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姜婉晴 王珏 +6 位作者 卓丽霞 冯于 刘明君 张坤 孙慧莹 刘倩 刘学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研究PD1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AZA)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MDS患者3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 目的研究PD1抑制剂联合阿扎胞苷(AZA)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MDS患者3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或派安普利单抗)联合AZA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ZA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1周期及两周期后总有效率(ORR)、1年及两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输血依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1年生存率(87.5%,14/16)高于对照组(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PFS(26.0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位OS为26.0个月,对照组为21.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0.0%(8/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6%(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AZA方案未明显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虽然未增加短期内缓解率,但使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可以作为MDS提高疗效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d1抑制剂 去甲基化药物 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苏小琴 陈希 +4 位作者 范海华 季从飞 倪婷婷 于洋 陈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89-2394,共6页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 目的 探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后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肠癌病例共30例,其中12例设为观察组,1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及TAS-102治疗,对照组予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PD1抑制剂为信迪利单抗200 mg、替雷利珠200 mg或赛帕利单抗240 mg,呋喹替尼3~5 mg口服两周停一周,TAS-102 25 mg/m~2,第1-5、8-12天每日早、晚餐后口服,21 d 1个周期。整理数据分析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并定期随访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时间(2023年3月20日),对照组ORR为11.11%,DCR为33.33%,中位PFS为6.2个月,观察组ORR为25.00%,DCR为83.33%,中位PFS为8.6个月。两组ORR差异无显著性,而DCR和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肝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甲状腺功能减退、口腔溃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腹痛,减药后缓解,7例出现1-2级骨髓抑制,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结论 与PD1抑制剂联合呋喹替尼相比,在此基础上再联合TAS-102,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延长,不良反应均能耐受,该方案可能会成为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呋喹替尼 TAS-102 晚期肠癌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李兆荣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4期10-12,共3页
分析在中晚期肝癌疾病的临床上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肿瘤内科自2020年01月~2023年05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中晚期肝癌疾病的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同时依据其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临床分组,具体分组为对照... 分析在中晚期肝癌疾病的临床上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肿瘤内科自2020年01月~2023年05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中晚期肝癌疾病的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同时依据其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临床分组,具体分组为对照组10例(单一仑伐替尼治疗)与联合组10例(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AFP、生活质量、VAS评分等各项数据指标。结果:对比上述各项数据结果后得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肝功能治疗及AFP、生活质量、VAS评分的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在临床上可将其忽略,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别接受不同的临床干预方案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AFP、生活质量、VAS评分组间比较均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变化,联合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晚期肝癌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需采取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其疗效较单一用药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pd1抑制剂 中晚期肝癌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瘤体注射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丁健 康鑫 +2 位作者 王淼 周昕 楚银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27-0030,共4页
分析CT引导下经皮瘤体注射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内分别含有8例、7例此类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方式: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CT引导下经皮... 分析CT引导下经皮瘤体注射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内分别含有8例、7例此类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方式: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CT引导下经皮瘤体注射PD1抑制剂治疗,后组接受常规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安全性和耐受性、缓解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期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瘤体注射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瘤体注射 pd1抑制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与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孙军 郑皆红 +1 位作者 曾悦 李红苗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在建湖县人民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75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是否有效...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在建湖县人民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75例,根据治疗3个月后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n=60)和无效组(n=15);根据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为9个月)分为生存期长组(n=50,>9个月)和生存期短组(n=25,<9个月)。比较不同疗效组、不同预后组的临床相关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效组的PD⁃L1≥50%占比、CD4^(+)、NK细胞和Tregs含量为51.67%、(35.08±9.45)、(21.79±9.15)、(6.61±2.53),均高于无效组的20.00%、(30.45±8.15)、(17.78±7.56)、(5.18±1.06)(P<0.05)。生存期长组的PD⁃L1≥50%占比、CD4^(+)、NK细胞和Tregs含量为60.00%、(42.65±9.85)、(23.68±9.86)、(7.65±2.51),均高于生存期短组的16.00%、(30.45±8.62)、(18.42±8.96)、(5.23±2.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1、CD4^(+)、NK细胞和Tregs含量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0、0.443、0.474、0.491,P<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可以指导PD⁃1抑制剂疗效的判断,PD⁃L1、CD4^(+)、NK细胞和Tregs含量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细胞 pd⁃1抑制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NLR和SII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代晟 杨冰 +1 位作者 刘澈 李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146例晚期EC,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无进展生存期为标准,绘制受试...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146例晚期EC,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以无进展生存期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SII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H/L-NLR组、H/L-SII组,计算各组治疗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绘制生存曲线评价NLR、SII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EC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LR最佳截断值为5.71时,诊断敏感度为52.1%,特异度为79.1%;当SII最佳截断值为803.23时,诊断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59.9%。L-NLR组和L-SII组疾病控制率分别高于H-NLR组和H-SII组(P<0.01)。L-NLR组和L-SII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H-NLR组和H-SII组。结论 NLR和SII预测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EC患者的价值较高,低于最佳截断值的NLR和SII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pd1/pdL1抑制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甲状腺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
7
