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PHAs为固体碳源的城镇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彭 唐蕾 +2 位作者 左剑恶 袁琳 李再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1-336,共6页
利用从连续运行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中取出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颗粒,研究了微生物和硝酸盐对其的总有机碳(TOC)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温度、pH值、硝态氮浓度对其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有的和附着有微生物的PHAs颗... 利用从连续运行的缓释碳源滤料滤池中取出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颗粒,研究了微生物和硝酸盐对其的总有机碳(TOC)释放速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温度、pH值、硝态氮浓度对其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有的和附着有微生物的PHAs颗粒在去离子水中TOC释放速率分别为0.030,0.053mg/(g·d),远低于水中有硝酸盐时的TOC释放速率【进水N03-N为30mg/L时,TOC释放速率为O.533mg/(g·d)】.温度和pH值对反硝化速率影响较大,pH值为7.5时,在15~35℃范围内,30℃下的反硝化速率最大,为O.067mg/(g.h);温度为30℃时,pH值在6.0~9.0范围内,pH值为7.8时的反硝化速率最大,达到0.061mg/(g-h).反硝化速率与N03-N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onod方程,最大反应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74mgN03-N/(gSS·h)和56.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 固相反硝化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聚羟基脂肪酸酯 城镇二级出水
下载PDF
活性污泥利用混合碳源合成PHAs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艳萍 秦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69-272,共4页
利用SBR反应器驯化具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s)能力的活性污泥,以乙酸∶丙酸=1∶2为混合碳源,通过调控pH、COD浓度、改变碳源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控制为5、7、9时,pH=7的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剩余... 利用SBR反应器驯化具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s)能力的活性污泥,以乙酸∶丙酸=1∶2为混合碳源,通过调控pH、COD浓度、改变碳源投加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控制为5、7、9时,pH=7的中性环境更有利于剩余污泥贮存PHAs,贮存量可达51.9 mg/g;COD浓度为200、400、600 mg/L条件下,COD=400 mg/L时剩余污泥贮存PHAs的能力较强,最高产率约为60.27 mg/g;采用3次投加碳源的方式使PHAs的产率提高到初始量的3.7倍以上,高于一次性投加碳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聚羟基烷酸酯(phas) 碳源 PH 优化
下载PDF
嗜盐菌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梦颖 李雅慧 +1 位作者 詹元龙 刘长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177,共6页
微生物体内积累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利用微生物合成绿色环保的PHAs 替代石化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嗜盐菌合成PHA 可省略繁琐的灭菌和无菌条件培养的苛刻条件,较其他微生物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竞争性。结合目前... 微生物体内积累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利用微生物合成绿色环保的PHAs 替代石化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嗜盐菌合成PHA 可省略繁琐的灭菌和无菌条件培养的苛刻条件,较其他微生物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竞争性。结合目前国内外嗜盐菌合成PHA 的研究进展,对嗜盐菌合成的PHA 进行分类,并对由嗜盐菌合成PHA 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嗜盐菌合成PHA 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菌 聚羟基脂肪酸酯 氯化钠 碳源
下载PDF
PHAs缓释碳源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0期127-129,共3页
对于低碳氮比的污水,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以PHAs缓释碳源作为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反硝化脱氮填料,通过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不同进水碳氮比、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缓释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PHAs缓释... 对于低碳氮比的污水,在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以PHAs缓释碳源作为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反硝化脱氮填料,通过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不同进水碳氮比、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缓释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PHAs缓释碳源的释碳速率及可控性均较好,能很好地起到提高碳氮比的作用,对于进水C/N比为3.5和3.0的污水脱硝态氮效果最佳,可达80%以上;对于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综合经济性及反硝化脱氮效果,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缓释碳源 垂直流人工湿地 低碳氮比 脱氮 效果
下载PDF
借助耐盐菌以餐厨垃圾为碳源合成PHA条件优化研究
5
