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5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OPA PET/CT定量分析提高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婕 周蕾蕾 +5 位作者 张逸悦 蒋腾 徐志宏 张思伟 白侠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6-^(18)F氟-L-多巴(^(18)F-FDOPA)PET/CT半定量分析及人工智能平台对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6例PD患者,其中33例早期(Hoehn-YahrⅠ~Ⅱ级),2... 目的探讨6-^(18)F氟-L-多巴(^(18)F-FDOPA)PET/CT半定量分析及人工智能平台对帕金森病(P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6例PD患者,其中33例早期(Hoehn-YahrⅠ~Ⅱ级),23例晚期(Hoehn-YahrⅢ~Ⅳ级);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对照者27例,行^(18)F-FDOPA PET/CT。于HERMES BRASS平台计算受试者纹状体各亚区与枕叶体积计数比(SORs),完成基于感兴趣区的脑半定量分析,观察早期和晚期PD患者纹状体各亚区不对称性。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PD组和健康对照组纹状体各亚区SORs行主成分分析,观察数据聚集度和组间区分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晚期PD患者尾状体、前壳核、后壳核和纹状体整体SORs显著降低(t=9.02~11.72,P<0.0001),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73、0.995和0.982。早期PD患者纹状体各亚区不对称指数分别为尾状核(7.61±5.50)%、前壳核(11.43±8.97)%、后壳核(17.17±11.63)%、纹状体(10.65±7.46)%。PD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主成分分析有显著区分度,PD组纹状体^(18)F-FDOPA摄取显著降低,早期PD患者对侧后壳核损失最显著,下降百分比为34%。结论平台半定量分析^(18)F-FDOPA PET/CT图像,为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半定量数值,纹状体特别是壳核的不对称性可能是PD早期诊断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8)F-FDOPA pet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定量分析 人工智能
下载PDF
^(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绍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中心自2015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78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诊断,统计^(18)F ... 目的:分析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中心自2015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78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诊断,统计^(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对前纵隔肿瘤诊断准确率,并对比不同类型前纵隔肿瘤的病灶最大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结果:手术病理共检出侵袭性胸腺瘤30例、胸腺癌22例、淋巴瘤26例,^(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共检出侵袭性胸腺瘤30例、胸腺癌21例、淋巴瘤25例,^(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对前纵隔肿瘤诊断准确率(97.44%)与手术病理诊断(100.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胸腺癌组患者病灶最大径显著低于淋巴瘤、侵袭性胸腺瘤组患者,胸腺癌、侵袭性胸腺瘤组患者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显著低于淋巴瘤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还能鉴别诊断出肿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定量分析 前纵隔肿瘤 鉴别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18F FDG PET/CT定量分析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3
作者 李宜霖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8期1403-1407,共5页
目的:应用18F FDG PET/CT进行前纵隔肿瘤成像,探讨其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纵隔肿瘤的初诊18F FDG PET/CT资料,包括侵袭性胸腺瘤6例(A组),胸腺癌18例(B组),以及淋巴瘤10例(C组)。记录... 目的:应用18F FDG PET/CT进行前纵隔肿瘤成像,探讨其在前纵隔肿瘤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纵隔肿瘤的初诊18F FDG PET/CT资料,包括侵袭性胸腺瘤6例(A组),胸腺癌18例(B组),以及淋巴瘤10例(C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病灶成像特征,病灶成像特征包括病灶部位,边缘,密度,周围组织受侵情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病灶最大径,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以及成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平均年龄A组34.2±8.9岁,B组47.6±10.0岁,C组27.8±6.4岁,其中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临床症状A组胸痛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05),C组发热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05)。病灶最大径分别为A组(11.01±2.91)cm,B组(7.36±2.03)cm,C组(12.60±4.29)cm,B组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A组(8.26±6.45),B组(7.43±2.80),C组(13.09±4.63),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余成像特征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8F FDG PET/CT应用于前纵隔肿瘤成像时,病灶最大径和SUVmax值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此外,患者年龄及部分临床症状对前纵隔肿瘤鉴别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18F FDG pet/ct 定量 最大标准摄取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迭代重建算法的iDream重建技术对CT定量分析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马丽 郑福玲 +5 位作者 吕树敏 邵松 李超 王秀清 郭艳丽 王曼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9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iDream重建等级(1、3、5级)对CT定量分析肺功能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iDream重建技术定量测量肺气肿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某院行胸部CT平扫的50例患者,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fittered back ... 