,各药物间优劣势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0对不孕夫妇临床资料,以探究三种促排卵方案联合IUI对反复PCT不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性交后试验 临床结局 精子成活率 排卵药物 排卵方案 宫颈黏液 活产率
下载PDF
PCOS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宫腔人工授精结局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浩丽 张丽娜 +1 位作者 孔少珊 李利映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5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宫腔人工授精结局,以找出最佳的促排卵方法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61例周期接受宫腔人工授精的PCOS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克罗米芬组(A组),克罗米芬组+HMG组(B组),HMG组(C组),比较三组...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法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宫腔人工授精结局,以找出最佳的促排卵方法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61例周期接受宫腔人工授精的PCOS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克罗米芬组(A组),克罗米芬组+HMG组(B组),HMG组(C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和促排卵结局。结果:三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成熟卵泡数、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临床妊娠率最高;A组hCG日内膜明显薄于其他两组,且流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两组比较,B组Gn天数少,Gn用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个促排卵方案均适用于PCOS患者,克罗米芬+HMG方案可获得相对高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低,且使用Gn天数少,Gn用量小,可作为首选促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人工授精 排卵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罗小欢 夏薇 +2 位作者 苏宁 王维 曾艳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筛选最优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OS患者IUI 634个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氯米芬(CC)组(84周期)、来曲唑(LE)组(76周期)、尿促性腺...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筛选最优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OS患者IUI 634个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氯米芬(CC)组(84周期)、来曲唑(LE)组(76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53周期)、卵泡刺激素(FSH)组(45周期)、CC+HMG组(96周期)、CC+FSH组(75周期)、LE+HMG组(49周期)和LE+FSH组(56周期)等8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IUI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n组(FSH组、HMG组)及CC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数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与LE联合药物组(LE+HMG组、LE+FSH组)(P<0.05);8组中以LE组的单卵泡发育成熟率(82.89%)最高(P<0.01);到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天数HMG组、CC+HMG组、LE+HMG组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P<0.05);CC组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0.05);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LE+HMG组和LE+FSH组)使用Gn的天数及总量均低于Gn组(P<0.05);临床妊娠率CC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均出现在Gn组,14例多胎妊娠出现在Gn组(11例)和联合药物组(3例)。结论:CC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有关;LE组的单卵泡成熟率高,妊娠率满意;Gn组与联合药物组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单独使用Gn伴随较高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而联合促排方案则可明显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因此,联合促排方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os 排卵 内人工授精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5种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叶艳娜 陈宇栋 +5 位作者 贾佳 吴泽璇 文娅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氯米芬联合HMG...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子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303对不孕夫妇482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自然周期组、氯米芬组、来曲唑组、促性腺激素(HMG)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比较6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HCG注射日,HMG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最厚,氯米芬组和来曲唑组的子宫内膜较薄。氯米芬联合HMG组和来曲唑联合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12/46)和29%(9/31),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10%,16/156)和来曲唑组(6%,3/55),P均<0.008。各组的自然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氯米芬联合HMG或来曲唑联合HMG联合用药促排卵方案可明显提高子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人工授精 不同排卵方案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探讨PCOS不孕症患者应用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 被引量:4
6
作者 任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0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60例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的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来曲瞠治疗,研究...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采取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60例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的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来曲瞠治疗,研究组采用来曲哩联合低剂量注射用尿促性素(HMG)治疗,比较两组成熟卵泡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流产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成熟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对照组,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0、26.67%,对照组流产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33%、6.67%,研究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不孕症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过程中,来曲哩联合低剂量HMG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妊娠率,且流产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排卵方案 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7
作者 耿蔷 全松 +1 位作者 郭遂群 邢福祺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 目的:比较来曲唑等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NC)和来曲唑(LE)、氯米芬(CC)、尿促性素(HMG)、尿促卵泡素(u-FSH)4种促排卵药物用于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共56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1%、13.4%、8.7%、16.1%、13.8%,促排卵各组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P均<0.05)。各促排卵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增加IUI妊娠率。LE促排卵作用温和,妊娠率与低剂量HMG和u-FSH方案相当,用于IUI促排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曲唑 排卵 夫精宫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金勇 王媁 刘嘉茵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1-604,共4页
