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式热氧化与槽式碱抛光工艺条件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1
作者 晏海刚 李宁 +3 位作者 张绳亮 王磊 张仕君 王慧芳 《太阳能》 2024年第8期95-103,共9页
针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中3合1工序的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氧化性能与槽式碱抛光工艺酸洗槽的去氧化能力的工艺窗口及匹配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实验分别测试链式热氧化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氧气流量)、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 针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中3合1工序的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氧化性能与槽式碱抛光工艺酸洗槽的去氧化能力的工艺窗口及匹配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实验分别测试链式热氧化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氧气流量)、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浓度对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再根据初步实验结果对链式热氧化工艺与槽式碱抛光工艺的匹配性进行分析,得到整体3合1工序的优化工艺方案;然后采用电化学微分电容电压(ECV)测试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结深的变化情况,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佐证,最终达到提升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3合1工序中的链式热氧化工艺与槽式碱抛光工艺对扩散后硅片表面掺杂浓度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存在重要影响,优化链式热氧化工艺的温度、氧气流量与槽式碱抛光工艺的酸洗槽液体浓度,提高二者的匹配性,使氧化能力与去氧化能力均达到临界点,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 链式热氧化 槽式碱抛光 酸洗槽液体浓度 掺杂浓度 光电转换效率 电性能
下载PDF
Texture engineering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via alcohol-free alkali solution for efficient PERC solar cells
2
作者 Danni Zhang Jiawang Chen +6 位作者 Rui Jia Zhibo Gao Ke Tao Longjie Wang Huayun Ge Xinpu Li Xing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04-107,I0021-I0025,I0004,共10页
Control of texture structur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surface reflectivity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s.In this paper,pyramid structures are prepared on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s by cyclode... Control of texture structur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surface reflectivity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s.In this paper,pyramid structures are prepared on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s by cyclodextrin as surfactant to slow down the etching rate in alcohol-free alkali solution.Compared with volatile alcohol surfactant(e.g.isopropanol,IPA),the cyclodextrin not only possesses a relative high boiling point(1534.4℃),but displays non-toxic and biodegradable properties.Furthermore,the surface morphology,average reflectivity,surface recombination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s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show that cyclodextrin can decrease the size and depth of pyramid structures,and thus a lower average reflectivity of 7.5%was obtained.In addition,ray tracing simulation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 concentration of PN junction with different sizes of pyramids,an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arrier concentration of small pyramid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arge pyramids.Finally,the average efficiency of large-area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ERC solar cells fabricated by cyclodextrin surfactant was 22.69%,which was 0.43%absolute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IPA surfact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ure engineering perc solar cells PYRAMIDS Efficiency Cyclodextrin surfactant
下载PDF