目的:探究不同iDream重建等级(1、3、5级)对CT定量分析肺功能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iDream重建技术定量测量肺气肿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某院行胸部CT平扫的50例患者,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fittered back projection,FBP)、iDream 1级、iDream 3级、iDream 5级4种方法重建图像。测量4组图像的主气管CT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值并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使用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测量4组图像的双肺总容积(total lung volume,TLV)、肺气肿容积(emphysema volume,EV)、肺气肿指数(emphysema index,EI)、15%肺衰减值(15th percentile of lung attenuation,Perc 15)、15%肺质量(pulmonary density 15%,PD15%)。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对比。结果:4组间图像主气管CT值、T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SD、SNR、EV、EI、PD15%、Perc 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Dream重建等级的增高,主气管SD值、EV、EI逐渐降低,iDream 3级组与iDream 5级组EV、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iDream重建等级的增高,PD15%、Perc 15逐渐升高,iDream 3级组与iDream5级组PD15%、Perc 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iDream重建等级的增高可降低图像噪声,影响CT定量分析肺功能结果,iDream 3级和iDream 5级可保证EV、EI、PD15%、Perc 15相对稳定,不受迭代重建算法强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ream重建技术 迭代重建算法 ct定量分析 FBP 肺功能 肺气肿
下载PDF
CT及MR定量分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脂肪含量中的测定效果及价值研究
5
作者 周素芹 邱廷顺 +2 位作者 满小妮 莫宗伟 郎召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97-0100,共4页
探讨CT及MR定量分析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脂肪含量中的测定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4年1月AP患者9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完成CT和MR检查。根据我国AP分级、临床诊断标准及CT严重指数,... 探讨CT及MR定量分析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脂肪含量中的测定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4年1月AP患者98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完成CT和MR检查。根据我国AP分级、临床诊断标准及CT严重指数,将患者分为轻度AP组和重度AP组;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比观察各组肝脂肪含量,并完成定量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CT及MR脂肪含量定量参数在AP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重症AP组肝脏CT值、肝脏脂肪含量肝脾CT比值低于轻症AP组(P<0.05);MR肝脏脂肪占比高于轻症AP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CT值、肝脏脂肪含量肝脾CT比值高于干预前(P<0.05);MR肝脏脂肪占比低于干预前(P<0.05);存活组肝脏CT值、肝脏脂肪含量肝脾CT比值高于死亡组(P<0.05);MR肝脏脂肪占比低于死亡组(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肝脏CT值、肝脏脂肪含量、肝脾CT比值及MR肝脏脂肪占比联合检测用于AP患者预后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 AP患者治疗前后脂肪含量变化明显,采用CT及MR定量分析能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二者联合测定能提升预后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脂肪含量 ct MR定量分析 ROC曲线 临床诊断标准 ct严重指数
下载PDF
肝脂肪含量变化的CT及MR定量分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研究
6
作者 周素芹 满小妮 +2 位作者 邱廷顺 莫宗伟 郎召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通过CT和MR定量分析检测肝脂肪含量变化在诊断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78名患有AP的患者,其病程跨越了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作为研究样本,并将他们根据病情的严重性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在相... 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通过CT和MR定量分析检测肝脂肪含量变化在诊断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78名患有AP的患者,其病程跨越了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作为研究样本,并将他们根据病情的严重性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在相同时间范围内,挑选了61位进行健康体检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CT和MR技术对肝脏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不同组别之间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利用ROC曲线评估这些定量参数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效率。结果 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P患者在肝脏CT值、脾脏CT值以及肝脾CT值比例上均有所下降(P<0.05),同时在肝脾CT值差异以及MR肝脏脂肪占比上则有所上升(P<0.05)。在重度组中,其肝脏CT值、脾脏CT值及肝脾CT值比例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而在肝脾CT值差异及MR肝脏脂肪占比上则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肝脂肪含量变化的CT及MR定量指标的联合测定在AP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肝内脂肪量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定量参数,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显示出异常表现,能准确揭示病情的严重性。同时,将多个指标结合使用可增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对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肪含量 ct MR定量分析 急性胰腺炎 诊断价值 效能
