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by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 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uan Qing Zhao +1 位作者 Xiaoyan Song Fei M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CLB)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related infections(CR...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using a central line bundle(CLB)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in the prevention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related infections(CRIs)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VLBWIs).Methods:Fifty-seven VLBWIs who underwent PICC insertion at a hospital in Qingdao,China,between November 2012 and June 2013,were monitored with the CLB guideline and a standard checklist.Fifty-three VLBWIs who underwent PICC insertion were monitored by standard hospital procedures.The incidence of CRI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10.0%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2%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p<0.05).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31.9±15.0days vs.24.8±7.4 days,respectively,p<0.05).Colonization infections also decreased from 6.9% 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2.2%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ecreased from 3.1%catheter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0%catheter days in the study group.Conclusion:The use of a CLB guideline with a standard checklist could b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protocol for preventing CRIs and prolonging indwelling catheter timein VLBW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line bundle CHECKLIS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picc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爱武 王勉 +2 位作者 严小莉 黄丽娜 胡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华敏敏 夏磊 +2 位作者 肖晴 姚小静 徐发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PICC置管VLBWI。回顾性分析VLBWI的...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PICC置管VLBWI。回顾性分析VLBWI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发生CRBSI者为病例组,未发生CRBSI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1例PICC置管VLBWI发生CRBSI,总置管时间26521 d,CRBSI发病率为2.3‰。VLBWI发生CRBSI的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23.0%)、肺炎克雷伯菌(19.7%)、黏质沙雷菌(14.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质量<1000 g(OR=2.254)、机械通气(OR=2.168)、置管时日龄≤7 d(OR=2.534)、PICC留置时间≥21 d(OR=2.200)是VLBWI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次穿刺成功(OR=0.378)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VLBWI,尤其是出生体质量<1000 g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尽可能避免出生后早期置管及置管时反复穿刺,并尽可能缩短PICC留置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于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picc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光辉 卢林阳 +3 位作者 王燕 王琼 赵友谊 胡传来 《安徽医学》 2009年第7期732-733,共2页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PICC置管的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护士用于静脉穿刺... 目的观察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PICC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PICC置管的1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15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留置时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护士用于静脉穿刺时间这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体质量 picc置管 出生儿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峰 董建英 张秀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9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进行集束化干预培训,加强手部卫生及无菌操作管理,扩大皮肤消毒范围,增加无菌屏障,正确选择置管部位和有效评估导管是否保留。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由7.41‰降为2.08‰(P﹤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集束化干预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玉瑛 刘顺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162-163,176,共3页
目的对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进行临床观察,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方法收集入住NICU且置入PICC导管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置入导管后发生血培养阳性的11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 目的对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进行临床观察,明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方法收集入住NICU且置入PICC导管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置入导管后发生血培养阳性的11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根据诊断标准确诊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1例,其他病例可疑与导管感染有关。结论无论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成立与否,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置入PICC导管的患儿,预防感染比明确感染原因重要。置管患儿出现血培养阳性立即拔除导管不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血管内导管 感染
下载PDF
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晓春 闵玉晓 +1 位作者 陈琼 应乐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2期1887-1892,共6页
目的:研究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PICC置管成功的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肢体、不同... 目的:研究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PICC置管成功的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肢体、不同尖端位置的PICC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继发移位情况。结果:在PICC留置时间方面,下肢明显长于上肢,T5—T6组长于T4—T5组,T8—T9组长于T9—T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之间、T4—T5组与T5—T6组之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T9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9—T10组(P<0.01)。不同尖端位置的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时间点及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对于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首次PICC置管,建议首选下肢PICC置管;不同尖端位置PICC并发症预防侧重点不同,可根据首次X线尖端定位来预测导管继发性移位时间,及时定位跟踪,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尖端位置 留置时间 并发症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晓睿 周文姬 +3 位作者 阮景 肖苑红 吴玉华 陈秀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2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部位进行二次PICC治疗时,选择集束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对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一组为集束护理干预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通过... 目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部位进行二次PICC治疗时,选择集束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对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一组为集束护理干预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通过比较两组之间不同置管穿刺点的留置时间和置管所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护理模式差异。同时,将上述两组与随机选取30例肘部置人静脉导管的患儿进行比较,确定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集束护理可显著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P〈0.05),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集束护理干预,完善了置管技术,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顺利进行,确保了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极低出生体重儿 集束干预 个性化护理
