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leaching behavior of heavy metal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fly ashes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uo LIU Feng LIU Peng ZHENG Yongfeng NIE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飞尘 重金属 地球化学模型 固体废物
下载PDF
基于生态槽实验的藻类生长参数确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逄勇 丁玲 高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2,共5页
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生态模拟槽中进行了藻类的动态模拟实验.取太湖原水至生态槽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变化条件下进行采样,观察藻类的变化情况.在生态槽实验基础上应用PHREEQC模型建立了藻类生长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氮及磷营养... 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生态模拟槽中进行了藻类的动态模拟实验.取太湖原水至生态槽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变化条件下进行采样,观察藻类的变化情况.在生态槽实验基础上应用PHREEQC模型建立了藻类生长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氮及磷营养盐的循环过程.利用生态模拟槽实验结果对太湖藻类生长模型的各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率定验证,并应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最佳的一组参数,藻类及各种营养盐浓度的模拟值均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槽实验 phreeqc模型 藻类生长模型 最小二乘法 参数确定
下载PDF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晓杰 万力 +1 位作者 张永庭 吴加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Ca^2+和Mg^2+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Ca^2+和Mg^2+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eqc模型 土壤盐渍化 离子吸附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下藻类动态模拟 被引量:29
4
作者 丁玲 逄勇 +1 位作者 李凌 高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63-1868,共6页
藻类动态变化是其内部生理特征和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藻类自身生理因素及光、温度、营养盐等因素,水动力作用使底泥发生再悬浮所造成的营养盐的内源释放对藻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1999年5月8日~6月24日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 藻类动态变化是其内部生理特征和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藻类自身生理因素及光、温度、营养盐等因素,水动力作用使底泥发生再悬浮所造成的营养盐的内源释放对藻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1999年5月8日~6月24日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大型生态实验槽中进行了模拟水动力条件下的太湖藻类动态实验,并应用国外先进的PHREEQC软件从生物化学和生态动力学角度建立了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氮循环及磷循环,还考虑了水动力条件引起的内源释放问题,根据2003年4月26~4月30日在河海大学环形水槽所做的底泥释放实验结果建立了水流和各形态氮磷营养盐释放的定量化关系.由于目前太湖的野外监测资料存在较明显的时空不一致性,模型参数率定的精度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室内模拟实验出发,通过对生态槽实验结果的模拟,确定和验证了模型的各参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模拟值能较好地拟合实验测量值,表明所建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藻类及各种营养盐的动态变化,这对揭示藻类'水华'暴发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藻类动态实验 phreeqc软件 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 参数确定
下载PDF
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效宾 刘红旭 +1 位作者 王志明 郝伟林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46-355,共10页
水成铀矿床的形成受控于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水-岩体系的pH、Eh值和水化学成分的改变是铀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笔者根据地质、水文及水化学分析资料,应用PHREEQC软件对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三工河组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 水成铀矿床的形成受控于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水-岩体系的pH、Eh值和水化学成分的改变是铀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笔者根据地质、水文及水化学分析资料,应用PHREEQC软件对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三工河组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模拟,以期确定:1)层间水在径流过程中与含水层发生的化学反应;2)水-岩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及进行的程度;3)体系中铀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成矿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eqc软件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蒙其古尔 砂岩型铀矿床
下载PDF
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内孔隙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模拟:以山西太原盆地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清海 王焰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0,共8页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 以地处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新生代断陷盆地——太原盆地为例,分析了影响孔隙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孔隙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表现出明显分带性,并与盆地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吻合得很好。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的定性研究结论与基于PHREEQC的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一致,均表明对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和演化而言,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排泄区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及其与含水层介质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性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表明: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可指示地下水流动场,水化学过程研究是地下水系统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phreeqc
下载PDF
