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its constraints on genesis of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敏 孙晓明 马名扬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5年第4期297-305,共9页
Systematic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hosted in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re exist ... Systematic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hosted in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re exist two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TypeⅠis of NaCl-H-2O system with low-medium salinity, and i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h) and salinities are {106.9}-{286.4℃} and ({0.8}-{21.8}) wt%NaCl eq. respectively; TypeⅡ is of CaCl-2-NaCl-H-2O system with medium-high salinities, and i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range from {120.1℃} to {269.6℃} and ({11.4}-{31.4}) wt%NaCl eq., respectively. The typeⅡ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kind of deposits; (2) two generations of ore-forming fluids were recognized.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PGE-polymetallic ores and carbonate-quartz stockworks in the underlying phosphorites are almost of no difference, they may represent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The peak value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ose fluid inclusions is about 170℃, while their salinities possess a remarkable bimod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two peak values of (27-31) wt%NaCl eq. and (4-6) wt%NaCl eq. On the contrary,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carbonate-quartz veins in the hanging wall may represent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post-metallogenetic stage.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peak values of salinities are mostly 130-170℃ and (12-14) wt%NaCl eq., respectively; (3) nobel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analy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main metallogenetic stage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mixing of basinal hot brines with the CaCl-2-NaCl-H-2O system and seawater with the NaCl-H-2O system; (4) in the Early Cambrian, the basinal hot brines were trapped in the Caledonian basin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and where giant thick sediments were accumulated, and expelled and migrated laterally along the strata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caused by overlying sediments. The basinal hot brines absorbed Ni, Mo, V, PGE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s and were transformed into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s with the CaCl-2-NaCl-H-2O system and medium-high salinities, then ascended along faults and mixed with seawater of the NaCl-H-2O system, and finally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or occurrences were formed in the black rock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岩石 热盐水 同位素 PGE 地质学
下载PDF
The Metallogenetic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 of a Large Ag-V Deposit in Black Rock Series
2
作者 LIU Yuanjun JIN Guanfu +2 位作者 XIE Fapeng YANG Zhenqiang CHEN Kaixu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B04期116-118,共3页