作者 吴爱俤 周晓燕 +2 位作者 林琴 方跃华 林雨虹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2期87-94,共8页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不同策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致甲状腺不良反应(Adverse thyroid reac⁃tions,ATRs)的风险。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的...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不同策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致甲状腺不良反应(Adverse thyroid reac⁃tions,ATRs)的风险。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PD1/PD⁃L1抑制剂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涉及17850例患者。NMA结果显示:①发生ATRs的前三项治疗策略为:PD1+CTLA4+Chemo>PD1+CTLA4>PD1,PD⁃L1抑制剂致ATRs的概率低于PD1抑制剂;②联合化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ivo、Pem及Atezo导致的ATRs的发生风险;③亚组分析显示,16个治疗组中,Nivo+Ipi联合组发生ATRs的风险最高,Sinti+Chemo最低。结论①Chemo仍是目前治疗NSCLC发生ATRs概率最低的方案;②PD1+CTLA4+Chemo是发生ATRs概率最高的治疗方案;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ivo+Ipi联合治疗发生ATRs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CLC pd1/pd⁃L1抑制 甲状腺炎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化疗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后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子铭 张浩文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行新辅助治疗后的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EG)病人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 目的分析应用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方案行新辅助治疗后的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EG)病人行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行化疗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后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20例(观察组),同期直接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23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新辅助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及病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新辅助治疗期间共17例(85%)发生不良事件,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30%。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分析显示,两组R0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分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达40%。结论化疗联合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新辅助治疗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后行根治性手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增加手术风险,且具有较强的病理缓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新辅助治疗 pd⁃1免疫检查点抑制 SOX方案 手术风险
下载PDF
miR-214靶向Lnc-PVT1抑制乳腺癌细胞对PD1抑制剂敏感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翔 李曾 +5 位作者 田姗 曹霞 李承添 刘颖 景文江 张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探讨MiR-214靶向Lnc-PVT1抑制乳腺癌细胞对PD1抑制剂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VT1、miR-214以及P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PVT1表达水平的乳... 目的:探讨MiR-214靶向Lnc-PVT1抑制乳腺癌细胞对PD1抑制剂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VT1、miR-214以及PD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PVT1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生存和预后之间的关联;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筛选PVT1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通过MTT实验检测PVT1过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4对PVT1的结合;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VT1过表达细胞系中PD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检测PVT1过表达细胞系对PD1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PVT1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P<0.05),缩短乳腺癌患者生存期(P<0.01);miR-214在乳腺癌患者中低表达(P=0.015),与PVT1的表达量成正相关(r=0.501,P<0.01);过表达PVT1能够上调PD1基因(P<0.05)和蛋白质(P<0.05)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miR-214能够靶向结合PVT1(P<0.05);PVT1过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系增殖(P<0.05)降低乳腺癌细胞对PD1抑制剂敏感性。结论:miR-214靶向PVT1抑制乳腺癌细胞对PD1抑制剂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VT1 miR-214 pd1抑制剂 靶向 敏感性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9例肺腺癌患者应用PD1/PDL1抑制剂行超适应证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一清 穆银玉 +1 位作者 马晶晶 吕佳铭 《护理学报》 2019年第1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9例肺腺癌患者超适应证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2例出现皮疹、瘙痒,1例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不良...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在9例肺腺癌患者超适应证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2例出现皮疹、瘙痒,1例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和出院随访。结果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9例肿瘤晚期患者在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得到及时解决。结论 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超适应证治疗的护理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是前提,做好用药期间的安全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是关键和重点,运用强大的网络平台做好出院随访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 肿瘤超适应证 护理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丽媛 卢晶 +2 位作者 崔志华 赵磬 温省初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04-606,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以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及联合治疗在NSCLC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程序性...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以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迅速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及联合治疗在NSCLC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发展尤为迅速。笔者报道1例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NSCLC病例,应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剂治疗6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患者得到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阿帕替尼 pd⁃1抑制 部分缓解
下载PDF
化疗联合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静 魏鑫鑫 范栩嫚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单独使用抗PD1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研究组26例... 目的分析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差异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患者单独使用抗PD1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研究组26例患者实施抗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客观有效率(ORR)、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RR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例死亡,中位PFS为11个月(95%CI,4.120~17.880个月);对照组12例死亡,中位PFS为3个月(95%CI,2.276~3.724个月)。单变量分析表明,对照组患者1年OS和PFS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厌食症、周围神经病变事件均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皮疹、瘙痒、带状疱疹、肌痛、高血糖、肺炎、腹泻以及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D1检查点抑制剂中加入化疗可显著改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PFS和OS,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免疫检查点抑制 化疗 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青 李艳 +4 位作者 张文杰 杨圣杰 王晨 郭其森 史文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05-61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和多西他赛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有... 背景与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抑制剂和多西他赛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有限。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是否能增加疗效并使患者更好地获益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二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IV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就诊的IV期NSCLC患者11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89.9%)高于对照组(73.5%)(P=0.019),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24.6%)与对照组(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随访至2021年6月22日,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7.17个月)长于对照组(4.43个月)(P=0.027)。观察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5.6%,对照组为7.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多为1级-2级,均可耐受,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余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 PS)(P=0.020)及年龄(P=0.049)是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驱动基因阴性IV期NSCLC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PD-1/PD-L1抑制剂二线治疗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西他赛 pd1/pd-L1抑制 安全性 近期疗效