灵武引黄灌区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耿新新 王福刚 +2 位作者 高振凯 蔡志明 高东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结合以大泉地区为核心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利用PHREEQC软件对大泉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进行了反向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进一步的阐明大泉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地下水向大泉地区汇集时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溶... 结合以大泉地区为核心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利用PHREEQC软件对大泉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进行了反向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进一步的阐明大泉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地下水向大泉地区汇集时水化学类型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包括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以及强烈的混合作用,同时还受地下水补给水源水化学成分的控制。矿物饱和指数及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显示,地下水流向大泉乡过程中,方解石、白云石过饱和产生沉淀,石膏、岩盐、CO2(g)、长石类矿物溶解,伊利石、钙蒙脱石、石英等析出,阳离子发生Mg2+/Na+、Mg2+/Ca2、Ca2+/Na+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化学 反向模拟 引黄灌区 phreeqc
下载PDF
宁夏银北地区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晓杰 张永庭 吴加敏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宁夏银北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下游.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引黄灌溉已不能足量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干渠平行排列,渠系过长,渠道分级不明显,不适应现代灌区管理和调度的要求.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导致引黄灌区下游灌期灌溉水量的严重短... 宁夏银北地区位于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下游.由于黄河水量逐年减少,引黄灌溉已不能足量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干渠平行排列,渠系过长,渠道分级不明显,不适应现代灌区管理和调度的要求.输水渗漏损失严重,导致引黄灌区下游灌期灌溉水量的严重短缺.银北地区为盆地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量丰富,但水质较差,矿化度(TDS)较高,不能单独用于农田灌溉.因此,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确定他们合适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农田灌溉水的需求,意义重大.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的Mix模块进行模拟,提出利用地表水(黄河水)、地下水,确定合理的混合比例,以满足银北地区灌水需求及适合农田灌溉的需要,又不引起土壤盐渍化,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质 phreeqc Mix模型 混合比例 TDS
下载PDF
U(Ⅵ)在处置场地质环境中迁移规律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赖捷 成建峰 +2 位作者 阳刚 冷阳春 庹先国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2-597,共6页
以西南某极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获取处置场地质特征参数,结合PHREEQC软件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MS)预测U(Ⅵ)在处置场环境中的化学种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U(Ⅵ)在处置场土壤中的吸附平衡... 以西南某极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获取处置场地质特征参数,结合PHREEQC软件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MS)预测U(Ⅵ)在处置场环境中的化学种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U(Ⅵ)在处置场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0 d,吸附分配系数为358 m L/g;U(Ⅵ)在处置场地下水环境中主要以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形式存在;处置场关闭后安全运行30 a,处置场中心U(Ⅵ)质量浓度下降4.20%,外围50 m与下游河流边界处U(Ⅵ)质量浓度分别为初始给定值的3.40%和1.32%;在12 a时有0.10%的U(Ⅵ)到达河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MS) phreeqc软件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赣江下游水化学特征及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通航 刘海燕 +3 位作者 张卫民 孙占学 王振 刘茂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7-438,共12页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变进行反向模拟,并对地下水水质以及潜在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酸性-中性(pH=5.47~7.60),以HCO_(3)-Ca-Mg型水为主,部分为Cl-Ca-Mg型水,硅酸岩风化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是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呈中性-弱碱性(pH=6.94~8.19),主要为HCO_(3)-Cl-Ca-Na型水,其形成与硅酸岩风化、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有关。PHREEQC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部分矿物饱和指数(SI)为负数,其中岩盐的SI为-7.80~-9.53,指示该矿物溶解剧烈;白云石、石膏和方解石的SI分别为-1.72~-6.39、-1.65~-3.96、-0.51~-3.09,表明三种矿物呈溶解趋势。反向模拟结果显示,赣江干流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变过程经历了Ca-蒙脱石、岩盐、白云石溶解和方解石沉淀,同时消耗CO_(2);支流中命名为NCGW-3的路径表现为高岭石、方解石、玉髓和白云石溶解,石膏、Ca-蒙脱石、黑云母和斜长石沉淀,同时产生CO_(2),可能与人为作用的干扰有关。其余支流地下水反向模拟结果与干流结果相似。熵权水质指数(EWQI)计算结果表明,干流地下水水质优于支流地下水,沿赣江受Mn、NO;影响水质降低;地下水非致癌潜在风险主要为对婴儿存在严重风险,其次是儿童,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风险相对较小,支流水质存在的潜在风险相较于干流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phreeqc 反向模拟 熵权水质指数 人类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的中小水库藻类生长模型及蓝藻暴发的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浩 李玲燕 《能源环境保护》 2012年第1期21-25,20,共6页
应用PHREEQC软件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作用的温岭市太湖水库藻类生长模型。选用2007年度温岭市太湖水库总磷、总氮、水温、叶绿素a的实测值,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估计出每一天的总磷、总氮、水温、叶绿素a的数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 应用PHREEQC软件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作用的温岭市太湖水库藻类生长模型。选用2007年度温岭市太湖水库总磷、总氮、水温、叶绿素a的实测值,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估计出每一天的总磷、总氮、水温、叶绿素a的数值,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2009年温岭市桐岭水库水华暴发的模拟预测中,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运算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中小型水库水华暴发的模拟预测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reeqc软件 藻类生长模型 水动力学 样条插值 温岭市太湖水库
下载PDF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burial diagenesis of the Eocene turbidite reservoir elements:Urucutuca Formation,Espirito Santo Basin,southeastern Brazil passive margin
12