Located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this deposit is a large-scale Ag-V ore deposit,listed among the fifth type of silver deposit in China.1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lies in the NE sector of the Yangtze flat of the ... Located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this deposit is a large-scale Ag-V ore deposit,listed among the fifth type of silver deposit in China.1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lies in the NE sector of the Yangtze flat of the Yangtze paraplatform.There are sporadically magmatic rocks and fold basement made up of upper Archaeozoicmiddle and lower Proterozoic strata.The sedimentary cover consists of Sinian-lower Paleozoic marine sediments,Mesozoic-Cenozoic intercalated marine and nonmarine sediments or nonmarine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tallogenetic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 of a Large Ag-V deposit in black rock series AG
下载PDF
The occurrence state of vanadium in the black shale-hosted vanadium deposits in Shangling of Gu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Yongbin Zhang Qian Zhang +2 位作者 Yi Cai Dapeng Wang Kaiwen Li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84-497,共14页
The Shangling vanadium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the Lower Devonian Tangding formation black rock series strata, has V2O5 reserves of more than 1.5 million tons and prospective reserves of more than 2 million tons. Pre... The Shangling vanadium deposit, which occurs in the Lower Devonian Tangding formation black rock series strata, has V2O5 reserves of more than 1.5 million tons and prospective reserves of more than 2 million tons.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occurrence state of vanadium(V) in this deposit have been conducted by artificial heavy minerals concentrates, leaching experiments, 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These experiments have revealed no independent vanadium mineral occurrences in the Shangling vanadium deposit and the percentages of water-soluble vanadium, hydrochloric acid soluble vanadium and HF soluble vanadium were1.93 %, 21.42 % and 76.47 %, respectively. Based on our data and earlier research, we estimate that the valences state of V absorbed onto the surface of organic matter or clastic particles are +5 and +4, accounting for 10.00 % and13.35 % of the total amount of V,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ences state of V that exist in the octahedral crystal lattice of authigenic illite include +3 and +4, accounting for71.64 % and 4.83 % of the total amount of V, respectively.By calcul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V, we infer that after deposition and before entering the crystal lattice of illite, V occurs in the form of humate complex or is adsorbed by organic matter. About4.24 % of the Al is in the octahedral crystal lattice of illite,which was replaced by the vanadium under the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s of Shang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床 赋存状态 黑色页岩 广西省 自生伊利石 X射线粉末衍射 主持 中国
下载PDF
激电测深法在南秦岭苏岭沟金矿区的勘查应用
4
作者 朱满怀 王运 +7 位作者 刘凯 胡宝群 王向阳 李建斌 胡远平 胡兴旺 赵灿 叶社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展布情况。根据激电测深数据获得“低阻-高极化”特征的断面激电异常曲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解译推测了深部含矿目标层及含矿构造空间赋存状况。经钻探验证,金矿化体位置与激电测深推断的极化率异常中心埋深基本吻合。同时,建立了矿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的数据库。本次研究为本矿区及矿区外围开展激电测深法探寻同类型、同特征的矿床积累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寒武系 黑色岩系 激电测深 苏岭沟 南秦岭
下载PDF
河南卢氏地区黑色岩系沉积型褐铁矿及其伴生钼锌组分的工业价值探讨
5
