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PGI、PGII及VEGF在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佳佳 王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胃癌患者、40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胃炎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同时用ELSI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检测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胃癌患者、40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胃炎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同时用ELSI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VEGF的表达。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发现PGⅠ、PGⅡ、PGⅠ/PGⅡ、VEGF在四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5.671、6.387、8.671、6.357,P均<0.05);根据患者资料可认为PGⅠ、PGⅡ、PGⅠ/PGⅡ、VEGF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其特异性为93.28%,灵敏性为88.35%,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比值、VEGF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pgi pgii PGⅠ/PGⅡ VEGF
下载PDF
胃息肉患者PGI、PGII、G-17的临床变化及与Hp感染研究
2
作者 仇娇敏 韦兴静 +1 位作者 崔立 王军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血清胃功能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的变化及与Hp感染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燕化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胃息肉患者130... 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血清胃功能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的变化及与Hp感染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燕化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胃息肉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PGⅠ、PGIⅡ、PGR及G-17水平变化,并进一步将130例胃息肉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组(增生性息肉64例、炎性息肉34例、胃底腺息肉22例、腺瘤性息肉10例),比较各组间PGⅠ、PGIⅡ、PGR及G-17水平变化、息肉发生部位与各组的Hp阳性率。结果观察组PGⅠ、PGIⅡ、G-17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与炎性息肉组PGⅠ、PGIⅡ、G-17、PG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组的G-17水平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息肉组的G-17水平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胃息肉Hp阳性率为46.2%;其中增生性息肉组Hp感染率为56.7%,明显高于胃底腺息肉Hp感染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5);炎性息肉组HP感染率为31.7%,明显高于胃底腺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增生性息肉组与炎性息肉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炎症性息肉患者血清PGⅠ、PGIⅡ、G17水平较高,胃黏膜存在明显炎症刺激,Hp感染与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有相关性,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Ⅰ PGⅡ G-17 胃息肉 HP感染
下载PDF
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味治疗胃癌临床疗效观察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GⅠ、PGⅡ的影响
3
作者 程卓 占寿凯 胡守友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味治疗胃癌临床疗效观察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Ⅱ(PGⅡ)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2021.1~2023.1期间就诊的脾胃虚寒型中晚期原发性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探究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味治疗胃癌临床疗效观察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Ⅱ(PGⅡ)的影响。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2021.1~2023.1期间就诊的脾胃虚寒型中晚期原发性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接受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味治疗,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变化水平[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Ⅱ(PGⅡ)、胃液素(GAS)]、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和生活质量[胃癌测定量表(QLASTCM-Ga)]。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CA19-9、CA72-4、CEA和QLASTCM-G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PGI、PGⅡ和GA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健脾养胃汤加味能够有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和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胃汤 加味 胃癌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血清PGⅠ PGⅡ
下载PDF
替普瑞酮对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肠道激素及血清PGⅠ、PGⅡ的影响
4
作者 苑刚 孙海源 孙波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9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评估替普瑞酮应用在老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胃肠道激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serum pepsinogen Ⅰ, PG Ⅰ)、胃蛋白酶原Ⅱ(serum pepsinogen ... 目的 评估替普瑞酮应用在老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胃肠道激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serum pepsinogen Ⅰ, PG Ⅰ)、胃蛋白酶原Ⅱ(serum pepsinogen Ⅱ, PG 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HP阳性CAG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叶酸+三联疗法,观察组加用替普瑞酮,评价两组胃肠道激素[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Ⅰ/PGⅡ, PG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 IL-11)、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EGF、PGⅡ、TNF-α、IL-11、IL-8更低,SS、CGRP、PGⅠ、PG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对老年HP阳性CAG患者行替普瑞酮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胃蛋白酶原分泌情况及胃肠道激素,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普瑞酮 老年 HP阳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肠道激素 PGⅠ PGⅡ
下载PDF
血浆miR-27b-3p、PG联合G -17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樊景云 姚勇 +1 位作者 奉镭 黄临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556-1559,15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miR-27b-3p、PG以及G-17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和60例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miR-27b-3p、PGI、PGII、G-17... 目的探讨血浆miR-27b-3p、PG以及G-17联合检测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和60例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miR-27b-3p、PGI、PGII、G-17水平以及PGI/PGII值,并分析miR-27b-3p、PGI、G-17水平以及PGI/PGII值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PGII和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iR-27b-3p水平和PGI水平与PGI/PGI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升高,患者PGII和G-17水平随之升高,而miR-27b-3p水平和PGI水平与PGI/PGII值均明显降低(P<0.05);miR-27b-3p、G-17以及PGI/PGII对胃癌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0.758、0.755、0.821,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miR-27b-3p、PG、G-17水平表达异常,且水平高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效能,在胃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b-3p PG G-17 pgi/pgii 胃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坤 张玲霞 +5 位作者 张沥 庄坤 宋瑛 楚有良 张宁霞 方亚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6期344-345,352,共3页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引起胃黏膜细胞的慢性炎症,并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导致血液中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变化。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浅表性...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引起胃黏膜细胞的慢性炎症,并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导致血液中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变化。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照Hp阳性及阴性进行分组,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PGⅠ、PGⅡ含量进行检测,血清Hp-IgG抗体采用定性分析法。结果无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同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在萎缩性胃炎组中,血清PGⅠ含量较浅表性胃炎组者中明显降低,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含量明显增加,PGⅠ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黏膜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PGⅠ、PGⅡ