下载PDF
CT定量分析在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丁梦江 李学任 +1 位作者 彭守春 张玉华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0-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ASS-IL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2-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呼吸科收治的ASS-ILD患者临床资料42例。CT影像利用定量软件自动分析,计算出肺总容积(TLV)和平均肺衰减值(...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ASS-IL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22-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呼吸科收治的ASS-ILD患者临床资料42例。CT影像利用定量软件自动分析,计算出肺总容积(TLV)和平均肺衰减值(MLA),计算出不同区域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其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然后分析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PFT)参数的相关性,并对ASS-ILD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合并机化性肺炎(NSIP/OP)和机化性肺炎(OP)两种类型的CT定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与-500~-100 HU区域CT值呈正相关(r=0.58,P=0.048;r=0.79,P=0.01),FEV_(1)/FVC与-950~-500区域CT值呈负相关(r=-0.23,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P/OP组不良通气体积(V_(fibrosis)%)高于OP组(P=0.03),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低于OP组(P=0.01);OP组的过度通气体积(V_(hyper)%)和过度通气重量(W_(hyper)%)较NSIP/OP组高(P<0.05);NSIP/OP组总肺平均衰竭值(MLA_(total))明显高于OP组(P<0.01)。结论HRCT定量分析指标与PFT参数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肺功能的评估,并对NSIP/OP和OP的类型判定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合成酶综合征 高分辨率ct 定量分析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
下载PDF
MRI、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曹学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肝脏脂肪变的100例患者,均接受磁共振、CT定量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脂水比(LWR)、肝脏脂肪含量(HFF)、肝/脾CT比值(LSR...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肝脏脂肪变的100例患者,均接受磁共振、CT定量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脂水比(LWR)、肝脏脂肪含量(HFF)、肝/脾CT比值(LSR)数据;分析MRI、CT定量诊断肝细胞脂肪变的结果。结果:不同病理等级间LWR、HFF、LS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级别升高LWR、HFF逐渐升高,LSR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W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HFF的AUC为0.937,均大于LSR的0.839,CT定量诊断的效果低于MRI。结论:MRI和CT均是用于肝脏脂肪变定量分析的有效方法,MRI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程度的更为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定量分析 肝脏脂肪变准确性 对比
下载PDF
^(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文超 徐文贵 +4 位作者 朱湘 戴东 宋秀宇 朱磊 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行PET/CT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纵隔淋巴结阳性及阴性者SUVmax、CT值、CT短径的差异,绘制SUVmax值、CT值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比较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以及PET/CT SUVmax、CT值双定量分析对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SUVmax、CT值、CT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取2.45,CT值取38.5Hu为诊断诊断界点。当SUVmax≥2.45时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0.9%、96.5%、92.8%、72.5%、77.0%,其准确性高于单纯PET、单纯CT值及单纯CT短径(χ~2=19.192,P=0.000)。结论:PET/CT显像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明显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CT;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时,提示转移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定量 纵隔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PET/CT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笑一 许秀霞 +2 位作者 徐文贵 戴东 马文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 SUVmax及CT短径双定量分析在良恶性颈部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1年9月期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显像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CT、PET、PET/CT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绘制SUVmax值及CT短径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CT、单纯PET以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9.30%、94.52%、95.15%、77.09%、85.76%,其准确度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结论:^(18)F-FDG PET/CT双定量分析对良恶性颈部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单纯CT:当CT短径≥0.65cm且SUV-max≥1.95.