作者 刘利宝 王巍巍 王岩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沉积型铁矿床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罕见沉积型褐铁矿床。黑色岩系中富集Mo、Ni、V、PGE实例较多,但黑色岩系中发现有沉积型褐铁矿床的报道少见,更未见沉积型褐铁矿床中有Mo、Zn矿化的报道。河南卢氏地区震旦系东坡组黑色岩系中发育有... 沉积型铁矿床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罕见沉积型褐铁矿床。黑色岩系中富集Mo、Ni、V、PGE实例较多,但黑色岩系中发现有沉积型褐铁矿床的报道少见,更未见沉积型褐铁矿床中有Mo、Zn矿化的报道。河南卢氏地区震旦系东坡组黑色岩系中发育有褐铁矿化,并伴生有钼、锌元素大规模高强度异常,前人认为是“铁帽”,深部有找寻大型硫化物原生矿床的潜力。通过对铁矿床含矿建造的重新厘定和成矿环境的恢复,以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达到了对成矿过程的精细研究,认为区内铁矿化原始成矿方式为沉积成矿,主要以褐铁矿形式沉积,赤铁矿次之,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形使矿体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改造,致使矿床成因信息受到掩盖,是“假铁帽”。钼、锌元素以离子形式被铁质胶体和有机质吸附、携载迁移,在特定部位共同卸载沉淀,无独立的钼、锌矿物产出,没有工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褐铁矿床 黑色岩系 假铁帽 钼锌矿化 河南卢氏地区
下载PDF
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的热液脉状镍钴矿床超常富集规律与成矿条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宝林 王学海 +1 位作者 苏艳平 沈晓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93-1807,共15页
在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发现了热液脉状镍钴矿床,矿石品位超常富集,元素组合特殊,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找矿意义。本文介绍龙华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富集规律,以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成果。含矿围岩是寒... 在华南地区的广西金秀寒武系黑色岩系中发现了热液脉状镍钴矿床,矿石品位超常富集,元素组合特殊,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找矿意义。本文介绍龙华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富集规律,以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初步研究成果。含矿围岩是寒武系清溪组下段炭质泥岩,矿体可分为高品位热液脉状和低品位浸染状2类。主矿脉中出现镍-钴-砷和镍-钴-硫两类矿物组合,且两者呈分离状态,分别赋存在NWW向和NNW向断裂构造中。矿石成分主要是镍-钴砷化物、少量硫化物,以及石英和碳酸盐。采用电子探针方法分析了红砷镍矿、辉砷镍矿、硫镍矿、针镍矿、方钴矿、辉铋矿和自然铋矿物的元素含量,讨论了主要矿石矿物的Fe-Co-Ni三元图解。根据矿物内部结构构造和共生关系,厘清了矿物生成顺序,将矿石矿物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内生热液作用期和表生作用期。元素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红砷镍矿内部Ni、Co、S元素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可能是二次生长的结果。热液脉状镍钴矿床可能是加里东运动以前的古老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花岗岩体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尚难评判,Ni-Co元素的超常富集可能主要来自于后期的构造-流体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Ni-Co超常富集 热液脉状矿床 改造成矿 广西
下载PDF
西秦岭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7
作者 贾祥祥 贾儒雅 +1 位作者 王树明 胡晓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7-1000,共14页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 甘肃徽县大石湾钴锰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云台-迷坝成矿带东段,矿体赋存于上志留统卓乌阔组第4段灰岩夹硅质岩建造、灰岩-硅质岩建造2套含矿建造中。为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通过开展大石湾钴锰矿区建造构造专项填图,结合探槽揭露和老硐编录,分析建造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地质特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钴锰矿。研究结果表明,卓乌阔组第4段硅质岩与灰岩接触带(硅钙面)为主要赋矿空间,其次为灰岩-硅质岩建造中层间断裂带。主要控矿构造方向为近EW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与多期次的构造运动相对应;加里东晚期是该矿床最主要的初始富集成矿期,印支期是该矿床一个重要的构造期,该期近EW向的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对原始沉积层进行叠加改造;燕山期NE向、NNE向压扭性断裂对早期含矿地质体截切错动,并为后期钴锰再次淋滤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为成矿期后构造单元,控制钴锰最终成矿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锰矿床 含矿建造 黑色岩系 沉积型矿床 西秦岭
下载PDF
皖南百川地区沉积型钒矿找矿潜力分析
8
作者 范丽贵 邹远航 闻卫军 《安徽地质》 2023年第3期198-204,共7页
钒矿在我国属于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地质工作者一般认为皖南地区是沉积型钒矿的成矿有利区域,但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仅在该地区发现过一些小型沉积型钒矿。本文通过总结百川沉积型钒矿前期地质勘查成果,综合分析其矿床... 钒矿在我国属于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地质工作者一般认为皖南地区是沉积型钒矿的成矿有利区域,但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仅在该地区发现过一些小型沉积型钒矿。本文通过总结百川沉积型钒矿前期地质勘查成果,综合分析其矿床特征、找矿标志、地质成矿条件等因素,对该地区找矿潜力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一个大型沉积型钒矿,为该地区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思路,也可为类似地区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钒矿 黑色岩系 皖南百川 盆地
下载PDF
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6
