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JAK2/STAT3/PDL1通路研究白术内酯Ⅱ对肺癌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赵云辉 蒋宗蓥 王艳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7-1463,共7页
通过观察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AT-Ⅱ)对Lewis肺癌小鼠JAK2/STAT3/PDL1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白术内酯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白... 通过观察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AT-Ⅱ)对Lewis肺癌小鼠JAK2/STAT3/PDL1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白术内酯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白术内酯Ⅱ低、中、高剂量组灌胃0.2 mL白术内酯Ⅱ(剂量依次为25、50、100 mg/kg),1次/d,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剂,1次/d。各组连续干预21 d,末次给药后24 h,处死小鼠,分离肿瘤组织、脾组织。观察各组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计算脾指数、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JAK2、p-JAK2、STAT3、p-STAT3、PDL1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p-JAK2、p-STAT3、F4/80^(+)、CD206^(+)表达。于脾指数而言,给药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术内酯Ⅱ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显著减小(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明显提高;TUNEL法荧光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白术内酯Ⅱ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内酯Ⅱ中剂量组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白术内酯Ⅱ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药组肿瘤组织中p-JAK2、p-STAT3、PDL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免疫荧光实验测定p-JAK2、p-STAT3、CD206^(+)给药组显著降低(P<0.01)、F4/80^(+)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AT-Ⅱ能够基于JAK2/STAT3通路调控PDL1表达,影响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小鼠 白术内酯Ⅱ pdl1蛋白 凋亡
下载PDF
白术内酯Ⅱ逆转M2型巨噬细胞极化调控PDL1表达抑制A549细胞迁移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宗蓥 赵云辉 +4 位作者 张云亭 郑一 王建光 刘羽茜 王艳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857-1863,共7页
探究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AT-Ⅱ)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与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利用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M0巨噬细胞,然后加入IL-4和IL-13继续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将M2型巨噬细胞与A549... 探究白术内酯Ⅱ(atractylenolideⅡ,AT-Ⅱ)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与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利用PMA将THP-1细胞诱导成M0巨噬细胞,然后加入IL-4和IL-13继续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利用Transwell小室将M2型巨噬细胞与A549细胞共培养,分别给予0、2.5、5μmol/L的AT-Ⅱ进行作用。采用MTT实验测定共培养条件下AT-Ⅱ对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Arg-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中TNF-α、IL-1β的含量;采用WB检测A549细胞TLR4、p-p65、NF-κB(p65)、PDL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共培养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5、5μmol/L)A549细胞活力降低(2.5μmol/L组P>0.05、5μmol/L组P<0.0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Arg-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M1型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1β含量增多但无显著差异(P>0.05);A549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p-p65、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A549细胞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549细胞迁移能力下降。以上结果表明,AT-Ⅱ可以逆转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A549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PDL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Ⅱ A549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pdl1蛋白
下载PDF
PD-L1-Ig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意 吴聪 +2 位作者 蒋应明 龙瑶 陈国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468,共5页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PD-L1-Ig融合蛋白,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化学合成hPD-L1-IgG4融合基因,构建携带该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转化GS115酵母菌株后分泌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SDS-PAGE和Wester...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PD-L1-Ig融合蛋白,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化学合成hPD-L1-IgG4融合基因,构建携带该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转化GS115酵母菌株后分泌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与受体PD-1的结合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融合蛋白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能力,51Cr稀释法检测其对CTL杀伤人结肠癌SW480细胞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PD-L1-IgG4,转化菌株分泌表达PD-L1-IgG4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000,含量为120μg/ml。发酵菌株,纯化制备融合蛋白。融合蛋白与受体PD-1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P<0.01),并抑制CTL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酵母表达PD-L1-IgG4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深入研究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调控效应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融合蛋白 酵母表达系统 PD-1 T细胞 结肠癌细胞
下载PDF
