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特征性P波改变影响因素及对策
1
作者 吴惠文 王玉翠 +1 位作者 李佳蓉 丘宇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运用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技术方法,研究影响特征性P波改变的相关因素,降低其干扰因素,提高特征性P波敏感率。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8月行PICC置管术患者269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置管过程患者腔内心电图特... 目的:探讨PICC置管过程中运用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技术方法,研究影响特征性P波改变的相关因素,降低其干扰因素,提高特征性P波敏感率。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3年8月行PICC置管术患者269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置管过程患者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显示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上腔静脉下段、尖端异位上腔静脉外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相关(P<0.05),排除0-10岁和90-100岁年龄段样本量过少外,随着年龄增加,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发生率成显著下降趋势。结论: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技术,特征性P波表达影响因素与年龄、上腔静脉下段、尖端异位上腔静脉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技术 picc尖端 特征性P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钱亮亮 熊国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PDC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精准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PDCA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精准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低于对照组的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仅可提高PICC尖端精准率,降低PICC置管术后的导管阻塞、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感染和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并发症 心理
下载PDF
联合超声在老年危重症患者PICC尖端精准定位中的应用
3
作者 鲍昕 马婕 李晓霞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6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ECG联合超声在老年危重症患者PICC尖端精准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资料,均采用PICC尖端精准定位穿刺,将采用超声辅助者纳入对照组(n=71),将ECG联合超声辅助者纳入观察组(n=63),探索ECG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ECG联合超声在老年危重症患者PICC尖端精准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资料,均采用PICC尖端精准定位穿刺,将采用超声辅助者纳入对照组(n=71),将ECG联合超声辅助者纳入观察组(n=63),探索ECG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定位结果更优、穿刺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更低,对置管技术及穿刺技术更满意(P<0.05);振幅比P'/P在80%~100%时导管尖端位置最佳。结论:ECG联合超声可对老年危重症患者PICC穿刺实现精准定位,降低穿刺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可在P'/P值在80%~100%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超声 老年 危重症患者 picc尖端精准定位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床旁超声检查在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程功梅 何金孝 +1 位作者 桑林 李如英 《上海护理》 2016年第5期44-45,共2页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能较好地保护外周静脉,且留置时间长,操作危险性小、创伤小,而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救治中。
关键词 picc尖端定位 早产儿 床旁超声检查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红 刘晓玲 赵伟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24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档案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位干预,研究组实施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干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24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档案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定位干预,研究组实施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干预,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异位、并发症、对置管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穿刺时间、异位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腔内心电图配合超声探查应用于PICC尖端定位中,可缩短PICC穿刺时间,减少其异位发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置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超声探查 picc尖端定位 满意度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忠燕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44例留置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的201张胸片作为研究资料.分析PICC尖端最后一次位置、位置改变情况及其...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44例留置PICC极低出生体重儿的201张胸片作为研究资料.分析PICC尖端最后一次位置、位置改变情况及其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相关性.结果:PICC尖端最后一次位置主要集中在移动2个椎体和3个椎体;对PICC尖端位置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过头颈部静脉,其PICC尖端位置改变椎体个数比较少;对PICC尖端位置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头颈部静脉进行穿刺的患儿,其PICC尖端位置与体重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1,而PICC尖端刺入的其他位置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都有比较高的负相关,PICC尖端位置为贵要静脉、下肢静脉、腋静脉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0.68、-0.80.结论:不同部位对患儿进行PICC穿刺,其PICC管尖端位置与患儿体重有较高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临床上对患儿PICC管尖端位置判断的手段,但必要时还需辅助其他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尖端位置 体重增长
下载PDF
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淼 朱兰兰 王蔚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深入分析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采取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后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收治的48例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模式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方法)和观察组(24例,应用自... 目的深入分析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采取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后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收治的48例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模式分为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方法)和观察组(24例,应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堵管、异位、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所用费用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在采取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后能够提高患儿首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 picc尖端定位 临床应用 价值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艳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尖端定位中采用腔内心电图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PICC置管患者运用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的44例患者采取超声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实施定位,对比组44例患者仅仅采取超声实施定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尖端... 目的:探讨PICC尖端定位中采用腔内心电图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PICC置管患者运用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的44例患者采取超声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实施定位,对比组44例患者仅仅采取超声实施定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尖端异位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PICC尖端中采取超声结合腔内心电图展开定位,可使得尖端到位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更高的定位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尖端定位 腔内心电图 超声 异位