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工艺对光伏组件PID效应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玉肖 王贵梅 +2 位作者 赵英芳 程雅琦 许志卫 《太阳能》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基于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背面工艺,针对背表面抛光状态、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背面膜层结构、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几个因素对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背表面抛光状态越光滑,对应制备... 基于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背面工艺,针对背表面抛光状态、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背面膜层结构、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几个因素对光伏组件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背表面抛光状态越光滑,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越小;2)背面氧化铝薄膜厚度为10 nm及以上时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差异不大;3)背面膜层结构对PID效应存在影响,合理设计背面膜层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光伏组件PID效应;4)背面氮化硅薄膜折射率大于等于2.10时,对应制备的光伏组件在PID测试后的输出功率损失率降至2.00%以内且可以稳定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p型“SE+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工艺优化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晶体硅 SE+perc 双面太阳电池 电势诱导衰减 背面工艺 抛光 氧化铝薄膜 折射率
下载PDF
管式PECVD工艺对“SE+PERC”晶体硅太阳电池镀膜均匀性的影响及改善研究
4
作者 张福庆 张若凡 +2 位作者 王贵梅 胡明强 张鹏程 《太阳能》 2024年第6期41-50,共10页
针对在“SE+PERC”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采用管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沉积正面钝化介质膜后,硅片正面会出现角部发红色差,即镀膜均匀性异常的问题,通过实验,对硅片厚度、工器具状态、背面膜层结构、正面钝化介质... 针对在“SE+PERC”晶体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采用管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沉积正面钝化介质膜后,硅片正面会出现角部发红色差,即镀膜均匀性异常的问题,通过实验,对硅片厚度、工器具状态、背面膜层结构、正面钝化介质膜沉积工艺等影响因素对硅片正面角部发红色差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硅片正面角部发红色差的产生与硅片自身厚度、工器具状态、背面膜层结构、正面钝化介质膜沉积工艺均存在一定关系。通过采用最具优势的管式PECVD工艺条件,即优化自动化装片技术、控制石墨舟形变量、采用合适的背面膜层结构,以及正面钝化介质膜沉积工艺采用高射频功率叠加高腔体压力,可将正面角部发红色差硅片的占比降低至0%,从而可有效提升“SE+PERC”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成品率,提升生产线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SE+perc”太阳电池 硅片 沉积工艺 薄膜应力 石墨舟 射频功率 色差
下载PDF
基于不同位置掺硼直拉单晶硅片的PERC电池的原位光衰及电注入复原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思琪 覃诚 +1 位作者 杨宸 艾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将1根商业化太阳能级掺硼直拉单晶硅(Cz-Si,Czochralski silicon)棒,从头至尾间隔一定距离切割出5组硅片,采用标准工业化工艺流程将它们制成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然后对其进行了暗退火(200℃,3... 将1根商业化太阳能级掺硼直拉单晶硅(Cz-Si,Czochralski silicon)棒,从头至尾间隔一定距离切割出5组硅片,采用标准工业化工艺流程将它们制成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然后对其进行了暗退火(200℃,30 min)→第1次光衰(45℃,1 sun,12 h)→电注入复原(175℃,18 A,30 min)→第2次光衰(45℃,1 sun,12 h)处理,并对其在处理过程中的性能变化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ERC电池的光衰(LID,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和复原(regeneration)由B-O缺陷的光衰和复原反应起主导作用,而Fe-B对的分解起次要作用。第1次光衰时7.03%~9.69%的效率相对降级率,由B-O缺陷引起的光衰和Fe-B对的分解共同造成;而第2次光衰时0.43%~0.81%的效率相对降级率,由Fe-B对的分解单独造成。电注入复原能够完全钝化PERC电池内部的B-O缺陷,且钝化后的B-O缺陷在第2次光衰条件下是稳定的。由硅棒中部硅片制成的PERC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开路电压以及更低的相对衰减率。此外,光衰和复原处理只影响PERC电池在中长波段的光谱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电池 光致衰减 电注入复原 B-O缺陷
下载PDF
硅片表面织构对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宋爽 勾宪芳 +3 位作者 王丽婷 黄国平 姜利凯 曹华斌 《太阳能》 2023年第6期50-58,共9页
通过调整制绒腐蚀液添加剂中表面活性剂和成核剂的添加比例,制备出不同表面织构的硅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成核剂的添加比例对硅片表面微观形貌和反射率,以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添加比例的增... 通过调整制绒腐蚀液添加剂中表面活性剂和成核剂的添加比例,制备出不同表面织构的硅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成核剂的添加比例对硅片表面微观形貌和反射率,以及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添加比例的增加,腐蚀液对硅片的清洗效果逐渐增强,存在黑斑、麻点及脏污的太阳电池的占比逐渐减少;同时,单晶硅片表面形成的金字塔尺寸(宽度)逐渐减小,比表面积先增大后减小,从而导致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比例为0.6%时,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大值,为22.736%。随着成核剂添加比例的增加,单晶硅片绒面金字塔的均匀性逐渐提升,当成核剂的添加比例大于0.8%时,绒面金字塔的均匀性基本稳定,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达到最大值,为22.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 表面活性剂 成核剂 绒面金字塔 单晶硅片 电性能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激光掺杂设备在PERC太阳电池生产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少猛 赵爱爽 +2 位作者 张黎静 李朝 黄正业 《太阳能》 2023年第3期46-51,共6页