下载PDF
胃良恶性溃疡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晔 陈玥 苏建荣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I,PGI)、Ⅱ(PGII)的含量,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胃癌33例(...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I,PGI)、Ⅱ(PGII)的含量,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GI、PGII及PGI/PGII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48例,胃癌33例(其中复发病例1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GI及PGII含量,并计算PGI/PGII即PGR。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I及PGII分别为(180.15±41.12)mg/L及(23.76±7.57)m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在治愈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血清PGI及PGR分别为(94.05±40.74)mg/L、5.97±3.3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较术前降低更为明显。复发者PGI及PGII分别为(97.65±37.44)mg/L和(16.10±5.72)mg/L,较术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测定血清PGI、PGII及PGR值对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疗效的判定及复发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化性溃疡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下载PDF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耘 付雷一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在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患者住院时间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58例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将常规对症治疗加入对照组,将泮托拉唑治疗... 目的研究在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患者住院时间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的58例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将常规对症治疗加入对照组,将泮托拉唑治疗加入实验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胃液pH、出血频率、PGI/PGII、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实验组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胃液pH、出血频率、PGI/PGII对比治疗前,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泮托拉唑治疗应用在消化性溃疡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住院时间 胃液pH pgi/pgii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对血清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子奇 聂平平 +1 位作者 陈亮 肖辉煌 《海峡药学》 2017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曲昔派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评估疗...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曲昔派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评估疗效及PGI、PGII、PGI/PGII。结果治疗组治疗慢性萎缩性炎有效率达77.0%,对照组有效率达56.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PGI均较前升高(P<0.05),PGII均较前降低(P<0.05),PGI/PGII均较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后PGI、PGII、PGI/PGII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确疗效,且可升高PGI、PGI/PGII,降低PGII,提示可能具有改善胃粘膜病变情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乌梅丸 曲昔派特 pgi pgi/pgii
下载PDF
CA19-9、PGⅠ及PGⅡ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颖 尤玮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456-459,476,共5页
目的分析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胃癌者60例... 目的分析糖类抗原19-9(CA19-9)、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胃癌者60例(记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者50例(记为良性组),另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CA19-9、PGⅠ及PGⅡ水平,并比较胃癌患者中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CA19-9、PGⅠ及PGⅡ水平,分析CA19-9、PGⅠ及PGⅡ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胃癌组血清CA19-9高于良性组、对照组,而PGⅠ及PGⅡ水平低于良性组、对照组,良性组、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患者中,癌组织CA19-9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而PGⅠ及PGⅡ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对比组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19-9、PGⅠ、PGⅡ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1、0.847,均高于三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 CA19-9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PGⅠ及PGⅡ呈低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9-9 PGⅠ PGⅡ 胃癌 血清 组织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丹丹 刘长发 +4 位作者 袁星星 王炳予 杨磊 邢丽娜 冯丽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7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收治的9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丹芪...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丹芪祛瘀止痛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南岗分院收治的9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给予丹芪祛瘀止痛颗粒治疗)和对照组49例(给予摩罗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PGI)、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PGII)、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胀满、胃痛、口淡、懒言、气短、食少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胃脘胀满、胃痛、口淡、懒言、气短、食少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I、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GII、GAS、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PGI、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GII、GAS、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IL-32、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IL-32、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祛瘀止痛颗粒能够有效调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GI、PGII、IL-32、CRP、CGRP、GAS、MTL、EGF水平,发挥调节胃黏膜腺体功能、改善胃黏膜炎性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芪祛瘀止痛颗粒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 白细胞介素-32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胃泌素 胃动素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杜世杰 《医药论坛杂志》 2024年第5期557-560,F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16例(均完成1年随访)胃癌患者为...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16例(均完成1年随访)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1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另根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35例)和未复发(81例)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PGI、PGⅡ、G-17水平,比较不同病理学参数胃癌术前血清PGI、PGⅡ、G-17水平,分析术前血清PGI、PGⅡ、G-17水平与病理学参数相关性,比较复发和未复发胃癌患者血清PGI、PGⅡ、G-17水平,分析血清PGI、PGⅡ、G-17水平联合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术前观察组血清PGI水平较低,PGⅡ、G-17水平较高(P<0.05)。(2)术前血清PGI水平比较:T1~T2>T3~T4,Ⅰ~Ⅱ期>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PGⅡ、G-17水平比较:T1~T2<T3~T4,Ⅰ~Ⅱ期<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P<0.05)。(3)术前血清PGI水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血清PGⅡ、G-17水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4)与未复发患者相比,术后1周、术后4周复发患者血清PGI水平较低,PGⅡ、G-17水平较高(P<0.05)。(5)术后1、4周,血清PGI、PGⅡ、G-17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AUC均大于各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血清PGI、PGⅡ、G-17与胃癌进展及术后复发显著相关,可作为根治术后复发的预警指标,检测三者表达有望为术后复发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复发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