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握拳频次对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周晔 刘扣英 崔焱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5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探讨促进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加速和恢复的最佳握拳频次。[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30例和PICC置管病人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息时、连续握拳10次、15次、20次、25次、30次、35次、40次及运动停止后每10mi... [目的]探讨促进PICC置管病人上肢静脉血液加速和恢复的最佳握拳频次。[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30例和PICC置管病人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静息时、连续握拳10次、15次、20次、25次、30次、35次、40次及运动停止后每10min的腋静脉最大血液流速(Vmax)和平均血液流速(TMFV)。[结果]健康人群和PICC置管病人握拳运动后腋静脉Vmax和TMFV较静息时增加(P<0.05),其中连续握拳25次时血流增加到最高峰,握拳运动停止40min后Vmax和TMFV恢复接近静息状态。[结论]在握持运动25次时血流动力学效果最佳,主要表现为腋静脉Vmax和TMFV均明显增加,平卧40min后血液流速趋于静息状态,可作为预防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腋静脉 血液流速 血栓 握拳运动
下载PDF
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玲 廖瑞雪 张小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7期1-1,3,共2页
目的探索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PICC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PIC... 目的探索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需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PICC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两种方法一次穿刺和多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率,两种方法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量和疼痛评分,置管后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10%、失败率为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0%、多次穿刺成功率为23.3%、失败率为26.7%,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多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出血情况、疼痛程度、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能提高儿科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适宜在儿科患者中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腋静脉置入picc技术 儿科患者 留置针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可行性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亦农 梁伟翔 +1 位作者 陈丽萍 崔其亮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已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上肢静脉血流进行观察,探讨PICC的可行性。方法以腋静脉为观察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56例拔管前和26例拔管后早产儿置管侧与对侧收缩期最大流速Vs、舒张期最大流...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已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上肢静脉血流进行观察,探讨PICC的可行性。方法以腋静脉为观察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56例拔管前和26例拔管后早产儿置管侧与对侧收缩期最大流速Vs、舒张期最大流速Vd及管径D。并按置管时间分为≤15d,15<d≤30,>30d3组,将置管侧与对侧相比较。结果置管侧Vs明显低于对侧(14.37±4.43Vs20.71±4.81,P<0.01),Vd明显低于对侧(9.80±2.83Vs13.52±3.04,P<0.01),管径明显粗于对侧(0.24±0.02Vs0.19±0.02,P<0.01),各时间组上述各参数均P<0.01。拔管后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ICC可引起上肢静脉血流速度的减慢,但拔管后无不良影响,不失为一种很好外周给药方法,但必须在临床和彩色多普勒的密切监视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产儿 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