首先介绍了在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激光设备的类型,阐述了激光掺杂工艺在PERC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激光掺杂设备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其光斑聚焦原理,提出了光斑异常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光路维护要求,提出了可保证了激光掺... 首先介绍了在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激光设备的类型,阐述了激光掺杂工艺在PERC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后介绍了激光掺杂设备的原理和结构,以及其光斑聚焦原理,提出了光斑异常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光路维护要求,提出了可保证了激光掺杂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的维护方法。随着对激光设备的深度了解及太阳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对激光设备的要求会更高,通过不断的优化,激光技术将在太阳电池产业化制造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提升,激光设备也将更快地普及到更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设备 激光掺杂 perc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激光发射器 光斑 光路
下载PDF
“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发射极方阻均匀性提升工艺的研究
8
作者 高荣刚 王丽婷 +3 位作者 周啸颖 王守志 韩林芝 张书 《太阳能》 2023年第10期45-54,共10页
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管式扩散炉扩散后硅片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差的问题,在扩散工艺的“预沉积”步骤设计小氮气(N_(2))流量、氧气(O_(2))流量、炉内压强参数变化实验,研究小N_(2)流量、O_(2)流量和炉内压强变化对发... 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管式扩散炉扩散后硅片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差的问题,在扩散工艺的“预沉积”步骤设计小氮气(N_(2))流量、氧气(O_(2))流量、炉内压强参数变化实验,研究小N_(2)流量、O_(2)流量和炉内压强变化对发射极方阻、方阻均匀性及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小N_(2)流量、O_(2)流量及扩散过程中的炉内压强可以有效提高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并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小N_(2)流量为1000 sccm、O_(2)流量为600 sccm、炉内压强为80 kPa的工艺条件下可实现发射极的方阻均匀性最佳,均值为4.94%;此时“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钝化发射极背接触 管式扩散 气体流量 炉内压强 方阻均匀性 电性能
下载PDF
PERC太阳电池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的原因排查与改善措施研究
9
作者 刘贤金 周塘华 +2 位作者 邹佳朴 易辉 谌业斌 《太阳能》 2023年第6期68-76,共9页
PERC太阳电池作为目前光伏市场上的主流太阳电池产品,其良品率的稳定及提升受到了太阳电池厂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在电致发光(EL)检测时发现PERC太阳电池存在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占比异常的情况,为排查产生原因,对退火工序中使用的石英舟... PERC太阳电池作为目前光伏市场上的主流太阳电池产品,其良品率的稳定及提升受到了太阳电池厂家的高度重视。针对在电致发光(EL)检测时发现PERC太阳电池存在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占比异常的情况,为排查产生原因,对退火工序中使用的石英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改善措施。分析结果显示:低压石英舟饱和工艺与低压退火工艺过程中的尾气倒灌污染是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太阳电池占比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优化变频真空泵设置和加装单向阀的措施,改善了退火工序中尾气倒灌的问题,将生产线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太阳电池月平均占比由0.667%~1.260%降至0.205%,有效提升了PERC太阳电池的良品率。以期为光伏行业改善退火EL石英舟卡槽印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太阳电池 退火工序 电致发光 石英舟卡槽印 尾气倒灌 良品率
下载PDF
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素香 张松 +2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季静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9-942,968,共5页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背面局部接触,制备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采用恒光源I-V特性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较之常规铝背场多晶硅太阳电池,PERC结构电池在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转换效率η方面分别提高了13 mV、1.8 mA/cm2和0.67%(绝对值),其转换效率达到17.27%。PERC结构多晶硅电池采用了常规丝网印刷工艺,有利于实现高效多晶硅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背面局部接触 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 SIO2 SiNx叠层膜
下载PDF
PERC电池背表面钝化的PC1D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宁 谷书辉 任丙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3-2278,共6页
采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assiv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PERC)电池;模拟结果表明:降低电池的背表面复合速率有利于增强电池性能、提高电池长波响应。PERC电池由于背表面钝化可采用较低的背场厚度;背钝化层... 采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assiv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PERC)电池;模拟结果表明:降低电池的背表面复合速率有利于增强电池性能、提高电池长波响应。PERC电池由于背表面钝化可采用较低的背场厚度;背钝化层中的表面电荷对高背表面复合速率的电池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在背表面复合速率较低时影响不大;实测得到PERC电池比常规全铝背接触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增大1.56%和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表面电荷 钝化 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电池
下载PDF