提示颈部淋巴结恶性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定量分析 ~18F-FDG pet/ct ct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文超 徐文贵 +5 位作者 朱湘 王健 戴东 宋秀宇 朱磊 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515,52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C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 目的:探讨^(18)F-FDCPET/CT显像定性、定量分析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观察纵隔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比较单纯CT、单纯目测纵隔淋巴结摄取程度、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为阴性后目测法、单纯半定量分析法及定性定量结合对总体及不同分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2、4、7区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1、2、3、8区发现淋巴结则转移的机率高。目测法(尤其在考虑对称分布及钙化因素后)加半定量法诊断效能高(χ~2=44.678,P<0.001),其灵敏度79.2%,特异度83.8%,准确率81.9%,阳性预测值78.5%,阴性预测值84.3%。结论:诊断纵隔淋巴结,目测法是较理想方法,SUVmax是很有价值的半定量指标,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肺癌 纵隔淋巴结 定性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CT定量分析诊断肺结节浸润性的价值
12
作者 王振云 王少强 +2 位作者 邱晓辉 解福友 宋贤亮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量化参数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浸润组(n=72)、浸润组(n=42)。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量化参数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浸润组(n=72)、浸润组(n=4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AI量化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量化参数对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和12个量化参数(熵、CT平均值、CT最小值、3D长径、体积、质量、长短径平均值、最大面面积、偏度、CT最大值、CT值方差和表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T平均值、熵是影响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T最小值是影响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CT平均值、熵和CT最小值预测肺腺癌发生浸润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0.888、0.890,3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55,优于各自单独检测(P<0.05)。结论CT量化参数CT平均值、熵及CT最小值水平可为临床诊断肺腺癌浸润性提供帮助,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浸润性肺腺癌 肺结节 ct定量分析
下载PDF
18F-FDG PET/CT多种参数定量分析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晓东 郑晓萌 +2 位作者 范如意 董曦曹 曹艳霞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多种参数定量分析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1±8.01)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以C... 目的研究18F-FDG PET/CT多种参数定量分析在鉴别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1±8.01)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以CT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max)、SUVmax/CT值、短径、长短径比值五项指标对经手术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33枚及非转移性淋巴结68枚进行分析,比较2组淋巴结的上述指标有无差异。利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鉴别界值并评价各指标诊断效能。利用χ^2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具有CT值变小、SUVmax增大、SUVmax/CT值增加、短径增大、长短径比值变小等特点;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上述五项指标的界值分别取41、2.3、0.044、0.95和1.5时,其准确度分别为68.32%、84.16%、96.04%、80.20%和45.54%;SUVmax/CT值诊断准确率最高(χ^2=7.35,P<0.005),长短径比值诊断准确率最低(χ^2=10.74,P<0.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1.4%、89.3%、96.7%、80.9%和57.8%。结论PET/CT多种参数定量分析对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SUVmax/CT值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定量分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能谱CT在铁质文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跃东 周璇 +2 位作者 彭启晗 魏存峰 许琼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铁器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铁质文物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铁质文物的研究领域。具有能量分辨能力的能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CT技术,在对铁质文... 铁器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铁质文物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铁质文物的研究领域。具有能量分辨能力的能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CT技术,在对铁质文物的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能谱CT应用于铁质文物样品的定量分析中,使用物质分解算法估计出铁质文物样品中基物质的组成比例。本文使用了两件铁质文物样品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说明,能谱CT在铁质文物样品的定量分析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铁质文物样品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两种锥形束CT转化二维图像与传统头颅侧位片定量分析颈椎骨龄的一致性
15
作者 彭源浩 吕冬梅 +2 位作者 庄昕仪 喻婷 程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81-2886,共6页
