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曹芙波
卢志明
+1 位作者
赵根田
路瑶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41,共12页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以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以及是否增设背垫板为参数,对4榀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承载力、滞回性能及延性等。并...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以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以及是否增设背垫板为参数,对4榀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承载力、滞回性能及延性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拓展模型。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表明:各节点滞回曲线均为饱满的梭形;节点处梁翼缘、腹板变形明显,节点域出现塑性铰;端板厚度由18 mm增加到24 mm,节点承载力提升7.1%;柱翼缘宽厚比由8减小到6,节点承载力提升17.3%;增设背垫板后,节点承载力提升14.2%;加载过程中节点刚度退化稳定,屈服后承载力退化系数约为0.9;节点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72~5.34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537~0.619之间;节点破坏时,层间位移角介于1/26~1/24之间,变形性能满足抗倒塌设计要求。基于节点受力分析,建立节点域抗剪计算模型,提出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柱-型钢梁
框架中节点
端板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PEC柱-异形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补拴
路瑶
+1 位作者
赵根田
闻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 PEC 柱(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完成了 3 个 PEC 柱-型钢梁中节点及 1 个钢框架梁柱中节点对比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承...
为研究 PEC 柱(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完成了 3 个 PEC 柱-型钢梁中节点及 1 个钢框架梁柱中节点对比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承载能力、延性性能、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节点域力学机理,研究了轴压比及梁截面变化对该类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C 柱-型钢梁中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具有钢框架节点的力学特性;型钢柱内部填充混凝土后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分别提升约 40%、31.1%,且试件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当轴压比试验值为 0.25~0.35 时,随着轴压比增加,试件承载力显著增加,延性性能有所下降,耗能能力则有所提升;试件均为梁弯曲破坏,损伤程度无明显变化。改变柱一侧梁的截面尺寸后,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有一定提升,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规律无明显影响,但 PEC 柱-变截面型钢梁中节点发生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主要原因为改变柱一侧梁截面高度后,造成节点域输入剪力增大所致。按常规节点设计的变截面梁中节点不能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柱-型钢梁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轴压比
梁截面变化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曹芙波
卢志明
赵根田
路瑶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41,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42,51868061)。
文摘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的抗震性能,以端板厚度、柱翼缘宽厚比以及是否增设背垫板为参数,对4榀焊接H形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其破坏模式、承载力、滞回性能及延性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拓展模型。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表明:各节点滞回曲线均为饱满的梭形;节点处梁翼缘、腹板变形明显,节点域出现塑性铰;端板厚度由18 mm增加到24 mm,节点承载力提升7.1%;柱翼缘宽厚比由8减小到6,节点承载力提升17.3%;增设背垫板后,节点承载力提升14.2%;加载过程中节点刚度退化稳定,屈服后承载力退化系数约为0.9;节点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72~5.34之间,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537~0.619之间;节点破坏时,层间位移角介于1/26~1/24之间,变形性能满足抗倒塌设计要求。基于节点受力分析,建立节点域抗剪计算模型,提出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较为吻合。
关键词
pec柱-型钢梁
框架中节点
端板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Keywords
pec
column
-
steel beam frame interior joint
end
-
plate connection
quasi
-
static test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98.70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PEC柱-异形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李补拴
路瑶
赵根田
闻洋
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68042,51768056)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攀登计划项目(KY-01)
文摘
为研究 PEC 柱(partially encased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型钢梁框架中节点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完成了 3 个 PEC 柱-型钢梁中节点及 1 个钢框架梁柱中节点对比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中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承载能力、延性性能、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节点域力学机理,研究了轴压比及梁截面变化对该类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C 柱-型钢梁中节点滞回曲线呈纺锤形,具有钢框架节点的力学特性;型钢柱内部填充混凝土后试件初始刚度、承载力分别提升约 40%、31.1%,且试件仍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及耗能能力;当轴压比试验值为 0.25~0.35 时,随着轴压比增加,试件承载力显著增加,延性性能有所下降,耗能能力则有所提升;试件均为梁弯曲破坏,损伤程度无明显变化。改变柱一侧梁的截面尺寸后,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有一定提升,耗能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规律无明显影响,但 PEC 柱-变截面型钢梁中节点发生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主要原因为改变柱一侧梁截面高度后,造成节点域输入剪力增大所致。按常规节点设计的变截面梁中节点不能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pec柱-型钢梁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轴压比
梁截面变化
抗震性能
Keywords
pec
column
-
steel beam
low
-
cyclic reversed loading test
axial load ratio
beam section variation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EC柱-型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曹芙波
卢志明
赵根田
路瑶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原文传递
2
PEC柱-异形钢梁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李补拴
路瑶
赵根田
闻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