基于高效PERC太阳电池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及能效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毅湛 陈惠秋 +2 位作者 冼丽娴 邝键培 赵丽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4-188,共5页
随着居民分布式太阳能并网发电在电网的发电比重不断增加,提高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益是目前的重点内容。本论文介绍采用高效PERC太阳电池屋顶光伏系统的设计及能效分析。首先建立采用高效PERC单晶太阳电池,总功率为9.15 k W,占地50... 随着居民分布式太阳能并网发电在电网的发电比重不断增加,提高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益是目前的重点内容。本论文介绍采用高效PERC太阳电池屋顶光伏系统的设计及能效分析。首先建立采用高效PERC单晶太阳电池,总功率为9.15 k W,占地50 m2的屋顶光伏系统。其次,利用PVsyst@进行设计模拟,在光伏组件排布方式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棚户式和阵列式等不同屋顶的发电效益。对比仿真模拟和系统实测结果,发现采用高效PERC电池棚户式设计方案,在相同的气象资源、占地面积下,较常规太阳电池阵列式设计方案,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提高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分布式并网 perc太阳电池 屋顶发电 模拟设计
下载PDF
基于高效PERC双面太阳电池的中大型光伏发电系统支架排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毅湛 姚建中 +5 位作者 冼丽娴 邝键培 吴境旺 李富泽 赵丽特 李远兴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为例,探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简称PERC)太阳电池代替常规太阳电池,以及不同支架排布对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影响.我们采用比常规太阳电池功率高26%的高效PERC太... 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大中型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为例,探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ontact,简称PERC)太阳电池代替常规太阳电池,以及不同支架排布对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影响.我们采用比常规太阳电池功率高26%的高效PERC太阳电池及PVsyst模拟对单角度固定式、双角度固定式、单轴东西向跟踪式、单轴南北向跟踪式和双轴跟踪式等不同排布的光伏系统进行设计分析.结果发现,双轴跟踪式排布系统的年发电量最多,但占地面积也最大,南北向跟踪式排布的单位占地面积发电量比单角度固定式提高了14%.即采用高效PERC电池南北向跟踪式排布比常规电池单角度固定式的系统发电量提高了40%,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电池 双面电池 光伏系统 支架排布
下载PDF
玻璃粉对PERC太阳能电池铝电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晨阳 付明 +4 位作者 刘雷 尹光 汪小红 吕文中 范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2005-22009,共5页
PERC电池在传统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背面钝化层和激光开口并形成了局域铝背场电极,电池效率较传统电池提高了约1%,是近期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铝电极浆料对PERC电池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本工作研究了V-B-Si、Pb-B-Si和Bi-B-Zn三种... PERC电池在传统电池的基础上增加了背面钝化层和激光开口并形成了局域铝背场电极,电池效率较传统电池提高了约1%,是近期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铝电极浆料对PERC电池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本工作研究了V-B-Si、Pb-B-Si和Bi-B-Zn三种体系玻璃对PERC电池性能和外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Pb-B-Si和Bi-B-Zn玻璃,采用V-B-Si玻璃铝浆制备的PERC电池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当V-B-Si(V 2O 5、B 2O 3、SiO 2)的质量比为25∶10∶15时,激光开口处的铝膜填充率较高,EL图像较亮,电池效率较高,铝背场外观性能(附着和水煮性能)较好。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仪(EDS)分析了PERC电池局域铝电极的微观结构,通过铝浆玻璃粉的热特性调控,制备了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电池 玻璃粉 电池性能 局域铝电极
下载PDF
Al_(2)O_(3)/SiO_(x)N_(y)/SiN_(x)叠层钝化膜对PERC太阳电池性能及LID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凡金星 陈达明 +2 位作者 许林云 杨言华 周宏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127,共6页
由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的SiO_(x)N_(y)薄膜中含有大量H原子,因而具有优异的表面钝化性能。通过在PERC太阳电池的Al_(2)O_(3)/SiN_(x)背钝化叠层中间插入一层SiO_(x)N_(y)薄膜,形成Al_(2)O_(3)/SiO_(x)N_(y)/SiN_... 由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的SiO_(x)N_(y)薄膜中含有大量H原子,因而具有优异的表面钝化性能。通过在PERC太阳电池的Al_(2)O_(3)/SiN_(x)背钝化叠层中间插入一层SiO_(x)N_(y)薄膜,形成Al_(2)O_(3)/SiO_(x)N_(y)/SiN_(x)结构,可避免SiN_(x)所带的固定正电荷对Al_(2)O_(3)负电荷场钝化效应的负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片少子寿命从原来的130μs提高至162μs,电池转换效率增加0.09%。同时,基于Al_(2)O_(3)/SiO_(x)N_(y)/SiN_(x)背钝化的PERC太阳电池的LID也得到了改善,由对照组的1.83%下降到实验组的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太阳电池 背钝化 SiO_(x)N_(y) LID 叠层膜 场钝化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辅助制备超薄PERC太阳电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明明 沈鸿烈 +3 位作者 陈春明 唐群涛 顾浩 任学明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1-345,363,共6页