作者 徐锐 唐昊 +2 位作者 高大鹏 崔民 黄启松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3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耐盐菌以餐厨垃圾为碳源合成PHA的条件优化影响。方法:从含盐量高的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和盐碱地中筛选分离出PHA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过16SrDNA分析确定其菌种,然后在不同条件(接种率、pH值、餐厨废油添加量)下进行PHA含... 目的:分析耐盐菌以餐厨垃圾为碳源合成PHA的条件优化影响。方法:从含盐量高的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和盐碱地中筛选分离出PHA合成能力较强的菌株,经过16SrDNA分析确定其菌种,然后在不同条件(接种率、pH值、餐厨废油添加量)下进行PHA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条件的不同对于PHA合成量的影响。结果:本次分离出的三种菌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IARI-UPS6,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L14,蜡样芽胞杆菌菌株FORC_024;菌株接种率和餐厨废油添加量不会影响耐药菌的PHA合成,而pH值对于耐盐菌PHA的合成有较大影响,而且不同菌种有各自最适合的合成pH值。结论:对接种量和pH值、餐厨废油添加量三种因素对PHA合成量的影响进行了优化,发现培养的pH值对于PHA合成量有最明显的影响,因此未来可以思考从此入手,优化PHA合成环境,提高PHA合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菌 餐厨垃圾 碳源 pha
下载PDF
生物降解包装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强运 裴树昆 +1 位作者 马晓军 李冬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5,共13页
目的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着绿色包装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发展,通过对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碳源底物、影响因素的研究,实现其低成本、高效率合成以及规模化应用。方法归纳分析现阶段国内外PHAs的研究现状和成... 目的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着绿色包装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的发展,通过对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碳源底物、影响因素的研究,实现其低成本、高效率合成以及规模化应用。方法归纳分析现阶段国内外PHAs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介绍合成PHAs的碳源底物、微生物培养方式以及在合成阶段溶解氧(DO)、pH值、碳氮比等因素对PHAs合成效率的影响。结论廉价的生物质资源、合理的碳氮比、多批次好氧/厌氧培养、较低的溶解氧浓度、中性或碱性培养环境已经成为提高PHAs产量、降低PHAs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绿色生物塑料PHAs的规模化生产及其广泛应用必将推动包装材料向绿色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生物降解包装材料 碳源 生产工艺
下载PDF
Nitrous oxide emission by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culture using polyhydroxyalkanoates as carbon source 被引量:17
7
作者 Yan Zhou Melvin Lim +1 位作者 Soekendro Harjono Wun Jern 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16-1623,共8页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nhanced during denitrification when internally-stored compounds are used as carbon sources. However, negligible N2O emissions have been detected in the few studi... Nitrous oxide (N2O) emiss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nhanced during denitrification when internally-stored compounds are used as carbon sources. However, negligible N2O emissions have been detected in the few studies where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 were specifically us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potential enhancement of N2O production, based on utilization of an internally-stored polymer and external carbon (acetate) by a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cultur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 relatively low chemical oxygen demand-to-nitrogen (COD/N) ratios, more nitrite was reduced to N2O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as compared to an internal carbon source (PHA). At relatively higher COD/N ratios, similar N2O reduction rates were obtained in all cases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carbon source available. N2O reduction rates were, however,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nal carbon sourc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imply that whe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carbon source is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denitrification, it is likely competitively utilized by different metabolic pathways of denitrifying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 and other ordinary denitfifiers. This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PHA is potentially the rate-limiting step for N2O reduction during denit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DENITRIFICATION carbon sourc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DPAOs pha