背景:传统的头颅侧位片始终存在放大失真、左右重叠不一致等问题,而锥形束CT能真实展现颅面部的三维结构。对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所选区域内的锥形束CT转化为二维图像,能使左右侧基本重叠一致且能减小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目的:... 背景:传统的头颅侧位片始终存在放大失真、左右重叠不一致等问题,而锥形束CT能真实展现颅面部的三维结构。对锥形束CT进行三维重建,再将所选区域内的锥形束CT转化为二维图像,能使左右侧基本重叠一致且能减小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响。目的:探究两种不同整合厚度的锥形束CT转化二维图像与传统头颅侧位片定量分析颈椎骨龄的一致性。方法:收集118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锥形束CT及头颅侧位片资料。首先在3D imaging software中对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矢状向界面中分别选择两种不同整合厚度的锥形束CT影像并转化为二维图像,两种图像分别被命名为ICB-1、ICB-2。再运用智贝云对头颅侧位片、ICB-1、ICB-2中的第2颈椎基底部凹陷与椎体下缘所成的角度(@2)、第3颈椎与后面高的比值(AH3/PH3)、第4颈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H4/W4)及颈椎骨龄等项目进行测量计算,间隔2周后再随机抽取20例青少年重复上述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评价3种图像各自测量颈椎骨龄的可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3种图像两两间测量颈椎骨龄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3种图像两两组间对颈椎骨龄分期评估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①除头颅侧位片组AH3/PH3的ICC<0.9,各组其余测量项目ICC均>0.9;②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除ICB-1组与头颅侧位片组、ICB-1组与ICB-2组间AH3/PH3、H4/W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其余项目的测量结果两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Kappa检验结果显示,3组颈椎骨龄分期评估结果两两组间的Kappa系数均>0.8(P<0.001);④提示ICB-1、ICB-2测量颈椎骨龄的可重复性优于头颅侧位片,头颅侧位片、ICB-1、ICB-2两两组间对颈椎骨龄的测量均有良好的一致性,但考虑到对颈椎椎体结构记录的完整性,ICB-2较ICB-1更适合用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头颅侧位片 二维图像 颈椎骨龄 颈椎骨龄定量分析
下载PDF
尘肺观察对象的CT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夏露花 吕富荣 +2 位作者 王伊 盛波 周绍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尘肺观察对象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CT扫描,分别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气管隆突下6 cm平面进行CT定量测定,用CT密度直方图对特定的CT值区间进行测定,计算出不...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尘肺观察对象组(6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CT扫描,分别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气管隆突下6 cm平面进行CT定量测定,用CT密度直方图对特定的CT值区间进行测定,计算出不同CT值范围内的平均肺密度(ME)及像素指数(PI),对比观察尘肺观察对象组肺密度的改变。结果在主动脉弓顶水平、气管隆突下6 cm层面,-832--352 HU范围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气管隆突、气管隆突下3 cm层面,-880--352 HU范围的11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像素指数。其共同特征为,上述4个观察层面,在-832--352 HU范围内的10个CT值区间内,尘肺观察对象组的像素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尘肺观察对象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定量直方图信息,能够评价尘肺观察对象肺纤维化改变,结果可靠,客观,为尘肺观察对象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观察对象 ct扫描 定量分析 像素直方图 像素指数
下载PDF
肺气肿CT定量分析──CT肺功能自动定量软件与手工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伟宏 牟文斌 +3 位作者 罗松江 刘玉清 朱杰敏 金征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2-526,共5页
目的 设计计算机自动定量肺体积和肺气肿的软件 ,并与手工定量方法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从肺气肿组 37例和正常组 2 0例中各随机调出 5例CT图像资料来验证软件的可行性。每一病例仅取 3个复杂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肺门层面和膈上层... 目的 设计计算机自动定量肺体积和肺气肿的软件 ,并与手工定量方法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从肺气肿组 37例和正常组 2 0例中各随机调出 5例CT图像资料来验证软件的可行性。每一病例仅取 3个复杂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肺门层面和膈上层面 )来验证软件与 2位手工操作者定量结果有无差异。软件设有自动校正功能 ,比较正常组 2 0例CT图像校正前后各定量数值的差异。结果  (1)显示多层面整体定量结果方面 ,计算机软件自动定量与手工操作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2位操作者之间的定量结果也无明显差异。 (2 )单个层面定量结果比较显示 ,在膈肌层面不同操作者测得CT值差异较大 (P <0 .0 1) ,而在肺门层面、主动脉弓层面测得的CT值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经校正前后计算机自动定量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行设计的计算机自动定量分析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肺气肿组织 ,消除人工操作的差异 ,重复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ct 定量分析 自动定量软件 手工方法 比较 肺功能
下载PDF
FDG PET显像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付占立 王荣福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3-317,共5页
关键词 FDG pet显像 定量 定量分析 动态观察 显像剂
下载PDF
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宏 陈君坤 +4 位作者 黄伟 王大勇 张宗军 刘军 陈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ImatronC - 15 0型电子束CT ,检查 12 6 7例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冠脉钙化发生率依次为LAD(4 0 .5 % )、RCA(2 4.8% )、CX(2 1.4% )和LM(13 .3 % ) ;<5 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ImatronC - 15 0型电子束CT ,检查 12 6 7例患者冠脉钙化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冠脉钙化发生率依次为LAD(4 0 .5 % )、RCA(2 4.8% )、CX(2 1.4% )和LM(13 .3 % ) ;<5 0岁和 5 0~ 5 9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 ,≥ 6 0岁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但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冠脉钙化检测冠心病在年轻组特异性高 ,敏感性低 ,随年龄增大敏感性增高而特异性降低。结论 :电子束CT冠脉钙化检查及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冠状动脉钙化 定量分析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