目的:分析3777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探讨促排卵周期的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706个自然周期和3071个促排卵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①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促... 目的:分析3777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探讨促排卵周期的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706个自然周期和3071个促排卵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①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促排卵周期流产率较高(P<0.05);②促排卵周期中仅氯米芬+雌二醇+HMG方案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仅氯米芬+雌二醇方案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③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④非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促排卵周期中排卵障碍患者妊娠率和双胎率均高于其他病因患者(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相比流产率增高;促排卵周期可以提高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率但不能改善非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结局;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排卵周期
下载PDF
超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育症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仲英 李尚为 +4 位作者 谭宗建 马黔红 靳松 李蕾 林卫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S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其妊娠率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采用GnRHa+HMG+HCG短方案超促排卵,于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24、48h分别行两次IUI或于肌注HCG后31~40h行1次IUI,共327周期。...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S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影响其妊娠率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采用GnRHa+HMG+HCG短方案超促排卵,于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24、48h分别行两次IUI或于肌注HCG后31~40h行1次IUI,共327周期。结果周期妊娠率26.91%(88/327),流产率6.82%(6/88),多胎率11.36%(10/88),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0.61%(2/327)。因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男方因素或不明原因不育行IUI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妊娠与未孕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为三线型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均质型内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个周期中行1次IUI的妊娠率35.37%,高于行两次IUI的妊娠率24.0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行第1、2周期IUI的妊娠率分别为30.91%、21.43%,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第3周期(8.70%)。结论GnRHa+HMG+HCG短方案超促排卵联合IUI可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安全性较好。于肌注HCG后31~40h进行1次IUI,以及行第1或2周期IUI,妊娠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 内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 人工授精时机
下载PDF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许咏乐 陈冰 +4 位作者 张艳 孟庆霞 邹琴燕 王玮 李红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16-619,共4页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将男性精液在体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以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性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将男性精液在体外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以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性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促排卵周期是否较自然周期有更好的妊娠结局尚存在争议.本文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中心的1,030个夫精IUI周期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和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排卵周期 妊娠率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虹 李志凌 +3 位作者 王玉莲 肖婉芬 张新能 程本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排卵 妊娠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冬梅 陈辉 +3 位作者 曲緒琴 王惠 孙雪艳 张孝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8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不孕症患者行1 23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资料,对自然周期(NC)人工授精及氯米芬(CC)、氯米芬/尿促性素(CC/HMG)、来曲唑(LE)、来曲唑/尿促性素(LE/H...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不孕症患者行1 238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资料,对自然周期(NC)人工授精及氯米芬(CC)、氯米芬/尿促性素(CC/HMG)、来曲唑(LE)、来曲唑/尿促性素(LE/HMG)、尿促性素(HMG)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C、CC、CC/HMG、LE、LE/HMG、HMG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98%、13.46%、15.96%、21.21%、23.75%、15.14%,促排卵妊娠率均高于NC(P﹤0.05)。LE、LE/HMG方案临床妊娠率高于CC、CC/HMG、HMG促排卵方案(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增加IUI妊娠率,LE或LE/HMG方案促排卵IUI安全、有效,妊娠率高于其他促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米芬 来曲唑 排卵 夫精宫内人工授精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叶艳娜 陈宇栋 +5 位作者 邱绮 吴泽璇 文娅 李予 杨冬梓 张清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 排卵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来曲唑促排卵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益鲁 侯晓红 黄朝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LE)的促排卵效果。方法:46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LE组(23例,口服LE)和尿促性腺激素(HMG)组(23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LE5.0mg或... 目的:探讨来曲唑(LE)的促排卵效果。方法:46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并接受促排卵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LE组(23例,口服LE)和尿促性腺激素(HMG)组(23例,注射HMG)。两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LE5.0mg或HMG75IU肌注,监测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个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个数,优势卵泡个数,血清黄体生成素、雌二醇、睾酮水平,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LE组月经周期第10天子宫内膜厚度薄(P=0.00),LE组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P=0.00),睾酮水平明显较高(P=0.002),优势卵泡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2),OHSS发生率LE组低于HMG组(P=0.054),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78)。结论:对PCOS的不孕患者,用LE促排卵,可降低HCG日血清中雌激素水平,减少OHSS的发生,可望成为一线促排卵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来曲唑 排卵 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连蔚 李彩英 +2 位作者 罗一平 梁美燕 田小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5期3777-3778,共2页
目的观察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的疗效,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促进卵泡成熟对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 目的观察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的疗效,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促进卵泡成熟对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的10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为实验组(n=50)和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诱导卵泡成熟为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在注射h CG后24~36小时内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实验组患者在注射GnRHa后的24~36小时内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流产率均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能够有效诱导卵泡成熟,其与h CG的促排卵效果接近,可替代h CG进行诱导排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绒毛膜性腺激素 pcos 内人工授精 排卵 诱导卵泡成熟 疗效
下载PDF