原文传递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 Using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Grown in Mixed Carbon Source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瑾 张广 +2 位作者 陈金春 华秀英 陈国强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2年第4期393-397,共5页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was grown on mixed substrates of soybean oil and lauric aci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 copolymer consisting of 3 hydroxybutyrate (3HB) and 3 hydroxyhexanoate (3HHx). A m... Aeromonas hydrophila 4AK4 was grown on mixed substrates of soybean oil and lauric aci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hydroxyalkanoate copolymer consisting of 3 hydroxybutyrate (3HB) and 3 hydroxyhexanoate (3HHx). A maximal poly(3 hydroxybutyrate co 3 hydroxyhexanoate) (PHBHHx) content of 49.13% in dry cells was obtained in a shake flask culture. PHBHHx of 6.26 g/L was produced in a fermentation experiment over 48 h on a sole carbon source containing 100 g/L soybean oil, while 12.40 g/L PHBHHx was produced on a mixed carbon source containing 80 g/L soybean and 20 g/L lauric acid over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resulting in a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productivity of 0.25 g/(L·h).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xed carbon sources are suitable for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PHBHHx from A. hydrophila 4AK4, as the mixed carbon sources also overcome the foaming problem that occurs when lauric acid is employed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in PHBHHx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poly(3 hydroxybutyrate co 3 hydroxyhexanoate) (PHBHHx) Aeromonas hydrophila mixed carbon source
原文传递
不同碳源对EBPR系统厌氧计量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苗志加 薛桂松 +2 位作者 翁冬晨 曹贵华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34-4041,共8页
采用乙酸/丙酸交替、葡萄糖、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长期驯化的三个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磷的释放和聚羟基烷酸(PHA)转化的影响、聚磷菌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代谢PHA和糖原的厌氧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从182d起三个系统均获得... 采用乙酸/丙酸交替、葡萄糖、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长期驯化的三个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磷的释放和聚羟基烷酸(PHA)转化的影响、聚磷菌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代谢PHA和糖原的厌氧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从182d起三个系统均获得稳定的除磷性能,第300d三个系统内聚磷菌所占全菌的比例分别达到:89%±3%、55%±3%、45%±4%。乙酸、葡萄糖、生活污水为碳源时,聚磷菌细胞内贮存聚羟基丁酸(PHB)和聚羟基戊酸(PHV),丙酸为碳源PHA完全由PHV组成,四种类型碳源都未检测到聚二甲基三羟基戊酸(PH2MV)的生成。计量学研究表明:聚磷菌吸收1C-mol的乙酸,细胞内合成1.15C-mol PHB,0.15C-mol PHV,分解0.47C-mol糖原;吸收1C-mol的丙酸生成0.44C-mol的PHV,分解0.271C-mol的糖原;吸收1C-mol的葡萄糖生成极少量的PHB和0.16C-mol PHV,分解0.16C-mol糖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消耗1mg的COD,合成0.98mg PHB、0.13mg PHV(以COD计)。当以乙酸为碳源时获得最高的厌氧释磷量及最大的释磷速率,分别为:134mg.L-1和23.80mg P.(g VSS)-1.h-1。以丙酸与葡萄糖为碳源时释磷速率相似,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情况下释磷速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PR FISH 碳源 pha 糖原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司红岩 向天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699-5700,5703,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合成中碳源的选择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在PHA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PHA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碳源 基因技术
下载PDF
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合成PHA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展华 宋秀兰 刘耀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盐(PMS)耦合剩余污泥碱性发酵获取碳源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剩余污泥碱性(pH=10)发酵液(简称“pH10发酵液”)、PMS耦合剩余污泥碱性(pH=10)发酵液(简称“pH10+PMS发酵液”)作为碳源,研究活性... 