下载PDF
低分化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及其对PD⁃1抑制剂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坤 吴坤瑾 +3 位作者 沙焕臣 张晓刚 刘昌 曲凯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索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后差别,以及免疫治疗对低分化HCC的疗效。方法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使用TCGA⁃LIHC seq数据... 目的探索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预后差别,以及免疫治疗对低分化HCC的疗效。方法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数据分析,使用TCGA⁃LIHC seq数据分析低分化HCC的免疫微环境特征,结合1例低分化HCC患者探索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结果共收集SEER数据库4114例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90例HCC患者数据,生存分析显示,低分化HCC患者均较高⁃中分化患者的总生存期短(P<0.001)。WGCNA及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影响HCC分化及预后的基因通路主要富集在E2F1相关通路,该通路同时也会影响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TCGA⁃LIHC seq数据分析证实低分化HCC中CD8+T淋巴细胞富集并存在PD⁃1高表达。临床数据分析显示,1例低分化HC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提示低分化HCC可能是免疫治疗的潜在受益人群。结论低分化HCC预后差,基于低分化HCC的PD⁃1+CD8+T细胞高度浸润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其接受免疫治疗可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低分化 预后 免疫治疗 pd⁃1抑制
下载PDF
《PD⁃1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护理计划小组关于管理不良事件的共识声明》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书娅 付朝红 +3 位作者 杨长永 姜慧萍 彭月香 申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45-2248,共4页
对《PD⁃1抑制剂治疗:黑色素瘤护理计划小组关于管理不良事件的共识声明》内容进行解读,详细介绍PD⁃1抑制剂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护理路径,为国内护理工作者在免疫抑制剂应用中出现的毒性反应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pd⁃1抑制 黑色素瘤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护理路径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娜 杨芳 +1 位作者 王大庆 曹双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874-878,共5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既往曾接受三线及以上标准治疗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7例,给予患者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PD⁃1/PD...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既往曾接受三线及以上标准治疗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7例,给予患者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根据RECIST 1.1版标准和NCI CTC 4.0版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7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死亡1例,其余16例没有获得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和8例进展,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76%和47.06%。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疲劳、腹泻,发生率依次为35.30%(6/17)、35.30%(6/17)、29.41%(5/17)。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的效果与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安罗替尼 pd1/pd⁃L1抑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检测策略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艳 吴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9,共9页
近10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式。然而,PD-1/PD-L... 近10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式。然而,PD-1/PD-L1抑制剂在对NSCLC的治疗中需要借助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寻找受益人群(约20%~40%)。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判断标准是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NSCLC中,与预测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PD-L1表达相关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化、基于DNA/RNA水平检测、可溶性PD-L1的检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多重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术和液体活检技术等,着重探讨了不同检测策略在评价PD-L1表达上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从而推动其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抑制 pd—L1表达水平的检测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刘璐 姜成毅 +1 位作者 王莹 张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4-2847,共4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118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分为观察(有效)组、对照(无效)组各59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各项基线资料,...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118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RECIST)分为观察(有效)组、对照(无效)组各59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各项基线资料,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18例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完全缓解(CR)33例(27.97%)、部分缓解(PR)26例(22.03%)、疾病稳定(SD)50例(42.37%)、疾病进展(PD)9例(7.6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肿瘤直径<6 cm、TNMⅡ期、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1%占比明显更高,胆汁酸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3.7占比明显更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疗效的保护因素为肿瘤直径<6 cm、TNMⅡ期、PD-L1表达≥1%,危险因素为胆汁酸水平、NLR≥3.7(P<0.05);11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白细胞降低发生率[10.17%(12/118)]最高,其次为食欲下降、血小板降低各5例(4.24%)、恶心2例(1.69%)。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其中PD-L1表达≥1%、肿瘤直径<6 cm、TNMⅡ期为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临床需要根据以上依据寻找疾病的适宜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 化疗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立 张金良 蔡峻岭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老年中晚期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1例。单一组予以仑伐替尼治疗,...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中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老年中晚期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1例。单一组予以仑伐替尼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外周血液指标[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78.05%(32/41)]较单一组[53.66%(22/41)]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TBIL、ALT、AST、AFP、APT水平较单一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可改善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APT、AFP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d⁃1抑制 仑伐替尼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并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20
作者 刘斌 谢波 +4 位作者 黄彭 刘双柏 梁彦超 陈芳玮 徐藤娟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6期923-925,共3页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起初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相似,需注意鉴别。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可快速检测病原体,是明...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和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起初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相似,需注意鉴别。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可快速检测病原体,是明确诊断的有利工具,早期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本文报告1例使用PD⁃1抑制剂治疗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停药并予激素治疗后缓解,激素治疗中并发肺孢子菌肺炎,予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后好转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 肺孢子菌 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