下载PDF
心电定位在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丽元 赵丽萍 +3 位作者 汪琴 彭敏 曹甜 邓艳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2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技术对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中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116例极低体重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电定位组各58例,分别采用单一置管完成后的X线定位和心... 目的探讨心电定位技术对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中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116例极低体重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电定位组各58例,分别采用单一置管完成后的X线定位和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一次穿刺尖端到位率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电定位组一次穿刺尖端到位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定位技术将置管操作和定位这两项操作集中在床旁一次完成,无需X线检查判断导管位置,对提高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尖端位置的动态监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定位 极低体重儿 picc 导管尖端位置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颜惠萍 张美莉 施月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6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置管堵塞发生率、计划性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维护时间、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堵塞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8.23±6.15)d,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23.16±6.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维护时间为(21.39±10.27)min/置管日,对照组为(32.04±13.68)min/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得分为(96.31±2.89)分,对照组为(91.55±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率,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和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干预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置管堵塞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防护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资料,其中有11例(12. 50%)患儿发生PICC导管异位,命名为发生组,其余77例患...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极低出生体重PICC置管患儿资料,其中有11例(12. 50%)患儿发生PICC导管异位,命名为发生组,其余77例患者命名为未发生组,分别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时间、置管静脉、操作者层级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出生体重、置管静脉为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置管静脉,因此,应通过恢复标准体重、评估血管、测量置管长度等预防和矫正置管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导管异位 危险因素 分析 防护措施
下载PDF
20G直置式留置针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丽 董荣芝 +1 位作者 王秀菊 王晖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65-366,364,共3页
目的研究20G直置式留置针代替1.9 FrPICC导入鞘导入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家长签单PICC 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使用20G留置针导入导管,对照组使用1.9FrPICC导入鞘导入导管... 目的研究20G直置式留置针代替1.9 FrPICC导入鞘导入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家长签单PICC 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实验组使用20G留置针导入导管,对照组使用1.9FrPICC导入鞘导入导管。结果实验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穿刺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其它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20 G直置式留置针代替1.9 FrPICC导入鞘导入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应用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低,经济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极低出生体重儿 留置针 导入鞘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PICC导管输液并发症护理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总结408例低出生体重儿经肘部和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导管输液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2008-01/2013-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的低出生体重儿408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静脉炎、肿胀、堵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 目的总结408例低出生体重儿经肘部和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导管输液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2008-01/2013-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的低出生体重儿408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静脉炎、肿胀、堵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0.1%雷夫诺尔湿敷、水胶体敷料贴敷、保持穿刺侧上臂稳定体位等护理措施,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除12例因并发症加重拔管外。其余均按计划拔管。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良好的PICC导管维护意识,是PICC导管输液安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出生 低体重 护理 静脉输液 中心导管术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64例大隐静脉留置PICC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翠凤 仇银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20期27-29,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大隐静脉和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大隐静脉置管途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同期64例经右下肢腘窝内侧大隐静脉置管和62例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的极低出... 目的:通过比较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大隐静脉和贵要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效果,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大隐静脉置管途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同期64例经右下肢腘窝内侧大隐静脉置管和62例经右侧贵要静脉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上(下)腔静脉一次性到位率、堵管、机械性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导管断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隐静脉一次性送管到位率较贵要静脉一次性送管到位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堵管、机械性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导管断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大隐静脉留置PICC导管安全性高于贵要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大隐静脉 picc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在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相关并发症的应用
