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R技术的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姬党成 金奕亨 熊忠平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松材线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并对我国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线虫个体较小且鉴定特征单一,利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较为困难,因此客观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总结了近些年主要的松材线虫PCR检测技术及其与拟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是世界性检疫对象,并对我国林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线虫个体较小且鉴定特征单一,利用传统的形态学鉴定较为困难,因此客观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总结了近些年主要的松材线虫PCR检测技术及其与拟松材线虫的区别,阐述了常规PCR技术、PCR-PFLPs检测技术、RAPD和SCAR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荧光PCR技术等各类检测技术的特异性序列、片段大小和应用场景,并探讨了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为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pcr pflp RAPD SCAR RT-pcr
下载PDF
猪USF1基因的多态性及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华玉 乔木 +5 位作者 黄京书 刘贵生 彭先文 李良华 吴俊静 梅书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064-6067,共4页
分离克隆了猪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序列,测序发现在130 bp处存在一T-C突变,引起Alu I酶切多态。利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4个猪种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在国外猪种中等位基因T的频率占优势;而在中国猪种中C等位基因的频... 分离克隆了猪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序列,测序发现在130 bp处存在一T-C突变,引起Alu I酶切多态。利用PCR-RFLP方法对国内外4个猪种USF1基因第10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在国外猪种中等位基因T的频率占优势;而在中国猪种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占优势;在421头大梅F2代资源家系中进行性状关联分析发现该多态与瘦肥肉比例、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眼肌宽、眼肌面积、背最长肌含水量显著相关(P<0.05),与瘦肉率、眼肌高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USF1基因 pcr—pflp 性状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ITS2条形码鉴别南大青叶的PCR-RFLP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韵璇 朱晓燕 +1 位作者 侯惠婵 陈伟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350-6356,共7页
目的建立南大青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分析36批马蓝及其混伪品的ITS2和psbAtrnH基因序列信息,根据关键差异位点建立相应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 目的建立南大青叶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分析36批马蓝及其混伪品的ITS2和psbAtrnH基因序列信息,根据关键差异位点建立相应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鉴别方法,并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和耐用性。结果马蓝的psbA-trnH基因序列与其混伪品的无明显位点差异,ITS2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1个关键差异位点可被限制性内切酶Sma I识别和酶切,以此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专属性和耐用性的要求。结论建立了有效鉴别南大青叶的PCR-RFLP方法,且该方法适用于基原物种为马蓝的其他中药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大青 DNA条形码 pcr-RFLP ITS2
原文传递
两种白茅根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鉴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朱晓燕 黄韵璇 +3 位作者 黄昌杰 蓝永锋 侯惠婵 陈伟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2种不同性状的白茅根。方法采用植物通用DNA条形码ITS1、ITS2、psb A-trnH、rbc L和mat K对30份白茅根样品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分析2种不同性状白茅根的多个位点差异。结果 30批白茅根的psb A-trnH、rbc L和mat K基...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别2种不同性状的白茅根。方法采用植物通用DNA条形码ITS1、ITS2、psb A-trnH、rbc L和mat K对30份白茅根样品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分析2种不同性状白茅根的多个位点差异。结果 30批白茅根的psb A-trnH、rbc L和mat K基因序列无位点差异,ITS1序列含3个关键差异位点,ITS2序列含1个关键差异位点,且ITS2序列上的关键差异位点可被限制性内切酶Hpy CH4Ⅲ识别。结论 ITS1和ITS2序列可作为2种不同性状白茅根鉴别用的DNA条形码序列,且利用ITS2序列上可被限制性内切酶Hpy CH4Ⅲ识别的关键差异位点可建立2种不同性状白茅根的PCR-PFLP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DNA条形码 位点差异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阎丽 侯金林 +1 位作者 孙剑 林裕龙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相关性。方法 用S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 80例和肝硬化组 (LC) 12 0例血清标本分...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谱相关性。方法 用S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中无症状携带者 (AsC)组 80例和肝硬化组 (LC) 12 0例血清标本分型 ,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异同。结果 基因型在AsC组分布 :B型 45 0 % ( 3 7/ 80 ) ;C型 3 3 75 % ( 2 6/ 80 ) ;D基因型 2 1 2 5 % ( 17/80 ) ;LC组HBV基因型分布B型 3 2 5 % ( 3 9/ 12 0 ) ;C型 65 8% ( 79/ 12 0 ) ;D基因型 1 6% ( 2 / 12 0 )。广州地区未发现A、E和F基因型 ,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均与e抗原状态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ASC与LC组两组间基因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 χ2 =3 1 92 4,P=0 0 0 0 )。结论 可初步认为广东地区HBV感染者以B和C型为优势基因型 ,AsC组中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 ,感染HBVD基因型病情轻 ,感染HBVC基因型病情更易于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基因型 ASC 疾病谱 慢性乙型肝炎 LC 病情 HBV感染 优势 结论 广东地区
原文传递
唐山汉族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6
作者 赵红 马艳艳 +3 位作者 顾定伟 刘艳军 孙占京 王虹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观察唐山地区汉族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的诊断为冠心病及胸痛待查患者,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 目的观察唐山地区汉族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连续收治的诊断为冠心病及胸痛待查患者,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任一支冠脉血管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任一支冠脉血管狭窄<50%或无明显狭窄者为对照组,记录临床资料,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PFLP)检测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T/C位点基因型。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T、TC、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5.2%、45.2%、9.6%vs.54.0%、36.7%、9.3%,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8%vs.46.0%,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7.8%vs.72.3%、32.7%vs.2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209;χ~2=2.907,P=0.099;χ~2=3.382,P=0.037)。(2)冠脉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TT、TC、CC三种基因型频分别为42.4%、46.1%、11.5%vs.47.8%、44.8%、7.5%,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6%vs.52.2%。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5%vs.70.1%、34.5%vs.2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82,P=0.582;χ~2=0.551,P=0.469;χ~2=0.947,P=0.384)。结论唐山汉族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未见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