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春怡 张琦 代丹丹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需行PICC导管置入处理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观察组... 目的研究探讨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需行PICC导管置入处理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观察组患者则采用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导管置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3%和60.0%,满意度分别为97.5%和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如其在不适合盲穿,又无法通过单纯超声引导置管获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在DSA监视下辅助超声引导PICC导管置入既保证了穿刺成功率,又保证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超声引导 picc导管置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经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玲 李风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9期15-15,共1页
目的:探讨C型臂在PICC置管的应用及观察。方法:选择14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常规方法穿刺置管,C型臂引导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处。结果:14例患者无1例发生堵管现象。结论:经C型臂... 目的:探讨C型臂在PICC置管的应用及观察。方法:选择14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常规方法穿刺置管,C型臂引导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处。结果:14例患者无1例发生堵管现象。结论:经C型臂引导放置PICC导管,导管放置位置确定,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引导picc导管置入 临床应用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的5年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李琳 刘福丽 +1 位作者 赵一凡 王子轩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超声引导PICC中置管失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0.1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6.55~31.26 kg/m^(2),平均BMI 22.56 kg/m^(2);恶性肿瘤32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血管疾病8例,高血压5例,心脏病4例,糖尿病2例;置管原因,化学治疗19例(59.4%),静脉营养15例(46.9%);病变位置,颈胸部18例(56.3%),其他部位14例(43.7%);既往相关治疗,肿瘤切除21例(65.6%),放化疗19例(59.4%)。置管失败后移至介入手术室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PICC复位/重置者。统计PICC相关指标。评估超声引导PICC失败原因,并分析失败原因与其他指标[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的相关性。结果左臂置入失败占56.3%(18/32)。穿刺贵要静脉者占65.6%(21/32),多于头静脉和肱静脉(P<0.001)。并发损伤仅为轻度痉挛或少量血栓占12.5%(4/32)。导管异位是置管失败主要原因占84.4%(27/32)。腋静脉最易发生异位(46.9%),贵要静脉(12.5%)、颈内静脉(9.38%)亦较常见。在DSA辅助下全部病例均复位/重置成功。导管异位与年龄、性别、BMI、血管病史、病变位置(颈胸部)、既往相关治疗、侧别和穿刺靶静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管异位是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首要原因,主要为血管变异所致。DSA辅助复位技术是解决超声引导PICC失败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插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繁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1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接受PICC置管的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目的:分析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接受PICC置管的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规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的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采用规范化健康教育可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治疗间歇期患者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规范化健康教育
下载PDF
硬皮病患者可视化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彭晓燕 王玲 《甘肃医药》 2020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1例硬皮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总结置管前后的护理措施,确保导管置入过程顺利,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硬皮病患者在可视化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操作前充分了解硬皮病患者皮肤组织学特征、受累范围... 目的:1例硬皮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总结置管前后的护理措施,确保导管置入过程顺利,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硬皮病患者在可视化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操作前充分了解硬皮病患者皮肤组织学特征、受累范围以及和上腔静脉的解剖关系,为顺利置管做准备。结果:通过对该硬皮病患者的全面评估,成功置入PICC导管,定位准确。结论:硬皮病患者属于罕见案例,通过对患者整体的评估和静疗小组讨论后制定的方案,顺利、安全地置入导管,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可视化B超 picc导管置入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69-970,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60例PICC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被给予PICC相关临... 目的:观察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60例PICC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被给予PICC相关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感染率及异常拔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血管选择、管道维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考虑临床的合理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观察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7
作者 杜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53-54,共2页
探索与分析在肿瘤病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于2019/6-2020/5期间接收的肿瘤病患6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n=30)与观察组(预... 探索与分析在肿瘤病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防治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于2019/6-2020/5期间接收的肿瘤病患6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常规护理,n=30)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n=30),然后统计2组的并发率、临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率而言,观察组远小于对照组;针对临床满意度、护理疗效而言,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 < 0.05)。结论:对患者PICC并发症防治期间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增强护理效果,提高临床满意度,存在较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一线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经外周picc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防治 预见性护理干预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6
8
作者 楼晓芳 吕华 +1 位作者 马美芳 林夏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119-2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 目的研究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危重新生儿作为中长期静脉通道的留置时间、完成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体重与插入导管长度的关系等。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NICU中所有置入的PICC进行前瞻性研究,详细记录研究期间NICU中应用PICC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有502位新生儿共置入PICC导管507根,提供静脉营养、抗感染治疗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放置PICC导管的常见原因,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5.53 d。完成治疗或因出院(包括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拔除导管为正常拔管组,共423例,占84.43%。因各种并发症拔管者84例,占总数的16.57%。不同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异位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16/1 000导管日。总结了不同体重患儿在不同部位置管时导管插入长度的参考值。结论PICC导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较低的并发症使其更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及家长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并发症 新生儿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下载PDF
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肿瘤病人化疗间歇期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4
9
作者 黄钰清 陈国连 +1 位作者 麻玲霞 王自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病人导管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化疗病人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带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管理,观察组带管期间实施微信平台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皮肤过敏、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滑脱、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带管日常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运动管理能力、日常导管观察能力、导管维护依从性、导管异常处理能力、导管管理信心及导管管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维度、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化疗病人导管管理能力,降低病人置管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置管期间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信平台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化疗 导管管理能力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
10
作者 舒惠 《神州》 2018年第31期218-218,共1页