15
作者 杨清花 刘晓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6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低出...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法干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及正常导管留置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程度。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9.13%vs.69.57%,P=0.020),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25.38±5.19)d vs.(22.54±3.01)d,P=0.002],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4.35%vs.17.39%,P=0.044),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0%vs.19.57%,P=0.038),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30)。结论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 低出生体质量儿 picc 导管留置时间 并发症 静脉炎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新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cutaneous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PICC置入时体质量及日龄、置管部位(股静脉与非股静脉)及所需时间、PICC留置时间和CRBSI发生情况等,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CRBSI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36例患儿(15.5%)发生CRBSI,发生率为5.1/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表明,留置股静脉部位、PICC留置时间和出生时体质量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留置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体质量过低的患儿),尽可能避免股静脉插管、加强穿刺口护理以减少细菌定植、尽可能早期拔除PICC对于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专案管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楠 马月兰 +4 位作者 刘小玲 杨敏 颜燕 范志芳 印玉静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专案管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专案管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实施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专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N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专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新生儿的依从性,延长置管时间和缩短NICU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 专案管理模式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留置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堵管、脱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胜 王国琴 胡晓静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713-2715,2720,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留置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堵管、脱管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并治疗的100例VLBW,所有新生儿都在医院接受留置PICC导管;依据不同护理...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留置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堵管、脱管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并治疗的100例VLBW,所有新生儿都在医院接受留置PICC导管;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发生相关PICC置管并发症(堵管、脱管及感染)差异,比较2组的相关导管使用情况指标(维护时间及留置时间水平)和2组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相关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维护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VLBW留置PICC导管期间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性的降低VLBW发生相关导管并发症的风险及比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延长VLBW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满意度 堵管 脱管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置管时患儿体表测量长度和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房莉 史德利 郝祥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4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行PICC置管时患儿体表测量长度(LBSM)和理想置管深度(IDT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上肢植入PICC的40例贵要静脉置管及24例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PICC...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行PICC置管时患儿体表测量长度(LBSM)和理想置管深度(IDT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上肢植入PICC的40例贵要静脉置管及24例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PICC置管的VLBWI患儿。分析对行PICC置管时LBSM和IDTD的关系。结果40例贵要静脉置管结果表明,获得理想深度的比例最高,为67.50豫;置入过深次之,置入过浅的比例最低,仅为12.50豫。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除左侧头静脉的LBSM与IDTD无相关性之外(r =0.397,P=0.512),其余各处静脉均有相关性。经回归分析,LBSM与IDTD的回归方程如下:右侧的贵要静脉:Y =-6.23±1.01X;右侧的头静脉:Y =-14.36±1.15X;右侧的肘正中静脉:Y =4.12±0.82X;左侧的贵要静脉:Y =2.86±0.84X;左侧的肘正中静脉:Y =-19.52±1.23X。结论在VLBWI右侧的贵要静脉进行置管时LBSM与IDTD的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置管 体表测量长度 理想置管深度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下肢置入PICC尖端移位与体重及身长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家鸣 王慧艳 +3 位作者 杨传忠 黄颖穗 曹爱芬 熊小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1-2156,共6页
目的:探索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身长增长与经下肢置入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关系,以此确定导管尖端再次定位的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 目的:探索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身长增长与经下肢置入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关系,以此确定导管尖端再次定位的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经下肢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记录首次置管与置管期间最后1次X线导管尖端位置以及相对应时间的体重及身长。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及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身长增长与经下肢置入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18例患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与身长增长与导管尖端移位呈负相关(r值为-0.432,-0.66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身长增长与导管尖端位置变化相关(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及身长增长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相关。当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每增加100 g,经下肢置入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远离心脏0.33个椎体;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每增加1 cm,经下肢置入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远离心脏0.55个椎体,若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和体重增长速度过快,需要增加定位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体重 身长 导管尖端位置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