9
作者 朱正杰 朱长生 +5 位作者 程礼军 李航 双燕 罗泰义 杨洪永 雷恩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6-72,共7页
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利用ICP-MS方法系统分析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炭质粉砂岩以及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总量为111.41×10-6~184.13×10-6,平均为138.83×10... 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利用ICP-MS方法系统分析重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炭质粉砂岩以及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总量为111.41×10-6~184.13×10-6,平均为138.83×10-6,相对其他地区黑色岩系较低;LREE/HREE=2.49~3.44,LREE相对富集,HREE亏损;δCe=0.39~0.46,Ce呈明显负异常;δEu=0.84~1.10,Eu异常不明显。δCe,δU,V/Cr,Ni/Cr,V/(V+Ni)表明该区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环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相关图解、Cr,Sb,As,Bi的富集以及U/Th等反映本区黑色岩系非正常海水沉积产物,明显受热水沉积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火山活动的影响,火山活动可能为热水活动提供了动力及物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口 下寒武统 黑色岩系 微量元素 热水沉积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黑色岩系与金属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被引量:60
10
作者 张复新 王立社 侯俊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4-704,共11页
秦岭造山带黑色岩系划分为南、北、中三个带,北带分布于北秦岭,以秦岭杂岩为基底的岛弧火山岩与花岗岩带到二郎坪弧后边缘海盆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类似的沟、弧、盆构造体系,产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改造型镍-钼小型矿床。中带分布于... 秦岭造山带黑色岩系划分为南、北、中三个带,北带分布于北秦岭,以秦岭杂岩为基底的岛弧火山岩与花岗岩带到二郎坪弧后边缘海盆带,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类似的沟、弧、盆构造体系,产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改造型镍-钼小型矿床。中带分布于南秦岭北部,环绕岛链古隆起形成深水-半深水滞留断陷局限盆地,发育与热水沉积有关的黑色岩系,赋存沉积轻微改造型超大型钒矿床和沉积-构造-热液改造型大型金-钒矿床。南带分布于南秦岭南部,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沉积区局部拉张环境发育裂谷式断陷盆地,发育巨厚的硅质-泥质-重晶石互层岩系,形成沉积改造中型含钼-钒矿床和热水沉积大型毒重石-重晶石矿床等。解剖了秦岭黑色岩系容矿的典型矿床特征与成矿作用,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黑色岩系容矿的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钒-金矿床 镍-钼矿床 钼-钒矿床 成矿系列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艳丽 秦德先 +1 位作者 邓明国 姬云波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的研究意义,及其最新成果;总结了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多金属矿床 黑色岩系矿床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南秦岭水沟钒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赛赛 魏刚锋 +2 位作者 聂江涛 李小兵 伍学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水沟钒矿床产于南秦岭下寒武统水沟口组的黑色岩系中,该黑色岩系为一套碳—硅—泥岩建造,形成于早寒武世扬子陆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钒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含矿岩石主要为硅质岩夹炭质泥岩。通过对岩性组合与钒含量的对比... 水沟钒矿床产于南秦岭下寒武统水沟口组的黑色岩系中,该黑色岩系为一套碳—硅—泥岩建造,形成于早寒武世扬子陆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钒矿体呈层状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含矿岩石主要为硅质岩夹炭质泥岩。通过对岩性组合与钒含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钒含量与含矿岩石中炭质泥岩出现的频率呈正相关;对较富的钒矿石进行X衍射测试,钒主要赋存于炭质泥岩中的钒云母中。通过对钒矿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水沟钒矿床形成于大陆边缘与深海环境过渡带上的缺氧沉积环境中,其沉积物源来自海底热水及近陆源剥蚀的混合区,生物活动对于成矿物质的聚集、沉淀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于生物-热水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黑色岩系 钒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热水沉积
下载PDF
黑色岩系矿床成因及其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施春华 曹剑 +3 位作者 胡凯 边立曾 韩善楚 姚素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31,共13页