下载PDF
胸片和胸部CT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承光 张鹏 +3 位作者 冉慕光 陈圣欢 雷俊杰 邓树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250-1251,共2页
目的:探究胸片和胸部CT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100例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并且他们在二周内进行了胸片与胸部CT增强检查,对于胸片与胸部CT上气管隆突和腔静脉-心房交界处与PICC导管尖端的垂直距离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然... 目的:探究胸片和胸部CT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100例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并且他们在二周内进行了胸片与胸部CT增强检查,对于胸片与胸部CT上气管隆突和腔静脉-心房交界处与PICC导管尖端的垂直距离分别进行测量并记录,然后对这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结果的一致性、性别、年龄、身高与体重等个体的因素对气管隆突与和腔静脉-心房交界处与PICC导管尖端的垂直距离的影响。结果:胸片组气管隆突与腔静脉-心房交界处距离为(4.82±0.78)cm,气管隆突到PICC导管尖端的距离为(4.30±0.85)cm与CT组结果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片组与胸部CT所测量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者可以在以后的应用中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尖端定位 气管隆突 腔静脉-心房交界处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0190-0190,共1页
分析在新生儿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所有患儿均需置入PICC,所有患儿在置管后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通过对特异性P波振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置入于... 分析在新生儿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所有患儿均需置入PICC,所有患儿在置管后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通过对特异性P波振幅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置入于最佳位置,完成手术后给予患儿X线胸片定位,对导管尖端的置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X线定位,显示有26例患儿的导管尖端置于其第5~7胸椎位置,有1例置入位置为第3~4胸椎位置,有3例为第8~10胸椎位置,有1例患儿未出现特异性P波,但经X线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在位,有1例患儿出现P波,但其幅度与导管深度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一次置管位于理想处的置入率为81.25%,平均置管耗时为(20.06±5.16)min。在置管位于第5~7胸椎位置的26例患儿中,能观察有程度不一的特异性P波。在其中有17例患儿的P波存在R波波幅为50%~80%,有9例患儿的P波波幅增高低于R波50%。结论:通过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能更好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理想位置置管成功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技术 新生儿 picc尖端定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丽娟 任燕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研究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置管儿20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2019年以前置过PICC的患儿200例,将其设... 目的研究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2019年5月—202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置管儿20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2019年以前置过PICC的患儿200例,将其设定为对照组。研究组运用心房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方法,然后对新生儿进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双重确认;对照组运用体表定位方法,确定导管拟到达长度后,对新生儿进行胸部X线透视检查,将导管尖端位置确定下来。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置管成功情况、敏感度、特异度、PICC尖端位置、操作使用时间、置管成本、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置管成功率、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异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ICC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上腔静脉下段及其和右心房交界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操作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置管成本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9.0%)(P<0.05)。结论心房内心电图引导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体表定位方法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尖端定位方法 心房内心电图引导 体表定位
下载PDF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在围术期新生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玲 朱丽波 +3 位作者 奚敏 周星 王婷 李翠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99-300,共2页
目的 观察围术期新生儿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波形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选取92例NICU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围术期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儿在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电极作为静脉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特异P波波幅增宽... 目的 观察围术期新生儿静脉内心电图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波形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选取92例NICU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围术期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儿在置管过程中采用生理盐水电极作为静脉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特异P波波幅增宽、增高至最大时停止导管移动,妥善固定导管,摄X线确定PICC导管位置;对照组患儿常规置管成功后实施X线摄片确定PICC导管位置.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围术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8.70%、上腔静脉一次性到位率96.65%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 给予患儿静脉心电图引导的PICC导管在围手术期定位效果好,准确性高,可改善管的放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尖端定位 围术期 新生 静脉置管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晓波 姚洁 +1 位作者 林德愉 陈素芝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5日至2020年5月25日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对照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5日至2020年5月25日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PICC置管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采用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对其体内PICC的尖端进行定位,并根据定位情况调整置管方向及深度。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尖端到位率、一次尖端异位率、导管尖端具体位置情况和置管后并发症(包括渗血、局部感染、导管脱落、机械性静脉炎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置管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尖端到位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尖端到位率(90.00%),其一次尖端异位率(0.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一次尖端异位率(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后,观察组患者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为最佳位置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为过浅位置、过深位置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 定位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平蓝 潘关凤 +2 位作者 谭建平 徐翠杏 杨小娟 《天津护理》 201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且具有PICC置管指征并经上肢或头部置管的新生儿108例,置管后先采取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通过观察特异性P波振幅变化,引导尖端置入在最佳位置,术后再行X线胸片定位,前后比较导管尖端是否达到理想的位置。结果:X光摄片定位显示,导管尖端处于第5~7胸椎之间的有97例,处于第3~4胸椎有3例,处于第8~10胸椎的有4例,有P波出现但幅度与导管深浅变化不明显的2例,无特异性P波显示的2例,但胸片显示其导管尖端在位(假阴性)。一次置管到达理想位置的成功率为89.8%,PICC置管耗时平均为(20.5±4.2)min。97例位于第5~7胸椎之间的患者,均能观察到不同程度特异性P波,其中P波增高的波幅≤R波波幅的50%有37例,P波为R波波幅的50%~80%有60例。经计算,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对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特异度为77.8%,敏感度为97.9%。结论: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能准确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下载PDF