目的:分析探究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产生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对于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信息收集,选取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探究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产生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方法:对于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信息收集,选取其中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临床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得到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各项体征和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的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为43.2%,观察组为7.8%.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和护理效率,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护理上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唐红梅 张惠英 +6 位作者 文凤 牛小霞 尚丽丹 储芳 黄顺 刘素霞 唐永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96-239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 [目的]分析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情况,使其更安全有效。[方法]对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75例置入PICC的新生儿进行观察,分析不同体重、不同静脉置入PICC的使用情况以及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静脉炎的关系。[结果]使用PICC以体重<1 500g的早产儿为主,占80.0%;置管静脉以贵要静脉为主,占65.33%;通过贵要静脉置入的PICC置入长度容易达到预测长度,导管尖端容易达到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的患儿使用时间较长,且较少发生静脉炎。[结论]新生儿PICC是NICU中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进行肠道外营养和治疗用药的有效途径,高效的置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能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新生儿 管长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于新颖 孙梅莹 李欣 《上海护理》 2017年第2期52-54,共3页
脐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 脐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一氟尿嘧啶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5-77,共3页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氟尿嘧啶(5-Fu)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结肠癌患者48例。常规组24例,采用前臂静脉给予静脉留置套管针,5-Fu 500mg/m2加入500—7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4~6h,连...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防治5氟尿嘧啶(5-Fu)化学治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晚期结肠癌患者48例。常规组24例,采用前臂静脉给予静脉留置套管针,5-Fu 500mg/m2加入500—7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脉滴注4~6h,连续输注5d;PICC组24例,采用PICC置管术,5-Fu 500mg静脉滴注后,5-Fu 3000mg/m2,应用电子化疗泵46~48h连续泵入。结果 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5%,无III+IV级发生;常规组静脉炎发生率45.8%,其中III+IV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及III+IV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能更有效地预防5-Fu持续输注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较之常规的短管留置,PICC在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综上,通过本研究我们初步确定PICC置管可以替代常规短静脉留置针,更加安全有效地用于5-Fu持续化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化学治疗 静脉炎 电子化疗泵
下载PDF
胸部CT断层扫描在肺癌病人预测PICC置入长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汪蕾 夏广惠 +2 位作者 薛静 田宇燕 万光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8-51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测量方法对导管末端位置预估的准确率。[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方法,即病人平卧位,外展手臂90o,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测量方法对导管末端位置预估的准确率。[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方法,即病人平卧位,外展手臂90o,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体外测量法。观察组采用从穿刺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的距离加上在CT下测量的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垂直距离。比较两组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一次尖端到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T预测量PICC导管长度相比利用单纯的体表位置精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胸部CT断层扫描 肺癌 上腔静脉 长度 导管异位
下载PDF
PICC导管穿刺点防渗液装置研制与使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爱珍 马威 +2 位作者 陈玉静 王君 段丽娜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期127-128,共2页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自1997年引进我国,其留置时间长,感染率和并发症比中心静脉导管(CVC)低,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自1997年引进我国,其留置时间长,感染率和并发症比中心静脉导管(CVC)低,而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1]。但在 PICC的应用中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发生,PICC穿刺点渗液就是 PICC应用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并且处理复杂[2]。PICC穿刺点发生渗液后导致敷贴松动和脱落,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会造成导管不同程度的脱出,甚至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目前针对 PICC穿刺点渗液,临床上不得不频繁更换敷贴,导致护士工作量加大,更主要的是病人经济难以承受,生活带来不便。针对目前 PICC 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液问题,我们特设计了一种导管穿刺点渗液的防渗液装置。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渗液 防渗液装 设计 使用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应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静 贾晓颖 宋丽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 目的:探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按压穿刺点的止血效果。方法:在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法,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法。比较2组患者的渗血程度和24 h换药次数。结果:2组患者渗血程度和24 h换药次数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次性多功能上肢加压止血器加压止血能收到较好的止血效果,缓解患者痛苦,降低经济费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管后 加压止血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71
17
作者 张雪花 王秀芬 《现代护理》 200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护理
下载PDF
四黄水蜜预防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加花 冯燕虹 +1 位作者 黎玉婵 郑雪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观察四黄水蜜外敷预防乳腺癌患者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PICC置后4 h,在穿刺点上方约5 cm穿刺静脉走行处预防性给... 目的:观察四黄水蜜外敷预防乳腺癌患者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PICC置后4 h,在穿刺点上方约5 cm穿刺静脉走行处预防性给予四黄水蜜外敷,对照组在置管后4 h局部外敷喜疗妥乳膏,部位同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四黄水蜜外敷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静脉炎 乳腺癌 四黄水蜜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下载PDF
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崇明 何婷 +4 位作者 吴莹 苏荣 王鹏 张华 朱娓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 目的:探究分析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淋巴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和struts2+spring+hibernate框架结构,应用Oracle数据库软件强化数据处理速度。系统分层设计包括用户层、表现层、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及资源管理层。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健康数据管理、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宣教平台等。结果:通过对淋巴瘤PICC患者使用患者管理系统与常规管理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显示使用本系统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及PICC患者管理总分均较高,PICC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对比不同管理方法下PICC医护人员核心工作能力,显示采用患者管理系统管理的PICC医护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维护操作技能、相关能力自我评价及相关能力他评评分均较高。结论:在淋巴瘤PICC患者的管理工作中构建并使用基于J2EE云平台大数据下患者管理系统,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同时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医护人员的核心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2EE平台 管理系统 淋巴瘤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核心工作能力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院外自我维护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736-73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院外自我维护的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如何开展置管后居家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0例PICC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40例,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来医院维护,B组40例,化疗间歇期按...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院外自我维护的可行性,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如何开展置管后居家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0例PICC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40例,化疗间歇期每周2次来医院维护,B组40例,化疗间歇期按导管维护指导流程每周2次家中自我维护。结果: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后拔管,两组拔管时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拔管后按无菌操作方法剪近心端导管行细菌培养,两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结论:PICC患者院外自我维护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院外 自我维护 可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