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 黑色岩系型矿床是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其成因由于成矿作用复杂而存在争议。为深入理解这种复杂性并为解决争议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这类矿床的典型实例,述评了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值得加强研究的方向。全球黑色岩系矿床分布广泛,矿床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地质作用影响,并可主要归纳为3种:海水、热水与生物有机成矿作用。其中,海水和热水为成矿提供元素及有利的成矿条件(如还原的沉积环境)。相比而言,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对海水和/或热水提供的元素进行富集,并在合适条件下成矿。可见,这3种成矿作用的多元复合作用使得成矿过程极其复杂,这是导致很多矿床成因至今未完全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可从两方面开展深化研究:一是揭示多期复杂成矿演化过程;二是剖析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这些认识对沉积岩型矿床的研究同样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矿床 生物有机成矿作用 海水成矿作用 热水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施春华 曹剑 +3 位作者 胡凯 韩善楚 边立曾 姚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30,共13页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 通过调研分析我国华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Ni—Mo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述评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化研究值得加强的方向。将已有提出的矿床成因模式总体归纳为5种观点:陨石撞击同沉积、岩浆火山碎屑、海水、热水、多源,并且认为目前主要侧重于对热水和海水两种成因的研究,这两方面积累的证据较多,争议也较大。结合生物有机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即生物有机成矿作用,认为矿床成因复杂,受到热水、海水、生物有机质的多元复合作用。总体而言,各种矿床成因观点均各有证据支持,但因成矿过程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所以尚不能够完全全面、合理地揭示成矿过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工作;建议加强原位实验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和矿床成因研究的时空对比。这些认识为存在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的该领域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且因这一分析对象是全球黑色岩系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所以认识可望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多金属矿床 黑色岩系 热水成矿 海水成矿 生物有机成矿 下寒武统 华南
下载PDF
重庆城口黑色岩系中铂矿的分子古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文光 林丽 +3 位作者 朱利东 熊永柱 庞艳春 付修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7-460,共4页
重庆城口铂矿产于秦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接合部位的城巴深断裂两侧的断块或岩体蚀变破碎带中,含矿层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通过对城口铂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含矿层有机质含量偏高,并且碳质与矿体伴生,预示着生物或有机质在城口... 重庆城口铂矿产于秦岭地槽与扬子准地台接合部位的城巴深断裂两侧的断块或岩体蚀变破碎带中,含矿层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黑色岩系。通过对城口铂矿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含矿层有机质含量偏高,并且碳质与矿体伴生,预示着生物或有机质在城口铂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测试出氯仿沥青族组成中总烃(饱和烃+芳烃)不占优势,重组分(非烃+沥青质)丰度较高,说明有机质成熟度较低。运用分子古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证了与铂矿化有关的有机质的生物母源为菌藻类微生物;另外,Pr/Ph比值小于1反映了其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城口 铂矿 黑色岩系 分子古生物学
下载PDF
湘西地区晚震旦世黑色岩系地层层序、沉积环境与成因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孝红 汪啸风 毛晓冬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7-95,共9页
在对湖南大庸、新晃、沅陵、溆浦和黔阳等地上震旦统—早寒武世初期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湘西地区上震旦统内部存在3个与视海平面变化相对应的超层序,其上限大致可以留茶坡组顶部区域性成磷事件的出现为标志。黑色岩系的形成是... 在对湖南大庸、新晃、沅陵、溆浦和黔阳等地上震旦统—早寒武世初期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湘西地区上震旦统内部存在3个与视海平面变化相对应的超层序,其上限大致可以留茶坡组顶部区域性成磷事件的出现为标志。黑色岩系的形成是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尽管该岩系具有色深、层薄和富含有机质的共同特点,但不同层位黑色岩系的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经研究,晚震旦世金家洞组第二段和寒武纪初期黑色岩系的形成与海底火山和深大断裂的热泉喷流作用有关;而金家洞组第四段和留茶坡组下部黑色岩系的形成则与盆地断陷、地壳拉张减薄并造成地幔流体上涌和地球排气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震旦世 黑色岩系 沉积环境 地层层序
下载PDF
