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科几种入侵和非入侵植物种子需光发芽特性差异 被引量:31
1
作者 许慧男 王文杰 +3 位作者 于兴洋 贺海升 关宇 祖元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33-3440,共8页
对入侵菊科植物(假苍耳、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以及非入侵菊科植物(扫帚梅、天人菊、金鸡菊、麦秆菊、翠菊、黑心菊)对比研究发现,入侵组种子往往是需光发芽,即有光条件下平均高出无光条件发芽率40%(P<0.01),而非入侵组的需光... 对入侵菊科植物(假苍耳、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以及非入侵菊科植物(扫帚梅、天人菊、金鸡菊、麦秆菊、翠菊、黑心菊)对比研究发现,入侵组种子往往是需光发芽,即有光条件下平均高出无光条件发芽率40%(P<0.01),而非入侵组的需光发芽特性不明显,即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P>0.05)。以入侵植物假苍耳为例对其种子需光发芽的特性研究发现:红光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萌发率为62%),而蓝光起到相反的作用(萌发率37%);当以全光的25%照射种子时,最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萌发率59%),更高的光强抑制种子萌发(100%光强时,发芽率为21%)。适宜浓度水杨酸SA处理(0.01mmol/L)可以起到与光照类似的效果而促进种子萌发(提高30%发芽率),而PEG和低温处理对其不存在显著影响,说明这种需光发芽的机理可能与SA处理影响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联系。研究证实了入侵和非入侵菊科植物之间确实存在需光发芽的差异,其生理生化差异及是否有利于入侵植物的快速入侵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菊科植物 非入侵菊科植物 需光发芽特征 低温处理 PEG处理 水杨酸处理
下载PDF
硝化细菌包埋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南晓梅 宋新山 赵晓祥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00-202,共3页
采用聚乙二醇和海藻酸钠作为复合载体,对硝化细菌Y1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并测试两种载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及交联时间等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聚乙二醇浓度8%,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3%及交联时间2... 采用聚乙二醇和海藻酸钠作为复合载体,对硝化细菌Y1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并测试两种载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及交联时间等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聚乙二醇浓度8%,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3%及交联时间2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细菌 聚乙二醇 海藻酸钠 包埋固定化
下载PDF
聚乙二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固定化硝化细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南晓梅 宋新山 赵晓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内疏的结构,这满足体内细胞泄漏少、外面细胞难以进入的条件。将所得最佳性能的固定化小球与游离菌体进行模拟废水降解对比试验,经过7d处理后废水中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都明显下降,且固定化颗粒的降解率要明显高于游离菌株,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0%,亚硝态氮去除率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聚乙二醇(PEG) 海藻酸钠(SA) 硝化细菌 固定化微生物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在食蟹猴长期毒性中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活性
4
作者 范开 杨华君 罗岚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4期26-29,共4页
研究了食蟹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代号PEG-SA)低、中、高剂量(10,30,90μg/kg及对照组)1次/7 d,共180 d后血清中第15,29,43,57,71,92,113,134,162,180 d及停药后30 d的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结合抗体测定采用的是间... 研究了食蟹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α干扰素(代号PEG-SA)低、中、高剂量(10,30,90μg/kg及对照组)1次/7 d,共180 d后血清中第15,29,43,57,71,92,113,134,162,180 d及停药后30 d的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滴度。结合抗体测定采用的是间接ELISA法,中和抗体测定采用的是细胞病变抑制法。结合抗体滴度以OD值大于阴性对照组OD值2.1倍为阳性。中和抗体活性的产生以保护50%细胞免受病毒侵犯为判断依据,即50%细胞病变表明产生中和抗体。结果表明,两者活性均在57 d到达高峰,停药后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活性减弱或消失,中高剂量组抗体活性高于同时段低剂量组活性。PEG-SA皮下注射后,可诱导食蟹猴产生结合抗体及中和抗体,二者活性具有剂量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 ELISA 细胞病变抑制法 食蟹猴 中和抗体
下载PDF
藻酸盐-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复合水凝胶支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轩泽 舒莉萍 +7 位作者 陈娇 孙宇 邹强 王伟宇 刘鋆 杨龙 马敏先 叶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230-4236,共7页