PD-1/PD-Ls在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胡俊霞 陈清江 +11 位作者 张旭东 李文才 王冠男 王欣 董萌 吴少璇 马咪静 尹美凤 杨万秋 丁梦杰 张明智 朱利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248-1253,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 2,PD-L2)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2配体(programmeddeath-ligand 2,PD-L2)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NK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T/natural killer(NK)-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EBV(+)-T/NK-LPD]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例EBV(+)-T/NK-LPD患者的病理石蜡包埋组织,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为10~82岁,平均年龄29岁,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3例,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1、PD-L1和PD-L2在人EBV(+)-T/NK-LPD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例组织标本中,PD-1表达阳性12例,PD-L1表达阳性6例,PD-L2表达阳性5例。PD-1、PD-L2的表达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PD-L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PD-L1、PD-L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LDH水平及Ki-67表达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PD-1及PD-L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1,r=-0.149,均P>0.05),而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563),PD-L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和PD-L2在EBV(+)-T/NK-LPD病理组织中异常表达,虽然PD-1的表达与预后、病理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在EBV(+)T/NK-LPD中显著高表达,PD-1/PD-Ls信号通路可能成为EBV(+)-T/NK-LPD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PD-1 PD-L1 PD-L2
下载PDF
PDL1融合蛋白抑制CD8^(+)T细胞过度活化对小鼠脑型疟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旭 张宁宁 +3 位作者 沈燕 赵晓庆 梁姣 王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22-326,338,447,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通路在脑型疟(CM)中的作用,研究人为强化CD8^(+)T细胞PD-1/PDL1通路对小鼠CM模型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实验型脑型疟(ECM)模型,对其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ECM小...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L1通路在脑型疟(CM)中的作用,研究人为强化CD8^(+)T细胞PD-1/PDL1通路对小鼠CM模型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实验型脑型疟(ECM)模型,对其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ECM小鼠脑部病理变化;分离ECM小鼠脾脏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PD-1分子表达,评价脾脏CD8^(+)T细胞活化情况;对ECM小鼠脾脏CD8^(+)T细胞进行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评价其增殖情况;分离小鼠原代脑血管内皮细胞(BMECs),添加γ干扰素(IFN-γ)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活化BMECs,建立CD8^(+)T细胞-BMECs共孵育模型,模拟ECM小鼠脑部免疫微环境,使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评价活化的脾脏CD8^(+)T细胞对BMECs的杀伤效果;利用CD8^(+)T细胞-BMECs共孵育模型和小鼠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BMECs、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PDL1表达情况;体外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PDL1-IgG1Fc融合蛋白和IgG1Fc对照蛋白;使用PDL1-IgG1Fc融合蛋白干预ECM小鼠,通过记录小鼠存活时间、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含量、以及CD8^(+)T细胞-BMECs共孵育模型,评价PDL1-IgG1Fc融合蛋白降低CD8^(+)T细胞过度活化状态,降低脑型疟症状的作用。结果ECM小鼠脑部血脑屏障开放,CD8^(+)T细胞浸润至脑实质,且部分CD8^(+)T细胞与神经元存在“共定位”现象,ECM小鼠脾脏CD8^(+)T细胞PD-1表达水平上调,活化增殖程度升高;CD8^(+)T细胞-BMECs共孵育模型证实,活化的CD8^(+)T细胞可有效杀伤BMECs,导致BBB开放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CD8^(+)T细胞-BMECs共孵育模型表明,脑部免疫微环境可诱导内皮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脑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实验也证实ECM小鼠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PDL1分子;与IgG1Fc对照蛋白相比,PDL1-IgG1Fc融合蛋白干预ECM小鼠,可抑制其CD8^(+)T细胞过度活化以及对BMECs的杀伤功能,缓解ECM小鼠体内过度炎症水平并显著降低ECM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PD-1/PDL1信号通路在CM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DL1-IgG1Fc融合蛋白可有效降低CD8^(+)T细胞的过度活化程度,对于维持宿主免疫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以过度活化的CD8^(+)T细胞为靶点的CM免疫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信号通路 pdl1融合蛋白 脑型疟 CD8^(+)T细胞 免疫病理损伤
原文传递
Spycatcher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促溶标签蛋白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锟 李日飞 +5 位作者 何伟国 谢远杰 石金凤 谭思杰 莫中成 李美香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究spycatcher可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促溶标签蛋白。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pycatcher基因与包涵体PD1及MPD1基因融合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1a中,然后通过ELISA和fortebio验证其融合蛋白活性。结果 spycatcher与包涵体靶蛋白PD1及MPD... 目的探究spycatcher可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促溶标签蛋白。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pycatcher基因与包涵体PD1及MPD1基因融合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1a中,然后通过ELISA和fortebio验证其融合蛋白活性。结果 spycatcher与包涵体靶蛋白PD1及MPD1融合后为可溶性表达,融合蛋白纯化后能够与其配体PDL1有效结合。结论 Spycatcher可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促溶标签蛋白,这将为不可溶表达蛋白的表达纯化带来诸多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ycatcher 标签蛋白 PD1 pdl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