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洁 郑文玲 古昕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4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739例(739个IUI周期)无排卵障碍因素行IUI助孕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223例)和促排卵周期... 目的探讨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739例(739个IUI周期)无排卵障碍因素行IUI助孕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223例)和促排卵周期组(516例)。促排卵周期组分别采用克罗米芬[CC(CC组,62例)]、注射用尿促性素[HMG(HMG组,80例)]、来曲唑[LE(LE组,310例)]和LE+HMG(LE+HMG组,64例)进行促排卵。观察比较五组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早期妊娠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感染率。结果CC组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2.1±0.6)个、LE+HMG组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2.3±0.4)个均多于NC组的(1.1±0.4)个、LE组的(1.3±0.4)个和HMG组的(1.2±0.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与NC组、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与LE+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NC组、HMG组、LE组及LE+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LE+H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与NC组、HMG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9例患者中78例妊娠,其中74例单胎,4例双胎,无三胎妊娠;11例早期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NC组、CC组、HMG组、LE组、LE+HMG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52%(19/223)、8.06%(5/62)、11.25%(9/80)、10.00%(31/310)、21.88%(14/64);LE+HMG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HMG组、LE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早期妊娠流产率因例数少,未做统计学分析;五组均无OHSS和感染发生。结论无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行IUI可用自然周期,若有促排卵指征可选用LE+HMG促排卵,LE+HMG促排卵周期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IUI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 自然周期 排卵周期 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两种促排卵方法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春博 王琳 +1 位作者 李雪 江秀珍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971-97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促排卵结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不孕症患者142个月经周期促排卵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克罗米芬(CC)+倍美力74例(107周期),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23例(35周期),卵泡成熟时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目的观察两种促排卵结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不孕症患者142个月经周期促排卵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克罗米芬(CC)+倍美力74例(107周期),CC+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23例(35周期),卵泡成熟时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联合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AIH/IUI),总结不同促排方案治疗效果及促排卵过程发生的异常反应。结果CC+倍美力+hCG组、CC+HMG+hCG组的临床妊娠率为13·5%和39·1%、周期妊娠率为9·4%和2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日CC+倍美力+hCG组与CC+HMG+hCG组非妊娠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9±1·5)mm和(10·3±1·7)mm,发育卵泡个数(1·6±0·7)个和(2·2±1·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妊娠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0·±1·7)mm和(10·2±1·5)mm,发育卵泡个数为(1·8±0·8)个和(2·3±1·0)个,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促排方案结合IUI/AIH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方法,而CC+HMG+hCG联合用药更有效地改善子宫内膜和多个卵泡发育,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克罗米芬 尿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性腺激素 排卵 内人工授精
下载PDF
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对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军招 留佩宁 +1 位作者 叶碧绿 林金菊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72-73,77,共3页
目的 :评估经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对妊娠妇女和小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8月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和IUI后的孕妇和小儿进行随访 ,并以同期自然受孕且正常足月分娩的母婴各 2 0例作为对照。 40例妊娠妇女... 目的 :评估经超促排卵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对妊娠妇女和小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8月在本中心经超促排卵和IUI后的孕妇和小儿进行随访 ,并以同期自然受孕且正常足月分娩的母婴各 2 0例作为对照。 40例妊娠妇女通过电话或书信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超排后的反应、妊娠期合并症和分娩等情况。小儿随访包括全身检查、体格发育和智能测试。结果 :实验组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5例 ,妊娠合并前置胎盘 1例 ,胎膜早破、过期妊娠及产后出血各 1例 ,双胎 2例 ,新生儿畸形 1例。对照组孕期合并妊高征、乙肝及胎膜早破各 1例。小儿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和智能测试均在正常范围 ,且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超促排卵联合IUI治疗对不育妇女是安全的 ,对分娩的小儿亦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不育症 内人工授精 排卵 IUI
下载PDF
来曲唑与尿促性腺激素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欣 高小翠 +1 位作者 陈嘉彦 谢秀英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共197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LE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HMG组(P<0.0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LE组、HMG组的优势卵泡数(1.7±0.4、2.4±0.5)、排卵数(1.2±0.2、2.1±0.3)均高于NC组(1.3±0.3、1.1±0.2),其中LE组与H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及HMG组的临床妊娠率(25.4%、30.2%)均高于NC组(8%)(P<0.05),LE组与HMG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多胎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于HMG方案,LE方案既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可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 来曲唑 自然周期 排卵 临床妊娠
下载PDF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镱严 张文悫 +5 位作者 林志宏 戴玉萍 李丽华 李妙婕 谭玲 侯晓翠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2期1856-1858,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科收治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74对夫妇共119个周期。按周期开始是否促排卵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自然周期组(NC组)中根据是...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科收治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74对夫妇共119个周期。按周期开始是否促排卵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自然周期组(NC组)中根据是否适时添加了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又分为NC1组和NC2组;促排卵周期又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来曲唑(LE)组,LE+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组,rhFSH组。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和周期活产率。结果NC组及LE+rhFSH组的临床妊娠率和周期活产率高于LE组和rhFSH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应该严格掌控促排卵指征,选择自然周期的患者中如果卵泡发育欠佳,适时添加小剂量rhFSH也可以获得与传统促排卵周期相似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人工授精(IUI) 自然周期 排卵周期 妊娠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