作者 Marcos Antonio Klunk Sudipta Dasgupta Rommulo Vieira Conceica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363-377,共15页
The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modules of computer codes based on the the... The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modules of computer codes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kinetic princip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arameters. As observed in the reservoir lithofacies deposited from the marine sediment-gravity flows, a case study of diagenesis is presented here from the Espírito Santo Basin in southeastern Brazil. The study uses the Geochemist's Workbench(GWB~(TM)), PHREEQC~(TM) and TOUGHREACT~(TM) computation packages. The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s of these packages demonstrates the convergence of results from the software-based geochemical modeling with the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of dissolution, albitization, kaolinizat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Moreover, with limited data points, e.g., the sedimentary petrographic data acquired from limited number of borehole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establishes itself to be a powerful quantitative method estimating the degree and type of diagenetic alteration of turbidite reservoir bodies in contact with a source of saline-water influx associated with salt tectonics.Therefore, using the limited petrographic data points, the geochemical computer-simulation method can even be utilized and extrapolated for areas where similar geological context is interpreted but no borehole data are available. Hence, porosity of turbidite reservoir lithofacies can be predicted in relation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solution, kaolinization, and albitization of feldspars and authigenic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diagenesis Computerized diagenetic modeling Turbidite reservoir GWB phreeqc TOUGHREACT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 and mobile-immobile model for simulating solute transport in heterogeneous soils
13
作者 Haizhu HU Xiaomin MAO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241-248,共8页
The tradit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 and the mobile-immobile model(MIM) are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solute transport in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However, the fitness of the two models is casedependent... The traditional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 and the mobile-immobile model(MIM) are widely used to describe solute transport in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 However, the fitness of the two models is casedependent. In this paper, the transport of conservative,adsorbing and degradable solutes through a 1 m heterogeneous soil column under steady flow condition was simulated by ADE and MIM,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show that MIM tends to prolong the breakthrough process and decrease peak concentration for all three solutes, and tailing and skewness are more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dispersivity. Breakthrough curves of the adsorbing solute simulated by MIM are less sensitive to the retardation factor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simulated by ADE.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of degradable solute obtained by MIM and ADE nearly overlap with a high degradation rate coefficient, indicating that MIM and ADE perform similarly for simulating degradable solute transport when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prevails over the mass exchange between mobile and immobile zon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dispersivity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en MI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degradable solute transport and/or AD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adsorbing solute transport in highly dispersive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e transport advection dispersion equation(ADE) mobile-immobile model(MIM) conservative solute adsorbing solute degradable solute phreeqc-2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农灌咸淡水侵入界面渗透性变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元杰 吴庆华 +1 位作者 张薇 王贵玲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从研究应用背景、基础理论及模型、实验模拟等方面就微咸水灌溉过程,侵入界面土壤渗透性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衡水典型研究区微咸水分布及水质矿化度分析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结合水敏性机理分析矿物迁移的存在形式及各... 从研究应用背景、基础理论及模型、实验模拟等方面就微咸水灌溉过程,侵入界面土壤渗透性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衡水典型研究区微咸水分布及水质矿化度分析数据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结合水敏性机理分析矿物迁移的存在形式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含高价离子农灌微咸水加快粘土胶体颗粒絮凝沉降能力强于低价离子,侵入过程矿化度梯度增加的同时渗透性降低,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表明粘土矿物大量参与水岩反应发生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界面 胶体絮凝 水岩反应 phreeqc反向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