背景:聚乙二醇作为医用高分子共聚材料被广泛用于药物缓释,若将其制备成复合水凝胶,可作为具备一定力学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目的:探索藻酸盐-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藻酸盐-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sodiumalginate-hydroxyapatit... 背景:聚乙二醇作为医用高分子共聚材料被广泛用于药物缓释,若将其制备成复合水凝胶,可作为具备一定力学性能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支架材料。目的:探索藻酸盐-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藻酸盐-羟基磷灰石-聚乙二醇(sodiumalginate-hydroxyapatitepolyethylene glycol,SA-HA-PEG)复合水凝胶支架材料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超声混匀水凝胶后,加入2价阳离子溶液交联,分别得到海藻酸-羟基磷灰石(A组)、SA-HA-3%PEG(B组)、SA-HA-5%PEG(C组)、SA-HA-8%PEG(D组)4组支架,后3组支架中PE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0,80g/L,利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分析凝胶支架的压缩应力和弹性模量;将支架置于溶菌酶溶液中,测定其体外降解率;真空冷冻干燥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凝胶支架的三维结构。将4组水凝胶支架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匀交联后,CCK-8检测培养1,3,5,7d后的细胞增殖情况,Live/Dead荧光染色观察培养7d后的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1)B、C、D组支架的压缩应力与弹性模量高于A组(P <0.05),C、D组支架的压缩应力与弹性模量高于B组(P <0.05),C、D组压缩应力与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C、D组支架降解率低于A、B组(P <0.05),B组支架降解率低于A组(P <0.05),C、D组支架降解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扫描电镜显示,C组支架呈现孔隙率高、孔径大小一致的生物凝胶结构,A、B、D组支架的孔径大小不规则、孔隙率低;(4)B、C、D组培养3-7 d的细胞增殖速率快于A组(P <0.05),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复合培养7d后,B、C、D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组(P <0.05),C组高于B、D组(P <0.05);(6)结果表明,SA-HA-PEG复合水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SA-HA-PEG 藻酸盐 羟基磷灰石 聚乙二醇 水凝胶 组织工程支架 复合水凝胶支架
下载PDF
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金莲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洲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176-178,共3页
为提高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试验选用采自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莲花种子,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探讨了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了减轻干旱胁迫危害的最适SA浓度及各个生... 为提高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的抗旱性,试验选用采自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莲花种子,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探讨了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了减轻干旱胁迫危害的最适SA浓度及各个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处理及对照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冠比、相对含水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进行测定比较,外源SA的最佳缓解浓度为1.0 mmol/L。该结论为促进其规范化栽培和扩大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种植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种子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 外源SA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Facile Synthesis Route of Au-Ag Nanostructures Soaked in PEG
7
作者 Essy Kouadio Fodjo Ali Canlier +6 位作者 Cong Kong Ayhan Yurtsever Pohan Lemeyonouin Aliou Guillaume Fato Tano Patrice Masayuki Abe Tetsuya Tohei Akira Sakai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8年第2期37-45,共9页
A nanostructured gold-silver soak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400 (Au-Ag@PEG) is designed using gold(I) chloride and silver nitrate (AgNO3) as precursor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400 (PEG) as capping agent. The result of... A nanostructured gold-silver soaked in polyethylene glycol 400 (Au-Ag@PEG) is designed using gold(I) chloride and silver nitrate (AgNO3) as precursors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400 (PEG) as capping agent. The result of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has showed that the synthesized nanomaterial has a good crystallinity whil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 (EDX)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measurements suggest mixed Au-Ag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size of around 7 nm and 30 nm for Au and Ag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D Pattern AU-AG NANOMATERIALS Soaked in PEG Nanoparticle Synthe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