利用旋涂法将自制的聚苯乙烯(PS)微球涂覆到不同厚度的单晶硅片上,作为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的背接触开口的掩模,然后用快速热退火工艺使PS微球挥发形成PERC电池的背接触开口,最后用磁控溅射在PERC电池背面生长一层Ag电极。利用... 利用旋涂法将自制的聚苯乙烯(PS)微球涂覆到不同厚度的单晶硅片上,作为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的背接触开口的掩模,然后用快速热退火工艺使PS微球挥发形成PERC电池的背接触开口,最后用磁控溅射在PERC电池背面生长一层Ag电极。利用该方法制备了面积为40 mm×40 mm、厚度分别为40、55和70μm的三种超薄单晶PERC太阳电池。制备的超薄太阳电池未出现任何翘曲。超薄太阳电池的电流密度-开路电压(Jsc-Voc)曲线和外量子效率(EQE)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池厚度的减小,电池的转换效率随之下降。其中,40μm厚的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13.6%,平均转换效率为13.3%,并展现出良好的柔韧性,极限弯曲角度达到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聚苯乙烯(PS)微球 超薄 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 翘曲 柔韧性
下载PDF
p型多晶硅PERC太阳电池LeTID特性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方旭 周春兰 +3 位作者 程尚之 王贺 吁洵哲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33,共6页
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太阳电池效率衰减现象,其衰减机制和相关缺陷形态的演变过程亟需澄清。针对p型多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接触(PERC)太阳电池,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衰减规律,光照促进了衰减-再生反应的进行,衰... 热辅助光诱导衰减(LeTID)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太阳电池效率衰减现象,其衰减机制和相关缺陷形态的演变过程亟需澄清。针对p型多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接触(PERC)太阳电池,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衰减规律,光照促进了衰减-再生反应的进行,衰减程度随光照强度减小而增大。对衰减起主导作用的是由LeTID过程中产生的体内深能级缺陷导致的SRH复合,该缺陷中心的电子与空穴俘获截面之比k值在33~37范围内,而对衰减影响较小的浅能级缺陷可能是k值在0.1~1.0之间的Fe—B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多晶硅 衰减 载流子寿命 光诱导衰减 perc
下载PDF
PERC背钝化结构提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文辉 邱小永 +4 位作者 赵庆国 姚春梅 何一峰 高拥刚 陆波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5-688,694,共5页
在工业产线上制备了PERC结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研究了在电池背表面引入PERC背钝化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0%。结合光学仿真及分析电池的关键光电... 在工业产线上制备了PERC结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研究了在电池背表面引入PERC背钝化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0%。结合光学仿真及分析电池的关键光电参数知,其光电转换性能改善的原因可归结为PERC背钝化结构降低了长波太阳光子在背铝电极的寄生吸収损失和光生载流子的背表面复合损失。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其制备工艺与传统产线兼容,是一种优选的产业电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perc背钝化结构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电注入退火条件对铸造单晶硅PERC电池抗LID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泽辉 沈鸿烈 +4 位作者 魏青竹 倪志春 李树兵 李跃 张树德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1-775,780,共6页
铸造单晶硅太阳电池由于性价比高,在晶硅太阳能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以B和Ga共掺杂的铸造单晶硅钝化发射和背面(PER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现有工业生产的电注入退火方法,分别进行了260和180℃温度下的不同电注入条件退火处理... 铸造单晶硅太阳电池由于性价比高,在晶硅太阳能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以B和Ga共掺杂的铸造单晶硅钝化发射和背面(PER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现有工业生产的电注入退火方法,分别进行了260和180℃温度下的不同电注入条件退火处理和随后的光致衰减(LID)效应分析。分析表明:经18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电池效率的变化率为-0.64%,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降低了2.79%。而经过260℃的电注入退火处理后,电池效率提高1.12%,且经60kW·h的光照后,电池效率比退火前仅下降1.96%。这些结果说明,260℃的电注入退火条件更适用于铸造单晶硅电池的抗LID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电池 LID效应 铸造单晶硅 电注入退火 电学性能
下载PDF
激光开槽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若莹 席曦 +6 位作者 邵剑波 李少敏 刘桂林 路忠林 徐建华 黄智 张向阳 《太阳能》 2020年第9期38-43,共6页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 金属缠绕穿透(MWT)技术和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ERC)技术叠加应用可获得较高的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且可以降低硅材料的损耗,但不同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会对电池的电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在保证同批次单晶硅片的背面开槽率(2.10%)不变时,针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工艺中的背面激光开槽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激光功率的大小来改变开槽宽度与开槽线间距的大小,从而探究不同开槽图形对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在3D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硅片表面的激光光斑质量,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开槽宽度时这类电池烧结后局部接触区域的形貌。结果表明,开槽宽度在33~35μm、开槽线间距为0.90±0.05 mm时,MWT+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及开槽形貌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T perc 单晶硅太阳电池 背面激光开槽 开槽率 开槽宽度 开槽线间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