心房内心电图技术定位71例新生儿PICC尖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丽波 王婷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4期415-415,共1页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的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异性P波来判断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以辅助PICC导管尖端的准确定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71例新生儿分别经不同部位穿刺置管,置管后观察并记录...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时的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异性P波来判断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以辅助PICC导管尖端的准确定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71例新生儿分别经不同部位穿刺置管,置管后观察并记录心房内心电图的特异性P波的波幅与R波的波幅比例,同时结合X线的定位结果,得出心房内心电图的定位结论。结果:7171例新生儿的在进行PICC置管后的采用的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过程中,不同部位置入的PICC导管,导管尖端所在的不同位置,均在心房内心电图上显示出特异性P的不同形态,所以心房内心电图在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时,与X线定位的一致性为91.5%结论:心房内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准确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不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级时监测,实时调整导管位置,使PICC的穿刺和定位一次性完成,保证患儿用药的及时性,避免了X线对患儿的辐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心电图 心电图特征性P波 picc导管尖端定位
下载PDF
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玉清 黄丽婷 徐月银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NICU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于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NICU符合PICC置管指征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置管过程中使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联合心电监护仪运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尖端,根据监护心电Ⅱ导联特异性P波确定导管最佳位置,固定后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置管护士根据经验及采用体表测量法估计置管长度,置管完毕固定后X线摄片确定尖端位置。比较两组患儿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使用自制腔内心电导联线联合心电监护仪运用盐水柱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新生儿PICC尖端能提高置管的一次性到位率,同时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新生儿picc尖端定位 一次性到位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提高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雪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1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提高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收治PICC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超声进行PICC尖端定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比较两组定位准确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提高PICC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方法:收治PICC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超声进行PICC尖端定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比较两组定位准确性。结果:联合组尖端到位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波预测尖端到位情况与X线片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能有效提高PICC尖端定位准确率,缩短置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腔内心电图定位法 picc尖端定位 准确性
下载PDF
上腔静脉PICC尖端留置与早产儿身长体重的相关性
18
作者 黄红敏 邓春贵 +4 位作者 聂莉莉 林雪梅 刘南石妹 胡丽 邱建武 《西藏医药》 2022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究上腔静脉PICC尖端留置与早产儿身长、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0月在本院NICU留置PICC的早产儿55例,记录X线胸片上PICC尖端位置,导管尖端位置变化经椎体定位获得。计算第一次X线胸片拍摄及最后一次X线胸片... 目的 探究上腔静脉PICC尖端留置与早产儿身长、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0月在本院NICU留置PICC的早产儿55例,记录X线胸片上PICC尖端位置,导管尖端位置变化经椎体定位获得。计算第一次X线胸片拍摄及最后一次X线胸片拍摄定位时的身长体重增长率。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身长、体重增长与留置上腔静脉PICC尖端位置。结果 PICC置管留置时间为(26.00±20.00)(26.00±20.00)d。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为(61.12±20.72)%、身长增长率为(17.01±9.33)%。体重增长率与PICC尖端移位变化以-0.5椎体进行移动。身长增长率和PICC尖端移位无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均未发生感染和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早产儿PICC尖端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且体重增长与其位置具有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身长 体重 上腔静脉 picc尖端位置
下载PDF
探讨ECG技术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
19
作者 庄婷婷 王舒廷 余妙秀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究ECG技术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选取9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ECG技术辅助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 目的 探究ECG技术辅助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选取9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ECG技术辅助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异位发生情况,以及导管末端深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置管异位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下1/3处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G技术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能够帮助精准定位,减少导管异位,有利于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技术 picc导管尖端定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电磁感应导航装置系统在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丹 马晓丽 +5 位作者 马敏杰 王小兰 马国婧 李翻翻 王盼盼 岳勤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电磁感应导航装置系统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22年2-6月住院需进行化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在穿刺时采用电磁感应... 目的电磁感应导航装置系统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22年2-6月住院需进行化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在穿刺时采用电磁感应导航装置系统定位,对照组常规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穿刺完成后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金标准”X线定位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尖端位置的准确率、置管原发性异位率、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尖端位置的准确率、置管原发性异位率、穿刺时间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尖端定位中使用电磁感应导航装置系统可发现导管异位及时进行调整,避免由于护士经验不足而判断错误导致二次置管的现象;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适合在PICC尖端定位中使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电磁感应导航 picc尖端定位 护理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