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效模式分析在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丽富 何少丽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PICC固定的管理,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方法根据FMEA方法,组成团队,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确定对导管维护流程的子流程导管固定进行失效模式分析,计...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PICC固定的管理,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方法根据FMEA方法,组成团队,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确定对导管维护流程的子流程导管固定进行失效模式分析,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值,制定与实施预防导管移位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FMEA后(实验组)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移位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对照组)的32.3%下降到10.26%,两组导管移位发生率比较,X2=43.6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 picc导管固定 导管移位
下载PDF
新型导管固定敷贴在老年病人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齐秀芳 叶海峰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749-1750,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敷贴在老年病人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PICC插管导管治疗的80例老年病人,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8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敷贴在老年病人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方法:本文观察对象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PICC插管导管治疗的80例老年病人,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8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和3M透明敷贴固定PICC,观察组给予新型导管敷贴法和3M透明敷贴固定PICC,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导管移位或脱出1例,占比2.50%,机械性静脉炎1例,占比2.50%,穿刺点红肿2例,占比5.00%,对照组导管移位或脱出5例,占比12.50%,机械性静脉炎4例,占比10.00%,穿刺点红肿6例,占比15.00%,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拔管情况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7.5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导管固定敷贴在老年病人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需缝合固定即可完成自我效能干预敷贴,减少对老年患者皮肤损伤,粘贴牢固,降低了导管移位或脱出不良拔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导管固定敷贴 老年病人 picc导管固定 应用
下载PDF
两种PICC固定方法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和探讨
3
作者 刘宇 曾丽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3Z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向上固定和向下固定对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将我科26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将PICC导管折成“u”型向上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近心端,对照组将PICC导管直接向下固定,... 目的:探讨PICC导管向上固定和向下固定对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比较。方法:将我科26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将PICC导管折成“u”型向上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近心端,对照组将PICC导管直接向下固定,导管末端朝向远心端,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0例,对照组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1例,发生率8.46%;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ICC导管向上固定可以减少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固定 机械性静脉炎
下载PDF
新型导管固定装置与常规胶布固定对PICC导管脱出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何丽娟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导管从周围静脉导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此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注营养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将导管从周围静脉导人,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此技术避免了肿瘤化疗患者因长期输注营养液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组织肿胀、坏死,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导管固定装置 picc导管固定 导管脱出
原文传递
新型固定方法对预防PICC导管脱出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杨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37-38,共2页
探讨新的预防PICC导管脱出的固定方法。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比较两组的导管脱出率。 结果 实验组轻、中、重度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探讨新的预防PICC导管脱出的固定方法。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比较两组的导管脱出率。 结果 实验组轻、中、重度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新型固定方法能有效预防PICC导管脱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固定方法 picc导管固定 导管脱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