陕西石泉-汉阴北部下志留统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床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林 吴景平 +1 位作者 杨译 杨旭周 《地质与资源》 CAS 201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石泉-汉阴北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黑色岩系金矿带位于南秦岭造山带西部的牛山古陆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10~20 km.初步查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为区内金矿含矿层位,并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6个岩性段,4个子含矿层位.矿带内发现1... 石泉-汉阴北部下志留统梅子垭组黑色岩系金矿带位于南秦岭造山带西部的牛山古陆北缘.该矿带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10~20 km.初步查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为区内金矿含矿层位,并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6个岩性段,4个子含矿层位.矿带内发现10余处金矿床(点.)金矿受地层、岩性、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控制,与黑色岩系具有同源性.金主要以颗粒金存在且分布极不均匀.硫同位素的变化范围说明硫来源于地层.氢氧同位素的特征说明成矿热液中的水介质是以变质热液和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水.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金矿物源与秦巴地区泥盆系沉积岩相似.韧性剪切带并不是金矿体出现的必须标志.研究认为梅子垭组中的金矿属沉积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黑色岩系 石泉 汉阴 陕西
下载PDF
湖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页岩型钒矿概论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明辉 胡详昭 +3 位作者 孙际茂 徐军伟 鲍振襄 包觉敏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湖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蕴藏着丰富的钒矿资源,钒矿床产于寒武系底部富含有机质的碳、磷、硅质黑色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形态简单,产状稳定。多项测试结果表明,钒的载体岩石为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硅质碳质页岩);钒主要呈类质同象形... 湖南省寒武系黑色岩系蕴藏着丰富的钒矿资源,钒矿床产于寒武系底部富含有机质的碳、磷、硅质黑色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形态简单,产状稳定。多项测试结果表明,钒的载体岩石为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硅质碳质页岩);钒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伊利石晶格中;矿石类型主要为钒矿石,少数矿床中石煤钒矿石也是重要的矿石类型;钒的价态以V3+为主。钒的富集主要发生在沉积阶段,与黑色岩系的沉积过程一致;矿床形成于缺氧环境中,大部分钒被黏土质吸附,随有机质、黏土质和硅质呈胶态腐泥沉入海底;在成岩过程中,云母类黏土矿物结构发生再结晶,将原有表面吸附的钒(V3+)转化为类质同象形式进入云母晶格中取代部分铝(Al3+),形成含钒伊利石并聚集成为钒矿床。研究表明,本区黑色岩系及其有关的钒矿在沉积成岩成矿过程中都离不开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矿床成因属于在热水作用参与下沉积形成的海相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矿床,矿床类型为黑色页岩型钒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黑色岩系 钒的赋存状态 生物成矿作用 沉积矿床 湖南省
下载PDF
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敏 孙晓明 马名扬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8-102,共5页
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观测显示:①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存在两种不同体系的流体包裹体,一为具中低盐度、NaCl-H2O体系者(Ⅰ型);二为具中高盐度、CaCl2-NaCl-H2O体系者(Ⅱ型);其中后者为该类矿床中首次确定;②存在2个不同期次的成矿流... 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观测显示:①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中存在两种不同体系的流体包裹体,一为具中低盐度、NaCl-H2O体系者(Ⅰ型);二为具中高盐度、CaCl2-NaCl-H2O体系者(Ⅱ型);其中后者为该类矿床中首次确定;②存在2个不同期次的成矿流体,其中铂多金属矿层和其下伏磷块岩中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基本一致,可能代表主成矿期流体,其均一温度峰值为170℃左右,而盐度具双峰式特征,峰值分别为27%~31%和4%~6%;矿层之上碳酸盐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可能代表了晚期成矿流体,其均一温度多为130~170℃左右,盐度峰值在12%~14%;③在早寒武世,接受了巨厚沉积的扬子克拉通南缘加里东冒地槽中的盆地热卤水受挤压而顺层侧向迁移,从地层中汲取Ni、Mo、V和PGE等成矿元素,形成中高盐度的CaCl2-NaCl-H2O体系成矿热液,沿断裂上升并与NaCl-H2O体系海水混合,形成黑色岩系中的铂多金属矿床(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惰性气体同位素 盆地热卤水 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 华南
下载PDF
湘西及邻区晚震旦世—早二叠世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Ce、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志昌 陈孝红 刘文贵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8-377,共10页
测定了湘西及邻区晚震旦世—早二叠世25 个黑色岩系样品的LaCe 和SmNd 同位素数据。它们的εCe(t) 和εNd(t) 值分别变化在- 1 .6 ~+ 2 .6 和- 1 .4 ~- 11 .0 范围内,δCe 值为0 .28 ~1 .68 ,T2 DM 年龄为1358 ~2207 Ma。在εCe... 测定了湘西及邻区晚震旦世—早二叠世25 个黑色岩系样品的LaCe 和SmNd 同位素数据。它们的εCe(t) 和εNd(t) 值分别变化在- 1 .6 ~+ 2 .6 和- 1 .4 ~- 11 .0 范围内,δCe 值为0 .28 ~1 .68 ,T2 DM 年龄为1358 ~2207 Ma。在εCe(t) - εNd(t) 图上,全部数据点可以分成3 个区,不同的分区显示了黑色岩系的不同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在沉积环境研究中Ce 同位素是有用的地球化学示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黑色岩系 晚震旦世 早二叠世 铈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