为探究过硫酸氢钾复合盐(PMS)耦合剩余污泥碱性发酵获取碳源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剩余污泥碱性(pH=10)发酵液(简称“pH10发酵液”)、PMS耦合剩余污泥碱性(pH=10)发酵液(简称“pH10+PMS发酵液”)作为碳源,研究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在富集和合成阶段产PHA的情况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分别以pH10发酵液、pH10+PMS发酵液作为碳源时,富集阶段PHA的最大合成量分别为10.61%和12.22%,合成阶段PHA的累积合成量分别为42.84%和52.53%;采用不同碳源时富集产PH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与pH10发酵液碳源组相比,pH10+PMS发酵液碳源组中与PHA合成相关的功能菌群即副球菌属、陶厄氏菌属和甲基杆菌属的含量更高,更有利于PHA的合成,因此pH10+PMS发酵液为更适宜的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短链脂肪酸 碳源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活性污泥胞内聚合物的合成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虎 薛鹏程 孙佳佳 《环境与发展》 2017年第10期127-128,130,共3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胞内的一种碳源及储存能量的物质,在胞内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针对活性污泥胞内物质的合成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底物、电子受体和环境因子是影响PHA合成的重要...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胞内的一种碳源及储存能量的物质,在胞内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针对活性污泥胞内物质的合成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底物、电子受体和环境因子是影响PHA合成的重要因素。基于活性污泥中PHA代谢机制,分析了影响PHA合成的若干因子,如碳源、C/N、温度和pH等,旨在揭示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 影响因素 碳源
下载PDF
不同比例乙酸和丙酸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冉依禾 郭亮 +3 位作者 刘一平 赵阳国 佘宗莲 高孟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6-1280,共5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活性污泥合成PHA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的优点。研究选择污泥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比重相对较高的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源自配营养液,深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对PH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活性污泥合成PHA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的优点。研究选择污泥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比重相对较高的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源自配营养液,深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对PH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主要碳源时更有利于PHA的合成,最大合成量12.3%出现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此外,PHA合成量随着底物中有机酸比重的增加而增加,充分展现了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大量合成PHA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活性污泥 碳源 乙酸 丙酸
原文传递
基于低成本碳源微生物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国强 李亚丽 +3 位作者 武双 王晚晴 华威 程艳玲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30,共9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一类聚酯。因合成的PH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逐步朝着替代传统石化塑料的方向发展;由于培养基不同,微生物合成的聚合物种类、特性以及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碳...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体内合成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一类聚酯。因合成的PH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逐步朝着替代传统石化塑料的方向发展;由于培养基不同,微生物合成的聚合物种类、特性以及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的主要养分,高成本的碳源导致PHA合成成本增加,必将限制PHA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因此,找到合适的低成本碳源及高效利用途径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合成PHA的微生物种类,综述了微生物合成PHA可利用的低成本碳源、低成本碳源的不同利用途径及PHA的性能及应用,旨在筛选利用低成本碳源,大幅度降低PHA的生产成本,使得微生物合成的PHA更具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低成本碳源 利用途径 pha性能及应用 生产成本
原文传递
碳源类型对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_2O产生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楠 李聪 +1 位作者 谢慧君 张建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
以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减量化为目的,分别以乙酸、乙酸和丙酸的混合物、丙酸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类型对系统中N2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为碳源时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产生量最多,以乙酸和丙酸混合物为碳源时N2O产量次之,以丙酸... 以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减量化为目的,分别以乙酸、乙酸和丙酸的混合物、丙酸为碳源,研究了碳源类型对系统中N2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酸为碳源时反硝化除磷过程中N2O的产生量最多,以乙酸和丙酸混合物为碳源时N2O产量次之,以丙酸为碳源时N2O产量最少。使用乙酸、乙酸与丙酸混合物和丙酸为碳源时,N2O产生量占总氮(TN)去除的比例分别为8.67%、1.48%和0.72%。不同碳源导致了系统反硝化进程的不同:以丙酸为碳源时,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还原速率比值最低,系统中几乎没有亚硝酸盐的积累;同时,在混合酸和丙酸系统中,聚3-羟基戊酸盐(poly-hydroxyvalerate,PHV)成为聚羟基烷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PHA)的主要成分,PHV量的增加导致N2O产量减少。因此,以丙酸作为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外加碳源对N2O的减量化有明显优势,但该过程中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N2O 碳源 反硝化酶活性 ph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